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建筑底层架空景观设计(办公建筑底层架空景观设计图)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办公建筑底层架空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架空层有什么标准?
架空层设计标准
1. 总图位置区域及规模
1.1 审核规划批文确认架空层面积。 1.2 与物业部确认架空层的功能布置。 1.3 架空层的规模类型
a. 架空层带商铺的;
b. 架空层带落地户型的; c. 架空层带管理用房的;(包括管理用房、设备机房等) d. 纯架空层的;
2. 平面布置及做法 2.1 功能类型
2.1.1 通道型—回家之路:展示型功能。 2.2.2 休息功能区:设有座椅及软装。
2.2.3 活动功能区:设有舞蹈歌唱区—镜面、舞蹈栏杆、挂板 设有乒乓球区—乒乓球台 设有棋牌区—桌椅
设有儿童游戏区—软垫、滑梯组合、木马、翘翘板
2.2架空层在适当的位置应预留信报箱位置,连续长度≥6m,且不易被雨淋。 2.3架空层入口边宜设置钢筋混凝土雨棚宽度1500。 2.4 架空层装饰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
2.5 管线检修口宜设于公共区,不宜设于商铺内。检修口要方便检修。
2.6 架空层及大堂砖不宜大于400X800,不宜采用木材、玻璃。涂料需采用防霉涂料。 当采用石材时如总高超过4.5m应采用干挂,石材不宜大于400X800。
2.7架空层经常停留区域可采用吊顶,其余位置可不做,或采用150高铝合金吊片式吊顶。 2.8架空层外缘4m范围内宜设1%的坡度向外排水。
2.9架空层地面(地下室顶板)管线走向排布应合理,不能有管线相交叉。 当有人防地下室时,首层地面走管应做沉板沉梁(或梁上留孔)处理。
2.10架空层(顶板)吊顶内管线走向排布应合理,交叉后标高应满足架空层净高要求。 2.11管线穿剪力墙时应预留孔。
2.12首层大堂的外立面处理是外立面设计的重点部位,大堂出入口上方,不允许有给排水管、
风管、煤气管经过。
2.13 落地管线当影响入口美观时应做包管装饰处理。
2.14 当电专业设备用房上部设有有水房间时上部应做双板处理。 2.15设备用房上部有卫生间、厨房、阳台沉板或双板时,净高应满足使用要求(净高3.5m)。 2.16设备用房出入口应设有雨棚。
2.17噪音和震动较大的设备用房上部不宜有住宅用房,如有此情况需表示特殊处理做法。
发电机房 “应选择低噪声机型、设备安装设置减震垫、橡胶软接头、减震支吊架等各种减震措施”外,还应注意:
a. 应在满足国家防火及泵房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少设置门窗。 b. 门应为隔声门,窗应为隔声窗。 c. 墙应设吸音墙面。
d. 应设吸音吊顶或在顶棚粘贴消声棉。
2.18 设备用房开启窗扇内侧应设置10X10网眼的防虫网。
2.19发电机房及专变房的门内应设置600高镀锌铁皮的挡鼠板。
3. 建筑层高
3.1 架空层带商铺的:层高4.5m或6.0m。 3.2 架空层带落地户型的:层高4.5m。
3.3 架空层带管理用房的(包括管理用房、设备机房等):层高4.5m,(其中设备机房要求
净高3.5m)。
3.4 纯架空层的: 层高4.5m。
二、建筑设计对自然通风的应用?
根据我国当前关于建筑空调技术严重影响环境和能源的情况,指明了自然通风极为重要;分析了自然通风的优势、原理以及应用,希望以此人们能注重自然通风。
随着空调的不断研发,室内温度已经能被人们所控制,因此,由人类适应环境变为人类改变环境。家用空调几乎已经进入家家户户,在公共场所中也运用空调系统。但是随着空调的越来越多,加大了能源的消耗,空调用电导致了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出现。于此同时,空调的普遍使用,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减少空调危害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自然通风。
进行自然通风,是为了给人们提高新鲜的空气。建筑进行自然通风,可以大大降低空调能源的消耗,进而减少因空调而产生的生产CO2;对人类而言,自然通风可降低空调病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将现代建筑设计为自然通风格局进行自然通风显得尤为重要。
1自然通风的原理
建筑进行自然通风,可通过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完全自然通风,另一种是机械帮助自然通风。一般的自然通风就是,有目的的进行开口,然后使空气产生流动。对于自然通风来说,建筑物内主要有两个因素造成空气流动:风压、建筑物内外空气密度差。它们可以独自作用,也可以联合作用。
1.1风压作用下进行的自然通风
完全自然通风,是根据室外风速给室内外温度造成温差,产生空气流动而形成的。大气的压差是导致风形成的原因。如果风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如树或房子,就会发生能量的转变。由于通过阻碍物而产生的压力差,导致空气从室外的窗缝及空隙进入室内,再从将室内的空气从另一面排出,这就形成了完全自然通风。建筑物四周的风压与其几何造型、建筑对于风来的方向、速度和建筑四周的自然地势有关。
1.2热压作用下进行的自然通风
室内外空气产生的温差造成热压。根据热力学原理,室内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的“烟囱效应”,也是导致建筑物上下温差不同的问题主要原因。温差的存在导致建筑物内外密度差的出现,与墙面相垂直的方向产生压力梯度。如果室内比室外温度高,建筑物就会出现上面压力较大,下面压力较小的情况。当这些部位存在通风口时,空气经过较低的孔口进入,从上部排出。如果室内比室外温度低,气流反向流动。而在实际运用中,建筑师们多采取烟囱、天井中庭等方式,为自然通风的进行提供条件,促使建筑物能够更好的进行通风。
1.3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的通风过程中,是热压与风压一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它们有强、有弱。风压受到室外风向、风速、天气、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四周环境等影响,在和热压一同作用时,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叠加。所以,建筑师要对各种存在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考虑,使热压与风压作用互充,默契配合,促进建筑物的良好自然通风。
1.4机械辅助进行的自然通风
大型建筑物由于面积较大,所以通风路途较长,流动空气阻力较大,单纯依赖热压和风压,难以实现完全自然通风。对于严重存在空气噪声污染的城市,直接进行自然通风则会将室外被污染的空气以及噪音一起带入室内,威胁人体健康。因此,要采取另外一种自然通风系统-机械辅助式。该通风系统拥有自己的空气循环甬道,并通过一定的机器增加室内通风。虽然机械辅助式通风比完全自然通风要多消耗一些能源,但运用这种装置使气流重组,甚至在可以局部迫使气流改向,促进自然通风取得更加好的效果。
2自然通风存在的优势
自然通风是如今建筑广泛采用的一项改善室内热环境、减少空调消耗的技术,其根本目的就是代替(或部分代替)空调制冷。这一过程有以下两点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效实行被动式制冷。当室外低于室内温湿度时,自然通风能够不消耗任何能源就将室内温湿度降低,使人体感到舒服。即便室外温湿度较高,也能够使用自然通风运送经过处理的新风,从而减小风机耗能,且无噪音。二是可以给予新鲜、干净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发展。室内空气质量的低劣,在极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足够的新风。空调营造的恒温环境,也会导致抵抗力降低,进而引起空调病。但是自然通风能够将室内不干净的空气排出,还能促进人与大自然进行交往。
3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总平面布局
房间要想获取良好的通风条件,就要组织建立好穿堂风。所以,在建筑设计总平面布局时,首先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之间距理和建筑群布局。总之,建筑应使用错列或斜列的方式进行平面布局,使每幢建筑都能获取良好的自然通风;在设计上,应尽量使房屋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主卧应建在夏季风向的迎风面;建筑的宽度对自然通风有直接影响。当建筑宽度在10m以内,可以选用单侧通风;宽度在15m以内,可以选用双侧通风。
3.2通过建筑高度以及门窗部位进行通风
较高的楼层有利于室内热压的形成,增强自然通风,适当增高建筑高度,可加速热空气流动,使新风更多的涌入室内,有效减小室内温湿度。在炎热地区,可以通过安装特殊门窗如木板帘,更有效的进行通风降温。捕风窗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它促使风通过风道进入室内,既保障了普通窗户通风又满足了室内空气的流动。
3.3通过建筑平面进行通风
在建筑中引进自然通风的方法,可有效改进内部小气候,创造舒适的房屋环境。在国外,考古发现,很久以前在罗马就有了通过立柱支撑,周围回廊环绕,中间设计接雨水的天井形式。在国内,建筑设计的庭院,则是引进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在现代建筑中,庭院在仍旧被广泛地运用,它不但担负着建筑物采光通风的作用,并且是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庭的出现,灵感也是来源于庭院(天井),后来,罗马人通过对天井进行改进,给天井加上屋顶,就形成了有屋顶的中庭。现如今,中庭今非昔比。阳光、水源、植物等自然要素都被引进中庭,成为人们喜爱的公共活动场所。由于庭院(天井)拥有上下温差导致的“烟囱效应”,所以被人们用来改进室内的通风条件,进行自然通风。它不仅能明显改进通风采光条件,调节室内的小气候,而且还能够减小建筑物的机械耗能,有利于保护环境生态平衡。中庭改善内部小气候更加显著,它不但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还能采暖降温。中庭拥有“烟囱效应”以及“温室效应”两种自然现象,可以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现代建筑中的中庭大多都是安装的可以调节的顶棚,可依据需求来掌控引进室内的光线和通风换气量。中庭的作用随着地区地势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寒冷的地区,中庭的作用是暖房取暖;在比较炎热的地区,中庭的作用是通风降温;在温暖适宜的地区,中庭的作用二者兼备。
3.4通过建筑剖面进行通风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出现底层架空。诸多建筑出现将底层架空。被架的空部分用来进行绿化,作园林景观,这样不仅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并且使气流直接从底层流入建筑中部,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在近年的高层建筑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手法就是建造空中花园,工程师在每隔几层就设计一部分对外开放的阳台,并对其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就像空中的花园,将气流利用走廊流进建筑内部,改良室内通风。对顶层来说,因为屋顶多是使用混凝土构造,热惰性极大。混凝土由于白天吸收热量、夜晚散发热量,给房间带来严重的不符热舒适性。所以,建筑师除了使用屋面隔热的建筑手法外,还应该加以屋面架空的手段进行隔热。阳光直射的热量被聚集在空气间层中,被通过屋顶的自然风刮走,有效降低屋顶散热对建筑物内热舒适度的影响。
4结束语
从人类进行建造筑动开始,便有了自然通风技术。在漫长的发展中,各种地区的人们发明了各种不同的适合本地区的通风方法,至今仍旧被广泛应用。现如今我们的社会是环保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效利用完全自然通风,减小建筑能耗,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在满足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美感需求之后,应该达到的更高目标。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三、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内容
报审建筑设计方案【一】
报送项目设计方案注意事项:
1、建设单位取得用地规划证和规划设计条件后,在信息中心领取建设方案电子报批相关要求,按标准制图后,经信息中心标准检查和指标核算,合格后,规划科方正式接件。
2、下列建设项目需提交由至少两家甲级规划建筑设计机构设计的不少于二个设计方案,并应进行专家论证比选:
(1)总建筑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项目(办公、商业、酒店等);
(2)用地面积不低于4公顷的居住项目;
(3)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重大公服设施、基础设施项目。
1、报审建筑设计方案文本内容要求
一、效果图(必备):
1、全景鸟瞰图:
以较高的视点反映出整个地块内方案设计的全景特征,采用A3图幅。
2、临街透视效果图:
尽量突现出方案设计中各重要地段的建筑风貌,以及与周边环境的景观过渡,采用A3图幅。按照《中国建筑色卡国家标准》GB/T18922-2008,详细标示各建筑外立面材料色彩、材质、色号、规格,具体标法如:浅黄色面砖 0.6GY9/1.8[0012] 45×95㎜。)各临街透视效果图的图名须按“临××街(路/河)透视效果图”表达。
3、内庭透视效果图:
反映项目用地内部的建筑风貌,采用A3图幅。按照《中国建筑色卡国家标准》GB/T18922-2008,详细标示各建筑外立面材料色彩、材质、色号、规格,具体标法如:浅黄色面砖 0.6GY9/1.8 [0012] 45×95㎜。
4、建筑标识标牌、文化创意标识标牌示意图:
须设立建筑标识标牌、文化创意标识标牌,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并做建筑标识标牌示意图、文化创意标识标牌示意图。
建筑标识标牌示意图具体要求为:在建筑入口旁醒目位臵挂建筑标识标牌,并引线放大,在标识标牌上注明以下内容:建筑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设计负责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竣工日期。格式参照模板(如下图所示),根据建筑立面风格在以下三种样式中任选其一。
2、文化创意标识标牌示意图:应以文字说明和图示说明的方式反映项目的文化创意。文化创意标识标牌摆放位臵与形式不做具体要求。
5、屋顶绿化设计效果图
可在项目全景鸟瞰图中表达屋顶绿化效果,也可单独做屋顶绿化设计效果图。
3
6、屋顶(建筑顶部)设计效果图:
不同形式的屋顶须分别做屋顶设计效果图:将屋顶(建筑顶端部分)放大为大样图,按照《中国建筑色卡国家标准》GB/T18922-2008,引线标注各建筑屋顶(檐口)外立面材料的色彩、材质、色号、规格,具体标法如:浅黄色面砖 0.6GY9/1.8 [0012] 45×95㎜,并注明各构架、构件细部设计内容。图名须注明“×栋(至×栋)建筑屋顶设计效果图”。
7、围墙立面设计效果图
报送围墙立面效果图应符合以下要求:
1、除安全、保密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建设用地与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的分隔宜采用透空栏杆、绿篱、绿化、水景等形式。
2、确需建围墙的,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通透式围墙通透率应大于70%;
②绿色植物墙绿化覆盖率大于80%,无枯、死、残缺植物;
③确需建实体围墙的,围墙临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要砌宽度30.0厘米以上、高度40.0厘米的种植槽,用于种植常绿植物,遮挡墙体,绿化覆盖率要达到100%。
3、围墙立面效果图应按照《中国建筑色卡国家标准》GB/T18922-2008,引线标注各建筑外立面材料色彩、材质、色号、规格,具体标法如:浅黄色面砖 0.6GY9/1.8 [0012] 45×95㎜。
4、应在总平面图上标明围墙的位臵,并在围墙立面效果图上标注柱距、柱宽、高度等各项尺寸。
5、围墙后退临道路、绿地、河流等城市公共空间的用地红线距离不低于24
米。
二、方案设计说明(含以下内容的简要说明):
1. 建筑设计说明(包括屋顶设计说明)。
2. 结构设计说明。
3. 给排水设计。
4. 电气设计说明。
5. 通风、空调设计说明。
6. 通风消防设计。
7.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三、方案分析图:
1、规划地块现状分析图
在现有红线及地形资料的基础上,对方案地块内部及周边现状(包括土地利用、景观要求、公共设施、建(构)筑物等各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2、规划总平面布臵彩图
将蓝图缩放为A3的总平面彩平图(主要反映方案的总体意向和布局结构要求),含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详细标定出地块内部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轴线轮廓、技术指标和体量尺度。
3、功能分区分析图
将多层区、高层区、公建、商业等功能分区表现出来,在平面上勾画出整个地块的框架结构并反映出各功能分区间的相互关系。采用A3图幅。
4、道路交通及消防系统分析图
准确标识出满足相关规范的通道走向、位臵及开口宽度,并将为交通消防配
5
套的诸如停车场、回车场、消防车通道、人行疏散通道等设施的位臵,具体尺度参数表现出来,采用A3图幅。
5、绿化景观系统分析图
将方案设计中各水系、景观节点、建筑小品标定出来,并且对内部各景观元素的相互衬托和渗透关系进行图纸表述,采用A3图幅。
6、建筑日照分析图(含相邻地块日照分析结论)
四、建筑单体设计图(黑白图):
1、各栋建筑组合平面图(须注明单体户型中每个房间的具体使用功能及面积,并标注各类形式阳台、入户花园、露台等非公共活动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及所属套型的单套建筑面积。);
2、各栋建筑的立面图、剖面图(深度应满足建设部有关要求,相互之间内容要吻合,应有重要地段的沿街立面);
3、屋顶平、立、剖面图;
4. 各栋建筑的屋顶绿化设计图。
五、报送资料中各单体建筑及附属配套建筑,应包含各层平面、屋顶及立、剖面图。建筑单体应与总平面图一致,并在各层平面上注明其使用性质。
六、报送资料中各建筑屋顶绿化设臵方案具体要求:
1、12层及12层以下(含11+1F)的非坡屋顶居住建筑、项目内部各类非居住建筑(不含垃圾房、配电房等配套设施)的屋顶应进行屋顶绿化设计。居住建筑(含商业裙房建筑)屋顶绿化面积不得低于屋顶(含女儿墙平面)面积的60%,其他建筑不得低于65%。
2、屋顶绿化应包括公共和私有两部分,私有屋顶绿化应在总平图中注明私6
有范围。
3、公共屋顶绿化设计应简洁美观适用,公共绿化种植总面积应占公共屋顶总面积50%以上。
4、公共屋顶绿化设计应根据荷载大小,除种植地被、花灌木外,可适当选择种植小乔木。
5、屋顶绿化报送资料包括:项目屋顶绿化设计彩平图(私有部分以意向性植被代替);屋顶绿化设计蓝图,图上须注明公共绿化种植面积、公共屋顶总面积、公共绿化植被种类(含地被、花灌木、小乔木三类)、私有绿地范围、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面积的比例;屋顶绿化设计效果图(可在建筑方案鸟瞰图中一并表达)。
7
报审建筑设计方案蓝图要求
一、总平面图应在规划红线范围内设计布臵,外部直接套用批准的红线地形图电子文档,不能擅自改变用地红线形状、坐标、周边道路及外部现状地形(周边现状建筑及地形地貌应淡化处理)。
二、总平面图图面表达应清晰明了,避免过多的景观填充,重点突出建筑轮廓、标注线、数据指标等重要信息,并且做到各设计线型粗细有别、层次分明、比例准确。
三、地块内须保留的建筑应标明高度、层数、建筑性质,其规模应计入项目总规模。
四、总平面图上如实标明符合《成都市温江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的'建筑性质、高度、层数、建筑间距、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及建筑外轮廓尺寸等信息:
建筑性质:为该栋建筑的使用性质,如住宅、商住楼、办公楼、商业等(若该栋建筑包括两种及两种以上使用性质,则应标注各功能楼层的使用性质及楼层范围,如[商住楼/11F(地下-1F、1~2F商业、3F架空、4~11F住宅)/H=33.6m])。 建筑高度:按照《成都市温江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附录“计算规则”相关要求计算建筑高度,并进行标注(注:在建筑高度计算时注意计算室外地坪及坡屋顶建筑屋顶高度)。
建筑层数:按照《成都市温江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附录“计算规则”相关要求计算建筑层数,并进行标注;顶层为跃层时,跃层部分以X+1形式标注,并标明跃层范围;底层为架空时准确标明架空层、架空通道的位臵、范围、面积及用途,架空层不计入容积率。
8
(注:在层数计算时注意架空层、2.2米的设备层计入层数)。
建筑间距、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按照《成都市温江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附录“计算规则”相关要求进行标注(注:在距离标注时特别注意是否应标注到建筑阳台;新建建筑与界外已建建筑间距;建筑之间,建筑与各类控制线之间成夹角关系时,须标注夹角的角度;地下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为5米,地下车库出入口起坡线退让道路红线为7.5米)。
建筑外轮廓尺寸:为每栋建筑外墙轴线尺寸,若为单元拼接建筑还应标注拼接后总体尺寸。(注:在建筑外轮廓尺寸标注时应同时核算高层建筑面宽、间口率等指标是否符合《成都市温江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对于高层建筑主体部分面宽相关规定。
五、总平面图上明确标注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内部道路宽度、汽车库及自行车库出入口位臵及宽度、用地出入口位臵及宽度;机动车出入口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道路切角红线、地铁出入口、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建筑)的出入口的距离:
机动车停车位:应进行编号,并注明停车方式及停车位尺寸,且在经济指标中列出各类性质建筑配建停车位数量及停车位对应号数范围(注:地上、地下机动车停车位分别编号。地下车库需提供蓝图,注明各项功能设施的面积指标,若包含机械车位需注明机械车位个数;停车方式按平行式不小于2.4×6米、垂直式不小于5.3×2.4米,地下车库机动车停车面积按每个停车位不小于30平方米控制)
六、总平面图上按相应规范要求设臵附属配套设施并注明其名称、位臵和建筑层数。(注:地上物管用房占总物管用房建筑面积的比例应大于50%)。
七、总平面图上应有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日照分析结论。若有幼儿园学校等
9
特殊公建的还应进行冬至日日照分析(经日照分析合格的,日照结论标法为:经日照分析,本项目内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且对周边已建建筑无影响。[经日照分析,本项目内幼儿园生活用房冬至日底层日照不低于3小时]).
八、总平面图上应表达围墙的范围轮廓线,并用文字标注“围墙”。
九、收审总平面布臵图须包含明确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具体内容见附件
一)。且:
1、建筑设计单位对指标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2、建筑方案设计中如有本指标未包括的内容,应在总平面中单独反应。
3、建筑基底面积、总绿地面积、道路及停车用地面积、其它用地面积之和应等于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
4、附件一中相关内容适用于居住区规划设计,其他用地的规划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
十、报送材料中项目分期建设示意图具体要求:用地面积30亩以上的项目,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审查阶段应结合设计方案划定分期界限,但首期用地不得低于20亩,之后每期用地以20亩为最小标准进行开发建设。并在总体方案蓝图上分别列出各期经济技术指标表。
前期方案策划工作内容纲要【二】
1、总平阶段策划工作内容纲要
1.1拟订项目规划概念性总纲
目的:将所有市场信息转化为技术语言,形成该项目产品定位的总纲要。
1.2、代表或协助甲方制定规划方案设计招标文件
目的:针对该项目制定规划方案设计阶段的具体要求。
1.3、提供可行的策划规划方案供甲方选择,并确定作为策划标底的策划规划方案。 目的:在设计单位制作投标方案的同时,本公司专业人员同样具体进行规划方案总平概
念规划及产品开发类型的规划,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1.3-A、人车出入口规划,整区及各小区的保安规划概念设计;
1.3-B、配合环境景观顾问用地范围内的公共空间及环境规划概念设计;
1.3-C、竖向规划概念设计;
1.4、完成总平规划概念设计文件。
目的:在各方方案的优点综合基础上,完成一个完善的概念性方案。
1.5、成果文件
1.5.1、概念设计说明
1.5.2、用地分析图
1.5.2.1、区域示意图
1.5.2.2、用地现状坡度分析
1.5.2.3、用地现状坡向分析
1.5.2.4、用地现状高程分析
1.5.2.5、用地现状自然排水分析
1.5.2.6、用地现状植被现状分析
1.5.2.7、用地现状景观分析
1.5.2.8、用地周边环境、现状条件分析
1.5.2.9、用地对外交通分析
1.5.2.10、用地适宜性分析
1.5.3、规划概念图
1.5.3.1、总平面CAD
1.5.3.2、彩色渲染总平面
1.5.3.3、功能分析
1.5.3.4、空间构成概念
1.5.3.5、交通分析
1.5.3.6、车行分析
1.5.3.7、人行分析
1.5.3.8、消防道路分析
1.5.3.9、绿化分析
1.5.3.10、日照分析图
1.5.3.11、景观分析
1.5.3.12、竖向设计分析
1.5.3.13、土方平衡分析
1.5.3.14、主要广场节点分析
1.5.3.15、商业规划概念
1.5.3.16、公建配套规划概念
1.5.3.17、停车场规划概念
1.5.3.18、人车出入口门禁规划概念
1.5.3.19、整区及各小区的安防规划概念
1.5.3.20、分期开发示意图
1.5.3.21、建筑风格及色彩概念
1.5.3.22、生活单元组织说明
1.5.3.23、公共活动空间说明
1.5.3.24、彩色鸟瞰透视概念图;
1.5.3.25、管网系统及其它配合设计的概念图说;
1.5.3.26、规划总平风格概念定位;
1.5.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及经济估算
1.5.5、其他概念说明文件
1.5.5.1、建筑风格概念(若干图片)
1.5.5.2、景观概念(若干图片)
1.5.5.3、创新建筑产品概念(若干图片)
以上成果汇总1套文件(A3)册子、重点概念图纸A1展板若干、成果说明归总电子PP
文件一套;
2、建筑方案策划阶段策划工作内容
2.1、代表甲方制定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
目的: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拟定详尽的建筑方案设计指标,以避免设计发生偏差。
2.2、策划建筑概念方案;
2.2-A、根据规划所确定的设计方向,设计每种住宅形式、公共建筑典型的立面概念(材
质要求、色板控制等)。住宅及配套设施以透视图形式表达;
2.2-B、各类型住宅及公建配套等单位概念设计,包括平、立、剖面概念图;
2.2-C、各种建筑类型与相邻基地竖向详尽概念方案;
2.2-D、考虑不同类型单体的联合设计对座向、景观及绿化园林做出相当的配合。
2.2-E、配合规划及分期发展要求,研究配套设施功能。
2.3、代表或参与甲方建筑方案研讨及审定;
目的:比较各设计方案的优劣。
2.4、成果文件
2.4-A、完成总平概念规划文件。
2.4-B、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
2.4-C、建筑方案策划文件;
2.4-D、方案设计修改后的总平面CAD概念图;
2.4-E、各建筑单体及建筑组群平面概念方案的外观效果图(平面渲染);
2.4-F、不同典型住宅各层组合平面、剖面CAD概念图;
2.4-G、住宅及公建配套、街景概念立面效果图;
2.4-H、地下、半地下停车位(库)平面、剖面概念图;
2.4-J、方案概念设计文字说明;
2.4-K、小区总体计算机绘制鸟瞰图;
2.4-L、建筑方案研讨及审定评估意见书;
2.4-M、2套以上策划内容汇总(A3)册子、A1展板;
3、初步设计阶段策划工作内容
3.1、参与或代表甲方拟订对设计方初步设计要求;
目的:按有关初步设计技术指标,拟定初步设计要求。
3.2、代表或协助甲方从规划及建筑方案角度实行初步设计监督;
目的:在设计过程中,按规划及建筑方案的策划基本思路进行,及时解决在初步设计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走弯路。
3.3、审核初步设计成果文件,具体对各专业工种设计文件提出评估意见。
3.4、参与建设方召开的对设计方初步设计的会审会议,并对设计方的评估意见与设计
方交流、协调。
4、景观设计阶段策划工作内容
4.1、策划景观创意大纲;
4.2、拟订景观设计单位招标文件;
4.3、策划景观设计标底文件;
4.3、对景观设计方提交的设计方案评估。
4.4、成果文件:
4.4-A、景观设计创意大纲;
4.4-B、对设计方景观方案评估意见。
二、中期方案策划工作
1、策划工作内容
1.1、协助甲方从规划及建筑方案角度进行施工图设计监督;
目的:使施工图文件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满足策划基本要求,避免设计文件完成后与策
划产生偏差。
要点:满足策划基本要求。
1.2、参与甲方主持的施工图会审,并从销售角度提出更改意见;
目的:避免出现设计文件与市场及消费者需求脱节的细部设计出现。
要点:各工种配合后出现的细部处理,可能影响方案的策划思路完整性。
1.3、详尽对建筑方案的细部进行策划(各种构件即平面组合关系);
目的:详尽研究各建筑构件与人(居住者)的关系。
要点:各构件的合理性、经济性、实用性的比较。
1.4、策划并制作各种销售效果图;
目的:检验策划实际效果,为将来销售作基础资料准备。
要点:套型效果、小区总体及局部特色效果直观反映。
1.5、策划并计算各种销售面积;
目的:避免客户产生退房。
要点:按国家最新颁布的面积计算规范计算,面积误差比绝对值控制在3%范围内(含
3%)。
1.6、代表甲方或参与对景观设计单位的设计监督;
目的:景观与建筑的配合协调统一。
要点:风格与创新,经济性与美观实用结合。
1.7、参与并提出各种设施、设备、材料选型意见。
目的:对各种建筑材料的采用、装饰构件、设施设备的选用提出与策划构思吻合的具体
要求。
要点:经济性、美观实用性的掌握,成本控制范围及代用方案。
2、成果文件
2.1、施工图设计审查评估意见书;
2.2、具体施工图更改意见;
2.3、建筑方案的细部构件CAD策划文件及说明;
2.4、各种彩色销售效果图;
2.5、各种销售面积及座号编排方案;
2.6、各种设施、设备、材料选型意见书。
三、后期方案策划工作
1、协助或代表甲方对施工阶段影响建筑方案的设计变更的审核;
目的:避免设计变更对客户销售的影响。
要点:所有设计变更,凡涉及到建筑方案本身的均应慎重定夺。尽可能不影响建筑规划
方案的基本策划思路。
2、根据市场动态及销售状况,对建筑方案进行动态更改,并更改原销售效果资料。 目的:在销售过程中产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要点:通过市场策划的反馈意见,通过适度的修正,在不影响总体造价、销售承诺前提下,满足市场的需求。
3、协助甲方对各种设施设备、装饰材料的选用提出技术参考意见。
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对所选装饰材料、设施设备提出策划建议,避免与策划初衷不符。 要点:材料、设施、设备实用效果与经济性比较。
四、标准层层高配置标准6/5.1/4.5什么意思
建筑层高控制与建筑面积、容积率计算规定(试行)
一、一般情况下,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计算建筑面积并按其实际面积计容积率。 二、特殊情况下的建筑工程按下列规定控制层高、计算面积、容积率: 1、住宅建筑(包括公寓、排屋、别墅等)
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宜大于3.3米,特殊情况下也不得大于5.6米。
若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3.3米且小于4.9米时,不论层内有无隔层,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1.5倍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若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等于4.9米且小于等于5.6米时,不论层内有无隔层,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跃层式住宅、低层住宅、错层式住宅的起居室(指客厅)层高在户内通高时,不列入超层高控制范围。 2、办公建筑(含写字楼)
一般情况下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宜大于4.5米,特殊情况下也不得大于6.6米。
若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4.5米且小于等于5.1米时,不论层内有无隔层,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1.5倍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若办公建筑标准层高大于5.1米且小于等于6.6米时,不论层内有无隔层,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办公建筑的门厅、大堂、中厅、内廊、采光厅等可根据功能需要适当提高建筑层高,此类功能面积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容积率。
3、商业建筑(含酒店和临街商铺)
一般情况下商业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宜大于5.0米,特殊情况下也不得大于7.8米。
若商业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5.0米且小于等于6.0米时,不论层内有无隔层,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1.5倍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若商业建筑标准层高大于6.0米且小于等于7.8米时,不论层内有无隔层,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单层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空间商业用房(如超市、大型商场功能集中布置的商业用房)建筑层高可根据功能要求适当提高,不列入超层高范围。
门厅、大堂、中厅、内廊、采光厅等的层高不受一般层高度控制,此类功能面积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4、地下空间
四面土层围合的地下空间界定为地下室;一面、二面、三面土层围合不界定为地下室,其建筑面积按地面以上建筑计算,并计算容积率。
建筑物地下空间设计为停车场时,以室外地坪为基准,其顶板面高出就近室外地面大于等于1.0米的(不分面宽长度),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当其顶板面高出就近室外地面小于1.0米的,其建筑面积计入总建筑面积,不计算容积率。
建筑物地下空间在满足小区停车泊位和面积情况下,若设计为商业、娱乐、居住等其它功能的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容积率。
5、架空层
建筑底层设计布置架空层,应满足以下条件:以柱、剪力墙落地,视觉通透,空间开敞,无特定功能,只作为公共休闲、交通、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用。架空层应计入建筑层次。架空层建筑面积应计入总建筑面积;架空层内除电梯井、门厅、过道、楼梯间等围合部分须计算容积率外,开敞空间部分可不计算容积率,若设计用于停车功能,则须计算容积率。
6、小区配套设施
住宅小区出入口处的管理房(值班房)、单独设立的设备房、小区物业管理用房、公共活动用房及按规划条件配建的对外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建成后交由环卫部门管理的)、社区管理用房(建成后移交当地居委会管理的)、幼儿园等均按全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并计容积率。
7、建筑物阳台(含景观阳台)
建筑物南向或东西向主阳台(一户仅限一个)进深不大于2.2米、北向或东西向次阳台进深不大于1.5米的,无论是否封闭,无论是凹阳台、挑阳台,均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超出此规定尺寸的部分按全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8、入户花园
入户花园须位于住宅入户处且有开敞面,其进深和面宽均小于等于2.4米的,按该入户花园水平投影全面积的1/2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凡不符合上述条件任何一项的入户花园,按其水平投影全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9、凸窗
当突出外墙的凸窗距离墙面不大于0.8米,窗高小于2.2米,窗台高度大于0.4米时,不计算建筑面积。超出上述尺寸任何一项的,均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10、结构转换层
有围护的结构转换层当其层高小于2.2米时,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当其层高大于或等于2.2米时,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无围护的结构转换层不计算容积率,当其层高小于2.2米时,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应计算建筑面积,当其层高大于或等于2.2米时,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11、屋顶层建筑
除《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规定不计算建筑面积的建筑空间外,其它屋顶层建筑(如楼梯间、电梯间、设备间、水箱间等)按其投影全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12、除以上特殊情况和《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明确的住宅基本功能外,新出现的其它功能的建筑空间,一律按其水平投影全面积计入建筑总面积并计算容积率。
三、工业、仓储、体育、教育、医疗、文博、展览等类别的建筑层高、建筑面积、容积率计算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计算建筑面积并按其实际面积计算容积率。
以上就是关于办公建筑底层架空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