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分析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分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景观设计的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
相对于其他行业设计,植物景观配置,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发展上比较滞后的领域:从艺术角度来说,它缺乏完整系统的设计理论指导;从技术角度来说,它缺乏明确的设计标准和结果评判标准。再加上植物景观配置特有的生态问题和时空变化等特性。它们无疑都将增加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设计流程乃至设计程序,它们可以用来减少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增加设计结果的可判定性。同时还可一定程度地增加设计工作的系统性,有序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统质量保障能力。
植物景观配置的最终结果是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选什么样的植物?
2.选多大植物?
3.选多少的植物?
4.如何搭配并布置到地面上?
5.构成什么样的植物景观?
1-4涉及到以植物个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5则涉及以植物配置后的群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
植物景观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地有规范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步骤过程。从结果来说,是按照上面1-5的顺序进行;但从设计的实施过程来说,确是倒着来,先解决第5个问题,然后解决1-4个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景观配置在设计阶段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
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
3.系统地检查审评,即质量保证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三个步骤的顺序并非一成不变的,在设计过程中,三个环节会互有穿插,有时还互为前提。 简单说,植物景观类型就是植物群体配置在一起显现出来的外在表象类型。比如说: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的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等。 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设计就是把诸如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观类型而不是植物个体作为设计元素进行空间配置,设计师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什么地方该布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
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首先是源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即通常上所说的结构性景观布局。结构性景观布局主要确定设计区域的总体景观框架。它主要基于顾客的总体景观意向需要和整体美学原则的需要来构筑景观框架。结构性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景观框架区划。
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源于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说的功能性景观布局。功能的需要,比如说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挡外部视线或隔离噪音,林荫道路,广场遮荫等等,是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的基本考究。
再次源于景观美化设计上的需要,比如说整体上布局安排景观线,景观点,某个视角需要软化,某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层次的变化等等。有时也会源于其他特殊的或景观布局过渡需要。
作为设计元素,植物景观类型同样具有诸如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素特征,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工作即是基于植物景观类型的这些要素特征而不是构成植物景观类型的植物个体的要素特征,并遵循植物配置理论所述的设计原则与创作手法来设计创作的。植物景观类型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他们的要素特征虽与个体的要素特征高度相关,但绝不等同于某个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或多个个体植物要素特征的简单叠加。有时会表现出与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完全不同的要素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景观类型的要素特征不仅与植物景观类型内部的植物构成有关,而且与内部植物个体的结构排列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同一植物景观类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结构组合。
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是总体景观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带有美学创作的因素,相对来说,是一项习惯性,发挥性多于程序性的工作。该流程工作完成后一般会产生如下资料:
1.植物景观类型规划布局图(包括一些节点立面图)
2.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
3.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
植物配置好比文章写作,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问题类似文章写作中的文章构思和文章纲要草拟阶段。文章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写什么样的内容,什么风格,段落结构如何编排布局,中心主题如何展开表达等等问题,而不是首先考虑用什么字、词或语句等问题。同样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而不是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 整体植物景观类型布局选择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各个植物景观类型的构成设计,即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植物品种的选择,
2.植物大小的确定,
3.植物数量的确定,
4、植物个体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等。
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除了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过程中需要较多关注美学设计知识外,其它更多的是趋向解决生态技术问题。因而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往往是一种程序化地工作。
1.植物品种选择
植物品种选择的一般程序如下:
(1)根据植物景观类型布局图、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和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景观类型的结构,确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制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
(2)分析确定配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和主要环境限制因子。
(3)根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主要环境限制因子、和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来与植物库数据配对搜寻,确定粗选的植物品种。
(4)据景观功能和美学的要求,进一步筛选植物品种。
(5)确定各植物类型的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是用于保持统一性的品种,是一种植物景观类型的主体构架品种。一般来说,主要品种品种数量要少(比如说20%),相似程度高,但植株数量多(比如说80%)。主要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一定要比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高一个级别,同时能够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够的耐性。
主要品种分各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和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是指设计区域内占主导地位(面积或空间)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
(6)确定各植物类型的次要品种
次要品种是用于增加变化性的品种,品种数量要多(80%),但植株数量要少(20%)。如特别需要,次要的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可以不高于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有条件或成本不高的情况小,可以选择一些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耐性不足的植物。
主次要品种的比率按各景观类型分别计算分配。
(7)确定植物品种的数量
原则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则,但并非植物品种越多越好,杜绝拼凑。
一般的小区来说,15-20个乔木品种,15-20灌木品种,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种已足够满足生态方面的要求。当然,国家有特别规定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2.植物初植大小的确定
在中国,对种植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更多地是根据客户喜好和设计者的习惯来确定。
有经验的设计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美学的生态的手法来综合确定。
以乔木为例,国外比较通行的乔木层尺寸一般也就在径阶6-8公分的完整植株。考虑到国内的习惯,建议乔木层尺寸径阶以10-12公分左右的完整植株较为适宜,一般不要超过14-15公分。为了满足及时效果的需要,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数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增加覆盖对比等等。在树体比例尺度的处理方面,尽量缩短最大规格和最小规格植物的大小差距。
3.植物数量的确定
准确地说植物数量确定问题是一个跟栽植间距高度相关的问题。一般说来,植物种植间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适当调整,但决不能随意加大栽植密度。
4.在植物景观类型结构中的位置定位
根据各景观类型的构成和各构成植物本身的特性将他们布置到适宜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会较多涉及到基于植物个体的美学设计问题。
从个体到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的群体组合,其实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借用一些景观类型构成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模块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调查分析以前的设计或设计建模等方法获得。模块在入库使用前必须是经过美学或生态检验论证过的。模块如同工业品中经过系统检验有质量保障的部件或半成品。 由于交织着生态、美学乃至经济和其他等多种因素,植物景观配置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遗漏和纰漏是难免的。因此一件设计作品完全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审评复检是很有必要的,它是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评主要进行两大方面的审评:美学原则审评和生态原则审评。审评程序主要由审评内容,审评方法和结果评定标准三个方面组成。比如说平衡原则的审评程序大致如下:
1.审评内容
设计是否符合平衡原则
2.审评方法
(1)找出设计区域或分区的中心点
(2)以中心点为交点绘出两条正交轴线
(3)比较两条轴线两侧的配置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和数量等
3.评定标准
两条轴线两侧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数量基本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即可作为是设计者自检之用也可作为甲方和第三方对设计结果评审之用。并且不仅需要在整个设计完全结束后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而且需要在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阶段性审评。
二、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深度解析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 树木创造空间的能力时,他们才会感到树木的真正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亚历山大
植物的介绍
在我国,园林植物配置早已被勤劳智慧的古代人们开始着手研究。早在七千年前,花卉已经作为一种观赏品登上大雅之堂;在距今三千年的甲骨文中的“园、圃"等字样代表在那个时期园林的雏形已经形成;距今2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有了栽培花卉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园林草木记》等专业著作。历史上还有很多诸如《三辅黄图》、《洛阳名园记》等关于植物配置的著作。在古代,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塑造是通过文人墨客对于植物的描写等具体表现形式来完成的。一年四季中植物景观随着季节的变化丰富多彩,充满了诗情画意。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植物在环境中占据着越来越广的重要位置。植物造景是指通过人工设计、栽植、养护等手段,使植物群落或单个植物个体在形态、色彩、线条、造型上带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或联想,即通过将观赏植物进行合理地搭配种植、造型等活动创造出特定的景观。植物在调节人类心理和精神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并起到分割空间、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的作用。
植物空间营造
植物景观是重要的园林空间的元素结构,在园林景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园林植物空间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不仅在现代花园中证明了其重要性,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也始终高度重视植物空间的建设和营造。一个具有季相变化的植物,形成不同的植物空间的时候也创建了绚丽多姿的风景。在处理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能只是片面重视植物本身的观赏性,而是应该将其扩大到空间的范围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空间,从空间的观点出发去探讨、研究、使用和感觉景观才是真谛所在。
植物景观是由植物个体、植物群落、自然植被展现出来的,通过人的感官产生一种真实体验的美丽感受。植物景观是使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包括藤本植物,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发挥植物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感(也包括整形修剪植物)来建立植物景观。如何在遵循植物生态学原理、符合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出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生态效益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次的专题,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该营造怎样的植物空间,才能为改善人居环境做出贡献。
一、园林植物的空间构成
1.垂直分割面
是由一定高度的植物组成的一个面。垂直分隔面形成清晰的空间范围和强大的空间封闭的感觉。首先,直立的树干即为处在外部空间中的支柱,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以不明显的方式来表达垂直分隔面的。其次,树枝分支高度和叶子的密度影响了空间的围合感。乔木中,阔叶树种或者针叶树种,营造的围合感与其体积成正比。落叶植物的围合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夏天是封闭的,冬天是开放的,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落叶植物的树枝上所表现出来的空间范围和常绿植物在竖向上可以形成稳定的空间封闭效果有着显著的区别。
2.覆盖面
大、中型树冠相互连接构成了覆盖的园林植物空间。植物空间的覆盖面通常由分支点高度在人类身体高度以上的枝叶形成,这限制了人类看向天空的视线。覆盖面的特征和树叶密度、分支点高度和种植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夏天郁郁葱葱的树叶形成的树荫遮天蔽日,带来的封闭感最为强烈,冬天落叶植物仅以树枝覆盖,人向上看的时候视线通透,封闭感最弱。
3.基面
Kevin lynch说过,“空间主要是由垂直的面限定的,但唯一的连续的面却在脚下”,可见基面形成了最基本的空间范围物。
4.时间
园林植物空间和建筑空间最大的区别取决于“时间”这一维度。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生长、发育到成熟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在叶片、花朵颜色、香气、枝条、株型和一系列的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构成了四个不同的季节变化。植物的这种季相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景观空间的组成,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可选择的空间类型。当落叶植物围合植物空间的时候,围合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到夏天,枝繁叶茂的树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秋冬季节到来时,伴随着植物叶片的凋零,人的视线可以突破限制,逐渐延伸到外部空间。其次,季相变化中的颜色变化也非常明显,通常来说,叶子和花朵的颜色在一年四季中都有着丰富的变化。园林植物营造的景观是一种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景观。
二、园林植物空间类型
1.开敞植物空间
开敞植物空间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人们的视线高出植物景观的空间。这个空间没有覆盖面的限制,其大小空间形式只是由基面和垂直分隔面来决定的,但在这个空间内,垂直分隔面只以地被植物和较为低矮的灌木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身处其中,人的视线开阔,心情舒畅,容易放松心情从而得到满足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除了使用草坪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外,应该推进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易于维护和管理的地被植物的使用,来营造这样的空间。
2.半开敞植物空间
半开敞植物空间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四周并不完全开敞,部分的视角被植物阻隔了人们的视线,是开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是出现在园林中最多的空间类型。它还可以使用地形、岩石和小品等景观元素和植物配置在一起来实现。半开敞的植物空间可以抑制人们的视线,以指导空间的方向,实现“障景”的效果。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封闭的那一面,可以使用大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三层配置模式,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态效应。
3.覆盖植物空间
覆盖植物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与地面之间,通过枝干的分枝点高度和密集的树冠形成空间的感觉。大型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好材料,这种植物分枝点较高,树冠一般较大,具有很好的庇荫效果,无论是孤植或群植,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和遮阴休息区,这种植物空间的营造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此外,藤本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门作为攀附的载体,也可以有效构成覆盖空间。
4.纵深植物空间
狭窄而长型的纵深空间因为两侧的景物不可见,更能够导引人们的方向,人们的视线会被引向空间的一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经常见到植物材料来兴建的纵深空间,如溪流峡谷等两边种植着高大的乔木形成密林,道路两旁整齐的种植着高大挺拔的行道树。营造这种空间时枝繁叶茂的大型乔木为最佳材料选择,在纵深感被加强的同时,生态效益也被提高。
5.垂直植物空间
垂直面被植物封闭起来,顶平面开敞,中间空旷,便能形成向上敞开的植物空间。分支点低,树冠紧密的小型和中型的乔木形成的树列,高大的修剪整齐的绿篱,都可以构成一个垂直植物空间。这种空间只有上方是开放的,使人仰视,视线被引导向空中,可以给人以强烈的封闭感和隔离感,纪念花园中经常出现这种空间。
6.郁闭植物空间
垂直植物的株型能构成竖向上紧密的空间边界,当这种植物和低矮型平铺生长的植物或者灌木搭配使用时,人们的视线被完全闭锁,围合感更为强烈,大型乔木作为上层的覆盖物,整个空间的就变成了完全封闭的空间。这种空间类型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或植物园中最为常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这种植物空间具有最复杂的群落结构、最丰富的植物物种和最明显的生态效益。
三、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特征
园林植物景观是户外空间的一个重要的性能表现,它与园林建筑、水、地形和其他元素一起来构建的园林中的不同。其特征体现这四个方面。
❶植物景观空间具有第四维界面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和建筑空间最大的区别是在植物景观空间的第四维界面“时间”。
时间因素包括时期、季节和年限等,是园林植物景观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植物景观在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和不同的年限里都表现不同,不一样的气候特点下,同一植物景观也会有较大差异的表现,一天的不同时期,光影的变化也会带来植物景观的异质性。
在落叶植物围合的空间里,随着季节的变化,围合性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在夏天,封闭感很强烈的植物空间,在冬天却是通畅,开放的。植物从幼苗期向成熟期的转化,显示为园林植物景观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❷空间形态复杂和多样化
在园林植物的空间结构种,主要是自然形态的树和花灌木,使得空间形式更自由和富于变化,增加了景观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❸空间形态的变化和活动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形式体现在植物从幼苗到成熟期的转换,景观植物群落生态因子的调节和变化,植物根据季节产生的不同的空间形态。
❹园林植物空间尺度变化幅度大
建筑空间是基于建筑物的功能设计,它的规模并没有改变。但作为主体种植的植物景观空间尺度变化很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空间感受。
3
植物的作用
中西方园林
东西方园林植物配置对比
1、西方植物造型艺术
意大利台地园 |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 英国风景式园林
“西方人为了体现征服自然,显示认为的力量,园林中大量采用规则式植物造型进行植物造景。树木花卉的应用也往往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树木多被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文字、图案,甚至一些复杂的牧人或动物形象,被称为绿色雕塑或植物雕塑。花卉被种植成模纹形式”。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过改造通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东方中国园林植物配置
用植物营造优美的林冠线。
注重四时景观
贵精不贵多
选择自然美属性和精神美属性兼具的
模拟自然山林种植植物,忌规则种植。
咫尺山林,尽量在小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空间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植物不做修剪,尽量保持其自然的原生态
植物的拟人化
将植物的诗情画意写入园林
木本植物运用多,草本植物应用少,重视植物形体造景
用植物和建筑、山石、亭廊和水体配合,相互掩映遮挡,忌一眼望穿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华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下面整理了一些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一起来看看吧!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之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迷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5 经济性原则
节约为本,共建和谐社会。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
四、如何让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更有范儿
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植物”是景观设计的必要元素,无植物不成景!规则式的植物景观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
合理配置植物景观是实现园林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时应掌握如下原则:
1、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
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应先充分考虑到树种的防护功能;而在一些风景旅游城市,树木的绿化美化功能就应得到最好的体现。
此外,街头绿地、住宅绿地、校园绿地、城市广场绿地,不同的绿地形式,功能不同,要结合功能性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同样,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对植物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后期管理固然重要,栽植前生态环境的预测,树种之间的搭配却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所以必须掌握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培育不同类型的植物品种。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分析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