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发展(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发展前景)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发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景观设计的方法和设计阶段主要分为哪些方面
景观设计的方法和设计阶段:
1、构思:
构思是一个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从学科发展方面和国内外景观实践领域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包括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区域等很多的领域。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或学科发展来看,着重于具体的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这就是狭义上的景观设计。但是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综上所述,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狭义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是景观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2、构图:
在构思的基础上就是构图的问题了。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在这当中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而现代的景观设计思想也在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
二、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
三、世界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浅淡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
近几十年来,人口爆炸,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整体生活水平和物质能量消耗水平成倍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些症候已使人类认识到其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威胁自身发展和后代生存的地步。今天,随着新世纪和新时代的来临,人类一方面在深刻的反省中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谋求建立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关系,以图重建已遭破坏的家园;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来临使人们更加需要建立一个融当下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更具人性的、多元综合的理想生存环境空间,这是新时代赋予景观设计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1 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广义上讲,从古至今人类所从事的有意识的环境改造都可称之为景观设计。它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它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每个时代都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它是一个创造和积累的过程[2]。
何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 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3]。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4]。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5]。
2 生态化设计
2.1 生态化设计概念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两个方面:⑴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⑵使设计的结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满足人类需求。参照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设计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关联的新秩序,使其在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
而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2.2 生态化设计原则
2.2.1 地方性原则
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由于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环境获得日常生活和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设计应考虑当地人和其文化传统给予的启示[1]。
其次,应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场地外的生态要素对基址有直接影响与作用,所以应该设计不能局限在基址的红线以内;另外任何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空间异质性,在设计时应根据基址特征进行具体的对待;考虑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
第三,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要避免单纯地追求宏大的气势和英雄气概,要因地制宜,将原有景观要素加以利用。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景观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景观生态学强调生态斑块的合理分布,而自然分布状态的斑块本来就有一种无序之美,只要我们在设计中能尊重它,加以适当的改造,完全能创造出充满生态之美的景观。
2.2.2 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在大规模的景观设计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林地的保护;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景观设计中如果合理的利用自然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利用废弃的工地和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把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在生态恢复后变成市民的休闲地已成为一种潮流。
景观对能源和物质的耗费体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即材料的选择、施工建设、使用管理和废弃过程。为此,材料选用原则应以能循环使用,能降解再生为主,而且应提高景观的使用寿命。
2.2.3 整体性原则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7]。
现代景观设计绝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广场、街景、园林绿化,从城市到牧野都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注重人的生活体验、人的感受,是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栖居之所。美好的景观环境既是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记忆,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景观设计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8]。
2.2.4 多学科综合原则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联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景观。
3 人性化设计
3.1 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3.2 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系
3.2.1 物理层次的关怀
物理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近年来,我们可喜的看到,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车上下行走及盲人行走,很多城市广场、街心花园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但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在这方面仍不够成熟,如有一些过街天桥台阶宽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迈一步太小,迈两步不够,不论多大年龄的人走起来都非常费力。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地方所设的防护拦过低,遇到有大型活动人多相互拥挤时,容易发生危险和不测。
3.2.2 心理层次的关怀
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不像物理层次上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
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作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思维形式可将其分为推理和联想两部分:推理就是由已知前提推出未知判断,人们可根据以往的经验由整体推理至局部,反之也可由局部推知大致的整体,有利于从整体到细部系统地感知景观;联想是由前事物触发想起其它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无论是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4 结语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就可操作性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
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概念上要强调整体设计观,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杂乱无章之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四、景观设计大致经历了那几个不同的阶段,其每个发展阶段有何特点。
公元前,人们在旧约翰经中描写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的景色,首次使用了landscap一词来,这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景观的最早起源,所以说景观最早是用来描写城市景象的,慢慢的发展成用来表达某一区域的地形或从某处所能看到的视觉环境,也就是我们说的环境。在中国,它叫园林。公元1631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园冶》,对园林有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和直观解读。
不论是景观还是园林,都是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更高形式的要求,是超越温饱的一种精神需求。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园林的发展固闭自封,还停留在中国皇家园林宏伟的梦幻里,停留在江南园林的柔情似水的迷雾中…….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Landscap像很多生僻的单词一样传入中国,并迅速风靡起来。外入文化入侵之快是超出人们想象的,园林已经很少有人说了,Landscap代表着一种时髦,就算是在国人的方案研讨会上,都会蹦出几个拗口的英文。从二十世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前几年,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大大小小的景观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些公司都在做一件事情:大量模仿境外景观公司的设计手法,纯粹的平面构图,圆环套圆环;大面积的水体,除了廊架就是亭子,一万平米园林面积不到的住宅小区,会同时出现4-5个亭子,还有不算小的一些廊架。到处可见的仿砂岩的鸭子、蛤蟆,单一个大卫雕像都不知道被复制了多少次。有模仿就有发展,我们从来不否认中国人民的智慧。“模仿”发展到最近几年,“营造”一词又出现在景观设计中。不错,好的景观一定是靠营造出来的,简单的构图满足不了优美环境的更高要求,大量的廊架和雕塑也随着时间的发展破败不堪,而一向不被设计师重视的植物、地形营造却经历了风雨的考验,而且越来越好,这一时期,生态,人本开始频繁出现在景观设计中,哪怕没有几个设计师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但还是很时髦的。当然,营造也不是景观发展的最高形式,事物的发展到了一定时候又被折回来,就像电影,一度随着电视机的发展而消失,但这两年的大片风靡的不再是票价,而是更高的精神追求和消费环境的要求。一直领先景观时代潮流的昆明玉器城总设计师、明昊(香港)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化明认为:景观必须具有文化载体,这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形式,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发展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