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洛河两岸景观设计(洛河两岸景观设计说明)

    发布时间:2023-03-14 12:19:04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94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洛河两岸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洛河两岸景观设计(洛河两岸景观设计说明)

    一、

    二、南洛河的水利开发

    灌溉工程

    洛惠渠灌区,分布于县城西北部40里梁塬。自保安区张坪乡磨沟口引洛河水至城关镇张曹村,全长63.2公里。灌区辖保安、永丰、兑山3区和城关镇、卫东镇计9乡(镇)52个村。设施灌溉面积3.8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22万亩。属全县规模最大、灌溉面积最多的水利工程。

    “苦瓜梁塬黄柏川,人畜饮水都困难。”建国前,梁塬人民深受无水之苦,梦想洛河水上塬。1957年中共洛南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根据群众迫切要求,着眼洛南的经济建设,作出兴修洛惠渠水利工程的决定。经过勘测设计,上报省、地批准,于1958年9月5日动工。当时抽调干部40名、民兵3000名,以军事编制组成洛惠渠工程战斗团。由县长张东任团长,县委书记冯培智任政治委员,县武装部部长周良才任副政治委员,并具体负责全部工程。战斗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攀岩凿壁,先后打通鸡关山、老虎岩、龙山岩、神仙洞等26座悬岩、29处峻岭,于1959年9月开通12.5公里石渠工程。10月26日又动员万名劳力、百名干部开辟梁塬土渠工程,到11月5日,31.5公里土渠基本开通。12月16日在席洼工地举行通水典礼,中共商洛地委书记王杰到会祝贺,商洛专员公署专员郭茂生剪彩。《陕西日报》报导消息并发表社论,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闻纪录片。

    主渠建成后,又进行了4次续建: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改建了水西峪至黑圪塔沟段,开凿隧道934.6米,裁弯取直,甩掉了张塬一段渗漏干渠,缩短渠道10公里;1962年,打通黑圪塔沟至鼓楼河隧道1826.8米,并修筑了排洪桥等配套工程,使鼓楼河水库死库变活库;1976年扩建中干渠,从辛岳水库至李湾8.3公里,南低干渠从焦村后峪至四皓中学11.6公里;1979年下半年,从龙山崖到水西峪的堡子沟又修筑了一条隧道,使总干渠缩短了2公里。

    洛惠渠建成后,每年为鼓楼河、辛岳、李村3个总蓄水量590万立方米的水库和90个总蓄水量72万立方米的池塘供水。同时在下游打机井27眼,建抽水蘸20处、流动喷灌站63处。

    该工程总投资85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81万元,社队自筹169万元,总投工131.5万个。在工程进行中张永银、姚生成、张吉才等16人光荣牺牲,阎孝敏等6人因伤致残。

    1993年至1994年,又由国家立项,省、地、县共同投资,在灌区兴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新修支、斗分渠道167.8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

    防洪工程

    民国年间,百里洛河任水漫流,蟒岭黄沙伴水压田,洪涝灾害经常出现。1956年,白洛乡杨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动群众在洛河滩筑起河堤,植树万株,办起了林场,保护农田千余亩。保安乡黑潭村、灵口乡焦村等地仿效这一做法,沿河砌筑石堤,堤外栽杨柳,堤内栽桑树,兴利除害,一举两得。七十年代末,全县开展“向洛河要地”四大治理工程,组织力量对沿洛河及其主要支流进行了统一规划,采取干砌(少数险段浆砌)石坝,坝外植树、坝内造田的方法组织沿岸群众施工,建成防洪堤坝1845处,总长210公里,保护、新造农田10万余亩。保安、眉底、白洛、尖角、柏峪寺、黄坪、灵口、庙湾等段河堤防洪工程坚固,在抗大洪、渡大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洛河水利开发历史悠久。《水经注·谷水注》称,西周时洛阳附近,已修有汤渠。唐代曾引伊、洛水灌溉地势较高的农田。清代洛阳县有周阳渠、五龙渠、通济渠、洛渠、伊渠、大名渠、新兴渠、永通渠、古红渠、任解元渠等。民国时,卢氏、洛宁、洛阳、偃师、嵩县、伊川6县共有灌渠49条,灌区多为数百亩,万亩以上的有大清渠、大明渠、古洛渠、协济渠、洛宜渠5处。6县共有灌溉面积19万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洛河水利得到进一步开发。1949~1955年整理旧渠,开凿新渠;1956~1960年修水库、打井、开渠全面展开;1961年以后调整、巩固已有工程,走向稳步发展。1987年,包括支流伊河在内,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9座,小型一类水库73座,小型二类水库179座,总库容16.5762亿立方米。(一)伊河陆浑灌区,陆浑灌区因自陆浑水库取水得名。灌区分布在嵩县陆浑水库两岸、临汝县汝河以北、伊川县焦枝铁路以东和伊河西岸先锋、顺阳二渠以西及偃师县南万安山北麓。库区以上有伊北、伊南两渠,渠首分设在嵩县南纸房乡西伊河两岸,径引伊河水东北入陆浑水库两侧。库区以下有总干渠1条,分干渠3条,全长298公里。干渠和总干渠均为1970年修建,1974年放水,设计灌溉面积134万亩。80年代灌溉面积40万亩,最多达60万亩。(二)伊东灌区,伊东渠原建于1924年,渠长9公里,灌地6000亩。1950年和1951年扩建后,渠长22公里,灌溉面积增至1.8万亩。1959年二次改建,渠长31.5公里,设计引水11.7立方米/秒,实引水8.5立方米/秒。灌区范围为干渠以北,伊河东、南,陶化店以西,偃师县伊河南岸河谷平原地。有耕地1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70年代实灌面积8万亩。(三)洛宁县引洛灌区,分布于洛宁县境之洛河两岸,北岸原有干渠2条,1967年连二渠为一,总长38公里,重建长水渠首闸,总称洛济渠。南岸干渠1条,长41公里,称洛济南大渠。二渠分灌长水镇以下洛宁境内洛河两岸河川地,灌溉面积7万余亩。(四)宜阳引洛灌区,灌区分布在县境洛河两岸,有干渠4条,总长72.1公里,总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灌宜阳县和洛阳市龙门5乡48村地5.08万亩。(五)洛阳南郊南渠灌区,位于龙门以北、洛阳市区以南伊、洛夹河地区,有耕地面积约14.5万亩。灌渠多以洛河为源,主要有大清渠、大明渠、古洛渠和伊渠,四渠总长34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大清渠为大新渠,把古洛渠并入大明渠,统称为洛南渠。灌溉面积1950年7万亩,1964年12万亩,1980年8.5万亩。(六)中州渠灌区,959年开凿,渠长50公里,灌溉洛阳市郊、孟津、偃师8.4万亩。

    洛河两岸景观设计(洛河两岸景观设计说明)

    三、洛河往事

            人生在世,要走很多路,会过不少河,甚至会或长或短时间与某条河为邻,并影响你。洛河便是我难忘的一条河,我时常想起它。

            十六岁那年,我离开汝河边的故乡小城,跨过伊河,到洛阳师专去读书,从此就走近了洛河。

            洛阳师专就在洛河南岸,所在的地面叫作安乐窝。开学典礼上,学校的保卫处长说:“安乐窝不安乐”。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提醒着我们新生注意社会治安。其实还好,我就在此平安地度过了三年时光。安乐窝大街东边有个部队军部,与我们学校时有往来,它成了洛河以及我们的保护神,有了它,安乐窝岂有不安乐之理。

            那三年里,除了寒暑假,我几乎与洛河朝夕相处,时常搭车或徒步经过洛河大桥。洛河上桥很少,似乎就只有从安乐窝进出洛阳市区的一两座桥。从桥上过时,我会特别留意河里与河两岸的风景。河道里有旧桥的遗迹,不知何时所建,只剩下残垣断壁似的几个桥墩在那里兀自竖立着,任风雨吹打。后来得知,旧时洛河上曾有个天津桥,有亭子,文人雅士时来聚会赏景并留有诗句;我甚是疑惑,洛阳的桥为何叫作天津桥?据说有典故,且不管它。那时,洛河河水异常清澈,有沙滩有水草有水湾,两岸大堤种植着高大的柳树与杨树,林中有鸟叫,景象颇为自然。还有一个镜头在我记忆里,某次车行桥上,我瞥见窗外的人行道上有一长裙少女经过,她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迈着轻盈的步子,正往安乐窝方向走;只那一瞬便在我的心中荡起些许涟漪,那是多么健康的异性之美,令我怦然心动。不过,我也仅此一念,当有同窗在谈情说爱时,我只想着继续往别处读书之事,而未产生携美女共赏洛水美景之故事。

            安乐窝只一条南北主干大街了,南达关林龙门与伊阙,北入洛阳市区,与其十字交叉还有一条东西小街;街上有商店饭铺照相馆理发店酱菜铺等等。印象最深的是校门口右手不远处烤油旋火烧馍的,那东西甚是好吃。再往北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国营饭店,有个较浅的院子,里面有羊肉汤,用大大的黑碗盛满,或坐或蹲着喝;偶有一个晌午,见到我们很斯文的马姓老师,居然也在那饭店的门口正蹲在一个木头桩上吃,我悄悄地从边上溜了进去。

          那时洛河以南包括安乐窝好像都不是市区了,而往北过了洛河才算真正进入洛阳市。从安乐窝过洛河大桥,迎面就是定鼎路,附近还有周公庙等,这些地名彰显着洛河的文明与洛阳的历史。问鼎中原这个成语便与洛阳有关,但我至今未见过那古老的鼎。另一端,洛河以南,过关林,直到龙门、伊河边,除了村镇就是辽阔平坦丰茂的农田。从伊阙中流的清清伊河水自西南向东北缓缓流去,在唐朝高僧玄奘的故乡偃师的某个位置,与洛河相汇形成伊洛河,继续向前在郑州以西汇入浩荡的黄河。

            我很自豪于拥在伊洛河的怀抱。此处自古出过多少英雄豪杰名人雅士,上演过多少荡气回肠或血雨腥风的故事。洛河与黄河可谓我们的两河流域、我们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其水涨水落,旱季河道分成几股,雨季河水满槽,千年如此。名人往往跟大江大河有交集,如青年毛泽东中流击水指点江山于湘江;而我不擅水性,故从未击水于洛河。但有人敢并付出了代价。毕业前的那个夏天,某日有低一级的学生于洛河中游泳,不幸溺亡;那个学生是山区县的,其遗体是傍晚的时候被打捞上来并运回校园的;在学校大门口的路上,师生们涌上前去看,我也上前,见那是一张苍白的脸,我是认识他的,是长跑健将,那个早晨还见过他,活蹦乱跳的,一转眼竟然走了,魂系洛河了。 悲乎!   

            三年后,我十九岁,大学毕业,一纸派遣证将我派到了洛阳市西边的宜阳县城。此县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故乡,经济发达,且离洛阳很近,沿着洛河一直往西,个把小时就到了。这年七月,我的兄弟陪同我早早去报到,大约在八月份就在宜阳县一高正式上课,当了英语老师。

            宜阳县城东西狭长,主体部分就在洛河南岸,与洛阳市正相反,也不符合传统的山之南水之北方位,因此我想此县城之所以叫作宜阳,即应当或适宜在阳处之意吧。学校在县城的西边,是该县最高最好的学府。三年里,我教了高一与高二,学生比我小不了几岁,因此也有点故事,不宜细说。紧挨县城正南是一座高大且陡峭的山叫作锦屏山,像一道屏障横着。我想,如此山在洛河之北,挡住冬天的北风,岂不更佳。我常在夏日凉爽的傍晚和同事去爬山,我们是从山的东侧开始攀登,小心翼翼地爬到山顶,再往西边走,走到山背后,择一小路下山。在山顶时,我们大口呼吸着异常清爽的空气,俯瞰整个县城,粉墙黛瓦,鳞次栉比,尤其是洛河宛若一条银色的细带,蜿蜒绕过城北,自西向东,缓缓地流淌,朝洛阳方向流去;在洛河上有桥,那桥并不宏伟,但沟通了南北交通;而城北却是荒凉偏僻,有点象洛阳的城南。

            在这异地他乡,我常在傍晚和老师同事们往洛河边散步。从校园出来往西走,不远就过了一个石桥,一过桥便右拐上一条沙石小路,径往前走片刻就到了洛河边。洛河河道很宽,但并不是满满的水,而是有沙滩石床;水很清澈,有沙地,让我想起故乡同样清澈的汝河来。印象里,夕阳挂在西天,在层峦叠嶂之上,透过乱飞的云霞,射出暖暖的霞光,将洛河之水染红,而风儿与水中石头却把那红揉碎成波光粼粼。洛河静静地从西边涌来,流过,流向洛阳。我知道这洛河源于陕南的崇山峻岭,凡带洛字的地名均是洛河流经之处如商洛、洛宁等。从自己所站位置再往西边有洛宁县,跟宜阳一样是洛河串起的明珠,那里也有我安乐窝的同窗。我赤脚站在清浅的河水里,脚下是细细柔软沙子。我感觉自己真真切切地站在了千年文明之河里,期盼此生能汲取这文明的力量。

            洛河河堤并不高大宽阔,可在其上走路,亦可下堤于两侧闲逛。堤内靠城区一侧,有稻田水潭水塘之类,似江南水乡风光,这属于洛河带来的便利。初夏,稻花飘香,蛙声一片,我与同事在夜晚去捉蛙,或于周末去钓鱼。遇到一些钓鱼的人,跟我一样是外地人,他们都是支援此地的煤矿与化肥厂,来到了洛河之畔并在此生活了大半辈子,此处亦成了他们的家乡。我想我也许一辈就在此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条河流生一种风俗。洛河流域的城镇乡村以面食为主为天,面条馍羊肉汤饺子等世代相传,喝酒划拳行令随处可闻。宜阳城里亦如此,四街八向处处可见饺子馆和羊肉汤馆,我几乎在冬日的清早都是羊肉汤就馍。一中门外东边的一家,老头掌勺,孙女打下手。老头干瘦但和善灵活;孙女甚是好看,圆圆的脸盘子,白皙透红,微笑着招呼食客。我是常客,但从未与那爷孙有言语沟通,想必彼此都有心中的打量与思付。这家的羊汤是盛在一口硕大的黑铁锅中,锅下火腾腾,锅中雾腾腾,锅上方挂着一只山羊头作招牌,这锅中之物实为洛河之馈赠。在寒冷的冬日清晨,这里是最温馨的所在。我是坐在店内的长条木板凳上开始这一天的早餐的,惬意地喝着两角钱一大碗的羊汤,啃着一角钱一个的火烧馍,汤是可以续的,肉也不少。馍就是这家现烤的,焦焦脆脆的,麦香四溢,是汤的绝配。那一幕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极想回到那时那店,而今日我身在江南,实难遇此情景。

            一个春日,我与同事骑车出城,往北过洛河桥,顺着洛河北岸的公路径往西行,大约两个小时后到一个叫作柳泉的小镇,镇上有一初中,有同学在此教书。柳泉是个静洁的小镇,洛河就在其南边流过。此镇是我所到洛河边最西边的一个小镇,留在记忆里的是美好的印象,但此生也许再难踏足那方了。

            在洛阳与宜阳之间,顺着洛河走,在南北两岸各有一条公路均可通行;那路比较平整稍有蜿蜒,与洛河保持平行。一个秋日的上午,我曾从故乡汝阳返回宜阳,骑车从龙门桥上出发,往北到达关林,转向洛河南岸的公路一直西行,下午回到县城。那一回,我切切实实地接了河洛地气,舒展了筋骨。

            有一年的春天,学校搞基建盖大楼,挖地基时挖出来很多陶瓷片,于是停止施工,从郑州请了一个专家;那专家用了不长时间就在现场粘出了一个口小肚子大的巨型宝瓶,将近一米高。我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朝代的?”专家道:“宋代。很有价值!”我更加明白,洛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洛阳是九朝古都,有过灿烂的文明,洛河两岸的地下一定埋藏着无数宝物。

            一九八七年春节,大雪覆盖了宜阳县城。大年初一凌晨,我推开屋门,眼前是白茫茫一片,踏着深深的雪地,我出校大门往西边小桥跑去,那时路上全无人迹;我想跑到洛河边,去看看雪中的河景,可是雪太厚了,只能望河兴叹。

            春天又来了,洛河两岸麦田青青。我坐在洛河大堤上,静静地望着东去涛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也该走了,要继续前行。自我离开故乡汝河走近洛河至今已六个春秋,我饮过洛河水吃过洛河粮,欣赏过洛河的风光,沐浴过洛河的风霜雪雨。感谢你呀,我人生路上的一条重要河流。古有洛神传说,我的女神在何方?古有河洛出图书的传说,有洛阳纸贵的盛事,也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乡情名句。我的未来在何方?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我惜别洛河,南下长江,开始了新的人生。洛河永远在梦里、在心上。

                        2019.7.25

                (本文见《中国作家网》)

    四、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环境工程设计

    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城市滨水区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处于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3]。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水绿地改造中,仍主要侧重于水系的防汛、航运、灌溉等一些基本功能,对城市水系多采用裁弯取直、硬化护坡、高筑堤岸等措施,对市民游憩的需求和景观生态功能考虑不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滨水绿地的游憩和生态功能,处理好两者的矛盾是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以中汾泾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浅析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项目背景与概况

    中汾泾为浦东新区支河河流,规划为Ⅱ级河道,无通航要求。本次中汾泾拟整治河段(三林塘港至川杨河)位于三林世博家园地块西侧,河道紧靠浦三路,沿线景观三林北港,长约2.3km。东侧距离城市次干道浦三路平均约15m,最宽处56m。河道沿线除华夏西路——三林北港段外均无护岸结构,基本为自然坡,河道两岸局部地段杂草丛生,部分堤岸已经坍塌,水质污染严重,亟需改造。

    2、设计理念

    本次中汾泾综合整治是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消除原有河道的黑臭现象,还市民一个“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的。“沟通水系、引清调活、截污治污、营造水景、改善生态”,是浦东新区整治河道的“总方针”。

    中汾泾的东侧就是三林世博家园,世博园区规划的理念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始终贯穿的理念是:和谐城。因此,本次中汾泾景观综合整治设计仍然延续这一理念:

    人与人的和谐:通过人性化的休闲、活动、亲水空间的塑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留和运用原有的优势植物资源,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摒弃过分人工的绿化形式,汲取传统造园艺术精髓,模拟自然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让植物自然、快乐的生长,营造更怡人的现代都市生活的滨水景观。

    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对绿地中原有的古迹(贞节牌坊)进行保护和修复,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3、设计原则

    3.1 防洪、生态、景观多功能兼顾

    很多城市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缺乏严格管理,直接排入城市内部河道,使本来清澈的河水变成“黑水河”、臭水沟。本次河道的综合整治除了满足防洪使用功能的要求,还包括改善水质,消除黑臭现象,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滨水绿地的游憩和景观功能,提升周边区域的形象等要求。

    3.2 凸现地方风韵、景观个性

    挖掘区域地理、人文、植物特色,利用景观手法加以表达,对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活力、趣味、文化品味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汾泾滨水绿地的环境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上海城市、滨海城市、浦东新区的地方特色,在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使城市、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以简洁明快的造园手法,创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明快清新、景观丰富而又适宜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滨水绿地。

    3.3 植物造景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和景观功能,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实现的。滨水绿地是自然地貌特征较为丰富的景观绿地类型,自然状态下的河岸带常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自然群落形式,所以在设计时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生态群落结构,以乡土树种为主,坚持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增加景观异质性,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恢复城市滨水绿地退化的自然生态功能,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4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滨水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的场所,增进市民之间的人际交流。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也日益提高。滨水绿地的另一个重要生态功能,即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的生态功能,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为前提,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强调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延续,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来达到开发的目的。在满足市民的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栖息的生物的干扰,维护生态平衡,继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设计构思

    4.1 景观空间序列的设计

    滨水绿地是一线性景观生态廊道,利用蜿蜒的游览步道串联起一个个景观空间,通过虚实、开合的空间变化设计形成多元的游览空间单元,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空间序列效果:

    1) 开敞空间——亲水平台、广场、砂石河滩

    在临近居住区域设置亲水平台、小广场作为景观节点,在人流相对较小的区域设置砂石河滩,吸引居民来游憩、戏水,同时也是欣赏风景的透景线。设计间距约300~400m,步行时间约4~5分钟(按步行游览速度)。

    2)半开敞空间—— 疏林草地、倒影

    临水种植枝干挺拔,疏朗的水杉和落羽杉混交林,郁闭度控制在0.4~0.6之间,以营造一个具有一定的空间围合感、寂静的休憩思考空间;同时滨水植物在逆光方向会形成水中倒影,在对岸看来倒影在水中树影婆娑、碧波荡漾、隐约迷离,会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3)密闭空间—— 密林、林荫小道

    通过乔灌木的群落组合形成密林,郁闭度控制在0.7以上,减少人类的活动范围,为野生动物、昆虫提供一个优良的栖息地。在林中布置一条随地形起伏、蜿蜒曲折的汀步,形成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寻求“林间漫步、曲径探幽”的野趣。

    4.2环境保护和生态设计

    水的质量是滨水绿地开发的关键,城市的滨水绿地开发需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目前我国利用滨水植物治理水质污染的技术已经取得很大发展,无锡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规划通过运用低养护性和非结构性的手段来实现长广溪水系及周边区域水质的改善以及雨水、洪水的过滤与排放,创造河系独有的生态系统并维持可持续发展,2007年获得了加拿大景观建筑学会的最高荣誉——国家奖。这种利用湿地植物系统吸收、过滤和降解水中污染物,来净化、改善水质的方法相对于普通的污水处理厂具有成本低、效果长、多效兼顾等特点。常用的湿地植物有:芦苇、菖蒲、香蒲、荷花、菱角、泽泻、水葱、茭白、睡莲、千屈菜、萍蓬草等。

    植物、动物是构建和恢复滨水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本次设计对原有植物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保留和运用了原有的优势植物资源。

    在征询相关水务部门意见后,在临近三林塘港河口处建一生态保护岛——“鸟岛”,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宽度10~20m不等,面积约为2300m2,同时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构建一个结构复杂的生态环境,满足鸟类、昆虫的食、栖、隐匿等各项需要,力求通过自然曲折的岸线及丰富的植物种类营造一个“水上森林”。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咨询了一些专家关于当地的主要鸟类、昆虫的品种及喜食植物,设计了一些招鸟、蜜源、水生植物来吸引各种鸟类、昆虫来栖息。选用的植物有香樟、朴树、桑树、樱桃、女贞、拐枣、黄连木、荚迷、枸骨、乌桕、火棘、枸杞、枇杷、八角金盘、海桐、南天竹、花石榴、胡颓子、香蒲、水葱等。

    5、具体设计

    5.1护岸设计

    1)护岸断面形式设计

    采用可渗透的自然缓坡护岸形式,由于现状土质较差,为防止护岸被流水冲刷坍塌,设计采用混凝土砼导梁护坡,顶标高控制在常水位线以下,既保证河岸具备一定的抗洪强度,同时也保证了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沿河岸线散置一些园艺景石,并结合种植一些水生、湿生植物对生硬的护岸进行软化,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2)护岸的平面线型优化

    规划河道为笔直的直线,缺乏自然河道的美感,一方面在亲水平台处局部调整河岸线,另一方面通过水边植被的疏密种植、园艺景石的随意摆放,弱化、柔化笔直生硬的河岸线,使其更加自然、柔美。

    5.2地形设计

    采用微地形处理,以增加竖向视觉的节奏变化。游览步道根据地形起伏变化,为确保行走舒适和安全,园路最大纵坡控制在8%以内,临水护岸最大坡度控制在40%以内。

    5.3亲水平台设计

    亲水平台的设计既要满足人的亲水需求,又必须要保证安全。由于水位的变化幅度较大,亲水平台临水处设计了多个台阶,以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并在水边设置人性化的警示标志。

    6、植物设计

    6.1植物群落的设计

    通过水生、湿生、林地植物群落的组合设计,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层次、交叉镶嵌、物种丰富的生态景观带,增强了景观的异质性,提高了抵抗外界破坏和干扰的能力,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形成。

    6.2林缘线、林冠线设计

    通过不同特征群落的组合,空间的收放、开合,形成进退有序、疏密有致的各种小空间和变化丰富、意境优美的林缘线。

    滨水绿地景观是一带状景观带,通过不同形态、高矮物种的组合和地形的高低起伏,可形成优美的林冠线。

       6.3季相景观设计

    根据上海绿地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各类绿地中,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约为1∶1,季相景观不够丰富。本次设计加大了落叶树种的比例,常绿树与落叶树的设计比例为1:2。选用秋色叶树种乌桕和海滨木槿作为特色树种,以营造特色的秋季景观,同时也兼顾其它季节的景观,合理配置一些观花、观叶、观果、香花、蜜源、招鸟等植物,以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

    6.4植物品种的选择

    以选用乡土树种为主,如:香樟、垂柳、水杉、乌桕、枫杨、桂花、蚊母、香泡、苦楝;、同时也适当引进一些新优苗木,如:金叶皂荚、海滨木槿、细叶芒、血草、花叶香桃木、蛇莓等。

    临水种植的树种必须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乔木主要选用耐水能力较强的垂柳、落羽杉、枫杨、榉树等;水生、湿生植物选用玉蝉花、野茭白、黄菖蒲、水烛香蒲、花叶卢竹、水竹芋、千屈菜等。

    7、结语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较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涉及到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学、行为心理学、美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有时还需要协调航运、河道治理、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净化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在满足防汛、航运、灌溉等一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滨水绿地的游憩和生态功能,,做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完善。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洛河两岸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洛河两岸景观设计(洛河两岸景观设计说明)

    偃师洛河景观设计图(偃师洛河景观设计图纸)

    文章生成器哪个好用?有没有好用的文章生成器

    vi设计全套包括哪些内容(vi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