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义乌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题)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义乌园林景观设计案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
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下文来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
摘要: 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渗透到城市和住宅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花园、庭院、公园到城市广场、街道、街头绿地、校园、社区等,无不被景观设计所覆盖。作为设计师该用怎样的心态和方式处理好园林景观与“原生态环境”的关系?怎样做到“功能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完美结合?我们的观点是: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在利用大自然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善待大自然。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生态环境
Abstract:Landscape design has penetrated into cities and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each aspect, from garden, the garden, park in the city square, streets, street greening, campus and communities, all without exception is covered landscape design. As a designer should use the mentality of how and way to handle good landscape and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So how to achieve "functional sex, artistic, ecology" perfect combination? Our idea is that: the green is not necessarily the ecological, in using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don't forget the good nature.
Keywords:landscape;design;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园林景观设计及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它是以空间审美为主导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以物质化的手段表现出文化的精神价值。具体地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我国的城市建设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原生态的美在新城市规划建设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人工山水;原本自然天成的山、水、湖、石等生态环境,换来的是一马平川的地形或人工堆砌的小山,从而体现出了园林景观、建筑、环境的不和谐性。当代景观设计师面临挑战是那些越来越多的看来毫无价值的废弃地、垃圾场、或其它被人类生产生活破坏了的区域,这与我们前辈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潜质的地块,具有造园价值的土地,进行锦上添花。因此,今天的景观设计师更多地是在治疗城市伤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各个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功能合理、满足了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就是通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那部分资源,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一种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艺术的作品,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它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因此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现代景观是当今许多设计师们必须追求的。目前,从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与施工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在设计或规划中忽略了原生态的保护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设计中往往是对原生态是一种破坏。主要体现在原生态的山体、水系、自然植被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在建设中推掉原生态山体而重建人工山体等。
2)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不当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造成环境污染,使生物栖息地逐渐消失,造成生态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在设计和施工中不注重原生态环境的充分利用,而一味注重景观的再造,不注重资源的再利用,造成工程成本造价的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投资和浪费。
4)在设计与施工中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破坏。
2原生态环境的特征及相对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是指一切在自然条件下生存的东西,是生物和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开放系统,不仅包括了各种资源、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且还蕴含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域、人文生态文化。今天人们认为只要是依山傍水、树木覆盖的景观设计就是原生态环境的设计;只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形成的绿色景观效果,就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其实不然,真正的绿色原生态设计就是最少限度地向自然索取,最大限度地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般来说,人为建造的任何环境,无论多么“生态”,都不可避免地要改变甚至破坏原有的自然条件,而环境原始的自然风貌和自然条件是最最“生态”的。因为它按照自然规律,经过千百年自然选择和淘汰之后发展、演化起来的。这样的“自然”一旦加入人为因素,必然要使用“人工”材料,留下“人工”痕迹,这样肯定会改变甚至阻断“自然进程”,从而对环境的原始生态形成各种干扰。在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原生态环境”并不是完全“原生态”的,其中也包含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人为”因素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并不应该完全被排斥,因为纯粹的生态环境固然良好,但这种环境并不一定适合人的生存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获取更有利于“人”的生活环境,来改变自然——这无可厚非。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而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问题的关键是:人们“改变”自然后创造出的新环境对自然是不是友好?是不是合乎自然规律和生态原则?设计应该是人为的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那么到底这样的破坏减少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最小,这个度的把握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定论。因此狭义的原生态环境是相对的,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一方向努力的园林景观设计。
3原生态环境设计的原则
对场地原有元素的保留和对原有材料的再利用作为一种生态的景观设计手法自20世纪70年代一直受设计师的青睐。生态设计的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连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反对只讲过去,不讲现在和未来,在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自然效益的同时应做到将设计理念及设计原则贯穿项目的始终。
具体地讲就是遵循生命的规律,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发挥自然自身的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这些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了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做“生态设计”。
4对自然友好的得与失—以云南丽江原生态环境设计规划为例
对一个城市来说,在其形成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会自觉地沿着原始地形,顺应自然条件尽量少动土方,节省建设成本,同时又使城市的风貌和景观比较丰富,而且少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这样的城市就是对自然友好的城市,是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的城市。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这种最初的对自然的友好已经越来越少见。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由于可以凭借各种技术手段,所以不仅有能力而且有条件将自然原有的一切改变得面目全非,并且完全将人的主观意图强加于自然,使自然成为人的意志的产物。回过头来权衡得失:它也许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人们方便感。但与此同时,为修补给自然系统造成的损害,人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常常会远远超过享用到的舒适与方便,我们的确得到了很多,但我们失去得更多。除自然环境外,不仅仅是“文化景观”,而是城市的历史和性格。在我国众多的名胜古迹中也有一部分完美的原生态设计经典,如活着的世界遗产—— 丽江古城就是最好的案例。
具有800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是一个鲜活的、不断生息运转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这在中国的9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是首例,在世界也属罕见。丽江虽具多民族文化精髓,却不失纳西民族之风采。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县境内,它始建于宋末元初 ,明时具规模。占地面积38km2,“城依水存,水随城在”,规划区内没有规矩的道路网,而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形水势沟渠建房布街;道路亦结合水系坡势而建,曲径通幽,不求平直,形成空间疏朗和谐的街景。最值得骄傲的是丽江古城不是死城,它现在生活着6000多户居民,商业活动频繁,仍是丽江地区、丽江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丽江的原生态是未经人工改造的自然景观,保持着最初始的原始自然风貌。原生态的自然美没有处处渗透着人为创造因素,彰显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也不像共生态的自然美那样暗藏着人类的巧设,达到了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神妙融合,原生态景观的自然美是自然本身和谐本质的一种显现。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本旅游区吸引游客的最基本要素,为切实把景区保护养育成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胜地,制定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其中,旅游区生态保护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对旅游区整体环境的保护;本区的核心景观是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在开发建设时从用地布局、景观设计、旅游项目设置及游线组织等方面牢牢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实现休闲度假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原生态景观手法营造回归丽江过去的繁荣,同时也明确阐述了原生态景观的含义,即在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人工影响、干扰原生态景观或生态原状景观,其中的自然与物种的多样性是原生态景观的表现手段之一。对古镇改造的过程,也是对怎样实现传统、现代、原生态以及地域特色有机融合的探索过程。为丽江带来经济上与社会上的多项效益,使其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和谐旅游景区,这一系列的举措值得我们在园林景观原生态环境设计中得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
[2]寥志豪.以苏州为中心苏州史话.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3]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
[4]李嘉球.苏州状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
[6]邓显渝.园创景观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8]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二、义乌美的龙湖君兰天玺容积率
1.75。义乌君兰天蟹在园区打造上,由素有“中国园林大师”之称的龙湖倾力设计,容积率为1.75,绿地率为30%,融入绿植、密林、水等自然元素,以森屿栖息为创意动线打造多重园区景观,在城市中央锻造一方绿洲,带来沉浸式科技花园归家体验美的龙湖君兰天玺,踞义乌北苑主城核芯“三角区”,由美的置业、龙湖集团双匠合著,以CityPro这一全新人居理念,打造低密花园住区,为义乌敬献同频国际速度的理想“芯“生活。
三、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林手法有哪些?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是如何应用的并举例说明
有框景、障景、抑景、对景、借景、漏景、夹景、添景等经典手法。
结合现代的景观元素,共同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在艺术上,可以概括为“含蓄、内敛而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符号追求的是和谐、朴素和含蓄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人文、自然、哲学观一脉相承。可以说,传统符号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它不仅仅是作为景观设计中的装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化,在这些朴素的图形背后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框景应用案例:天津蓟县曲院风荷。整体建筑风格为新中式徽派格调,多用黛瓦粉墙、马头墙、层楼叠院曲径回廊等元素。
四、义乌的名胜古迹是什么?
绣湖,又名绣川或绣川湖。《宋濂集、华川书舍记》称:“乌伤有大泽曰华川。唐武德间,尝置华川县,今之所谓绣湖,即其地也。”旧县志载:“绣湖,县治西有湖,广数顷,群峰环列,云霞掩映,烂然若绣,湖因以名。”宋元间湖区曾构亭榭,植花木,游赏之地,凡二十四处。明清有驿楼晚照、烟寺晚钟、花岛红云、柳洲画舫、湖亭渔市、画桥系马、松梢落月、荷荡惊鸥八景。湖心之柳洲又有建于宋大观四年(1110)的大安寺塔和大安教寺。湖畔原有“鸡笼殿”,在抗战期间改为“忠烈祠”,供奉本县为抗日牺牲人员的神主牌,义乌沦陷时毁。在绣湖东、北两堤后,1927年曾建中山公园,其中在大安寺塔西北有中山纪念厅;纪念厅左有抗倭名将戚继光平倭纪念碑;在纪念厅右,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前有石凿汉奸汪精卫、陈壁君夫妇的跪像。昔日的绣湖景色,曾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痴狂,明代文学家王祎的《绣湖》诗云:“十里华川上,年来足胜游;雨花林下寺,风柳驿边楼;漠漠芙蓉浦,依依杜若洲;平生身外事,未许付浮鸥。”绣湖,历来是人们游览场所。元代学者,人称“青村先生”的金涓诗曰:“绣湖八月景堪题,士女扁舟尾尾齐;白水青山图画里,淡烟疏雨夕阳西;芙蓉濯濯斜临岸,杨柳依依密护堤;满眼波涛终古事,华川望断意都述”。更是淋漓尽致地赞美了绣湖婀娜多姿。古老绣湖之景观,几经沧桑,陵谷变迁,均已圯废,成为历史的缩影。
绣湖与义乌的母亲河义乌江一样,在义乌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义乌人的第二母亲。义乌市委、市政府为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颂扬其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绣湖文化,在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同时对绣湖也进行了改造,一座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休闲公园——绣湖公园,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绣湖公园位于市区中心,东临市民广场,南接新西门街,西靠丹溪路,北连县前街。公园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规划设计,杭州园林工程公司施工建设,占地总面积为
71643平方米,其中绣湖面积为30亩,总投资额近1400万元,是一座义乌市内较大型的具有传统风格的综合性公园, 2003年1月建成开放。
已建好的绣湖公园是在绣湖的原址上融合大安寺塔和绣湖八景富有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采用江南园林造园手段和技法,地形顺应山势脉络,营造出自然山水环境,把中国园林造园素材中的山、水、亭、廊、榭、舫、台、楼阁、塔等按使用功能和景点需要运用其中,营造出雅致、步移景异的江南园林景观。整个公园由园林建筑,园林小品,绣湖环境绿化以及水电配套附属等部分构成。园林建筑由两大组团及一些景点和功能性建筑组成。两大组团分别位于园内北部的塔院建筑群和东入口建筑组团,景点及功能性建筑分布在园内的各个区域。其建筑风格系仿明清传统私家园林及民居形式,由山门、大厅、钟鼓楼、牌楼、六角亭、游艇码头、石舫、垂花门、南北公厕等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园林小品主要围绕绣湖而展开,湖心岛、曲桥、拱桥、假山、驳岸、溪流、瀑布点缀在绣湖周围,形成岛、桥、山、溪、水浑然一体。公园绿化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共选用近二万种乔灌木及花卉苗木品种,主要有香樟、桂花、银杏、无患子、黄山栾树等树种,配植红枫、桃花、梅花、樱花、紫薇、杜英、白玉兰、二乔玉兰、杜鹃、荷花、毛竹等花木及色叶树种,营造出四时花叶的烂漫,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整个公园绿地高低错落,连绵起伏,进出有致,收放得当,透景与障景相结合的景观效果明显。共培植乔木4336株,灌木94709株,草本地被2292平方米,水生植物4140株,竹类10700株,四季花卉106平方米。绣湖公园,四季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绿树葱郁、鸟鱼花香、欢歌笑语,是义乌市民休闲纳凉,散心的好去处。
公园内巨石和牌坊刻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和周慧珺女士题的“绣湖”和“绣湖公园”的题词。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义乌园林景观设计案例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