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湿地景观设计(黄河流域湿地景观设计理念)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黄河流域湿地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黄河三峡旅游景点
黄河三峡旅游景点大全
两岸峡谷景观各具风采,壁立千仞,景象万千。游客乘坐游船、快艇,可以观赏到刘家峡水库、炳灵寺石窟、炳灵石林、恐龙足印化石群、太极岛黄河湿地、枣林风光等众多景点。
炳灵寺石窟
黄河从积石峡奔涌而出,便进入炳灵峡。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位于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内,是甘肃省大型石窟之一。石窟开创于十六国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相继开窟造像,不断扩建。
石窟分下寺区、上寺区和洞沟区,共有窟龛216个,造像800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各种类型的佛塔50座,馆藏彩陶、金铜造像、唐卡、佛经等文物400多件。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群峰耸立,林木葱茏,是游人探幽揽胜的绝佳之处。炳灵寺石窟所处的小积石山,因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飞霞流火般的丹霞地貌,形成了雄奇壮美的炳灵石林。千峰林立,万笏朝天,山山写意,峰峰象形。炳灵寺石窟被人们比作艺术雕塑馆,炳灵石林则是一座天然雕塑馆。黄河三峡被列入甘肃王牌风景名胜点,炳灵风光无疑是王冠上的璨灿明珠。
炳灵湖(刘家峡水库)
出炳灵峡,刘家峡水库——炳灵湖便展现在眼前。浩淼的湖水,象无际的绿绸荡漾在群山之中,画舫满笑语,白帆飘渔歌,景色集江南秀丽和高原雄浑于一体,是游人神往的旅游胜地。炳灵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人造湖之一,水面宽阔,水质优良,不仅是陇原水域最大水质最优的水产养殖基地,也为水上竞技运动提供了理想的训练场地。炳灵湖被确定为国家皮划艇队训练基地和甘肃省体工二大队水上训练基地。
炳灵湖即刘家峡水库,正常高水位1735米,湖水回水长66公里,最宽处6.5公理,最窄处仅70米,水域面积达130平方公里,库容57亿立方米。炳灵湖曾以“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著称,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游览胜地之一,甘肃省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炳灵湖淹没区被称为喇嘛三川,即白塔川、碱土川和喇嘛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丁兴旺,是永靖县的精华之地,群众称之为“天心地胆的花果米粮川”。炳灵湖移民6082户、32574人。主要安置在永靖、临夏、东乡三个县。还有少部分安置到积石山县、临洮县和红古区等地。
白塔寺
在炳灵湖景区,众多的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湖区北岸的白塔寺,是久负盛名的佛门胜地。有浓郁藏文化神韵的白塔,耸立在碧水蓝天的大背景中,风姿风韵引人注目。白塔寺是永靖县境内著名的藏传佛教胜地,在永靖、东乡、临夏、积石山和青海的民和、循化等地民间影响较大。原白塔寺位于炳灵湖底,1968年,因刘家峡水库蓄水而被淹没。现在的白塔寺位于原白塔寺以北的塬头,为1981年当地群众集资所建。院中白塔耸立,高有18米,塔座占地面积180平方米,飞檐挑脚,具有藏汉建筑风格。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是传统的白塔寺龙华善会,附近各地寺院的僧众及广大的信徒,在这里举办大型的宗教法会。
吧咪山
沿洮河而上约5公里处的吧咪山,山峦如屏,山林连绵,山泉叮咚,山花迷眼,是避暑、旅游的理想之地。这里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吧咪山金花仙姑神庙和有关金花姑娘的美丽传说。相邻的松树岘,傲然矗立着金花姑娘“烧火棍”化成的百尺青松,与曲径幽深、楼阁处处的抱龙山构成了又一处步移景换的旅游胜地。
吧咪山位于永靖县城以东约12公里处,是一处集原始森林与道教场所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传说,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兰州井儿街有一民女金花,端庄聪慧。四岁时始捻麻纺线,年将婚嫁,父母许配于南山王姓,六礼告成,金花不从。迎聘者临至,金花手执火棍,将麻线一头系之灶龛,飞身越墙西去。至黑山即吧咪山时,线尽功成,脱凡飞升。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始建金花庙。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举行盛大民间善会,四处善男信女从水旱两路云集而来,顶礼膜拜。
二龙戏珠
洮河发源于青海省海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下,它出青海,穿甘南,越临洮,从吧咪山脚流过。
洮河河床坡度很大,水流湍急,因此它的水性骄横撒野,它带着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泥沙,与碧绿澄清的黄河水交汇,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风景线,名二龙戏珠。
洮河对面,即龙汇山山体下,是国家投资建设的洮河排沙洞扩机工程,因洮河水含泥沙量比较大,给刘家峡水电站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这里凿隧洞,把洮河水引下去,不经刘家峡水电站,这样可以延长水电站的寿命,增加发电量。
刘家峡水电站
过洮河口,雄伟壮观的刘家峡大坝便在眼前。刘家峡水电站位于永靖县城以东1公里处,是黄河干流规划中的第七个梯级电站,刘家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安装、自行管理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这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水运、旅游等综合效益。大坝高147米,象一座四十多层的大楼,巍然矗立在黄河之上。厂房就在大坝之下,山体之中。五座发电机组日夜发出隆隆的歌唱。整座厂房象是一座童话中的神奇宫殿。若遇电站大坝泄洪时,站在刘家峡黄河大桥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道雄伟壮观的人工瀑布。黄河水从溢洪道倾泻而下,似从天上而来,惊涛排岸,彩练当空。刘家峡水电站,是一颗璨灿的“黄河明珠”。由于她有着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足可自豪的身份,还有大河高坝、高峡平湖的独特工业景观,以及所体现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从而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1995年5月,刘家峡水电站被甘肃省委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
电站建设中先后有邓小平、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这里考察指导。胡锦涛曾亲自参加过电站建设。
刘家峡水电站1958年9月27日动工修建,1968年10月下闸蓄水,1969年4月1日第一台机组发电,1974年底五台机组全部相继投产,枢纽工程竣工。总装机容量122.5五万千瓦,总投资6.38亿元。大坝总长840米、顶宽16米、高147米,是我国第一座高坝。
龙汇山
龙汇山无疑是黄河三峡风景区的又一亮点。这里群山如涛,新松点翠,亭台楼宇隐约其间。“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标志工程“读者林”就在山中。四周群山相携,黄河洮水交汇,水电站大坝相依,炳灵湖碧波连天。游人至此,无不赞叹。待登上耸立山峰之上的“黄河楼”,县城刘家峡尽收眼底。
龙汇山是永靖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示范点。它由两条山系在此碰头,黄河和洮河在此交汇,形成两山两水“四龙”汇聚之势,故名龙汇山。
龙汇山位于刘家峡水电站南侧,东起大坝,西至国道213线祁家渡口,占地面积2.4万亩,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公里,有40多道湾和40多道梁,地理位置独特。
龙汇山已成为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的风景区。于2006年6月被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整体收购,现更名为兰州石化刘家峡培训中心。龙汇山建有贵宾楼、迎宾楼、培训楼、文体楼、黄河楼、射击馆、温室花卉园、儿童游乐园、五星湖、动物园等。其中,黄河楼是仿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武汉黄鹤楼而建,外观4层,实为7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雄浑稳健;楼顶为攒顶,四面各起一座歇山骑楼,呈五顶并列状。黄鹤楼建筑面积838平米,高31米,是永靖县城登高览胜的最佳平台,是黄河明珠刘家峡不夜城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
太极岛
黄河出刘家峡便转弯向西而去,又在盐锅峡大坝前形成了一个人造湖泊,因状如太极,故名太极湖。太极湖中有大小岛屿9个。岛上芦苇郁郁葱葱,栖息着天鹅、灰鹅等38种、2万多只候鸟,是甘肃著名的鸟岛。这是黄河上游最大的自然湿地,太极岛地处县城以西10公里的太极湖畔,面积4000亩。周边有百年枣林1万多亩,鱼塘2000亩,荷花500亩,是西北地区典型的黄河湿地自然景观。夏秋时节,芦苇摇曳,枣林飘香,展现了陇上江南的无穷魅力,是垂钓赏荷、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为永靖县重点旅游开发区。计划将太极岛打造成集游览观光、水上游乐、园林欣赏、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精品休闲度假旅游区。[10] 1995年1月被省上列为甘肃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太极岛总面积达4000亩,岛上芦苇荡有千亩之多。太极岛上碧水如镜,苇花如织,荷叶田田,枣林蓊郁,稻菽起浪,银鲤跃波红鸥翔集,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罗家洞
佛教名寺罗家洞位于黄河南岸,开凿在高崖绝壁之上。佛窟的崖口皆为悬空式檐阁,斗拱飞椽,十分壮观,相传为明朝初年尼泊尔王子来中国修炼、成佛的地方。太极湖西南岸的岗沟寺,林木茂密,山势雄奇。每年农历四月二、三日,不但香火兴隆,更有“花儿”歌会,引四乡群众来游。
罗家洞曾是《罗家洞川八景》之一,名曰:“赤壁峻嶒”。位于刘家峡镇黄河南岸的赤壁山腰,是一处开凿于高崖绝壁的佛窟,十余龛的崖口皆为悬空式檐阁,斗拱飞椽,十分壮观。罗家洞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屡经兵燹,数毁数修。现有三间藏式典却佛殿,中间为两层楼阁,内塑男女全抱佛像。左侧塑有嘉木样一世尊像,右侧塑有释迦、阿底峡、宗喀吧师徒三尊像。洞下有菩萨殿三间,内塑观音、文殊、金刚手三大菩萨,还建有护法殿三间等。罗家洞不但地形奇特,风景绮丽,而且有着动人的故事。相传,明朝初年,潘唐娃之师授潘偈语曰:“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眼前珊瑚树,尔当此处留”。依此,他终于找到中国罗家洞禅坐修炼,每日下山沿村化缘,村人罗荣为助其修行,使闺女金环早晚送饭。后来,潘唐娃修成正果,并与金环缔结良缘,一同坐化洞中。成化二年(1466年)建寺奉祀。殿左崖壁,塑有释迦牟尼佛像,旁有铸造铁牛一头,高三尺,长五尺,生动逼真,洞内藏有书法家罗锦山撰书的木匾和楹联等。
近年恢复禅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周围十里八乡善男信女前来奉香拜佛,从2006年起,已在这里举办四届黄河三峡花儿演唱会,是一处避暑游玩的好去处。近年来,县上多方筹资100多万元,修复了大经堂,维修了登山踏步和护栏。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罗家洞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栈道、绿化、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
盐锅峡水电站
沿太极湖顺流而下,黄河上游第一颗明珠——盐锅峡水电站的卓越风姿又展现在眼前。盐锅峡水电站位于太极湖末端,是黄河上游第一座水电站,始建于1958年9月,1961年11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5年8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设计总装机容量为35.2万千瓦。盐锅峡水电站是黄河三峡又一璨灿的明珠。它和刘家峡水电站一道,成为现代文明在黄河三峡的标志性景观。
老虎口
在盐锅峡水电站上游相邻处的老虎口,有世界罕见的大规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这些恐龙足印化石形成于侏罗纪或早白垩纪时代,距今已有1.7亿年以上的历史。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立体感之强、多层面出现,均为世界少有,其中有样本个体,为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恐龙足印化石。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具有极高的科研和科普价值,也是非常罕见极其珍贵的自然景观,2001年11月被甘肃省政府批准建立“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2月28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10月,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恐龙足印化石群,为黄河三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旅游胜地
黄河三峡,不但有无限的风光,而且文化遗存丰富多彩。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黄河三峡深厚宏博的文化底蕴。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遍布黄河两岸。境内汉唐古城,名载史册。长城、烽火台、古渡口仍辉映着黄河浪涛。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舞,在西部高原独树一帜的民歌“花儿”,以及盛行的秧歌曲、贤孝等民间曲艺艺术,是绽放的一朵朵艺术奇葩。2004年3月,这里被列为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又由于中原农业文化、高原牧业文化,以及西域佛教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这里的文化姿态更加多彩,从而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风情。
美丽的黄河三峡因其特有的风情神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既无愧为甘肃的王牌旅游景点,也无疑将成为中外旅游者心中的圣地。
;
二、郑州黄河湿地公园 有哪些好玩的
紧挨着花园口游览区,在黄河边,里面整修的不错,木栈道、春天的白茅花,挺好看。黄河大堤上绿化不错。郑州火车站有直达花园口的公交520路,下了车就有很多私人的游览车拉客,5-10元一人,其实距离不算远,不愿坐车顺着大堤慢慢溜达过去也行。这里不要门票,走到黄河边还有餐馆,可以吃新鲜的黄河水产。
1.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惠济区黄河浮桥和黄河公路大桥之间,黄河南岸。园内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每年数量巨大的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是观鸟的好地方。园区由科普宣教区、休闲娱乐区、滩地探索区、生 态保育区、黄河农耕文化区和综合服务区6个功能区组成。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黄河、盛开的荷花、越冬的候鸟,呼吸新鲜的自然空气,因此这儿也成为了郑州市民郊游、休闲的好去处。
2.下黄滩黄河水上乐园是一个有丰富水上活动项目的乐园,包括气垫船、水上摩托、水上快艇等。气垫船又叫“腾空船”,是一种以空气在船只底部衬垫承托的交通工具。水上摩托运动是集高科技、观赏、竞争和惊险刺激于一体,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高速水上运动。水上快艇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排水量通常为数十吨至数百吨,航行速度30到40节,有的可达50节,续航能力500-3000海里。
3天河恐龙乐园中原首家大型恐龙文化主题亲子乐园,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天河路与黄河大堤交叉口,景区以恐龙文化主题为核心,通过仿真恐龙展示、恐龙科普知识和恐龙主题游艺游乐等形式,为游客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恐龙欢乐世界。园内展示的有18米的马门溪龙、16米的峨眉龙、16米的霸王龙、恐龙化石以及三角龙、剑龙、鲸龙、飞龙、翼龙等大小型百余种,除此之外,还有亲子游乐、户外拓展游乐、互动游艺、恐龙考古、小吃美食等各类游乐设施。
4郑州方特欢乐世界是一个以高科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公园建在郑开大道与人文路交叉口向南,绿博园正对面。郑州方特欢乐世界由飞越极限、恐龙危机、海螺湾、逃出恐龙岛、唐古拉雪山、暴风眼、极地快车、飞翔之歌等20多个大型主题项目区组成,涵盖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及景观项目200多项。其中包括许多世界领先的超大型游乐项目,绝大多数项目老少皆宜。
三、砀山黄河故道曾是故黄河江苏源头 如今已成湿地公园
一幅九曲黄河的微缩景观静静地躺在广场中央。
新建成的江苏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在进行最后的整理。宽广的停车场边,是两座相对而立的汉文化风格的建筑。这儿是游客接待处,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
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立波告诉我们:这两座造型特殊的建筑相对而立,中间留有一段距离。是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黄河决口。
在明代河堤残留大堤形成的土堆前,竖立了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故黄河江苏源头。
张立波说,1851年,黄河在这里决堤,冲刷出一条新河:大沙河。
站在这巨大的决口形成的豁口上,仿佛听到当年这里洪水呼啸而至的轰鸣。
如今,黄河故道和大沙河在这里握手相连,形成了一块环抱的湿地。
据史料记载,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改而南入黄海。黄河在南面的平原上摆动,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行水达300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入渤海。
黄河走后,在苏北大平原上裸露出累累伤痕。数百年的洪水冲刷,不但将苏北大平原变成了居无定所的洪水走廊,还给苏北黄河故道留下了一条黄河沙土带。就丰县而言,就形成了三种土质:沙土、半沙土和淤泥土。海拔能相差近20米。
张立波手指前方的一条小河道说:那就是黄河故道。是不是没有大河的感觉?可这就是黄河故道。
我们放眼望去,河道对岸就是安徽的砀山县。河道里已经长满杂草,对岸养鱼户带来的鱼腥味不时飘来。
张立波说,我们正在和对岸协商,准备把那些水面养殖都停了。他说,由于对岸现在也需要这边的水源,因此,虽然是两个省,协商并无困难。
砀山原来是丰县黄河故道的上游。但现在黄河水已经没有了。这里黄河故道的水经常要靠丰县南水北调往上游翻水上去。
黄河故道在这里真成了废黄河。而黄河决堤形成的大沙河成了丰县的主要水源地和母亲河。
我们沿着黄河故道前行,脚下是黄河从千万里外高原冲刷带下来的泥沙。这是一种似沙似泥的细土,刮风时漫天飞舞,下雨时满地稀泥。
就这样的砂土堆积成10到20米的河床覆盖了苏北大地,这就是长达400多公里的黄河故道。也是江苏的“贫困县”排着队的地方。
如今,经过70年的治沙、水利建设,江苏举全省之力帮助苏北脱贫发展,苏北大地发生了 历史 性变化。
这条贫穷为标志的古河道已经焕然一新,成了一条绿化走廊,在苏北大地串起一个个新城、新村聚集的绿色腰带。
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就是这个绿色长廊的起点。
2013年徐州市拉开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治理工作的序幕,201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这里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现已建成总面积为381公顷的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
乘船从芦苇丛生的河道中穿行,不时有各种水鸟的啼鸣传来。荷叶连天,仍有几株秋荷红艳艳地挺立在绿水之上。舟移景换,让我们如入江南水乡。周边苹果熟了,飘来阵阵果香。又告诉我们这是在产苹果的北方。
丰县是刘邦的故乡。46米高的刘邦塑像耸立在县城西郊的汉文化广场上。2000年来,这片战马嘶鸣的大平原上,曾经上演过无数沧海桑田的变幻。黄河600年,为这片大平原抹上了沉重的黄色。如今,这条昔日的黄沙带成了江南水乡和 历史 文化走廊, 旅游 观光成了当地的新兴产业。
建成的这座湿地公园,为丰县以刘邦、萧何、周勃、周亚夫、李卫等一大批 历史 人物为主题的人文景点和梨花节、苹果节为特色的 旅游 产业,增添了一处自然风光的景点。
故黄河,黄河决口处。在旖旎风光中,这里的人们还是在向远方的游客述说着中华民族兴衰与黄河的悲壮、倔强的 历史 。(完)
四、黄龙入海景观说明黄河原因
在黄河入海口处,河海之水在此大规模汇聚,形成了我国独有的生态环境。黄河水流之内富含大量泥沙,故此在入海口附近淤积成岸,并以每年200公顷的面积逐年增加。
如今的垦利区附近,已经成为了大批游客竞相游览的胜地,他们来到此地,不仅是为了品尝美味的海鲜与河鲜,更期待着能够饱览“黄龙入海”的奇观。
所谓“黄龙入海”,其实就是黄河灌入渤海时的景象。当带有大量泥沙泛黄的河水倾泻入海中时,浑浊的河水与清澈的海水不能迅速融合,故此会在海面形成一道明显的“黄蓝分界线”,犹如一条黄色的龙徜徉在海中,当地人才将其称之为“黄龙入海
以上就是关于黄河流域湿地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