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设计国外研究现状(校园景观设计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校园景观设计国外研究现状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浅谈现代校园景观设计的几个要素
1.功能、定位特点:是园林景观项目成败的关键,是园林景观区别于纯粹艺术设计的重点,是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的指导核心。 2.主题、立意特点:是形成园林景观特色的主要因素。 3.空间、尺度特点:复合项目环境定位,一般以强调舒适宜人为主,少数以体现大气简洁为主。 4.材质、元素特点:包含绿化苗木、硬质景观材料、以及装饰小品的运用,特点是要强调项目特色,考虑人性化、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合理性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5.造型、细节特点:是体现项目设计价值和品质的重点,是点睛的部分。 6.艺术、文化特点:是园林景观长期性价值体现的重点,只有艺术性较高、具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作品,才会突破视觉感知的局限,才会从标新立异中成就经久耐看的经典作品。 7.因地制宜特点: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此外还有人性化、经济性),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必须注重的要点。 8.场所感知特点:是园林景观设计最终营造场景氛围的重点,要超出单一的视觉感知,让作品存在与时间和空间中被多方面的感知。
二、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创意理念(2)
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创意理念
3.设计舒适而有趣味的交流空间
校园里舒适而有趣味的交流空间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爱,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变得更开朗。
其一,设计教室内的办公空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如美国很多学校的教室里都会留出办公空间,教师可以在这里办公并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确保各类信息反馈的及时和通畅。
其二,设计模块式或折叠式家具,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创造条件。例如:可以对学生的桌椅进行一体化设计,使每个人的座椅既有置物功能,又能方便移动。这样,学生需要分组讨论时,只要移动椅子,就能很快地以最舒适的方式聚在一起。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外的公共空间开辟可供四、五个学生一起讨论活动的空间,在具体设计中,可通过提升环境中家具的艺术性、趣味性和舒适性来吸引学生。如德国柏林的Erika Mann小学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为学生提供了沙发、“洞穴”、“巢穴”、基座和折叠椅五种类型的座椅。其中折叠椅可提供多种不同的折叠角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最舒服的座位。而走廊两侧学生的作品和反光镜的安装则提升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归宿感。
学校还可以在公共空间为学生提供可以绘画写字的墙面,将学生聚在一起,用绘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想法。如西班牙Menjarosa学校的餐厅,其面向操场的一侧外墙设计成可供学生随意涂画的大黑板,不仅加强了餐厅与教室的关联度,而且使建筑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4.设计彰显文化特色和地理风貌的校园空间
校园所处的地理环境、周边的自然风景以及自身的文化特色构成学校独一无二的特质。学校应将其转化为有用的教育资源,让校园环境设计由此呈现独特的审美视角,然后通过这些设计元素将其独有的精神和文化传达给每一位师生。
其一,基于学校文化特性进行校园建筑布局。比如:美国芝加哥UNO小学足球学院为突出其足球文化,将学校的学习中心、行政区域和教室围绕足球场而建,建筑中大面积的玻璃结构提升了学校与社区的关联性。
其二,基于校园地理特点打造校园建筑风格。比如:英国伦敦的伊芙琳·格蕾丝中学利用其位于两条住宅主干道之间的地理优势,打造出富有现代感和速度感的学校大楼,不仅与周边建筑达到整体的和谐,而且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葡萄牙的莫里兹学校则以所在城市的地平线轮廓作为设计元素,使其建筑拥有严谨的条状外观,蜿蜒曲折的屋顶在外立面清晰地勾画出都市天际线。建筑外部的形态特征也让建筑内部呈现出变化多样的空间形态。
其三,利用校园周边自然风景特点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校园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色,使其成为校园景观的重要部分,或者将校园景观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校园环境。如加拿大的草莓谷学校位于太平洋海岸地区独有的橡树林,学校将这珍贵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整体规划校园的建筑结构与建筑方式。
其四,在校园设计中保留历史文化元素。例如:罗马天主教小学圣波尼法爵(Bonifacius)学校的建筑设计中就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尽管这所学校整体上是一座拥有金属外立面的现代建筑,但细节设计中应用了很多罗马时期和中世纪时期建筑经常使用的古典元素,如砖质基座和弧形门窗,砖墙上永远保留“圣波尼法爵”字样。这些元素共同造就这样一个形象:拥有百年悠久的传统,并将这些传统传递下去,为发展当代文化做出贡献。
三、创意设计之三:重视环保与专注意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形成
1.注重校园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
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直接降低校园本身的耗能量,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好习惯,从生活细节中感受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对于新学校而言,可持续规划和设计意味着在场所标准改变的同时,寻求保留已有的绿化资源并加强校园排水系统建设。而对于既有校园,需强调生态群落的保护,支持当地生态系统。考虑到校园自身的生态,可持续设计通过丰富植物种类和组合来形成生态群落环境,同时使用可循环的和非毒性的建筑材料。比如:英国首批开办的自主学校—克里希纳-阿万蒂小学充分利用其原有的景观特征,把挖掘地基时挖出来的泥土用作隔声带和孩子嬉戏的土堆;菜园和果园不仅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而且为学校厨房供给有机食品;而覆盖植物的屋顶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花园。意大利的庞萨诺小学在设计中遵循可持续性和节能原则,以良好的方位、厚实的绝缘材料、屋顶的绿化和精巧的技术(地热、光伏板、自然通风的烟囱和楼宇自动化系统),大大降低了学校能耗。
2.主张学习空间的多功能设计
在校园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满足复杂的功能并让一切井然有序,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从设计角度来看,人们可以通过巧妙的空间分隔和灵活的家具设计,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如在公共空间里使用折叠式家具不仅方便搬移,而且能节省储藏空间;用“一物多用”的理念进行空间设计,既省开支又省空间,还能增加生活乐趣。灵活的空间变换方式让学生的思维也变得灵活,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环境带给他们的生活智慧,而且对高效使用资源的生活观有了切身的感悟。如在英国伦敦西山小学,教室里的很多家具都可以被轻易地挪动,因而可以轻易地控制空间边界,大到两个班的学生(60人),小到几个人,团体性和个性化学习都能得到满足。不仅如此,教室里的围墙和储藏墙融合在一起,墙体表面安装了一层可书写的磁性白板,既可写字也可放幻灯演示。这些设计大大提高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利用率。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教室内桌椅的不同排列方式来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学需求。比如:将桌椅摆成大U形、小U型或小L型,以便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在大教室的中间安装活动隔板,需要时可将其分为两个小教室,大大提升教室的功能。学校还可以通过一些设计方式来增强空间功能,如在教室一侧设计一排低柜,既可以将其作为教学用品的存放柜,也可作为学生活动时的座椅,等等。
3.增加便于学生阅读的空间
学校在设计中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鼓励学生的阅读习惯。
其一,加强校园内的图书馆建设,除了管理上开放外,学校可以通过色彩设计或主题设计给学生营造愉悦的阅读空间;可以设计不同款式的座椅,供学生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来享受阅读时刻。如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圣母学校的图书馆内部空间运用了色调柔和的各种色彩,让空间变得愉快而有活力。
其二,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公共空间,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阅读机会。例如:在美国的很多学校里,每个教室都会设有阅读角,那里放置着很多与课程相关的期刊和书籍,供学生在课间随时阅读。此外,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会议室里、公共服务区的等候区等都可以设置书架和可供阅读的座椅,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校园景观设计的要素
校园景观作为教育场所的景观设计,更多地是为严谨治学的老师以及勤奋学习的学生提供身心愉悦之所,娱乐、休闲、交流、会友,所以要求校园景观的设计要强调空间的交往性,要注重场地内外空间的交融。
设计理念:
(1)合理功能分区: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共空间的使用性质要有一定的区域性的划分,所以要进行功能分区,但是由于空间的特殊性,各个分区之间不宜完全割裂,需要相互交流、相互渗透。
(2)体现校园特色:每个学校都有其学校文化、地域特色、人文精神,景观规划当中要有所体现,雕塑、小品、景墙等都可以体现文化氛围。
(3)保护生态环境:结合校园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尽量利用自然环境,避免过度改造。也可以考虑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设计。
(4)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组织景观规划结构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校园规划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预留及协调。
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1)整体性:需要有大块绿化,并且有一定的延续性,让整个校园形成一个整体。
(2)艺术性:在整体的基础上,需要有艺术的处理,特别是景观节点的设计,要有人文气息。
(3)实用性:不宜选择过多名贵树种,最好对于净化环境有一定的帮助。
最近太喜欢这个公司做的图纸了,以后想去那工作[哭惹R]
对该大学规划的五大理念:发现和学习、回归住宅根、学生体验、行人友好型和欢迎校园,并依赖于建筑、景观、流动性和基础设施的改进。
威斯康辛州大学拥有一个丰富的历史校园核心区,周围环绕着著名的校园景观Prexy的牧场,有着精美的比例和详细的砂岩建筑。该计划在这一遗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升级和新的社会空间,是历史悠久的住宅大厅充满活力和现代化,使建筑恢复其原有功能,恢复校园的住宅根基。
该计划成功地实现了校园步行化,拆除了内表面停车场和车辆路线,将街道改造成步行街,并建立了一个开放空间和行人连接框架,将校园的东西两侧连接在一起,填补了第15街的鸿沟。“巨石景观”成为行人连接处的标志性标识,并融入了本地植物调色板。开放空间的改进包括新的欢迎草坪、兄弟汇购物中心的重新规划和扩建、艺术与科学广场的激活以支持四季使用,以及整个研究区的公园式景观。
#景观设计
四、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1、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和图底的关系,着重分析外部空间围合的形态和联系,以及连续性。
2、外部空间宜人化将人的活动和外部空间结合起来,强调外部空间的参与性,应根据园区的格调与生活氛围人为的策划出一些功能空间,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又有益于提高外部空间的地位,使内外空间相结合共同贡献于整体环境。
3、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度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的有机的整体感觉。
对于整体的设计而言,过渡性空间的考虑与设计显的十分突出,通过灰空间对建筑物的虚化处理,如果用联廊,平台,立面的洞,室外楼梯,步行桥等增加空间和层次
所谓“构筑”空间相对于建筑空间而言,定义为在建筑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必要的功能空间之外的,为集结场所感而形成的空间,如墙体的延伸,立柱,框架,标志,塔等。构筑空间为非建筑空间,虽不能有直接功能作用,但它们常常为建筑的延伸,以及室内外交融的部分,对人的知觉体验连续性和场所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园整体设计适应性建构原则
(一)校园功能时代化
1、要有文化氛围,又要走向开放化。一方面,后勤市场社会化管理为校园建筑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对规划布局和交通管理的影响。
2、知识经济使人才知识的要求发生了新的转变。一是终身再教育成为社会的要求,成人教育学院作为大学附属功能应运而生,二是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
3、“共建、调整、合并、联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八字方针,其目的在于资源优势互补及多学科的综合为大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因而校园设计将有必要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革各系封闭独立环境的布置,以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可以个体独立,大体集中的布局模式达到高效,便捷的智能性教学环境。
4、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这一趋势要求在校园设计中加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步行空间,人的尺度,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流,不仅仅强调主要的教学空间,整个校园的学生生活空间都应作为一个整体受到重视。
(二)校园中心整体凝聚力的形成
早期现代校园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群围绕一个中心广场形成严整的轴线关系广场四周柱廊相连,图书馆或其他主导建筑位于轴线一端。
1、中心广场与广场尽端标志性主导建筑成为校园主广场,大型交往公共空间,并强化了校园特色上午认知性,由于一体或整体相对分散、零乱,所以中心感的形成有利于整体感形成。
2、对传统中心广场布局的优化,现代校园强调人性化空间。因而可以摒弃早期校园中心广场规划布局中严谨的轴线关系,冷漠感和非人的尺度,在保持与阳光绿化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以软硬铺地相结合,宜人尺度的室外、家具、灌木台阶,以及非对称布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成为不仅仅供大型集会,且供平时休闲读书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中心。此外单体建筑还应反映大学校园建筑的特征,使其统一和谐。
1)单体建筑的创作应当与校园总体规划协调,与周边环境融合,并反映自身建筑的个性。
2)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筑具有通用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计注重内外空间的交流,渗透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
4)建筑设计强调地域性、文化性,造型典雅、大气、富有理性,以反映大学文化之精神。
(三)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
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指校园设计不仅仅在首期、近期、远期的发展上均有完整性,同时对校园的未来在扩展的整体性具有约束力。
1、创造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各功能区均留有一定比例的远期用地和弹性用地,并可依据原有构图制约而保持整体统一性。
2、设计中应考虑周围可能用地发展的方向,可采用趋势性极强的线性布局或发散型构图方式。
(四)校园内外部空间整体化――景观园的园林化
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其外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建筑融于园景”。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在内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园林融入建筑”,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
此外其还可以融入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如:
1)大型开放空间:中心花坛、下沉广场、露天剧场、台地、院落等。
2)中型开放空间:滨水空间、室外平台、屋顶花园、架空层等。
3)小型开放空间:廊道、花架、室外家具、绿化围合、建筑灰空间等。
4)多层次开放空间。
5)校园文化格调整体化。
一个大学校园应有其统一的文化格调。有其特别的文化格调和人文精神,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也必须体现其个性特征。
1)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大学的个性。如香港岭南学院等。
2)结合大学的历史文脉或教育特点营造大学的个性。如美国斯坦福大学。
3)以建筑师的个性风格独创大学的个性风格,如新加坡理工学院
4)在整体连续性的大前提下,局部富有特色变化。
大学校园建筑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商业性建筑大多要求标新立异,自我突出,注重时尚。给人们第一时间上的视觉冲击力,而大学建筑则承载着大学的人文历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摒弃虚假,造作形式,追求自然清新。而现在有些设计,过分强调造型,体现过分夸张,装饰过分豪华,违背了教育建筑的本质。校园建筑形象在个体之间可以不必追求统一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处理手法,诠释对大学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
四、建筑设计于规划中情感空间塑造的整体性
(一)建筑与校园文化
一所理想的大学校园应当有美好的物质环境组成,应使其结合得相得益彰,富有整体和统一性。
所谓“情感空间”,是于物质空间相对立,情感空间一定由物质空间组成,而物质空间不一定是情感空间,情感空间强调感受力量,这类空间被关怀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建筑与环境只有具备了情感空间只后才真正有了灵魂,以及其完整性和统一性才能得到体现。
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组成大学校园的全部。正是这各种的情感空间的组合,构成并决定了我们对一所大学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总体印象,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情感空间的大学校园是一个不完整的校园,校园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二)景设计与校园活动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建筑设计是静态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空间成为建筑师最常用的词语,表现图成为建筑设计时表达意向最常用的手段,但如果我们暂时把关注的静止的建筑转变为建筑中场所的情景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与人们的活动。关注人们和建筑的整体性,校园将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校园景观设计国外研究现状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