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南京水阁垃圾场景观设计(南京水阁垃圾场景观设计招标)

    发布时间:2023-03-18 04:30:57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65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南京水阁垃圾场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南京水阁垃圾场景观设计(南京水阁垃圾场景观设计招标)

    一、一篇关于国内垃圾的处理与分类的演讲稿,最好原创

    网站系统升级维护,内容页面暂时不显示,给您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大街上,我们常看到两个垃圾桶并排摆在一起,一个标着“可回收物”,另一个标着“不可回收”。 不过,记者在南京夫子庙、新街口、湖南路等地调查发现,街上没有一只垃圾桶垃圾分类正确。有8成被访市民坦言,平时扔垃圾时,没有先分类的想法;有6成人不知道什么样的垃圾是可回收。

    让人没想到的是,2000年南京就被列入全国垃圾分类8大试点城市,但至今未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南京3大垃圾场内,长期有上千人带着钉耙在臭气熏人的垃圾堆“淘宝”。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再利用,但这并非是政府倡导的有序、正规、器械化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方式。快报记者钟晓敏

    扔垃圾时,你看过垃圾桶上的标识吗?

    扔垃圾的人 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 “明明一个标着‘可回收物’,另一个标着‘不可回收’,可2个垃圾桶内都有塑料瓶,垃圾完全是混装的。”日前,南京市民王先生致电快报,说街头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

    这几天,针对记者王先生反映的这一现象,记者做了一个调查。在夫子庙景区内,由于游人络绎不绝,垃圾也很多。垃圾桶标上了“可回收物”“不可回收”字样,不过记者发现每个垃圾桶内垃圾都是混装的。短短2分钟,就有8人把塑料瓶扔进“不可回收”垃圾桶。

    在新街口、湖南路,记者发现分类垃圾桶不仅标有“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字样,还明确写上了“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属于可回收垃圾的字样。为了让大家知道分类扔垃圾的作用,每个垃圾桶上都有一句宣传标语。“不可回收垃圾”的桶上写着“美化环境,从我做起”,“可回收垃圾”桶上一律标着“垃圾分类,造福人类”。不过,从城南到城北,记者所看到的分类垃圾桶,垃圾都是混装的。

    从某种角度而言,分类垃圾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了摆设。

    6成人分不清垃圾类别 在洪武北路55号附近一个垃圾桶处,记者“蹲点”半小时,发现大部分人把手上的可乐瓶、卫生纸往垃圾桶一丢了事,很少有人会停下脚步,看一下哪一个垃圾桶是装可回收的,哪一个垃圾桶是装不可回收垃圾的。

    在40名被访市民中,32人坦言,平时扔垃圾时没有考虑到先分类。一位妈妈告诉记者,她平时从不允许孩子乱扔垃圾,不过,对分类扔垃圾这一块,她却没要求过孩子,因为她本人也没太注意。

    还有市民为自己“辩解”,称之所以没“对号入座”丢垃圾,主要是因为垃圾桶内乱糟糟,他们看到别人乱扔了,自己也跟着乱扔了。

    “我只知道塑料瓶、废报纸是可回收的。”采访中,李小姐表示,她对“可回收垃圾”略知一二,但并不是非常清楚,比如塑料袋她就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可回收。记者拦访的40人中,有24人说“搞不清楚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有的垃圾桶写了哪些属于可回收垃圾,但不全,有的垃圾桶压根没写。”李小姐说,观念淡漠是主要因素,但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

    运垃圾的人 [保洁员] 我10年都是混合运垃圾 采访时,一位姓孙的保洁员来清理垃圾,她把“可回收”与“不可回收”2个桶的垃圾,“哗哗”倒入了一个桶。

    孙师傅说,她不识字,压根看不懂“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记者向她解释后,她笑了:“什么可回收不可回收,值钱的早给人捡走了。”孙师傅介绍,现在拾荒的人很多,平时她收垃圾时,找到能卖钱的东西不多了。说着,孙师傅自己也在垃圾桶里“淘”了起来,可乐瓶、硬纸壳是她的最爱。其他东西,比如塑料袋、旧鞋子,她不太感兴趣。

    “我一直就是这样的。”孙师傅说,她在南京扫大街10年了,一直都是混合运垃圾的。

    【市容局】 分类垃圾桶 起宣传作用 南京市市容局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办公室主任喻惠萍介绍,2000年国家建设部将南京列入垃圾分类八大试点城市,那一年南京首推生活垃圾分类。

    当年,南京市市容局在垃圾分类工作上,以宣传为主,不仅编印了60万份“致市民一封信”发到居民家中,还编印了15000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宣传画贴到社区小区宣传栏里。

    2001年开始,市容局挑选了1000名素质较高、能吃苦的人,建了“绿马甲”回收队伍,规范管理,让回收市场变得更有序。不过,由于后来人力三轮车不能上街,这项工作没能坚持到底。

    “我们近几年在较成熟的小区设置了分类垃圾箱。”喻惠萍介绍,最近两年市容局投放了12000只分类垃圾桶。

    对于市民提出的“分类垃圾桶成摆设”问题,喻惠萍表示“不能一概而论”。她说,实行垃圾分类需要一个过程,大街上、小区里设分类垃圾桶本身也是一种宣传。这能为将来南京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做准备。

    垃圾的人 垃圾场每天300多人抢垃圾 分类垃圾桶成了摆设,垃圾又是混在一起运输的,那么,南京的垃圾分类处理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了江宁轿子山垃圾处理场。占地约400亩的垃圾场内,一辆推土机在来回推铲垃圾,进行填埋。

    推土机后面跟着十几个拾荒人,大家争先恐后抢垃圾。还有上百人在垃圾堆里“淘”。担心拾荒人员捡垃圾造成二次污染,国家明文禁止在垃圾场拾荒。不过,记者眼前这群人忙得不亦乐乎。

    垃圾的味道臭不可闻,拾荒人却专注地捡着垃圾。

    “没人管,捡到就是自己的。”来自安徽的李师傅身边放了几十个垃圾袋,他在就地进行“分类”。他把各种瓶子捡了出来,装了满满3大筐。他还捡了1筐破鞋子、3筐木板。他身边还有个三轮车,他说等分完之后,就用三轮车拖到暂住地。“破鞋子2毛钱一斤,塑料瓶1毛钱一个,牛奶盒子3毛钱一斤。”李师傅说,“赚不了几个钱。”

    李师傅旁边,还有名男子正在捡西瓜皮、蔬菜叶,他老婆则挥舞着菜刀现场切菜、剁瓜皮。这名男子介绍,他们把这些捡回去,煮熟了喂40头猪。记者很吃惊,他却不以为然,“捡垃圾喂猪的人多呢,一天有五六十个。”

    一名正在拾荒的女子告诉记者,上午来捡垃圾的人更多,有200多号人,都是本地人。现在,正在捡垃圾的都是外地人,因为争不过当地人,只好下午捡了。300多拾荒人,成了这个垃圾场的“编外”分类人员。这座垃圾处理场至少养活了300个家庭。

    这时,一辆垃圾车缓缓开了进来,十几个拾荒的人立即蜂拥过去,大家挥舞着手中的钉耙,争先恐后够车上一个木橱。尽管司机放缓了速度,但还是让人捏把汗。木橱没用绳索固定,一旦砸下来伤人不轻啊!

    垃圾处理终端的人 目前没有任何分类处理措施 轿子山垃圾管理处负责人王伟介绍,轿子山垃圾场距离市中心20公里,负责处理玄武、白下、栖霞三个区的生活垃圾,每天处理垃圾约1000吨。王伟坦言:“垃圾基本上没有分类。”

    通常,垃圾车进场后,把垃圾往地上一卸,就有推土机过来把它推平,然后在垃圾上覆一层黄土。

    明明禁止捡拾垃圾,为什么还让这么多人进去捡?“因为有利可图哎!”王伟介绍,不仅轿子山垃圾处理场有人捡垃圾,浦口天井洼、江宁水阁,这两个垃圾处理场也一样。“跟在垃圾车后捡垃圾存在一定危险,而且这样捡垃圾会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场也不希望大家来捡,但他们积极性太高了,根本就拦不住。”

    “我们不让捡,拾荒的人就堵我们的车。”王伟说,放大家进来也是无奈之举。

    当天,记者又去水阁垃圾处理场找到了周峰。目前,南京市3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周峰是总负责人。

    “目前确实没有任何分类处理措施。”周峰介绍。

    “垃圾分类处理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还有技术力量。”周峰说,这3大垃圾场可使用年限已经不多,这样的投入可能得不偿失。

    对于这3个处理场上千拾荒“淘宝”者,周峰认为,这些人实现了资源部分再利用,存在一定正面积极意义,但他们并非政府希望的有序、正规、器械化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周峰透露,目前相关部门已打算在江南重建一个大型的垃圾场。具体位置,周峰不肯透露,不过他表示届时会考虑投资建垃圾分类处理设备。

    希望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 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目前,南京市日产生活垃圾3500多吨。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实行回收利用,南京一天就要为此多花费上百万元。

    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

    然而,南京在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这一块,尤其是终端,存在很大遗憾。

    采访中,周峰表示垃圾处理场在这方面需要一些部门来支持做这项工作,但更希望大家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

    “中国垃圾分类很早就有了!”市容局发言人徐处长介绍,40年前大家都很节约,牙膏皮可以换钱,鸡肫上的皮也能卖钱,橘子皮用来制药,“我记得一个胶鞋皮能换两支铅笔”。垃圾分类,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

    [链接] 常见生活垃圾分四类,你知道吗?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二、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化学论文,不少于1000字

    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实现低碳排放。低碳排放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一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即全球实现低升温目标下的排放水平。目前较多讨论的是450ppm、550ppm浓度目标下的排放水平。在这种全球排放水平下本国或本区域的低碳排放。二是在本国或者本区域在本身自然资源条件下,采取尽可能大的努力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较低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目前我们更多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来进行判别,但各个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实现低碳排放的时间区间可以不同。

    目前世界上提出的低碳的概念基本上是指在某一个时间达到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如日本和英国的研究机构提出的低碳社会,就是指在2050年实现60%到80%的温室气体减排。日本政府已经于2008年7月份公布了到2050年的减排目标,采用了该研究的结果。一些城市如伦敦、巴黎、芝加哥等也提出了低碳概念,同样也是设置未来年份的减排目标。

    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低碳经济或者低碳发展应该是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自己可能实现低碳排放。从长期来讲,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目标支持全球最终实现将气候变化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如2100年到2150年升温控制在2℃左右。

    我们也参与了上面提到的日本和英国的合作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针对中国低碳社会的研究。这里的研究目标是在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低碳社会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享技术和对策,看中国有可能实现的低碳未来。有可能这些技术或者政策会滞后进入发展中国家,但或早或晚可以进入发展中国家。

    目前重要的是要有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低碳发展的探索,给发展中国家做出示范。国际上的一些经验可以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内涵提供一定的参考。国际上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有较好的经验,如丹麦、德国、英国等。但大规模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到目前还没有。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

    根据研究,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包括调整经济到一个低能耗高效的产业结构;全面实现用能技术的先进化,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大范围普及先进高效技术;全面合理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使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占据重要位置;全民参与,改变生活方式,寻求低碳排放的消费行为;发展低碳农业,增强森林覆盖和管理。

    对中国来讲,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工业发展,减少和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争取在2025年左右使中国工业的能源技术效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如风力发电、水电要进一步大规模普及,光热发电、光伏发电技术要进行接近商业利用的示范;全面大力发展核电,特别是着重第三代、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进行大范围的公众意识提高,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行为。

    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方方面面与现在中国正在进行的节能减排努力是很一致的。因此低碳经济并非一个新的、额外的努力,而是要对现在的国家能源、环境对策进行扩展。

    我们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

    在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威胁的今天,我们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很有可能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有可能会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欧盟已经明确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去年年底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指出,我们应当逐渐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根据《京都议定书》达成的基本共识,所有国家都有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和责任,而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有义务和责任。很多发达国家也表示愿意在完成自己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所以说,对中国来说,目前推行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

    但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高碳”国家,如果一旦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资源上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技术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而且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处于爬坡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停下来,因此造成的高排放问题将很难解决。

    根据能源所IPAC模型组的研究结论,中国有可能在未来明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进而有可能在2030年实现CO2排放的峰值,2050年达到大幅度减排,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促进全球实现气候变化减缓目标。

    低碳经济未来是可能实现多种社会发展目标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国家经济发展三步走总体目标、中国构建科技创新强国目标都有一致性。同时实现低碳经济的额外投入不大。

    近期可以采取继续推行节能政策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政策,例如中国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减排目标。经过全面努力,中国的节能技术发展目标可以是在2020年和2030年达到全球最高的能源效率。根据现在的能源政策,中国目前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目前中国经过20年的发展,很多新建基础设施可以大量采用先进技术,例如在发电方面,国家发改委已经颁布条例要求新建火电站必须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二氧化碳的减排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定的效益,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他们拥有比较关键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在全球来进行分享。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实现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或者欧盟,还包括非洲和南美。目前中国有很多减排技术需要从美国和欧盟进口,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因为很多技术目前已经具有成本效益,所以在2030年或者在2020年之前中国需要大规模的推广这些技术。

    中国需要推行一揽子政策,相信中国的能源政策和节能政策在今后会和气候变化减排政策整合起来。中国有自己的节能政策,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的减排政策,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06年中国确立了可再生能源未来规划目标,今后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可能会翻番。还有就是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和纯电力汽车今后很快会投入到中国市场,而且价格并不昂贵。这会比当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丰田混和动力汽车便宜很多,目前混和动力汽车过高的价格会让中国人承担不起。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在于成本优势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在于成本优势。和日本、美国、欧盟相比,中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发展低碳经济。从燃料角度来说,在中国采用超临界机组的成本可能会比普通的火力发电更低一些,虽然超临界初步投资非常高,但是因为中国存在投资过热,所以发展低碳技术的资金问题不是很大。

    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在2030年之前,即使是按照最低的能源发展情景,中国仍然会排放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这个问题十分值得关注,因为这对各个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技术组合对减排效果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中国可以用来发展超临界技术的时间不多,因为需要尽快进入下一代先进发电技术,即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以为普及碳储存和捕获技术(CCS)打下基础。中国电站设备制造企业对IGCC的技术非常重视,已经开始投入大量自有资金用于这项技术的开发,这是多方共同合作的结果。

    一些先进省市,如北京、广东、上海等,是可以实现在2020年之后率先全国进行减排。这些省份的经济结构已经或者正在进行调整,主动或者被动。

    城市落叶处理方法的探究

    一、研究目的

    每年秋冬季节,为保护自己度过寒冬,不少植物都要落叶。这影响了市容与环境卫生,环卫工人要花很多精力去打扫。据南京市鼓楼区环卫所人员介绍:2001年10月,从第一场秋风起,这个部门所属的落叶堆放场和中转站的日吞吐量已从平时的300余车和800余吨增加到后来的470余车和1000余吨。像今年12月3号的那场雨,仅一个早上,从宁海路到草场门桥一段,工人就打扫运走了近五万斤树叶(湿),都要用8吨重的压缩车运载!这么多的树叶,运到哪里去了?是怎么处理的?

    我们走访了几个垃圾处理中转站,在那儿,我们了解到南京市政府早就规定禁止焚烧落叶,这些落叶都将随着生活垃圾被运到南京最大的有机垃圾处理场被填埋。我们又随着垃圾车来到江宁水阁有机垃圾处理场,在那儿,我们看到一车一车的垃圾都被运到这儿,其中,有生活垃圾,也有建筑垃圾,还有树叶。许多拾荒者把其中能卖钱的垃圾捡出来,也把人们扔掉的剩饭剩菜捡出来回家喂猪,而树叶和其它垃圾混在一起被推土机压在一起被填埋,成为垃圾山,处理厂利用这些被填埋垃圾在慢慢腐烂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但发电量不大,效益还远远不够发电机组的成本。

    能否更有效地利用落叶? “碾作尘土,化作泥”。这是土壤中的腐生细菌在起作用,但在大自然中这需要很长时间,至少是3-6个月。我们是否可以在比较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转化?树叶可以有效地转化成有机肥吗?我们请教了南师有关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落叶快速转化为有机肥的探究性实验。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收集了4斤梧桐树叶,把树叶分成两组,一组粗的(把树叶加工成1至2平方厘米)一组细的(把树叶加工成粉末状)。

    2、分别让它们吸足水分,加入菌种(每千克泡水后的树叶加入11克菌种左右),同时适当加入少量麦麸、鱼粉(每千克树叶加入7克+3克)作为营养源,加入石灰粉调节酸碱度,装入塑料袋中,套上无菌培养容器封口膜以保持通气。

    3、 放入30摄氏度左右的温箱中,进行观察。

    三、实验现象及结果

    日期

    细的

    (加鱼粉和麦麸)

    粗的

    (加鱼粉和麦麸)

    细的

    (不加鱼粉和麦麸)

    粗的

    (不加鱼粉和麦麸)

    12、14

    粉末状,浅土黄色(因为吸了水分的缘故)

    树叶气味浓。

    1-2平方厘米,浅土黄色,树叶气味浓。

    粉末状,土黄色,

    树叶气味浓。

    1-2平方厘米,浅土黄色,树叶气味浓。

    12、20

    粉末状,仍为土黄色,但底部有一点点白色斑点。树叶气味变淡了,有些腐烂的气味。

    树叶气味变淡了些,有腐烂的气味。其余的没变。

    还能闻出树叶气味,其余的没变。

    还能闻出树叶气味,其余的没变。

    12、30

    粉末状,深土黄色,靠近袋子底部有一圈像棉花一样的白色绒毛状物体,是菌体。已闻不出明显的树叶气味。有点土腥味。

    深土黄色,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点点,闻起来有点土腥味。其余未变。

    粉末状,土黄色。

    无明显的树叶气味。

    极少的白色点点(菌体),树叶气味极淡。

    1、10

    粉末状,深褐色,有许多白色绒毛状的菌体,有土腥味。

    颜色有变化,为深褐色,有不少白色绒毛状的菌体,有土腥味。在显微镜下面看到的菌体是这样的:

    粉末状,土黄色,有一些白色点点(菌体)。

    土黄色,有少量的白色点点(菌体)

    1、25

    粉末状,像土一样的黑灰色,土腥味变淡。用手捏叶片,不太容易把它捏碎。

    深褐色,叶片上有许多白色的菌体,手轻轻一捏叶片,就很容易变成粉末。没有气味了。老师说,这就是叶片已明显地降解了。

    粉末状,土黄色,白色菌体更多些,土腥味重。用手捏叶片,很不容易把它捏碎。

    有一些白色的点点,气味有变化,土腥味重。用手捏叶片,很不容易把它捏碎。

    四、结论与收获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加工成粗的并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颜色由土黄色变成了深褐色,菌体也大量产生,树叶原有的香味也慢慢消失,手轻轻一捏叶片,就很容易变成粉末,已明显地降解了。而其他三种(加工成细的不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加工成细的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加工成粗些的并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转化需要的时间稍长些。一个多月下来,有一些变化,但还没有能大量降解。另外,同时埋在学校操场边上花坛土中的同样的树叶几乎没什么变化。我们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腐生细菌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它能以很快的速度繁殖并生长,而粗的加营养源的树叶恰恰给腐生细菌创造了这样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温箱提供适宜的温度,加麦麸、鱼粉提供一定的营养,粗的树叶能吸取水分,但又不是太多,保持湿润。因此,降解速度能加快。而其它的由于没有能满足腐生细菌生长的所有条件,降解速度要慢一些。

    由此,我们想到,如果我们保洁人员在收集垃圾时把树叶、菜叶等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收集,由中转站统一送到一指定地点,也创设像实验中那样利于腐生细菌生长的环境,如造一个人工降解池,把这些有机物堆放在一起,接入合适的菌种,并搭大棚利用太阳能提供一定的温度,那么,一方面这些垃圾可以被迅速处理掉,缩短周期,节约场地,有利于改善环境;另一方面,转化成的有机肥又可以被利用,如给城市中的花施肥、给草坪施肥。

    这次活动,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环保课,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大开了眼界,真正体会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它们变废为宝。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成了小小宣传员,向同学、向我们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另外,在江宁水阁垃圾场,我们看到了拾荒者抢捡垃圾的场面,也看到了他们分捡垃圾的场面,正是他们的劳动,把一些还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节约了资源,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他们用分捡出来的菜叶等喂养出来的垃圾猪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他们分捡出来的可回收的塑料袋再加工程序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怎样规范他们的这些行为?

    最后,特别感谢南师大生物系菌肥实验室的老师们,在我们的活动过程中,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三、科学关于环保论文1000字以上!!!!

    城市落叶处理方法的探究 一、研究目的每年秋冬季节,为保护自己度过寒冬,不少植物都要落叶。这影响了市容与环境卫生,环卫工人要花很多精力去打扫。据南京市鼓楼区环卫所人员介绍:2001年10月,从第一场秋风起,这个部门所属的落叶堆放场和中转站的日吞吐量已从平时的300余车和800余吨增加到后来的470余车和1000余吨。像今年12月3号的那场雨,仅一个早上,从宁海路到草场门桥一段,工人就打扫运走了近五万斤树叶(湿),都要用8吨重的压缩车运载!这么多的树叶,运到哪里去了?是怎么处理的?我们走访了几个垃圾处理中转站,在那儿,我们了解到南京市政府早就规定禁止焚烧落叶,这些落叶都将随着生活垃圾被运到南京最大的有机垃圾处理场被填埋。我们又随着垃圾车来到江宁水阁有机垃圾处理场,在那儿,我们看到一车一车的垃圾都被运到这儿,其中,有生活垃圾,也有建筑垃圾,还有树叶。许多拾荒者把其中能卖钱的垃圾捡出来,也把人们扔掉的剩饭剩菜捡出来回家喂猪,而树叶和其它垃圾混在一起被推土机压在一起被填埋,成为垃圾山,处理厂利用这些被填埋垃圾在慢慢腐烂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但发电量不大,效益还远远不够发电机组的成本。能否更有效地利用落叶? “碾作尘土,化作泥”。这是土壤中的腐生细菌在起作用,但在大自然中这需要很长时间,至少是3—6个月。我们是否可以在比较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转化?树叶可以有效地转化成有机肥吗?我们请教了南师有关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落叶快速转化为有机肥的探究性实验。二、研究过程与方法1、收集了4斤梧桐树叶,把树叶分成两组,一组粗的(把树叶加工成1至2平方厘米)一组细的(把树叶加工成粉末状)。2、分别让它们吸足水分,加入菌种(每千克泡水后的树叶加入11克菌种左右),同时适当加入少量麦麸、鱼粉(每千克树叶加入7克+3克)作为营养源,加入石灰粉调节酸碱度,装入塑料袋中,套上无菌培养容器封口膜以保持通气。3、 放入30摄氏度左右的温箱中,进行观察。三、实验现象及结果日期细的(加鱼粉和麦麸)粗的(加鱼粉和麦麸)细的(不加鱼粉和麦麸)粗的(不加鱼粉和麦麸)12、14粉末状,浅土黄色(因为吸了水分的缘故)树叶气味浓。1—2平方厘米,浅土黄色,树叶气味浓。 粉末状,土黄色,树叶气味浓。1—2平方厘米,浅土黄色,树叶气味浓。 12、20粉末状,仍为土黄色,但底部有一点点白色斑点。树叶气味变淡了,有些腐烂的气味。树叶气味变淡了些,有腐烂的气味。其余的没变。还能闻出树叶气味,其余的没变。还能闻出树叶气味,其余的没变。 12、30粉末状,深土黄色,靠近袋子底部有一圈像棉花一样的白色绒毛状物体,是菌体。已闻不出明显的树叶气味。有点土腥味。深土黄色,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点点,闻起来有点土腥味。其余未变。 粉末状,土黄色。无明显的树叶气味。极少的白色点点(菌体),树叶气味极淡。 1、10粉末状,深褐色,有许多白色绒毛状的菌体,有土腥味。 颜色有变化,为深褐色,有不少白色绒毛状的菌体,有土腥味。在显微镜下面看到的菌体是这样的: 粉末状,土黄色,有一些白色点点(菌体)。 土黄色,有少量的白色点点(菌体) 1、25粉末状,像土一样的黑灰色,土腥味变淡。用手捏叶片,不太容易把它捏碎。深褐色,叶片上有许多白色的菌体,手轻轻一捏叶片,就很容易变成粉末。没有气味了。老师说,这就是叶片已明显地降解了。 粉末状,土黄色,白色菌体更多些,土腥味重。用手捏叶片,很不容易把它捏碎。 有一些白色的点点,气味有变化,土腥味重。用手捏叶片,很不容易把它捏碎。 四、结论与收获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加工成粗的并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颜色由土黄色变成了深褐色,菌体也大量产生,树叶原有的香味也慢慢消失,手轻轻一捏叶片,就很容易变成粉末,已明显地降解了。而其他三种(加工成细的不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加工成细的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加工成粗些的并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转化需要的时间稍长些。一个多月下来,有一些变化,但还没有能大量降解。另外,同时埋在学校操场边上花坛土中的同样的树叶几乎没什么变化。我们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腐生细菌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它能以很快的速度繁殖并生长,而粗的加营养源的树叶恰恰给腐生细菌创造了这样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温箱提供适宜的温度,加麦麸、鱼粉提供一定的营养,粗的树叶能吸取水分,但又不是太多,保持湿润。因此,降解速度能加快。而其它的由于没有能满足腐生细菌生长的所有条件,降解速度要慢一些。由此,我们想到,如果我们保洁人员在收集垃圾时把树叶、菜叶等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收集,由中转站统一送到一指定地点,也创设像实验中那样利于腐生细菌生长的环境,如造一个人工降解池,把这些有机物堆放在一起,接入合适的菌种,并搭大棚利用太阳能提供一定的温度,那么,一方面这些垃圾可以被迅速处理掉,缩短周期,节约场地,有利于改善环境;另一方面,转化成的有机肥又可以被利用,如给城市中的花施肥、给草坪施肥。这次活动,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环保课,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大开了眼界,真正体会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它们变废为宝。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成了小小宣传员,向同学、向我们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另外,在江宁水阁垃圾场,我们看到了拾荒者抢捡垃圾的场面,也看到了他们分捡垃圾的场面,正是他们的劳动,把一些还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节约了资源,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他们用分捡出来的菜叶等喂养出来的垃圾猪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他们分捡出来的可回收的塑料袋再加工程序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怎样规范他们的这些行为?最后,特别感谢南师大生物系菌肥实验室的老师们,在我们的活动过程中,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注: 我是五(4)中队的龚昌昌,平时我就喜欢科学研究,特别喜欢动手做各种各样的小实验。深秋到了.法国梧桐树叶在风中纷纷露下,飘向大街小巷,这样给我们的环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给市容整洁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于是,我们进行了“法国梧桐叶转化为有机肥”科学实验,使废物变为宝。这项科学活动让我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注日常生活小事,能够学到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使我们对生活中的事物从感觉上的认识上升到理论上的认识,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我真是喜欢这样的科学活动。

    四、六合区位于南京市什么方向

    建邺区没有吧

    1.轿子山有机废弃物处理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其林乡豆村,地处南京东郊青龙山西麓前缘一山间洼地内.

    2.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场,位于江宁开发区水阁行政村,南郊风景带牛首山南沿,东邻宁丹公路。

    3.天井洼有机废弃物处理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泰山镇黄姚行政村。

    如果您想知道其联系方式可以与市容局办公室联系,电话是 57712988

    南京主要有 6 处垃圾填理场,其中主城区有水阁、轿子山、天井洼三个填埋场,郊县有高淳县东坝、六合区马坝、溧水县美人山垃圾填理场。由于这些垃圾填埋场项目缺乏地质环境方面的前期论证,有的建在活动性断层带上,有的建在城市地下水后备水源地径流区内,有的建在山前冲沟中上部或破碎灰岩废弃采石坑内,大多数填埋场缺少回填土资源,垃圾填埋场在运行过程中造成了周边环境的恶化。

    为了解决垃圾的出路问题,南京市政府并没有少费功夫。1990年,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南京市取消了所有小型垃圾堆放场,由市政府投资3500余万元,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在轿子山、水阁建成两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分别为420亩和540亩,设计库容量为150万立方米和24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为10至15年。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填埋作业库区、污水处理系统和办公管理设施等三部分。日处理污水分别为240吨和400吨,场地运转正常。两场的建设为南京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实现无害化处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01年,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泰山镇的天井洼垃圾场建设正式列入城市建设计划,扩建后总库容量为318万立方米,使用年限14年,总投资2970万元。2002年7月25日,由联合国环境基金会赠款建设的南京市水阁垃圾场沼气发电工程正式并网发电。该工程可使该市每年从垃圾沼气中“提炼”870万千瓦时电。

    以上就是关于南京水阁垃圾场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南京有哪些高端设计工作室(南京有哪些高端设计工作室招聘)

    南京金奥景观设计(南京金奥景观设计招聘)

    南京艺术学院110周年校庆(南京艺术学院110周年校庆活动)

    网络营销运营包括哪些(网络营销运营包括哪些方面)

    云闪付活期会不会扣钱(云闪付活期会不会扣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