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三国演义人物排行榜(三国演义人物排行榜前50名)

    发布时间:2023-03-17 15:08:13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62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三国演义人物排行榜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如需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三国演义人物排行榜(三国演义人物排行榜前50名)

    一、三国演义中十个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三国演义人物排行榜(三国演义人物排行榜前50名)

    2.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

    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3.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

    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刘备兵败。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赶赴柴桑,同鲁肃、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建安十六年,刘备以助刘璋为名,率兵数万入益州,于次年与刘备会师,攻取成都。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

    建兴三年(225年)进军南中。采用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五年春,诸葛亮上《出师表》,自统大军10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六出祁山,于建兴十二年春统军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所率20万魏军对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

    5.孙权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

    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252年病逝。

    6.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7.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8.张飞(约166-221)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

    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215年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_,巴西郡自此获安。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疆、张达所害。

    9.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10.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_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令其弟董_联合吴匡杀掉上司何苗,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结果成功。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二、三国人物排行榜

    1 吕布:看过很多三国迷的武将排行榜,基本上都将吕布列在第一位,偶尔也有标新立异者试图将吕布列在别人之后,也只是贻笑大方罢了。

    先看看几个站例:罗贯中版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看看赶上公孙瓒,布举画戟望后心便刺。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能够数十合使张飞关羽张飞双战吕布30回合不分胜负,刘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骠马,刺斜里去砍...”书中没有写张飞到底战吕布多少回合(不象毛版三国中称张飞斗吕布五十合不分胜负),估计也就数十合。数十合败张飞,30合平张飞关羽联手,这是最能表明吕布武力的一节了

    另外战例,吕布独战典韦许褚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其结果也只是“吕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终究能全身而退。

    “人中吕布”绝非浪得虚名

    2 马超:罗版三国马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情况下首战3合败张邰(毛版20合)

    3 赵云:长坂坡赵云体力疲乏的情况下战张合罗版三国10数合张颌气力不加拨马回走(毛版30合败张邰)

    4 颜良:20合完败徐晃,武力明显在许褚之上,真不知道前人是怎样排名的,总是不排颜良

    5 关羽:罗版三国关羽20合未能拿下纪灵,且纪灵退走时并不狼狈(毛本30合,且纪灵大叫“少歇”) ,虽说关羽顾及大局,不愿杀纪灵,但是关羽没有足够的武力将他只败不伤

    罗版三国关羽一合斩了华雄,没有人知道是怎样杀的,因此这一点虽不足以说明华雄武力很低,但可以作为关羽武力很高的理由

    关羽在战场上杀了颜良文丑是不争的事实,却并不能由此断定关羽武力一定高于颜良

    罗版三国关羽与夏侯敦战了40合不分

    6 张飞:罗版三国中张飞一战吕布是明显的失败,但第二次百合单挑吕布时,虽吕布不愿得罪刘备而不会下杀手,虽张飞占下风,但终究吕布没有战败张飞

    罗版三国张飞第二次单挑张颌时,先四五十合,后张颌一直死战到百十余合,这样看来,张飞武力比马超赵云要低了

    张飞一战马超,虽100合不分胜负,但刘备“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说明占下风,另外看看原文“...玄德急止之曰:‘且休出战。先当避其锐气。’关下马超单搦张飞出马,关上张飞恨不得平吞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当住。看看午后,玄德望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刘备是先避其锐气再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而出兵,或许当时马超中饭都没吃

    当刘备与袁术已经彻底成仇,张飞十数合杀袁术的大将纪灵

    7 典韦:曹操战吕布时,罗贯中并没有安排典韦单挑,而是让许褚斗二十合,然后典韦等一起帮忙,如果典韦真的像传统排名的一吕二马三典韦那么厉害(据说一吕二赵三典韦是毛润之先生修改出来的),哪么典韦足够单挑吕布了,但罗贯中先生并没有这样安排,而只是派典韦和吕布的几位手下打了几场

    另外典韦战许褚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手,说明两人武力的确相近,鉴于许褚曾经被徐晃50合战平,故典韦列于之前了

    8 许褚:在许褚与吕布斗20合后,曹操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吕布非一人可胜。”然后就派五将加入群殴吕布。整部前三国,除吕布之外,再无一人能令曹操如此之忌惮,即使是后来的马超于潼关前连败曹营于禁/张合两员名将,曹操也未指挥群殴,(以致后来的李通被马超挑于马下) 。可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曹操是不愿指挥打群架的。由此可见,曹操的那句话实在是给许褚在众将面前留足了面子;那句话其实需要改一个字:“吕布非一人可敌”

    战马超“...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将枪挟住弃刀。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庞德、马岱见操将齐出,麾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混杀将来,操兵大乱。 许褚臂中两箭...”。有人称许褚折断了马超的枪,说明许褚占上风,其实不然,许褚拗断马超枪杆后,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再打下去许褚光着膀子,没有保护,明显吃亏,胜负也是不远的事情了,这一点连曹操都看出来了,于是“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

    战徐晃50合不分,要知道徐晃只有20合就完败给颜良

    9 文丑:十余合战败公孙瓒(吕布曾数合击败公孙瓒,文丑战斗力还是比吕布低一些),说明文丑武力比吕布也差不了多少

    和少年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罗版文丑与徐晃30余合战平后徐晃从容退走,说明文丑武力低于颜良。(毛本是没打多长时间,徐晃见文丑身后军马齐到料敌不过而走)

    10庞德:战关羽百余合,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急令鸣金收军”说明庞德战关羽或许占了下风

    战关平30合不分,两家各歇,说明30合内庞德并没有占优势

    11黄忠:战关羽100合不分胜负,但占下风(“恐有失”)

    战李严四五十不分胜负

    12孙策:

    13太史慈:与孙策战了几百合不分胜负,两人武力基本相近,也没法从其它战例判断谁更强

    14曹彰:刘封虽然不敌徐晃,但仍能屡次挑战,但刘封在曹彰面前只有3合完败

    15华雄:当华雄最牛叉的时候,曹操麾下众将无一人敢於出战华雄,何也?是被华雄连续挫败18路诸侯、尤其击败江东猛虎的气势给镇住了(包括十数合打败孙坚)。能把夏侯敦、夏侯渊、曹洪这等勇将镇住的人,武力可以不低于这些人吧

    16夏侯敦:战吕布战例“...夏侯敦挺枪跃马直出。敦与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侧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西边又喊声起,郭汜又引一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敦抵敌吕布不住,飞回阵来。布引铁骑掩杀,曹操军大败...”算算时间应该有十余合,比许褚稍逊(许褚20合后曹操才派人群殴)

    而且“...夏侯敦挺枪出马搦吕布战。高顺出马大骂夏侯敦,敦大怒...”说明夏侯敦在曾经败给吕布的情况下,并不怕惧吕布武力

    与关羽战40合不分(虽说关羽因感激曹操而不愿杀夏侯敦,但关羽没能将其打败,且夏侯敦还要再战,若非张辽阻拦,自称非擒关羽不可,说明夏侯敦经过交手后并不畏惧关羽武力)

    17张辽:战关羽战例:罗版刘备在撤退时遭张辽追击,关羽与张辽交过手,未能击退张辽,致使一半人马被阻于城内。故关羽对张辽评价甚高,可惜毛本中将刘备关羽那一万军马的损失一笔抹去了

    战张飞战例:“...关公见张辽退去,径来东门看时,只见张飞已出城外和张辽厮杀,辽拍马而去。张飞欲赶,关公急召入城,令士卒坚守东门。飞曰:“张辽怕我而走,哥哥如何赶我回来?”关公曰:“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是吾夜来美言说之,其人颇有归顺之心。今日不欲与汝厮杀,故拍马而走。”飞方悟,再不出战...”由此可见,张飞与张辽交过手,张辽不弱于张飞,张辽却拍马而去,张飞本有疑惑,关羽解释后,“飞方悟”。由此可见张辽是高手之列

    与太史策60合不分胜负,说明张辽武功在太史慈附近

    与凌统战50合虽占优势但“不分胜负”,说明武功还是略低于关羽张飞

    18关平:罗版三国关平40合战平徐晃,看来关平似乎应该和徐晃相近

    30合战平庞德,关平似乎可以列于高手之列

    罗版三国关平寡军杀败丁奉所部,送走廖化,感觉并不太费劲(毛本是关兴“奋力”杀退,显得很费劲)

    19张颌:罗版三国马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情况下出场首战3合败张邰(毛版三国改成了20合),有网友做出如下点评:马超身负杀父之血海深仇,“咬牙切齿”,临阵心态属于极端心态,因此更有可能采取冒险速胜战法。从张合这个角度来看,面对一个杀红了眼的对手,也很有可能招数上还未山穷水尽,意志和胆气上先自输了--张合想想也觉得冤呀:马超啊马超,是丞相杀了你父,你跟我拼什么命啊,我才不和你拼命? 故平等状况下两人交手,马超20合败张颌应该还是合理

    赵云战张颌,10数合张颌气力不加拨马回走,缓上一口气后还要再战。(毛本为30余合击败)

    能使张颌列为第20位的战例是张飞第二次单挑张颌:先四五十合,后张颌一直死战到百十余合,可以理解为110余合,也没全败,只是因战场形势不利才远引的。(毛本是四五十合)

    20徐晃:被颜良20合杀败(颜良是顶级高手,20合败给他也不丢脸,张颌在赵云马超面前也就能战十多合吧,夏侯敦还十合败给吕布呢)

    战许褚50合不分胜负,战前,曹操虽然暗自欣赏徐晃,但并没交代许褚不许杀死或打伤徐晃,所以两人的50合平手是公平的

    战关平40合不分胜负

    21臧霸:和乐进战30合不分胜负

    “...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往。操望北而行。山后一彪军出:左有张

    辽,右有臧霸。操使吕虔、曹洪战之,不利...”我们可以理解为曹洪战臧霸不利,那么臧霸的武功不在曹洪之下吧,曹洪可是能与体力受损的马超死撑四五十合的高手,不知道为何这位高手总是被人遗忘,还是我的理解有误(除非是曹洪没有按常人的理解战臧霸而是跑到左边去战张辽而结果不利,而臧霸只是战胜吕虔,那么就无法判断臧霸的武力了)

    22徐盛迎战不能抵挡的曹仁;

    23被庞德奋力杀退的魏延;

    24战黄忠四五十合不分胜负的李严;

    25战黄忠20合不分,张飞能够奋力杀散(毛版是奋力杀退)的夏侯渊;

    26与魏延战数百合不分,敌不住周泰韩当联手的文聘;

    27和体力受损的马超死撑四五十合,敌不住臧霸的曹洪;

    28与韩当联手都只能战平许褚,但10合砍死沙摩坷的周泰;

    29战曹洪20不分(曹诈败),率百骑劫魏营不折一人一骑的甘宁;

    30“极有胆略”,数次与张飞战十余合不分,终究被孔明在赵云张飞黄忠魏延俱在的情况下设计擒住的张任

    其他

    被吕布战到十余合受伤的武安国;

    太史慈战之30合内尚未击败的程普;

    挺枪接战许褚与其捉对儿厮杀没分出胜负却被赵云偷袭身亡的高览;

    身高九尺五与曹洪战平两个时辰却被曹洪拖刀计杀的何曼;

    “有万夫不当之勇”但被张飞设计后举手无措撑到十合才败的严颜;

    以及高顺:有人为当初张辽(出场时20岁)臧霸都是其手下,吕布手下文有陈宫,武有高顺,故认为高顺武力高于张辽臧霸,以下分析,战例:

    罗本是“高顺交战不利,退走入阵。飞冲入阵来。”毛本是“当先一将乃是张飞。高顺出马迎敌,不能取胜。布亲自接战”。从这一节来看,高顺武力是要低张飞一个层次,不能列入高手之列

    “...是日午牌,城门开处,两员将引军出战:前军侯成,后军高顺。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韦赶到吊桥边,高顺亦拦挡不住,都退入城中去了...”然而书中已经明示“诱之入城”,只是诱敌。“...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这里可以理解为高顺在之前诱敌一战中知道典韦的武力很高,所以不敢正面迎敌,因此高顺武力也要低典韦一个层次,但到底最低值是多少呢?看如下战例:

    战夏侯敦被认为是评定高顺武力值的战例:“...两马相交,战四五十合,高顺败走。敦纵马赶去。顺不敢入阵,绕阵而走。敦不舍,尽力追之。阵中曹性看见,纵马出阵,拈弓搭箭,夏侯敦将近,性一箭正中敦左目。敦拔箭,带出眼睛。敦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之!”于口内啖之,不赶高顺,只取曹性,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夏侯敦杀了曹性,纵马便回。高顺却从背后赶来,吕布军马一齐都上,曹军大败。夏侯渊救兄而走。吕虔、李典将败军退去济北下寨。高顺得胜,引军回击玄德...”

    似乎高顺仅四五十合就完败于夏侯敦,事实如此吗?我理解也有可能是高顺知道武力战不胜夏侯敦(也就是说高顺武力的确在夏侯敦之下却不是四五十合可以战胜的),于是诱敌,否则为何“不入阵而绕阵而走”,(要知道败将逃命入阵是最安全的,有士兵弓箭相助,有同事死命相助)。最终高顺诱敌目的达到了,在高顺完全吸引夏侯敦的注意力情况下,曹性射箭相助,最终“高顺却从背后赶来,吕布军马一齐都上,曹军大败...高顺得胜”,可见高顺不愧为帅才。即便是毛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敦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敦不舍,亦绕阵追之...”毛版虽然使读者更倾向于理解高顺完败,但是高顺诱敌的意图更明显。

    于是应该可以推出高顺武力在夏侯敦之下(因为夏侯敦可以使关羽战40合不胜,但高顺与张飞交战不利),却非夏侯敦四五十合可以完败的,而关羽曾战张辽之后对张飞称“他武功不在你我之下”也可以推测出高顺武力在张辽之下,甚至在“能百合死战张飞”的张合之下

    后三国不在讨论范围,于是:

    身长丈二,不食五谷,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战败魏延的乌戈国国主兀突骨;

    单骑退雄兵的文鸯;

    战姜维数十余合平手,战文鸯50合平手的邓艾;

    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师纂、邓忠二人的诸葛尚;

    武力令老赵云大惊的姜维;

    与姜维战三四十合不分的邓忠;

    不数合使张翼(张翼曾战姜维不数合平手)败走的徐质;

    夏候霸;王双;关兴;张苞

    ......

    关于三国演义武将排名,民间有许多种说法,各有各的高见。

    比较普遍的一说曰: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

    飞,七许八黄九姜巍。

    还有......

    转贴如下资料供参考:

    ●三国武将排名榜

    三国武力排行的魅力就在于争论不休。一些网友试图一统三国武力排行纷争的局面,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武评中必然或多或少存在猜测成分,有猜测便有分歧。一些网友采取了相对严谨的论证方法,在一些公理和原则上得出比较合理的武力排行,但毫无疑问的是,这 些所谓的公理往往不能令人信服,也很容易得出悖论。

    三国武评反映了大家的喜好和审美标准,没必要刻意去统一网友们的思想。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武力排行给大家的感觉是不严谨和闹家家。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世界的一个原因是轻视数学。这也反映在不少网友的三国武评上――洋洋洒洒写了成千上万字的武力点评,却 拿不出什么可参照可对比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果随意性必然很大。

    有网友统计出了演义中的全部单挑,这是严谨的体现,但做起排行时,又不得不掺杂入个人的主观成分。这也是三国武力排行魅力的体现――谁都有道理,谁也没道理。即使是最有名的“一吕二赵三典韦……”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版本,随着时代和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排名也 会发生变化。

    为了给大家一个相对满意的排行,本文的排行将尽量回避一些容易引入任何主观成分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不拘泥于回合数的比较;不去猜测对战的有效性;也不讨论多打一时是全包围还是半包围,是逐个上还是一齐上;也不去推测先鸣金、先诈败以及年龄和状态等意味 着什么;更不去讨论战败是真是假,是气力不加还是料敌不过,或者是策略需要;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在各论坛中都曾引起过争执,无法得到统一结论,故避而不谈。

    统计参数为【战】、【擒】、【杀】、【伤】、【被伤】、【被杀】 、【被擒】、【擒杀率-被擒杀率】、【杀伤率-被杀伤率】。完全根据大家熟知的毛本三国演义(由于回避了主观问题,由毛本和罗本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因为在战例上这两版本结果基本相同,只是描述手法和回合数等存在差别)来进行客观统计,并得出一些分歧不大 的结论。

    到底什么是单挑,什么是严格单挑?有网友统计说演义中共357场单挑,但里面很多战例显然不是单挑。若说到最严格单挑,即不带士兵且不用暗器和弓箭的那种,在演义里也没有多少场。因为单挑的概念没有统一,要统计演义里的单挑次数,就必然带有主观成分。为此 在下面作统计时,统计的不是单挑数,而是对手数。【战】指演义里那些有名字的将官间发生了攻击行为的战例。演义里吕布与17个对手交过锋,则记为【战17】。这样就避免了三英战吕布是否该统计,张飞和吕布到底算对打了多少次这些问题。

    那么马岱斩魏延算不算战例呢?若说算,多数网友会感到不妥。但若不算,恐怕那些有争议的快马、冷箭和偷袭等战例也说不清楚。三国武将武力是被神话了的,能单挑数十上百回合,能在千军万马中无伤冲杀,主观说他们对付背后和身侧的袭击不应该没有任何反应。为此 采取一个可以判别的标准,定义除了睡觉和被捆绑时,其余各种情形的交锋都算有效战例。这样在统计上就不会存在什么争论,尽管标准有些问题。

    进一步定义如下:【擒】即擒拿到有名字将官的战例,与士兵和其他武将贴身共擒的也都承认有效,否则在统计时会存在很多问题。但纯粹由士兵擒拿的战例则不进行统计。【杀】和【伤】 没太大分歧,强调一点就是因为伤重而导致战后死亡的战例在这里也归为【杀】,由士兵和无名武将所杀和伤的战例不进行统计。

    两武将间【擒】、【杀】、【伤】只统计一次。如孙策擒于糜同时导致其死亡,仅在【擒】里进行统计。黄忠曾分别擒、伤过夏侯尚,也只统计【擒】。【擒】>【杀】>【伤】,仅取大者。所幸演义里不存在两武将这次你擒或伤我,下次仪苌被蛏四愕那榭觥?br>平手和普通败退(既不死亡,也不受伤)的战例数不专门进行统计分析,因为这会涉及到一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最后强调一点是,只统计三国君主和那些对手数超过四的武将。对高览和曹仁等对手数恰好为三的,只能向他们道个歉了。

    统计的结果是:

    【一】与赵云交锋过的有名字将官数量最多,为40个。紧接着依次为:(2)关羽27、(3)张飞24、(4)许褚22、(5)吕布17、(6)马超16、(7)张辽13、(8)魏延12、(9)徐晃11、(10)黄忠10、张合10、姜维10,其余均在1 0个以下。

    评:这个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武将们的知名度。赵云、关羽出场最多,是最红的明星演员,难怪他们的拥护者也非常多。

    【二】带主观因素地说,与许褚交过手的武将综合质量最高,“吕布 赵云 马超 张飞 典韦 关羽 庞德 周泰 徐晃”这一排名字,足以让其他武将汗颜。吕布的对手榜“张飞 典韦 许褚 关羽 夏侯

    三、三国演义人物武力真实排名?

    1.“鬼神”吕布

    有悬念?

    从任何角度来评论,吕布首席猛将的宝座始终是无可争议的.与其说虎牢关一战,三英得以扬名。不如说吕布从此奠定了三国第一猛将的位置。关,张二人,两位万人之敌奋力合击三十回合没有从吕布讨得半分便宜,三英的合围中全身而退毫发不伤,这等武艺放眼江湖,无有出其右者.以至曹操那句“吕布非一人可胜”成为了著名论断。

    也使吕布每次遭遇被众多一流将领围击的悲惨命运,衮州一战,典,许,夏侯,李,乐,六位曹军战将共围剿吕布,依然无法伤其毫发。

    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武力数一数二的人了,鬼神之名实至名归。

    2.“古之恶来”典韦

    曹操称之为古来之恶者,力大无穷,挺一对大铁戟,骤马冲锋,犹如虎式坦克一般,令敌人望风披靡,在短暂的一生中,四次凭借勇猛,救了曹操的性命。临死前一战,疯狂到手提两名军人奋勇迎敌,身中数十枪而不退。其勇烈匪夷所思。乃至死后,半天尚无人敢接近。

    虽然是保镖,但是武力接近与变态。马战未知,目测不行,但陆战估计能和吕布互爆。既然是武力排名,那拿下此位置毫无压力。

    3.“常胜将军”赵云

    一生英雄史诗般单骑救主的序幕。无论是刘备或者是其他的将领,在被大兵包围的危急关头,总有一员大将,仿佛天神下凡,手起一枪,某某落马,杀散围兵,力挽狂澜。

    他就是赵云。这个常山人,在长坂坡枪挑剑砍,杀曹营名将50余员。怀抱阿斗,冲出重围,视八十三万曹军如无物。令曹军闻赵云大名丧胆,真正彰显其英勇的应该是曹刘的汉中争夺战,当时黄忠与张著被大兵围困。赵云纵马持枪,杀如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全职业生涯未尝一败,就算年老了也是一员猛将,蜀国第一武将无悬念。

    4.“武圣”关羽

    上榜理由: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三国武将的排名,而排名中最难定的估计就是关羽了。因为关羽在三国前后的单挑实在相差太多了。一开始出场的斩华雄。那叫一个牛啊。战吕布,直到白马之围的颜良文丑,五关六将。可后来又被黄忠庞德战平,连纪灵这种被张飞10回合挑的菜也是打了30回合不分胜负。

    受伤的时候还败给了徐晃。最大的失败是,体积太大,天生的好箭靶,老是中箭....(二哥,男人只能射别人.怎么老是被别人射呢..无语啊.)。所以综合上诉理由,很多三国批评家都把他排到五名之后,有些甚至因为其兵器与马匹的缘故排到十名之后。我认为:对一个武将的评论不能仅以单挑战绩来分高下。且听我慢慢道来。

    兵器:青龙偃月刀。又称冷艳锯。跨下还有赤兔马。

    武功:三国里的秒杀之王。关羽杀人从来不超过十回合。(最长也就是管亥十回合)。华雄那厮肯定也就是十回之内(此酒尚温)。对于二流的武将基本就是一招。

    诛颜良斩文丑或许可以说是马快。五关六将那种小菜前十名任何一个去都杀得了。然而斩华雄战吕布总没得说了吧。还有夏侯敦战关羽这一段大家要仔细分晰一下,就不难得出,关羽其实高夏侯敦好多。关羽封金挂印要走,曹操敬他,不敢留。还当着所有大将的面说:人臣尽忠,这就是你们的榜样。

    战绩:放眼三国,能冲锋的将多。会带兵的将少。会杀人的将军多。肯读书的将军少。关羽一生的成就很大程度归功于他对圣人书籍理论的信仰。曹操最是爱才,曹操最爱的也就是他,曹操不止爱他,甚敬畏他,曹操不怕马韩联军。曹操不怕天下第一勇的吕布。

    玩他们跟训兽狮玩猴子似的。但当关羽提兵从荆州杀过来的时候,曹操居然当众提议要迁都以避其锋。可见他内心对关羽的恐惧啊。要不是东吴那丫的反水,三国的后半段历史肯定是要改写的。我一直固执的认为。关羽的死才是整个三国演义的转折点,他死后,曹操占了地利。诸葛亮隆中对里的三分天下计划后半段完全夭逝。

    人品:神一样的人物,忠义的标准。为人立世的榜样。

    缺憾:孤高自傲。重小人而轻君子。这点正好跟张飞相反。

    最后评语:刚而易折,古人诚不欺我。青龙刀下无数武将的亡魂成就了今天这个排名的位置。

    5.“燕人”张飞

    上榜理由:哈哈。这黑厮终于登场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黑厮的。三国里最不怕吕布的主。与吕布单挑100回合不分胜负。这可是三国单挑吕布最高纪录了。念及当时吕布不能得罪刘备,这个数字肯定有参水。但即使这个不算,三英战吕布那场50回合也是无人能及的。败张合,败许褚。平马超。十回合挑了纪灵(纪灵与关羽打三十回合,平手)

    武功:一把丈八点钢矛,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战绩:这厮的出现,让原本来严肃的三国有点笑料。很是雷人,虎牢关战吕布。谁都怕死,就这厮冲上去,搞得一向见风就逃的刘备,怕他出事,也破开荒的上去玩了一场肉搏。最后累得一向孤高自傲,不屑群欧的关羽,也顾不清高了。冲上去三个合欧。刘备在整个三国里也只为这厮肉搏一回啊,以往都是见风就跑的。若干年后的徐州,这墨厮喝醉了酒,又被吕布追着屁股打。连刘备的老婆都顾不上了,一口气跑到刘备大帐,要死要活。

    长坂坡大喝一声。把曹操吓得跑到头不知道在哪里。。。。又把个一代名将张合追着屁股打了又打。。最雷人的是这厮跟诸亮打赌。人家诸亮身边还外带个赵云。赌谁先进巴蜀。结果诸葛赵云组合居然会输给这厮。雷倒一大片。

    人品:忠义当头,没得讲,就是对下人不好。喜欢打小兵。

    缺憾:睡觉不闭眼,会吓到小朋友,不尊重同学,喜欢骂人,骂吕布是三姓家奴,害吕布同学这个外号被叫了一辈子。喜欢打小兵。死得也太窝囊了。

    最后评语。打死别跟这厮做舍友。

    6.“虎痴”许褚

    上榜理由:外号虎痴,顾名思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典范。三国时期如果有铁人三项赛.这家伙铁定是冠军.双手捉住两头牛的尾巴。倒拖数十步(雷人吧)与吕布挑了20回合平手(如果曹操不叫人上去群欧,肯定更久)。硬是把一个血气方刚。杀气正盛的马超杀平。什么体力啊。

    战绩:合六将群欧击败吕布。战平马超 典韦。只在喝醉酒的时候被张飞偷袭败了。

    人品:典韦死后许褚做了虎卫军的首领,可见忠诚上是不会有大问题的。估计也是二愣子一个。要不曹操也不敢用他。

    缺憾:体力好的没话说。只可惜没有像关羽和赵云一样直接秒杀的能力。

    最后评语:哥就是耐折腾。怎么啦。

    7.“双煞”颜良文丑

    上榜理由:把眼镜捡起来先。没看错。就是他俩。河北名将。袁绍手里的宝贝疙瘩,这两位应该是三国里最容易被低估的武将。武将中为数不多会带兵打战的,袁氏雄据河北,哥俩功不可没,华雄牛B哄哄砍了一溜人之后,十七路诸侯无将。袁绍叹了一声“若颜良文丑有一个在,还怕华雄这斯”。依世人笑我看。这哥俩就是连体儿。分不开的。并列第七。可惜死得早。要不排名估计还得靠前。

    武功:张辽牛吧?徐晃牛吧?两个领兵追退兵的文丑。“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由此可推。强于徐晃是铁定的。张辽要不是徐晃提醒,估计也死在箭下了。(知道为什么张辽上不了榜了吧)

    颜良战绩就更牛,二十回合杀败徐晃.砍了原吕布手来两员猛将,杀宋宪三回合,砍魏续只用了一回合。

    人品:沮授说颜良性狭。依我估计这哥俩也差不多。

    缺憾:死得奇冤。“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历史总是冷不丁来个幽默.如果关羽坐的不是赤兔马,很有可能杀不了这两人,如果这两人活着,三国第一场决定性大战官渡之战曹操估计要输,如果曹操输了。都是那该死的赤兔马。

    最后评语:难道穷全河北之力就找一到一匹好马吗。

    8.“神威天将军”马超

    上榜理由:不要奇怪。第八名就是马超。三国里马超最大的特点不是功夫好,而是帅。赵云和吕布都没有因帅得称号。他却是三国里公认的锦马超。但不要以为帅的人打起战来也帅。依世人笑我看。马超走的却是粗猛路线。大老粗一个。

    武功:善使钩镰枪。北方人常见的兵器。我倒是觉得他的狠劲大于枪法。身负杀父之仇,挟哀兵以追穷寇,杀红了眼,也只跟许褚打了个平手。还被曹洪挡了50回合。由此可推许褚强于马超。而马超强曹洪,但没有绝对优势。

    战绩:追得曹操割了胡子跳脱衣舞,一生中交过手的武将中。以许褚,张飞最猛(两个都是肌肉型的)。打到衣服也脱了。枪也折了。(我说的没错吧)。战两个都是平手。战张飞时刘备有心要收他做马仔。肯定不会让他死。

    人品:除了孝顺。其他一切马马虎虎啦。如果野心大点。整一个弱化版的吕布了。

    缺憾:智商低,疑心重。不会用兵。连中曹操的计。

    最后评语:也许这世上长得好看的人一般都不喜欢用脑子吧。

    9.“白马将军”庞德

    上榜理由:也是一个不好决定的位置。庞德应该是三国里最低调的武将.很多人不会把他排进前十。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马超的跟班。其实他才是西凉第一猛将。人称白马将军。

    武功:用刀一流,箭法纯熟。平步杀数将。

    战绩:如果黄忠在关羽的刀下是饶幸活下来的话,那庞德则是实打实的跟锋芒正盛的关羽打了一天。这里要说清楚一件事.常说的关公斩庞德。那是在关羽放水淹了曹营之后.活捉了庞德-------这个可怜的北方旱鸭子。斩首,并不是在战场上单挑斩的。

    人品:事马超尽职尽忠,甘做马头卒。事曹操以身死节。面对当时威震宇内的关羽,抬个棺材要去与他决一死战。

    缺憾:不会游泳。

    最后评语:可见学一门救生技能是多么重要啊。

    10.“硬骨老将” 黄忠

    上榜理由:这个位置竞争的人太多了。思来想去。诸强之中取其人品优者。张辽,夏侯敦,甘宁,太史慈等一大堆人不要砍我。黄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未必不如你们。

    武功:用刀,刀法一流,关羽杀不了他没办法只能诈败用拖刀计。箭法天下一绝。

    战绩:腰斩夏侯渊.与关羽杀了一天不分胜负.要不是那匹马失了前蹄.也不见得会输。

    人品:人如其名.极其忠义,老成稳重。

    缺憾: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发。。。委曲老爷子第十吧。

    最后评语:想当年老爷上阵杀敌的时候。。。你们这群小混蛋还路边撒尿玩泥巴呢。

    四、三国演义 人物排名

    武将

    第一武将,毫无疑问是吕布,想必这一点不会有什么争议。能够和刘、关、张三兄弟战百余合以上并全身而退者,唯吕布也。此外,吕布斩杀名将方悦、穆顺,击伤武安国,击败公孙瓒,都是几回合的事,十八路诸侯望布一人而胆寒。可见这三国第一勇武非吕布莫属,无需多言。

    第二武将,可能会让大家有些意外,我认为是张飞。别急,听我慢慢说来。仔细分析,张飞是三国演义中与名将单挑最多之人,而且凡其出阵,无一败绩,其勇武之处,可见一斑。虎牢关下,老张率先向吕布发难,战五六十合未分胜负。徐州城下,两人再战,又一百合不见输赢。两次与吕布交手,战至百回合以上却未有失手,足见老张之武不输吕布。老张十余合击杀纪灵,而关二爷则和纪灵战三十合不分胜负。葭萌关下战马超,从天亮到天黑,足足五六百合,未见分晓。有人以此赞叹马超之武,可是谁想过张飞此时已年逾四旬,而马超不过三十小伙。倘若老张和马超同龄而战,锦马超还能占到什么便宜吗?后来老张入蜀,依旧战功赫赫:巴郡之战,几回合生擒严颜;宕荡大战,二十合杀败张郃;汉中之战,击伤许褚(属偷袭)——排名第二,实不为过。

    第三武将,许褚。许褚是天生的猛男,勇武过人,在三国中的单挑战绩中,唯有他能跟关、张一较高下。出道时曾和典韦战无数合未分胜负,其战之经典,不亚于马超张飞挑灯夜战,至今仍为人所称道。后又与吕布战二十合未分胜负,与赵云战二十合未分胜负,而许褚与马超的大战更是三国中绝对经典的单挑,两人也是无数合不分胜负。此时的许褚同样要比马超年长不少,倘若双方同龄,是不是结果也不好说呢?

    第四武将,典韦。猛将!猛将!可惜命短。出场时就以“逐虎过涧”令人印象深刻,连野兽都怕他,何况人乎!曹操称之“恶来”,曾和许褚战无数合不分胜负。曹操能跟活那么长时间,典韦功不可没,多次保曹操化险为夷。最后的谢幕之役宛城之战中,典韦身无寸甲,没有双戟,却依旧斩杀绣军二百余人,直至身死,仍无人敢近其身!可见其乱军之中,英武异常,有不输给子龙的长坂坡之勇。不要忘了子龙是跃马挺枪突入曹军,而典韦不仅没有自己心爱的双铁戟,也没有战马,而且绣军又是夜战,又是偷袭,取得如此战果,实在不易,非绝对猛将不能为之!美中不足在于与大多数猛将都没有交过手。

    第五武将,赵云。自赵云起,“白马银枪”就成为了民间艺术打造传奇英雄的标准行头。且不说子龙出场时的一鸣惊人,单是与刘备分别时的惺惺相惜,就引得无数人为之感而落泪。曾与文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与许褚战二十合不分胜负,三十合击败张郃,数合斩杀高览。演义之中最精彩的描写,莫过于长坂坡的七进七出,救出幼主,夺得青釭,斩杀曹将五十多员!古往今来单骑救主者,唯子龙耳!此外,子龙在汉水大战中也尽显神勇,连杀慕容烈、焦炳两将;七十余岁出祁山,瞬间将韩家五虎挑落马下;最后撤兵时独自断后,击杀苏顒,击退万政,老当益壮,不输廉颇。子龙不畏艰险,胆识过人,连刘备都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更难得的是子龙颇有谋略,智勇双全,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且待人有礼,不近女色。这样一个大英雄,算是三国中刻画得比较完美的一员大将了。

    第六武将,马超。锦马超之武,无须过多叙述。曹操曾赞其“勇不减吕布”,刘备也对其喜爱有加,生恐张飞伤了他。马超十七岁便崭露头角,阵前击杀王方,生擒李蒙。后来潼关恶战,八九合杀败于禁,二十合杀败张郃,斩杀李通。而与许褚、张飞的两场恶斗更为三国中武将单挑经典中的经典——马超武艺高强,不必赘述。可惜自从归了蜀汉,锦马超的光芒就淡了下来,再也未见辉煌之处,惜哉!惜哉!

    第七武将,关羽。关羽是罗贯中在演义中竭力打造的“超级巨星”,其每战不论输赢,皆为经典,历来被后人所称道。关羽在演艺中的单挑战绩着实显赫,唯有老张能跟他比上一比。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被百姓尊为“武圣”,是人们心目中的战神。可是细细品来,这里面水分很大:擒于禁、斩庞德是水攻所致,与关羽武力无关;过五关所斩之将都是宵小之辈,根本不值一提。想来,华雄是西凉大将,汜水关下令诸侯丧胆;颜良、文丑是河北名将,张辽、徐晃等曹军名将尚且奈何不得——可是他们怎么这么容易就被关二爷干掉了呢?其中原因,值得深思。看来,罗贯中为了塑造关羽的“武圣”形象,自然要将其战绩大书特书一笔,因此也就可怜了华雄他们,无辜的做了成就关二爷威名的牺牲品。如果抛开作者的情感因素不谈,关二爷真能顺利地斩杀华、颜、文三将吗?我看未必。此外,关二爷和其余猛将单挑,往往也不能取胜。和夏侯敦战数十合不分胜负,和黄忠战二百合不分胜负,和庞德两次战共一百五十合不分胜负,和徐晃战八十合不分胜负。最令人不解的是战纪灵居然三十合不分胜负,要知道纪灵在张飞马下只走了十几合。但即便有种种不实之处,关二爷的勇武也当在三国超一流武将行列,三英战吕布的勇气,攻拔襄阳郡的豪气,单刀赴会的胆气,水淹七军的睿气——由此看来,关二爷排在第七,不高也不低。

    第八武将,黄忠。黄忠是三国中标准的廉颇式武将,其青年时期没有什么叙述,直到老年才隆重登场。曾和关羽在长沙城下大战无数合不分胜负,要知道黄忠此时年过六旬,长关羽多矣,倘若二人同龄,我想黄忠必胜。黄忠弓马娴熟,有百步穿杨之神技。后来定军山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成就大功;官拜五虎大将,荣誉显赫;最后战死沙场,不辱一世威名。虽然有人说黄忠斩夏侯是罗贯中为突出黄忠之勇而故意安排的,但是凭借七旬身躯依然活跃沙场,黄忠算是演义中的一员传奇武将了。

    第九武将,太史慈。虽然太史慈在演义中的戏份并不多,但他绝对是一员巨星级的大将。出道之时于黄巾大军中杀得几进几出,帮助孔融搬来救兵,解了北海之围。于敌军阵营中往来突驰,如入无人之境者,太史慈是三国武将第一人,其勇绝对不输于子龙。更兼与孙策神亭岭大战,从马上打到马下,无数合不分胜负,合肥之战时又与张辽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作为东吴难得的一员虎将,太史慈排名第九绝不过分。

    第十武将,庞德——可能大家觉得有些吃惊,但我觉得庞德排在第十是绝对的实至名归。庞德作为西凉大将,早先跟随马超东征西讨,屡立战功,潼关城下大战曹仁、曹洪,渭河大战又单身杀入重围,救出韩遂。汉中之战,连战张郃、夏侯渊、徐晃等曹军名将,与许褚战五十合不分胜负。两次与关羽共战一百五十合不分胜负,还用弓箭射伤关羽右臂,可见庞德不仅武艺超群,箭法也相当精准,并不逊于黄忠。

    以上TOP 10是绝对的巨星级武将,都属于传奇式的人物。但是,作为将才辈出的三国时代,还有很多超一流的不世名将,他们接下来将角逐第十以后的排名。

    第十一武将,小霸王孙策。有人说孙坚是东吴的奠基者,其实这说的应该是孙策。孙策年方十七便投身行伍,十年时间打下江南,筑就孙吴基业。与太史慈神亭岭大战,无数合不分胜负。数合之内,便挟死一将,喝死一将,威震江东,人称“小霸王”。倘若孙策活得时间足够长,东吴的势力可能会更大更强,可惜历史不容假设。

    第十二武将,甘宁。甘宁是东吴大将,出身海盗。曾经二十合杀败曹洪,又与凌统争执,战数合不分胜负。甘宁箭法好生了得,乱军中先后射杀凌操、黄祖,也算得上百步穿杨了。最为表现其勇武的战役,当属合肥之战时甘宁百骑劫魏营,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竟然一人一骑也未有损伤,颇为传神。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可见对于东吴来说,甘宁是何等重要的虎将!

    第十三武将,张辽。早年关羽曾对张飞说“此人勇武不在你我之下”,可见张辽成名很早,而且名声很大。曾经与夏侯敦战数合不分胜负,与张郃战五十合不分胜负,与太史慈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与凌统战五十合不分胜负。演义里张辽最为得意的两场大仗——一场是濮阳火烧曹军,令曹操险些丧命;另一场是逍遥津大显神威,几乎活捉孙权。可见张辽不仅勇武,而且善用计,智勇双全,是一员足以令任何对手闻风丧胆的大将。

    第十四武将,颜良。一瞬间就斩杀曹军战将宋宪、魏续,总共只用了三个回合,二十合战败徐晃,令曹军全军震惊!要知道宋、魏二将早年跟随吕布南征北战,屡败曹操,有几次还险些要了老贼的命,可见颜良之武确实相当了得。可惜这么一员猛将,竟成了罗贯中突出关二爷神勇的牺牲品,可悲,可叹!

    第十五武将,文丑。文丑与颜良同属河北名将,是袁绍最得意的两员大将,曾经与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白马之役,文丑两箭,一箭射中张辽头盔,一箭射中张辽坐下马——可见其箭法精准。徐晃未及交战,料敌不过,拔马便回。然而最后关羽凭借赤兔马快,飞速赶上暗算了文丑。和颜良一样,文丑也不情愿地被罗贯中拿来当了牺牲品,同样可悲!

    第十六武将,夏侯敦。曾和吕布战二十合后败北,和关羽战数十合不分胜负,荥阳之战击杀徐荣,与高顺战四五十合将其击败。后遭曹性暗算,痛失右眼,但依然忍痛再战,斩杀曹性——足见其战斗力之强。要知道那个时候除了关张二人,还没有人能在吕布戟下走上二十回合,能在二十合后虽战败却全身而退,夏侯敦也算是一员绝对的虎将了。

    第十七武将,周泰。早年在宣城为救孙权,周泰赤体提刀,杀出重围,连斩山贼百余人,身体负伤十二处。濡须口单骑救主,三番冲杀,救出孙权、徐盛,身中数枪,箭透重甲。夷陵之战,二十合斩杀沙摩柯。周泰之名不在甘宁之下,其勇并不输于子龙,是东吴难得的大将。

    第十八武将,张郃。张郃在三国前半段算是个“长腿将军”,败仗远比胜仗多。曾经合张辽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和赵云战三十合败走,和马超战二十合失利,和张飞几次共战七八十合,接连战败,和黄忠战二十余合,又败。但是能与这些超级武将打上个几十回合并最终全身而退,足见张郃也必定武艺非凡。到了后来,张郃成了魏国赖以抵御蜀军的大将,多次击败蜀军,诸葛亮视之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最后张郃虽惨死剑阁,却也得到了不错的归宿。

    第十九武将,徐晃。曾和许褚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和颜良战二十合失利,和关羽战八十余合不分胜负。三国中凡厉害之武将皆使枪或刀,唯徐晃例外,使用大斧,而大斧也就成了徐晃的象征,为其它兵器争得一席之地。

    第二十武将,夏侯渊。与马超战十余合不分胜负,与庞德战数合不分胜负,与黄忠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夏侯渊是曹军大将,曹操屡次派其镇守重要之地,对其可谓信任有加。可是罗贯中似乎是为了证明管袼预言的神准,亦或是为了证明黄忠老当益壮的神勇,让夏侯渊惨死定军山,也算可惜。

    第二十一武将,魏延。曾和文聘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和冷苞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又战数合,生擒冷苞,和庞德战十余合,败走,又多次与张郃交手,败多胜少。诸葛亮曾说“惜其勇而用之“,可是演义中并未见其有多神勇。但是,街亭之战时,诸葛亮令其率军屯兵街亭之后,把守阳平关要道,进驻汉中咽喉,并将抵挡张郃的重任交给了魏延,可见魏延在蜀军中的重要地位。魏延最得意的战绩当属斩杀魏军大将王双,不过这属于偷袭,与其武力无关。

    第二十二武将,文鸯。又一个万军之中犹入无人之境的猛将,数百魏将,对其奈何不得,曾和邓艾战五十合不分胜负。文鸯是非常大无畏的一员勇将,赵云、太史慈、典韦、周泰等都是为了逃命,或是为了救人,不得以才在敌军大阵中几番冲杀,而唯有甘宁和文鸯是明知敌众我寡,也毅然杀入敌阵,足见其胆略非常人可比。

    第二十三武将,姜维。姜维文武双全,年少有为。曾合赵云战十余合不分胜负,和邓忠战三四十合不分胜负,与邓艾战十余合不分胜负,只三合,大败司马师。三国后期,姜维成为了蜀国的顶梁柱。可惜在内外掣肘的形势下,姜维最终没能挽回蜀国的颓势,含恨而死。

    第二十四武将,华雄。华雄是西凉大将,官拜骁骑校尉,虎体猿臂,威风凛凛,看上去就着实令常人害怕。汜水关下,连斩鲍忠、俞涉、祖茂、潘凤,令各路诸侯丧胆。但最后死于关羽之手——又是罗氏一贯手笔,实不足信。

    第二十五武将,曹彰。演义上说曹彰少善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年轻时奉父命讨伐乌桓,连战连捷。曾只三合,大败刘封,不数合,一戟刺吴兰于马下。吴兰是蜀中名将,却数合就被曹彰所杀,足见曹彰武力过人。后来曹丕听说曹彰率军而来,也惊出一身冷汗,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曹彰的勇武。

    第二十六武将,凌统。凌统是往往被人忽视的一员大将,实际上凌统武艺超群,堪称绝对猛将。曾合甘宁战数合不分胜负,和张辽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和乐进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凌统与甘宁由仇人变为兄弟,算是三国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了。

    第二十七武将,孙坚。孙坚号称“江东猛虎”,十八路诸侯中的先锋,锐不可当,连董卓都欲和他结亲讨好孙坚。曾和华雄大战数合不分胜负。可惜一代英豪,仅为小事而负气出征,结果身死异乡,可悲可叹。

    第二十八武将,王双。王双不到三合斩死谢雄,又不到三合,斩死龚起,又不数合,以流星锤击伤张嶷。后被魏延暗算,身首异处。

    第二十九武将,董卓。演义中虽没有写到董卓马上武艺如何如何,但是有一个细节足以体现出董卓武艺也绝非常人可比。那就是。伍孚欲刺杀董卓,但不料董卓力大,反将伍孚摁到在地。伍孚是越骑校尉,朝中大将,以偷袭暗杀的手段尚且无法对付董卓,说明董卓的功夫也是好生了得的。

    第三十武将,曹仁。曹仁之所以可以上榜,在于南郡一战,曹仁身陷重围,四面被吴将韩当、蒋钦、周泰、潘璋、徐盛、丁奉、陈武、吕蒙等人围得水泄不通,但却依然杀出重围,足见其武艺当属一流

    文臣

    1、诸葛亮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并不是三国第一谋士,他纯属是被小罗神化了的人物,其实不然,撇开演义,孔明的确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首先他提出了“隆中对”又帮助先主和吴结好,在庞统意外死亡的情况下帮助先主夺取益州,在先主与五虎上将接连去世的情况下,他六次北伐,虽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起到了积极的防御作用,延缓了蜀汉灭亡的时间。在政治上他应用法家的手段,治理蜀国,申明律法,赏罚分明。是三国首屈一指的谋臣!

    2、郭嘉

    论才能如果郭嘉不是英年早逝说不定和诸葛亮有得一争。他为人豁达,20岁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结交英雄好杰,谈论天下大势。他初在袁绍帐下效力,后发现袁绍“好谋无断”难成大事,于是便转投曹操;后来他又劝说曹操:“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宜早为之所。”可见他能识人,北征乌丸,他力排众议,建议以轻兵进攻,最后大获全胜,使曹操同意辽东,操在赤壁大败后,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3、贾诩

    贾诩能够在乱世中保全性命最后助操成就大业,就连曹丕能够继承魏公称帝也有他很大的功劳。曹操率大军讨伐张绣,后闻袁绍出兵袭击后方就立即撤退,张绣想要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所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张绣说:“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贾诩说:“兵势有变,亟往必利”张绣遂听从贾诩意见,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说袁绍不能容人难成大器不如归降曹操。后袁绍果然被曹操大破以至败亡!

    4、陆逊

    陆逊富有远见和洞察力,善于用兵,更善于使计,年纪轻轻便受到吴国上下的重视,最后官拜丞相、大将军。在军事上他运用智谋,偷袭公安,断绝关羽退路,夺取荆州,又火烧连营大破刘备,他运用反间计,不需一兵一卒赶走了魏国驻江夏太守。政治上他识大体,顾全大局,在太子问题上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之所以能够排到第四力压周郎,是因为他对吴蜀问题上的高瞻远瞩远远高于周瑜。

    5、周瑜

    孙家得以割据江东,建立吴国,周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曹操南下,他力排众议,主张抗曹,保住了东吴版图,为三国鼎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面对强敌沉着冷静分析敌我形势,火烧赤壁打得曹操焦头烂额。赤壁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争中周郎所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令古往今来的众多有识之士惊叹不已。但他在政治上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忽略了联合抗曹的大局,这点与关羽极为相似。

    5、鲁肃

    鲁肃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初袁术想要拉拢他,他看袁术法纪不严,不足立事,后来投靠孙权,他的文韬武略得到充分发挥,他建议孙权鼎足江东观天下之衅,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吴中对策”。他对三分天下的遇见以及他对东吴前途的分析,显示了他的深远识见。后又提出“联刘抗曹”的政治主张,他明白魏国实力强大,只有联合刘备对抗曹操才能保土安民。这点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中提出的结好孙权完全一致。他在孙刘联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次孙刘产生利益冲突时他总是竭力调息。鲁肃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并不亚于诸葛,后代史论家说:“欲合孙于昭烈共图中原者,鲁肃也;欲合昭烈于孙公抗曹操这,诸葛也。二子守之终身而不易。……鲁、葛定交合力以与操争存亡,一时之大计无有出于此者。……瑜与羽交起而乱之,不亦悲乎!”

    7、荀氏叔侄

    他们两个是曹操前期得以成就霸业的主要谋士,追随曹操来屡献奇谋,在曹操平灭对手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深得曹操尊重,他们有识人之明,知道袁绍能聚合众人,却不会使用。使曹操看清了形势和前途,坚定了战胜袁绍的信心。在曹操征服天下之际,他们一个牢牢巩固大后方,使曹操无后顾之忧,另一个则是在前线为曹操出谋化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9、曹真

    曹真是曹操的养子,一生为曹操祖孙三代效力,在演义中为了夸张司马懿,所以把他完全贬低了,其实他在军事上十分有作为,在跟丛曹操创业的老臣日益凋零下,他勇猛雄武,勇于进取。他能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军中赏赐不够,他往往拿出自己的家才分赐部属,所以士卒都愿意为他所用。他屡次成功地阻挡诸葛亮北伐,他知道诸葛亮失败后下次肯定会从陈仓进兵,便早早安排郝昭预先把守陈仓,由于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无法攻下。他是一个保持尊贵、谨守高位、勤劳恭谨的有德贤臣。

    10、姜维

    姜维原为魏国人,后来归附诸葛亮,亮对维十分器重。亮死后,军权转到姜维手中,他深知蜀国地小力弱,便继承诸葛亮遗志,以积极进攻作为最好的防御,九次北伐,三胜两败四无功而返。虽然很多人认为他不如邓艾,其实不然,当时蜀国接连死掉好几位重臣,朝中权利让宦官掌握,陷害姜维,他为避祸只好屯田。后又反间钟、邓二人,险些再次匡复蜀汉。是当时一流的军事家。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演义人物排行榜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三国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三国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三国类小说全本排行榜(三国类小说全本排行榜风流三国)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有哪些(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事件)

    手机如何调字体样式(手机如何调字体样式设置)

    微店怎么开通店铺(微店要怎么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