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运河绿化景观设计(扬州大运河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扬州大运河绿化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扬州市景点
扬州,世界遗产城市,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位于长江北岸,又因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古代扬州的繁华。烟花三月下扬州,到了春天,扬州又成了最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1扬州瘦西湖
几乎所有来扬州的朋友,都要游览瘦西湖。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瘦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景区,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走进瘦西湖的亭台楼阁,可以品味悠久的历史岁月;乘船泛舟于湖面上,可以感受当年乾隆皇帝游湖的逍遥心情。
2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3大明寺
如果到扬州旅游,除了最著名的瘦西湖外,“大明寺”也是大多数游客必打卡的景点之一,素有“扬州第一名胜”的美誉。大明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名字也是由此而来,距今已1500多年历史。
4个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成,园主酷爱竹,以竹叶形似“个“字,故名个园。花园内四季假山被园林界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展示了中国园林登峰造极的叠石技术。
5何园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是清代后期扬州大型私家园林的压轴之作,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不仅有着众多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精髓,更是完美的融合了西洋的建筑风格,成为众多园林中有着独特风格的一座园林。
6东关街
扬州东关街因京杭大运河而繁荣,在扬州的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也是商业手工业以及文化中心。东关街不仅是一条旅游街道,同时街道里也有不少值得去的人文景观。有街南书屋、逸圃、壶园、个园等景点。
7扬州博物馆
扬州博物馆位于明月湖西侧,博物馆建筑独特,外立面的灵感来自于水流波纹,寓意扬州因水而兴。馆外的广场和树林间,散落着一些石刻古迹和与扬州相关的十位历史名人雕像。扬州博物馆也被称为双博馆,因为里面还有一座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通过文物和模拟雕像等,展示了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概况,是个长知识的好地方。
8文昌阁
位于扬州市区中心地带的文昌阁,高24.25米,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至今已有435年“芳龄”。为扬州的地标性建筑,从外观上来看,文昌阁是—座明清风格的三重檐攒尖顶阁楼,平面布局呈八边形,屋檐呈圆形,具有高度对称感,周边还有色彩艳丽的花坛,十分美观。
9扬州汉陵苑
扬州汉陵苑,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是瘦西湖蜀冈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是一座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反映扬州汉文化的展示中心。
10茱萸湾风景区
茱萸湾风景区位于扬州城东的京杭大运河边,因此处有河流弯道,历史上又有遍植茱萸树的茱萸村,所以名为茱萸湾。
二、江苏两段大运河,无锡段夜景梦幻游人如织,扬州段美丽但冷清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隋炀帝杨广被描绘成暴君,实际上他干成了不少大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开凿贯通了京杭大运河,带动了沿河一大批城市的发展,江南地区的扬州、无锡、杭州等城市都是受益者。正是这条运河的开通,江南开启了漫长的繁荣史,文化上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扬州、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在一千多年前就成为热门的 旅游 城市,一众诗人留下大量咏叹诗章。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无锡段以清名河附近最具水乡风情。
清名桥是无锡古运河最佳观景点,站在桥上,看两岸建筑倒映于清澈的河面上,看船儿在运河上来来去去,俨然就像在欣赏一幅写意水墨画。
无锡古运河最美的时间段是傍晚到晚上十点左右,尤其是天边尚有余晖,河道两旁各种彩灯已经亮起之时,整个画面迷魅、梦幻、惊艳。
无锡古运河北接长江,南达太湖,纵贯无锡城区,带动了古代无锡城的繁荣,两岸的建筑保留了明清风情,沿河的商业街如今是游客钟爱的网红打卡地,很多外地游客到无锡 旅游 的时候都喜欢在夜里到这里闲逛,白天则到鼋头渚、蠡园等名胜去打卡。
靠近古运河的商业街叫南长街,这里的古建筑大多数两层,现在被改造成各种酒吧、精品店、服装店、 美食 店,所经营的东西并非全是无锡特色,但文化氛围却早已经烙下江南印记。
冬天的南长街游客没有其他季节多,但依然不失热闹,这里不仅受到外地游客的喜爱,本地人也喜欢来散步。
相对起无锡古运河,大运河扬州段游客明显少很多,白天沿着河岸散步,很长一段路都比较寂静,据说 旅游 团一般是到码头乘船沿河游览的。
扬州大运河旁边有条南巡御道,是当年为了迎接康熙皇帝南巡专程修的,为了纪念这次南巡还专门修建了一座亭子,亭台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一般游客到扬州 旅游 ,更喜欢到个园、何园、瘦西湖这类名胜观光,真正知道南巡御道的并不多,这多少有点意外,毕竟没有京杭大运河,隋唐到元明清时期,恐怕就没有繁华的扬州城。
大运河扬州段两岸的古建筑并不多,河面显得更加宽阔,有时候在想,如果有一艘船从北京一直划到杭州,一路欣赏两岸风物,想必是很特别的体验。
三、最为古老的扬州古运河文化
现如今有大多数人新婚旅行都选择了国外又或者是一些有名的海边。不过在我们国内也是有着非常多的好景点,古运河便是扬州中非常有名的一个好景点。本期我就带你去扬州文化了解一下扬州古运河文化。
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作为“运河城”的扬州,在新的世纪,应对运河文化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通过旅游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着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肇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连接了六省市,连通了五大水系,全长1700多公里。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架设了一座沟通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文明的桥梁。
扬州城址的变迁与运河开发密切相关。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成为大运河的起始河段。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日本数百名求法的僧人也都在扬州登陆,波斯、大食等来中国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在扬州随处可见。
两宋时期,为了使扬州城更加靠近运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在运河边的蜀冈下修筑“宋大城”。明清两代,京杭运河达到鼎盛时期,其经济功能发挥到了空前的程度,扬州城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修筑新城,城址再次南徙,扬州成为濒临运河和长江的大都市。清代“康乾盛世”时,盐运和漕运的发达使扬州又一次进入鼎盛时期。
四、扬州运河水文化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在这段运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动的著名场所琼花观(西汉•道教);高�寺(隋代•佛教)、普哈丁墓园(宋代•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堂(清代•天主教);有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水斗门、龙首关(钞关)、东关古渡(双瓮城)和古湾头闸;有古代帝王巡视扬州留下的遗迹:瓜洲古渡锦春园、高�寺行宫御园和龙衣庵;有体现“富比王侯”的扬州盐商住宅群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时的启航地文峰塔。
在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等等。这些千古名句,描绘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而这一切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扬州古运河的文化内涵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所感悟。最近,扬州市旅游局推出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设想与规划。业内人士认为,古运河扬州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30公里,沿岸有几十个景点,其旅游价值极高,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构成一条色彩斑澜、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更为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与长江风情旅游线相呼应、相连接,从长江与运河交界的古镇瓜洲上船,经过古运河到东关古渡换船,就能非常自然地与我市已经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览线自然连接,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古人云:智者乐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它孕育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丰富着人类的文明史,充实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与现实文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这条旅游线是历史文化与水的完整结合,更显现其独特的价值。如由南向北游,从白浪滔滔的长江,驶进宽阔的风平浪静的大运河,映入眼帘的是运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杨柳,富有水乡特色的小桥野渡,掩映于水杉翠竹荫下的农舍,细如羊肠的纤道,随风盘旋的风车,破浪前进的船队,或许还能看到巅簸在大河中的小小的渔船,以及不时上下潜水作业捕捉鱼儿的鱼鹰。如若在早上,面对眼前的水乡景色,谁又不会想起宋代词人柳永的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在这个历史的走廊中,人们慢慢地看、慢慢地品,走进扬州,阅读扬州,感受扬州。当来到“东关古渡”又换上小船沿着“乾隆水上旅游线”悠悠地向蜀岗瘦西湖风景区荡去,领略维扬春色。那一幕幕美丽的风光不时出现在游客的面前,赢得游客由衷的赞叹,“美哉扬州”、“秀哉扬州”;而从北向南走,则又是一番境界,美丽的风光,秀丽的古城,在越来越宽阔的水面上渐渐远去,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和逶迤如黛的青山,谁又不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历史的沧桑,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那传奇的文化和独特的秀丽的风光。
扬州三湾,河道曲折,当初运河的开挖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的水面保持平缓,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度的办法,所以就把这段运河开挖得弯弯曲曲。这个方法是我国古代河工们的杰出创造。以前所流传的弯弯曲曲是为了不破坏扬州风水的说法是不对的。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古运河的三湾段因其弯道给人们以特殊的变化莫测的忽远忽近的视角空间,将是古运河旅游线上的一大卖点。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近期应尽快推出瓜洲古渡风景区。瓜洲在古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处于扬州西南,与镇江隔水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间”(宋•王安石)。瓜洲最早在大江之中,四面环水,后泥沙淤积,与陆地相连,因形如瓜,故名。瓜洲历来是扬州的门户,始于晋,盛于唐,它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仅次于扬州。古人认为:“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有“江淮第一雄镇”和“千年古渡”之称。自唐末,瓜洲渐有城垒,南宋乾道四年,瓜洲开始筑城,明代瓜洲城周长一千五百四十三丈九尺,高二丈一尺。在瓜洲城东门外另筑有“鬼柳城”。元代设置行省于此,明代设同知署,清代设巡检行署、漕运府、都督府等。瓜洲从唐代直到现代都是文人荟萃之地。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王安石、陆游,明代的郑成功,清代的郑板桥等,都曾在瓜洲寻幽探胜,并留下了大量赋吟瓜洲的篇章。瓜洲也是历代许多政治家和中外旅行家涉足的必经之处,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六次南巡,均曾驻跸瓜洲,并在锦春园设有行宫,昔日乾隆皇帝赞美锦春园而题诗的御碑,至今尚保存完好。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其造船、买船、登船以及储藏粮食都在这个地方。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游览过瓜洲,并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第一章节题为《瓜洲市》,对瓜洲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作用作了详细描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传说,又给这座古镇披上了神奇的面纱。古代瓜洲作为南北交通枢纽,人流、物流旺盛,地方富庶,城内大型建筑、私宅花园、庵庙、楼、亭、厅、堂等多达数十处。如楼亭,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观楼,曹雪芹《红楼梦》笔下的风雪大观楼就是描写的此楼;有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江淮胜概楼;有观潮亭、江风山月亭、曲江亭等。此外,古代瓜洲还有著名的十景,即石桥踏月、天池夜雨、江楼阅武、漕舰乘风、东城柳岸、桃坞早莺、芦汀新雁、雪水钓艇、金山塔灯、银岭晴岚。1949年4月我人民解放大军从这里挥师向江南跃进;建设中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桥头堡就落脚于瓜洲。极富特色的景观使瓜洲成为历史上一个旅游胜地。
建设瓜洲古渡风景区应以古运河为主线,以瓜洲古文化再现为切入口,以长江自然风光及江滨田园风光为衬托,形成具有江河交接、别具一格的景观。凡与瓜洲有联系的人与事都应在原址刻石勒碑加以说明,包括传说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及现实中的“人民解放大军渡江处”,以凸显瓜洲历史文化。此外可考虑建设古运河风光带、瓜洲闸园林区、江口岛暨锦春园景区、江滨浴场休闲渡假区、江口古街民俗风情区、芦苇野趣园、现代农业观光区、润扬大桥北桥头堡主题公园等景区,其中江口岛暨锦春园景区是诸景区的重点。该景区主要建设与古代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浔阳楼齐名,素有“江北第一楼”之称的瓜洲大观楼及康熙、乾隆南巡时在瓜洲的“行宫”—锦春园为主体的“春江花月夜”公园,充分体现唐初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境。园内除展现“瓜洲十景”中的部分景点外,还把古瓜洲的水窦城门、乾隆御碑、诗文石刻、人物典故与园林风光有机交融。游客登临江岸古城墙上的大观楼,东观日出江湖,西瞻大桥雄姿,南望金山寺等诸山美景,北眺运河如练。近赏园林旖旎秀色,集山川雄秀于一体,览人间风光于一园,定会使游人如临仙境,心旷神怡,赞叹不已。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的重点之一是盐商文化群景区。扬州盐商,不仅在绵延千里的古运河沿线,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有的现象。它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在谈起扬州时就不能不谈到盐商;而只要谈到盐商,又不能离开扬州去谈盐商。扬州哺育了盐商,而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一座座匠心灵构、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墙深院和私家花园里,尘封了多少兴衰沉浮、悲欢离合的历史故事?
清代扬州的盐商,是一个显赫的政治经济集团。两淮盐税直接关涉到清朝廷的经济命脉,所谓“关系国库,最为紧要”。盐商们的大量财富,是统治者特殊开支的来源;而盐商的垄断利益,又靠清政府的庇护,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上自皇帝、下至臣僚和盐商在政治上、经济上相互利用和相互依存的微妙关系。乾隆南巡每次过扬,开支浩繁,均由盐商负担。为博得帝王的欢心,盐商们又不惜挥霍万金,大兴土木,修建园林,连乾隆也感叹万分:“扬州盐商……拥有厚资,其居室园囿,无不华丽崇焕。”前不久热播的《康熙大帝》、《李卫当官》等诸多影视剧以及明清以来的若干文学作品,就充分反映了扬州盐商的生活情景和生财之道,这些影视、小说、故事吸引了全国多少观众的注视和瞩目,他们对盐商充满了好奇和疑惑,盐商文化群景区是我们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宝贵财富!
目前,在我市渡江路以东,甘泉路、广陵路以南,泰州路以西,南通路以北,尚比较集中的保留着当年扬州盐商(包括其他巨商)以及封建官员的住宅群落和私家花园,尤其是南河下一带更为密集。因此,这方面资源的开发可以以龙首关(即钞关)和宋大城南门遗址为开篇,以何园、小盘谷、二分明月楼、匏庐、岭南会馆、汪氏小苑、个园为重点,搞几个相对闭合的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以“巷游”表现历史街区的市井风貌和民俗民情。这就可以在全国的城市古街巷旅游中独树一帜。鉴于这个区域的迁居安置量极大,当前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发,力争建成一座露天式的扬州盐商博物馆。
文峰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位于市区南郊宝塔湾古运河东岸。该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塔基为石筑须弥座,塔身为砖建,每层有塔檐和栏杆。平面内方为八角,开四门,内壁上下交错,重叠呈八角形。整个建筑既清秀,又雄伟,兼有南北之长,给人以基础坚实、端重稳实之感。塔底层周壁嵌石刻22块,内容为《重修文峰塔记》及募捐者姓名。塔内尚存长形石碑一块,上刻“文峰禅寺”四大字。周围塔院散点玲珑山石,植松竹翠柏花卉,清新宜人。该塔扼古运河进出扬州之咽喉,自落成之日起就成为船舶进出扬州的标志,是扬州漕盐业和古城数百年兴衰的忠实见证。这里也是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启航码头之一。塔前,古运河边有一石碑,刻隶书“古运河”三个大字,左侧刻小字“唐天宝二年(公元七四三年)鉴真大和尚命弟子抵东河造船准备首次东渡”。登塔眺望,扬城景物尽收眼底。前不久,文峰寺和文峰塔已修葺一新。有专家提议,在这里可以修建文峰广场,兴建扬州漕盐运务博物馆,展以扬州漕盐运史及千年的运河文化。同时,复建鉴真东渡码头,对周边景点统一进行规划布局,形成集文物、宗教、园林、游船为一体的新景区,使之成为南郊运河畔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个建议应值得考虑。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还应该扩大到茱萸湾、红星岛、凤凰岛、邵伯湖一带。古运河穿过扬州城区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一带辽阔的水域,是扬州旅游资源的又一宝地。由于这里是淮水入江的重要通道,又与邵伯湖相连,多重水路交合汇聚,形成了极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由于水路的需要,这里的茱萸湾半岛、红星岛、凤凰岛等呈“川”字型南北向分列,因而工业不发达,加之岛上人口稀少,甚至有些为无人岛,污染相对较少,所以这一带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对保护得比较好。尤其是凤凰岛,它由五个翠螺青黛般的小岛构成,岛屿面积4700多亩,水域面积近万亩。其林业带南北长约5公里,少有人家,居民以捕鱼捉虾为生,舍宇四周果树繁多,池塘岸边鹅鸭成群,好一派农家园风光。凤凰岛也有着积度深厚的人文景观,秦汉有地藏,隋唐有遗存,宋元有史述,明清有故事,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和帝王将相在这里的行迹,更是充分展现出该岛历史文化的悠久与厚重。唐代诗人刘长卿在这里“落花逐流水”,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在这里“予唯一死,以报邦家”,康熙皇帝在这里查看水工,乾隆皇帝在这里留下墨迹。这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土,是浸润着历史文化的宝地,更是现代人们旅游度假的乐园。
对凤凰岛的开发利用,关键是提升品味,增强吸引力。任何一个景区的开发皆离不开后天人力的作用。当然,这种人力作用应符合旅游定位和公众的审美要求。因此,应加快实施多样化、个性化景点和项目配置工程:如增建临水亭、廊。金湾岛内南大门至御码头沿途应增建多处临水凉亭或河滨栈道,以方便游客休息、拍照、观赏水景。亭、廊应以竹木结构为主,处处体现田园风光;开辟自助式的水上旅游项目,如垂钓、划船、踏水车、走独木桥等,加大参与性;要增建特色观赏园区,如百鸟园观赏区、百亩荷塘观赏区、珍奇花卉观赏区、鱼鹰猎鱼观赏区等等;开辟旅游回道,在金湾岛东侧新辟旅游回道,为游客增大观赏面。道路两侧,应移植高大常青树木,以营造绿树映掩的愉悦氛围;增建特色化服务设施:如情侣小木屋、微型家庭茶室,微型棋牌室、童话场景电话亭等等。总之,岛因水而活,水因岛而灵。对凤凰岛的开发利用,应巧用水体,巧借绿野,精心梳理,精心配置,增加情趣,突出绿岛风光。
沿古运河继续向北即进入邵伯湖,来到邵伯镇。邵伯镇位于江都镇北12公里、扬州城东23公里处,里运河与盐邵河交汇处。西滨邵伯湖,居运河之要冲,扼江淮之咽喉,水陆交通条件极为优越。邵伯镇,古名步邱,晋名新城,别名甘棠。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在此筑埭,以利航运。古人将谢安比之春秋时期德行高尚的召伯,将谢安所筑之埭称为邵伯埭(邵通召),其镇与湖都源于此。宋《元丰九域志》始用邵伯之名。从此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此过埭,逐渐成市。自隋代开凿南北大运河后,邵伯日益兴盛。唐宋以后,邵伯已成为“南北舟车孔道,烟火万家,行旅如织”的运河重镇。
邵伯镇最著名的庙宇为梵行寺,亦称梵行禅院,俗称西寺,遗址在今之邵伯船闸,系东晋宁康三年(375年)僧行密建,早于谢安筑埭;另有谢公祠,亦称甘棠庙,相传为谢安筑埭时所建(安于同年病逝),见之于古籍最早的为宋《元丰九域志》,镇北有甘棠义井,民间传说亦为谢安筑埭时所凿。古镇上有棵甘棠树,盘根错节,是为怀念谢安治水而植,为古镇象征,树有三奇,华而不实,无风自动,先开后合。镇中心有康熙年间铸造的镇水铁牛。邵伯古街巷景观也别有风味,南北长3里,均为条石路,尚存明代邵伯驿遗址、斗野亭、大码头、云川阁、大王庙历史文化遗迹,值得一游。
邵伯镇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还由于邵伯湖的风光而增添风彩。进入邵伯湖中,顿时就有一种融入大自然的感觉。水天一色,豁然开朗,鸥鹭群群,不时掠过水面,清静的空气中弥漫着湖水的气息,沁人心肺,晴天碧波万倾,水平如镜;遇风白浪滔滔,茫茫一片;雨天烟雾蒙蒙,偶见渔船在浪里巅簸,别有一番境界。如遇夕阳西下,万片金鳞跳跃于湖中。前不久,邵伯镇在湖畔建起了度假村,有现代西欧风光的休闲接待大厅、竹楼、小木屋、沙滩浴场,还有远近闻名的邵伯小吃。如邵伯菱,与宝应荷藕、高邮双黄蛋一起列为“运河三宝”。邵伯菱属四角菱,菱呈水饺形,前后两角大,平展略下垂,左右两角小,向下弯曲,腹部不对称,向一边突出,平均菱长5.5厘米,宽4厘米,具有个大、脯肥、淀粉多的特点。鲜菱为淡绿色,煮熟后为淡黄色。煮熟后的菱,香如核桃,味似板栗。菱米烧鸡,更是邵伯著名的时鲜佳肴。用生菱加工成菱粉,质地细,味道正,食之“补中延年”(《本草纲目》),堪称淀粉中的珍品。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还有邵伯湖龙虾,因其个大、味鲜、无污染,倍受广大市民尤其是众多旅游者的青睐,成为盛夏消暑的佳食。以邵伯湖的虎头鲨鱼为主要原料的邵伯名菜焖鱼,酥脆香甜,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回味无穷。现代化的旅游宾馆与可口的美食、大自然的美景使游人流连忘返。
这条旅游线路中需要对景点进行开发的项目除了瓜洲古渡口附近的大型景区“春江花月夜”以外,在瓜洲到高�寺古纤道的沿岸,可设置一组古代拉纤工的雕塑群像,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有地方特色的里下河风车、扬州盘式和箱式水车以体现田园风情;在古运河进入城区的一段沿岸恢复性设置一段“水上人家”;对沿线的下客点如:瓜洲景区、高�寺、文峰塔、龙首关、普哈丁墓园和东关古渡、双翁城及古茱萸湾等将逐步进行集中开发;对古纤道、龙衣庵、天主教堂、长生寺等进行观光维护性开发;把目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向东延伸,与古运河游览线对接,待平山堂至古邗沟水线打通后,连接汉墓、铁佛寺、隋炀帝陵、竹西公园、古茱萸湾,再回到古运河游览线并向高邮、宝应方向发展。这样,使扬州旅游景观环环相扣、互为接应。形成扬州旅游的大景观链,构成扬州旅游的大格局,从而达到扩大容量、延长游程、增强游客的选择性和参与性的目的。随着古运河游览线逐步成熟,完全可以与长江风情旅游线串联起来,形成水上看扬州,并逐步地与南京、镇江旅游联动、融合,形成润扬旅游区和宁镇扬旅游圈。古运河游和长江风情游两条旅游线的结合部应在瓜洲景区。
长江风情旅游线主要以壮观的大江、大桥风貌和江河文化为主题,从东往西将江都三江营生态自然保护区,瓜洲历史文化景区、大桥主题公园和仪征龙山风景旅游区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新的扬州旅游的拳头产品。其中三江营生态自然保护区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是江、河、湖连体的自然风光,环境与海南博鳌相类似。扬州市计划在此建设中华水园景区,以中国水利发展史为脉络,用现代科技制作展现人类治水、利水、用水、亲水的历史和古运河灿烂的文化,介绍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及各种形态特色水景,集观赏、娱乐、休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水文化生态旅游园地。龙山风景旅游区位于仪征市青山境内,南濒长江,有松峦竹海、桃林百花,水天相连,山色秀美,是江北难得的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胜地。当然古运河旅游线还可以南到无锡、苏州、杭州,向北到淮安、徐州至山东境内,形成京杭运河华东段旅游线,将运河沿线各地名胜串成项链,做大做强,使“旅”和“游”在时间上、空间上实现合一,进而激活和带动沿河各小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华东地区大旅游的新格局。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扬州大运河绿化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