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景观设计特点(中国植物景观设计特点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国植物景观设计特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中国植物文化800字以上
中国植物文化,具体如下:
植物文化的特点
①植物文化特点是园林意境组成的重要来源。
②植物文化对园林意境的产生有重要作用,研究植物文化对研究园林文化是一种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③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其植物设计具有个性与特色,人们建造园林本身就是创造文化,从文化角度对园林植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条理解园林艺术的新途径,可以大大加深对园林艺术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园林魅力和园林艺术的继承。
④园林文化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创造,即创造景观和创造生活,缺乏生活园林艺术会趋于空洞化,并指出探索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应该借鉴传统的智慧和精神。
在现代园林植物的造景中,也应多运用植物的涵义,并且结合现代植物配置和造景方法来追求植物意境美,使人们在充分享受植物外在美的同时,加深对植物的艺术认识和精神上美的享受。
在欣赏植物美时,存在两种状态:第一,即由前述的植物的形体、色彩、芳香和声响等刺激人们的各个感觉器官,由此而得到的一种感知的美;第二,则是因为植物的存在,触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存在的美的感受。这种由第二信号系统联发而来的美的感受更加刻骨铭心,更加具有民族性和文化色彩,因而也更加不同凡响。
植物联想美的形成是比较复杂的,它与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文化教育水平、社会历史发展等密不可分。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在欣赏、讴歌大自然中的植物美时,曾将许多植物的形象美概念化或人格化,赋予其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内涵。
(一)“比德”赏颂型
松柏 植物材料被用于“比德”,且广被园林采用者首推松柏。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荀子)中又有:“松柏经隆科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贞也。”“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里很清楚地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
荷花 与此精神近似的是水中荷花。荷虽属草木,但古人对荷却是钟爱倍加,孟浩然赞荷花是:“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周茂叔(爱莲说)更把荷花“比德”于君子,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正是君子洁身自好品格的写照,造园植莲,即是显示园主的精神境界。
竹 竹是古人情有独钟的一种植物。早在晋代,戴凯之便写出了世界上关于竹的最早专著——《竹谱)。继而白居易又写了《养竹记》,他说:“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正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等多树之庭实焉”;“竹之子草木,犹贤之于众庶”。白居易着实把竹的特性,作了高度的评价。苏轼有“不可居无竹”之说,无怪阮籍、嵇康等“七贤”在竹林中才能肆意酣畅,竹给贤者以灵气。
樟 (南史王俭传)则更清楚地表述了樟与贤者、与人材相比拟的观点。其中写道:’俭幼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粲闻其名,及见之日:宰相之门也,括、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终当任人家国事。“可见樟与栝(圆柏)、柏(侧柏),都是理想的比德树木。在”以儒化民”的儒文化圈中,园中选用富有文化内涵的植物,作为造景的材料,是文化需要,是“化民”的需要,值得颂扬、倡导。
槐、楸 槐与揪是黄河流域的乡土树种,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都有其相应的记载。《朱子语类)中有:“国朝殿庭,惟植槐楸”;《全唐诗话》中:“槐花开,举子忙’等等。所以,槐与楸都是高贵、文化的象征。
兰 兰是善,兰是君子。《家语》孔子日:“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虽属草木,但其覆盖效果之大,却是许多植物无法与之比拟的。
杏 杏是古人倍加珍重的。《庄子·渔父》中:“孔子游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杏成了讲学圣地的同义词,罗愿《尔雅翼》中:“五果之义,春之果莫先于梅,夏之果莫先于杏……寝庙必有荐;而此五果适手其时,故特取之。”杏成了夏祠之圣果。自《太平广记》记述“董奉杏成林”的故事后,杏又成了活命之果。
(二)吟诵雅趣型
造园时,如果从古典审美意识出发,引经据典地把植物景观都作成“比德”型景观,那就未免过于单调肃穆,缺乏情趣。所以,园主常根据自身的爱好,选取适于观赏、吟诵的植物,配置在园中适宜的位置,依照植物时序季相的变化,可以四时八节地邀约知友,欣赏唱和,雅趣逸情,与园景互相辉映,使人陶醉。现根据季节,选取一些较具代表性的花木,择要介绍古人的欣赏情怀。
梅 梅是古来传诵的名花。宋·杨万里在《和梅诗序》中写道:“梅肇于炎帝之经,著于说命之书、召南之诗。”赞梅的冲寒斗雪,不畏冰霜的精神,首推扬维桢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毛泽东“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似为梅的小结。梅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园中植梅、赏梅、吟诗雅趣,直到20世纪30年代此风犹盛。苏州可园,有铁骨红梅名晶。昔时,国学大师章太炎夫人汤田梨先生,可园主人前苏州图书馆馆长蒋吟秋先生,作家程瞻庐先生等在园中赏梅吟诗。程先生的一首七绝,把可园的梅景描绘比喻得最为动人。诗道:“为乞词人诗一首,古梅红尚晕焉支。可园春色深如许,开罢南枝又北枝。”汤、蒋与之唱和,一时传为佳话。
海棠 唐代贾耽称之为“花中神仙”,所以名儒巨贤的清辞丽句极多。宋代陈思《海棠谱序》中有:“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丰姿艳质,固不在二花下。”陈思把海棠与“韵胜”、“格高”的梅花,号称花王的牡丹相并论,足证对其看重之甚!陆游也是十分喜爱海棠的,他作《海棠歌》道:“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仆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药应羞死……”他又写诗道:“晓来强自试新妆,倦整金莲看海棠,不是幽人多懊恨,可怜辜负好春光。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露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诗中这位幽人真是爱花若狂,为了多看几天海棠花,竟要到阴曹地府去乞借春光,希望在春的护持下,延长海棠花期。士人爱戴,真是无香胜有香也!
菊花可称是全民族的花,不论智愚莫不知悉菊花。上自先秦,下迄近代,总是歌颂其雅洁,特别是魏晋时期,真不愧为爱菊的朝代,诗人们无不以咏菊为雅举。晋·陶潜的五古《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陆放翁就陶潜《归去来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赋诗作解,进一步总结了菊花的“性格”。诗云:“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名纪先秦书,功标列仙方。纷纷零露中,见此数枝黄。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乃知渊明意,不为泛酒觞。折嗅三叹息,岁晚弥芬芳。”褒奖颂咏之词不可胜数,独不见有贬语者,可见菊之精神,犹民族之灵魂!
木兰 木兰是唐朝最受珍爱的花,明代诗人对此也倍加钟爱。木兰与苏州有不解之缘,据《岚斋录》:“张抟为苏州刺史,植木兰于堂前,盛时宴客,命即席赋之,陆龟蒙后至,张连浮酌之,径醉。强索笔题两句云:‘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于是颓然醉倒,客欲续之,皆莫详其意。既而龟蒙稍醒,续曰:‘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一时成为绝唱。无怪苏州园林都喜欢木兰,以此作为景点。
桃 在牡丹面前只能敛迹的桃花(唐·舒元舆《牡丹赋并序》),其实是理想世界的花,这在晋代陶潜的《桃花源诗》及《桃花源记》中都可窥其梗概。后世把理想境界称作世外桃源,都与陶潜的文章有关。桃又和人们的爱情生活相关联。唐代书生崔护的《题城南诗》便是一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知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另外,桃尚与避邪、逃凶等传统风俗有许多联系。如《典述》:“桃之精生于鬼门,以制百鬼,故今作桃梗入悬门以压邪”;《庄子》有:“插桃枝于产,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
山茶 在众多的咏山茶诗中,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欣赏她的冒寒而花,繁荣了寂寞的冬季;另一是赞誉她具有牡丹的鲜艳,梅花的风骨。山茶多品种共栽,花期可延续二三月之久。因此,许多诗人对这两特点,大加赞赏。宋·梅圣俞的五古《山茶树子赠李廷老》中前四句道:“南固有嘉树,华若赤玉杯。曾无冬春改,常冒霰雪开。”明·沈周说:“雪后无颜色,凌寒见此花。”可见山茶是初春的花,春寒料峭中足以与雪斗寒,劲意似松柏,丰富了冬春的园景!
(三)形实兼丽型
宋·朱长文在《乐圃记》中有一段话:“时果分蹊,嘉蔬满畦,标梅沉李,剥瓜断壶,以娱宾友谊,以酌亲属。”说的是在乐圃中种了鲜果时蔬,采收了用以招待亲友或供家人尝新,亲手劳作,共享时鲜,田园情趣,其乐融融。可见古代园林中的植物,并非纯属观赏。在上林苑中果树也是装点园景和采食鲜果的兼用造园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田园的距离日益拉开,同时艺术的演化,促使“艺术排他性”;逐渐使园林中单纯地配置纯观赏性的植物,偶有少数果术也不具重要功能。
事实上,有不少花木是形实俱丽的,有的则本来是从果树中演化选育出来的,如梅花最早便是采收果实的果梅,后来才逐渐选取其中重瓣、复瓣的梅花,作为观赏之用。从《诗经·召南》“标有梅”所说的梅,便是果梅。当时是供佐餐用的。吴江市梅埝乡在60年代出土的青莲岗文化遗迹中,发现有梅等核果,考古学家分析当时这些果实都是珍贵食品,所以作为殉葬品。这就足以说明梅是从果梅开始的,受人重视的。不仅如此,桃、李、杏、石榴等最早也是从采果食用转向观赏的。《语林》中说:“梅李至冬而花,春得而食”;《世说新语》记述的魏武带兵,兵渴,望梅生津止渴的故事,均给梅李等带来了食用、观
赏兼备,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果树还兼具了遮荫的功能,明人吴宽说:“枣树八九株,纂纂争结实,大率如 珠,此种味甘脆……早知实可食,伺须种柽榆?”可见明代对果树还是十分重视,园林中仍是常用的。
为了便于说明,下面择要介绍几种形实俱丽的果树。
枇杷 枇杷是四季常绿,“寒暑无变,负雪杨华一质贞松竹,四序一采”的果树(宋·周祗《枇杷赋并序》)。枇杷确实是冬花夏实,可以繁荣寂寞的冬景,丰富初夏的时鲜。其景观很是动人,特别是绿叶丛中金果悬枝,最惹人爱。明·高启有诗赞道:“落叶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过东墙。居僧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沈周有句:“数颗黄金弹,枝头骇鸟飞。”近代画家吴昌硕更说得明白,诗道:“五月天气换葛衣,山中卢桔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空向林间飞。”此情此景,真是讨人欢喜。无怪拙政园中有枇杷园一景。苏州洞庭山更有全国特有的“白沙”枇杷,可供选用。
石榴 晋代潘尼盛赞石榴是:“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可以乐志,可以充虚。朱芳赫奕,红萼参差。含英吐秀,乍含乍披。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川;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潘尼把石榴的浆汁种子,比作天空星宿,晶亮闪耀珍爱有加。晋·张协《安石榴赋》也称其“耀灵葩于三春,缀霜滋于九秋。”春花秋实,四季有景。宋·晏殊的“五绝”更把石榴的配置位置,也作了说明。诗道:“开从百花后,占断群芳色。更作琴轸房,轻盈瑚窗侧。”宋·宋祁则着力夸其景观是:“不竞灼灼花,只效离离实。”这诗是对石榴花果俱丽的描绘,宋祁对石榴可算是情有独钟了。
至于民间流传的“榴开百子”虽系俗语,尤与当今计划生育相悖,但也典出有据,《北京·魏收传》:“安德王延宗纳李氏女为妃,妃母宋氏以二石榴荐于王前,王弃之。宋氏见,乃作解释道:”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母望婿、女多子孙。’王大喜。”于是相沿流传,成为民俗。
银杏 树形高大端正,叶形美丽且富有秋色,长寿无病,少虫,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又属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孑遗树,应作为园林的骨干树。
从商周先秦以至明清,历代相传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即传统的伦理观念深刻地影响了民族的素质。老庄、孔孟以及诸子百家所倡导的一系列伦理道德观,成为传统文化的主要方面,也是古代土子出处仕达必然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自觉地追求的做人准则。所以每做一件事都会从文化的高度来衡量、评价。造园活动也不例外。
同时,基于农耕经济对天的依附性,先民对天的认识是由神秘到敬畏,由敬畏而走向依赖,并进而引申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哲学概念,成为广义的宇宙观。在这样的总概念下又从“构木为巢”、“钻燧取火”等对树木的依附性,形成了把树木看作“社木”等原始崇拜,进而渗透了文化内涵,对树木植物赋予某些“性格”属性。当造园造景应用树木植物材料时,势必联系这些文化现象,特别是植物材料与厅、堂、亭、榭等建筑物结合联系时,便题词、作记、写诗、填词形成景点。甚至把这样的文化活动,作为园景雅俗的
衡量标准之一。
运用植物材料,并与建筑物配合成景时,必然要经过一番思考、观察,在建成后的日常欣赏过程中,也将因景生情,发人深思。这思考、欣赏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陶冶情趣的过程,古典园林之所以宜于静观、细赏、耐人寻味,正因其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诗礼传家、文章华国的明清时代,士子们追求的便是以文载道的传统观念。
常见花语
牡丹-荣华富贵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牡丹,花大色艳,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素有"花王"美誉。被视为荣华富贵的象征。
梅花-高洁、刚强、坚贞 潇洒 梅的枝干苍劲挺秀,被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梅花凌霜傲雪,冲寒而放,"独步早春",被人赞为"以韵胜,以格高"。"花中气节最高坚"。梅有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有具五福:即梅花五瓣的象征,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元诗"潇洒红梅似玉人,倚风无语淡生春"
兰花-高尚、幽雅 兰叶青翠,花色脱俗,香气清幽,有"香祖"之誉。自屈原起就被视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孔子家语》品兰谈及:"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俱化矣"。又云:"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因而兰花也被誉为君子,"滋兰树蕙"便是培育英才的代名词。良辰佳时也被誉为"兰"的时光。如"兰时"指良时、春日、春时。"兰夜",指七夕,农历七月,古称"兰月"。"兰期",泛指相会的良辰。
荷花-纯洁、无邪、清白、正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有"君子之花"的美誉。并蒂莲则象征夫妻恩爱。
菊花-高洁、益寿、延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陶渊明起,世人开始推崇菊花。陆游"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朱淑贞:"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神农本草经》认为"服之轻身耐老"。故菊花又有"寿客"之称。
桂花-光荣、吉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及其果实是天降灵实。月亮,古称"桂魄";月宫称"桂宫";秋试及第,称"蟾宫折桂"。古代庭院常在庭前对植金桂、银桂,称"双桂当庭"。
松柏-坚贞、青春常驻、气节高坚 苍松傲骨铮铮,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常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人士高气节,老桧参青天"。幼学故事琼林,"男子为人卓卓,必如老桧参天。"
竹-正直虚心、气节高坚、 潇洒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江南潇洒地,本自与君宜"。
柳-依依难舍 古人送别朋友,常折柳枝相赠,"柳"与"留"谐音,以示依恋之情。
桃李-门生 桃、李在明媚的阳光下,花繁叶茂,果实累累,生机勃勃,人们常以"桃李满天下"来比喻名师的门生众多。
梧桐-爱情 古代传说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诗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世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每易形成美需寓善、景中有文、文需循经据典,还需寄寓心志于景观之中;另一方面又要求富于诗情雅趣。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造园造景,植物配置,就易于程式化,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应该把文化修养、文化意识作为造园造景、植物配置的思想基础。要倡导把一切外来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到传统文化之中,使之扩大造园造景、植物配置的思想基础。然后再以科学的思想和技术,具体指导景观的设计和实施。若能密切结合,发挥特色,那么,一种既具有传统风格的、又具有发展性的植物景观,便将出现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上。
事实上,不仅中国如此,其他许多国家亦均有此情况,例如日本人对樱花的感情,每当樱
花盛开的季节,男女老幼载歌载舞,举国欢腾;加拿大以糖槭树象征着祖国大地,将树叶图案绘在国旗上。下面是一个较著名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德国柏林建立一座苏军纪念碑,在长轴线的焦点,巍然矗立着抗击法西斯、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威武战土抱着儿童的雕像;军旗倾斜表示庄严的哀悼,母亲雕像垂着头沉浸于深深的悲痛之中,在母亲雕像旁配置着垂枝白桦,白桦是苏联的乡土树种,垂枝表示哀思。这组配置使我们想象到来自远方祖国家乡的母亲,不远万里来到异国想探视久久思念的儿子,但当她得知爱子已牺牲而来到墓地时的心情。这组配置是非常成功的,当你细细品味时总是感人泪下,从而唤起反对法西斯、保卫世界和平的感情。还会觉得战土的英灵也会得到慰藉,因为他得到人民的尊重并且有母亲和家乡的草木在身旁陪伴而不会感觉是在异国他乡。
二、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与“沧浪”之说暗合。(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三、论述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论述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我国园林目前发展现状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园林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园林行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使园林行业发展更为迅速,科技队伍建设,设计水平,行业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科研进展情况园林行业的科学研究是为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具有基础性、超前性、指导性其工作方针是“以应用科学为主,应用科学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早在年代初,建设部制定了“园林绿化”科研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并逐步落实风景名胜和大地景观的科研项目也有所进展,近年来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如《城市绿地在生态上的价值定量化》《园林经济生态发展战略研究》等。2、行业发展情况在进行园林理论研究以外,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设部在年颁布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中,明确了风景园林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园林科技队伍建设步伐加快,风景园林行业科研机构是建设部属、各省市局属的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园林研究所,以及拥有风景园林专业的大专院校
四、什么是景观设计?
您好!景观设计,是指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它的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1]与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新中式”景观设计是把中国传统风格融合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植物景观设计特点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