1.确定目标
2.梳理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
3.从目标出发,根据每一个环节梳理出需要做的事,考虑哪些事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运营思路有哪些方面的内容(运营思路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运营思路有哪些方面的内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运营数据分析思路有哪些?
1、基础数据管理能力
数据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帮助我们尽量的了解现实,了解你的产品、策划案、专题活动是否真实有效影响了用户,呈现出的现实结果是由什么现实过程带来的,所做的运营动作的效果相比其可能的选择是更好还是更坏,投入的成本是否值回票价。
通过数据管理了解现实的过程是挑战直观认知的过程,是不是一个领导个人喜欢夸赞不绝的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项目,是不是一个表面毫无产出的项目就是毫无价值的项目,是不是你认为好的内容更多的用户也是一致的想法。
2、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完成数据的挖掘和得出结论?
活动运营需要掌握的常见数据分析思路(工具):趋势分析;对比试验类型;用户路径和漏斗模型;黑盒分析。大数据思路-简化为模型。
二、产品运营流程和运营思路是什么?
1、内容建设
需要运营的产品,多是内容型的产品,无论网站还是app。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必须建立内容的标准,什么样的内容是好的,被提倡的;什么样的内容是不好的,不受欢迎的。
建立标准有两种方法,首先是审核,将不适合的内容过滤掉;其次是推荐,通过人工筛选将优质的内容呈现在重要的位置,让其增加曝光率,目的是传播产品的内容价值观。与编辑工作不同的是,运营人员追求的并非只有流量,还有产品内容价值观的普及,通过内容价值观筛选用户群,与趣味相投的人总能聚在一起的道理一样。
内容型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UGC(用户产生内容)型,如:微博,论坛,SNS等。另一种是媒体型,传统门户网站等。不管哪一种类型的内容型产品,都需要运营人员对产品内容的掌控,依旧是那两板斧-审核+推荐。UGC型的产品,运营人员要做的就是引导用户群自发产出合适的内容,同时维护符合产品价值观的内容氛围。媒体型的产品,运营人员只要要尽力满足大部分用户群的口味就好了,基本思想是用户需要什么给什么,只要不过。
如果没有运营工作,内容就会形成马太效应,差的变得更差,劣质的内容驱逐优质的用户,目标用户难以在产品中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垃圾内容泛滥,产品失去应有的控制。
2,用户维护
因产品性质不同,用户维护的手段各异。基本原则,一是建立完善Q&A机制,解决用户投诉和困难,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人性化服务。二是主动邀请有价值的用户来使用产品。
第一批种子用户对任何UGC类产品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决定着产品的价值观,这批用户最好是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这利于口碑传播。对社区化的产品,用户维护包括调解用户群的矛盾,奖惩,等级分配,氛围等。
对社交类的产品,用户维护包括身份审核,隐私保护,用户关系,投诉等。
用户维护是件繁琐的工作,很难作量化的考核,有的时候,你可能就只是刷用户的反馈信息,然后统计给PM。本质来讲,用户维护是产品与用户群之间的情绪管理,即这款产品的公共关系管理。 以“管理员”虚拟角色直接面对用户的运营人员,在某种意义上代言了产品形象并与用户对话,他们面向高端用户或群体用户提供的客户服务,资源投入低而情感附加值高,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产品品牌形象。
3,活动策划
产品活动通常有三种,一种是内容导向的,引导用户产出符合要求的内容,借此传播产品的内容价值观。一种是社群导向的,通过煽动用户互动来推动社群关系的扩展,活跃社群氛围。一种是产品本位导向的,通过大众化的参与来普及产品特色,加强产品品牌。
不论哪一种活动,都需要方案策划,页面设计,组织实施。都需要专业的运营人员来操作。所谓“专业”,不是指他点子多,点子鬼,而是指他非常了解自己的产品,非常了解自己的用户,能结合产品特点和用户特点去策划组织活动,能控制好活动的氛围和节奏,最终为产品带来计划内的促进效果。
最好的测试工程师一定是个不错的开发工程师,同样的,最好的产品运营人员也一定是个不错的产品设计师。不论产品经理们怎么叫嚷着“从用户需求出发”,也无法回避这么一个事实:只有接近用户的人才能了解用户。那么,谁最接近用户?
答案是:产品运营人员。只有成天跟用户打交道的他们,才最了解用户的感受。反而是策划人员隔岸观火,浅尝辄止,有可能异想天开,有可能以偏概全。因此运营人员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的用户研究的职责。
他们既理解用户的需求,又理解产品的结构,站在这样一个立场上,能够为策划组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提升产品设计上的可靠性。以我带队的项目为例子,策划组的每一个设计,都要事先提给运营组去做效果预测;凡是运营组提出的产品建议,质量都非常之高;而每当策划组对用户需求把握不准,或是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都请求运营组来进行用户访谈,把这个结果当作是客观的裁决依据。很显然,这时运营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就成了极大的优势。
三、高级运营需要具备哪些运营思维?
一个优秀的运营在做事的时候,思维方式和普通人会有些差异,运营本身就像打怪升级一样,靠的就是积累经验,但是如果你有更好的攻略,也就是思维方式,你升级的速度会更快。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优秀运营之间通常具备哪些思维方式。
1.用户中心思维
运营的目标是拉新留存促活,所以在运营过程中要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用户体验为己任。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看微信的人性化运营,在保持微信的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的辅助功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
也许你的用户量没有微信那么庞大,但如果不考虑用户体验,想改版就改版,改完了还不告诉用户改了哪里,如何使用新版,那你就是没把用户放在心上。
2.流程化思维
我们做运营的,工作内容有时候会比较多和杂,如果随意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容易做不好又做不完。
比如我之前做过的活动,目的很简单,以公开课的形式给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涨粉丝。看似简单,但其实涉及很多细节,如果做不好,很影响活动效果和用户体验。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流程化的思维去做这个活动。
活动的整体流程是这样的
而要做好这些环节,我们要给每个环节进行细分
活动前需要确定讲师的分享主题,分享时间,活动宣传的时候要考虑文案的转化率、推送频率。
用户报名阶段要考虑以何种方式让用户报名,因为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涨粉,那么活动文案的曝光量要高,让用户去转发分享就是一种玩法。
用户加群阶段要考虑用户体验,同时也要考虑人力成本,所以控制在一段时间集中加群比较好。
用户加群后要进行群内的管理,主要目的也是保证活动开始前的用户体验。
活动开始时,活动现场以及群内的舆情都要进行监控,及时做出反馈。
活动结束后要考虑留存,要对用户进行维护,同时收集用户反馈,为下一次的活动提供借鉴,活动内容要及时输出,方便用户回顾。
所以当我们接到一个任务,按照流程化思维要做以下3步
如果活动前不把流程都安排好,人力安排到位,容易在活动中出现问题,影响活动的整体效果。
3.工匠思维
工匠思维,就是把一件事拆分成更小的细节,仔细打磨每一个细节。
比如你做新媒体的,运营微博和公众号,你的微博每天要发多少内容,内容定位是什么,内容来源是什么,什么时候发,以什么形式发。。。
最好是做一张表格,公众号也同理,然后每个月把发送的内容,内容的阅读量,转发量做一个统计表格,分析用户喜欢哪些类型的内容,哪些内容能引起用户转发,标题对内容的影响如何,这些都要去分析,然后从不同的细节去改进。
4.破局思维
我们在运营中有时候也会遇到困境,如何去破开困局,就是需要有破局思维。
破局思维一方面就是要去打破常规思维,说白了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但是用户看了又很喜欢。
举个例子,比如红透电商圈半边天的卫龙辣条
这些图是不是很熟悉,看看下图,其实就是模仿的苹果官网
谁能想到曾经声名狼藉的垃圾食品也能这么有逼格,这种逼格还挺让人喜欢,这和大家平常见惯的辣条很不一样,打破惯性认知,就是破局。
破局思维的另一方面就是找到一个支点,利用这个支点撬动整个项目。
比如我们做活动,要吸引到更多的人参与,就需要一些大咖来做嘉宾,而大咖的档期往往都是满满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可以想办法撬动一个大咖,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以此为支点,撬动其它大咖,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其实套路都是类似的,当面对一个一下子不能完成的人物的时候,想一想这个支点在哪里。
5.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大家应该都熟悉,就是从结果反推原因,然后再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原因。
比如你做一个活动,参与用户却不多,你要如何去解决
A说:可以增加奖品数量,增加优惠券的优惠力度
B说:可以增加几个推广渠道
C说:先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奖品没有吸引力,还是推广渠道和目标用户不匹配,还是活动门槛太高,查找具体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去解决。
C就是逆向思维。
所以,不要过早地下结论,特别是运营,不管是什么运营,都会有很多的因素来影响我们达到最终目标,所以要多维度地去思考原因。
以上是我个人觉得一个优秀运营应该具备的思维,了解了这些思维方式并加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运营工作,更好地去吸收其它运营知识。
其实做其他工作的也类似。
我是寡言君
普通运营一枚,以运营为生,以设计为乐。
四、社区运营的思路主要有哪些?
社区运营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运营思路,随着用户量和体量的增长,需要不断的调整运营目标。之前我们就邀请了果壳网产品运营总监陈言老师做客 MindTalk 分享了果壳网运营过程中经历的 3 个阶段以及遇到的难题。果壳网的经历对每一个社区的运营策略都有很大的参考他首先总结果壳网在 5 年的发展历程当中,经历过 3 个阶段,解决 2 个难题。
第一阶段,果壳网是垂直的科学类媒体。
第二阶段,果壳网形成科学爱好者组成的社区。
第三阶段,果壳网不仅是媒体、社区,还提供生活相关的垂直化服务。
最近两年,果壳网探索了新方向,定位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转型是怎么做的
先从用户这个角度切入,果壳网用户的构成有什么特殊性呢?首先, 在五年的运营当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用户角色加入进来,从一开始的科学家、科普作者、媒体编辑,到科学和科技的爱好者,然后到现在的公众用户。用户规模逐渐扩大,用户构成越来越复杂,用户行为习惯千差万别。怎么去满足这些平常风马牛不相及的用户呢?用怎么样的产品和运营的手段去让这些用户和平相处,同时还能碰撞出更多的价值?是我们最大的一个难题。第二个难题就是怎么去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怎么样去保持团队的活力?我们在运营当中常常遇到这个问题。尤其是在果壳网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做垂直化和生活化运营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变得尤其突出。果壳网发展的三个阶段当中,我们遇到的运营方面的问题,还有我们做的尝试。实话实说,其实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的所有尝试都是正确的,或者所有问题我都解决了。所以我会把我们遇到的困惑也告诉大家,也希望让大家能有所启发。
第一阶段,是 2010 果壳网成立到 2011 年底,这当中我们在经历的,是一个以科学家或者说科普作者为中心的运营。这个阶段是果壳网的起步期,由于果壳网是从科学松鼠会这个非盈利的机构诞生的,后者原本是几个编辑发展到后来,聚集了一批在科学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作者。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运营思路有哪些方面的内容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更多相关问题,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