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清明节景观设计(银川清明节景观设计理念)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银川清明节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清明节三天打算去宁夏中卫沙坡头玩三天,求旅游路线安排。
个人的一些小建议:
沙坡头,顾名思义,以沙著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境内,大漠沙丘海拔高度1500m左右。由于竺可桢等人在这里首创麦草方格防风固沙工程,成果突出,包兰铁路几十年通行无阻,加上黄河渡口,沙软风平,绿洲凄凄,成为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的光荣称号。
一、 交通:
到达中卫:
银川至中卫:火车每天11趟,票价25,行程2个半小时,具体开车时间请查询去哪儿网http://train.qunar.com/
汽车08:30-16:30平均每60分一班,在银川旅游客运站或南门客运站坐,票价分两种,快客走高速2个半小时70元,慢车走国道3.5小时40元。
若想当天返回银川有以下三种方法(感谢美丽芯):
1、包车,车费450元,可坐4人,单程2.5小时。但必须在下午5:30前(即出租车交班时间前)回到银川,否则要按晚到时间加价。
2、在银川旅游汽车站有旅游包车往返,188元/人(包往返车票和景区门票)。必须在前一天晚上10:00前电话预订或提前一天到旅游汽车站内的沙湖旅游接待处预订。第二天会派车(面包车或中巴)到酒店门口接送。
3、在南门汽车站有直达沙坡头的旅游班车,在17号窗口可购买车票和景区门票,往返车费100元。
兰州至中卫:火车每天6趟,硬座票价47元,硬卧101元,行程5个半小时,具体开车时间请查询去哪儿网http://train.qunar.com/
汽车兰州去银川 中卫已即宁夏方向的车在汽车东站发车 每小时一班。
中卫至沙坡头:火车每天下午16点14出发,40分钟到达,票价1.5元。
汽车在中卫汽车站乘坐,发往沙坡头的专线车,每半小时一趟,车费5元,行程约40分钟;也可以从中卫打的前往,单程车费约30元。
二、景区内景点及收费情况:
中卫高庙门票30元,沙坡头大门门票90元,但沙坡头主要还是好玩,所以得参加些娱乐项目才有意识,下面是收费明细:
(1)、南区——滑沙、索道项目
项目名称线路票价(元)
滑沙滑沙下行+沙漠缆车或沙漠扶梯上行30元/人
沙漠缆车沙漠缆车上行20元/人
黄河飞索黄河飞索往返+沙漠缆车或沙漠扶梯上行80元/人
沙坡头蹦极乘船往返+蹦极160元/人
跨黄河滑翔翼
跨黄河滑翔翼下行+飞索(短线)返回+沙漠缆车或沙漠扶梯上行100元/人
沙漠扶梯沙漠扶梯上行20元/人
(2)、南区——水上项目、沙漠乘驼、电瓶车
常规线路:
项目名称线路票价(元)
快艇/皮筏往返鸣沙古渡—沙坡古渡80元/人
客轮/皮筏往返鸣沙古渡—沙坡古渡80元/人
快艇/皮筏往返鸣沙古渡—双狮山九曲古渡—沙坡古渡—鸣沙古渡120元/人
特殊线路:
水上巴士往返鸣沙古渡——北长滩(20人以上)200元/人
快艇往返鸣沙古渡——北长滩(5人以上)220元/人
快艇往返沙坡古渡或鸣沙古渡——北长滩(5人以上)220元/人
南区电瓶车、骆驼线路
沙漠乘驼景区驼场→坡顶(单程)30元/人
沙漠乘驼景区驼场→坡顶(往返)50元/人
南区电瓶车鸣沙古渡(主大门)—→景区中心(单程)5元/人
南区电瓶车鸣沙古渡(主大门)←→景区中心(往返)10元/人
南区电瓶车鸣沙古渡(主大门)←→上涵洞(往返)10元/人
(3)、北区项目
项目名称线路票价(元)
电瓶车大漠景区门口←→大漠驼场(往返)20元/人
电瓶车大漠景区门口←→大漠驼场(单程)10元/人
骆驼大漠驼场←→动感地带(往返)80元/人
骆驼大漠驼场←→动感地带(单程)50元/人
骆驼大漠驼场←→炳草沟(往返)150元/人
骆驼大漠驼场直达通湖草原(穿越)500元/人
动感地带项目
冲浪车动感地带周围固定线路(长线)80元/人
沙漠越野车动感地带←→炳草沟(限3人)300元/车
沙漠越野车动感地带←→沙漠金字塔(限3人)500元/车
沙漠越野车动感地带→通湖草原(限3人)1500元/车
沙漠勇士动感地带周围固定线路50元/人
沙漠勇士动感地带周围固定线路80元/人
沙滩车动感地带周围固定线路50元/人
沙漠动感精灵 动感地带周围固定线路(5分钟)50元/人
沙漠雪橇车动感地带周围固定线路80元/人
沙漠巴士动感地带→沙漠金字塔150元/人
沙漠巴士动感地带→通湖草原500元/人
沙漠战车动感地带周围沙漠观光游150元/人
沙漠CS野战沙漠CS基地(2种作战方式)80元/人
滑草滑沙北区滑草场15元/人
有种套票:
南区的羊皮筏子漂流至沙山、索道上沙山、沙山滑沙
北区的电瓶车至驼场往返,驼场往返动感地带骑骆驼,越野车冲沙、滑沙。
好像就这些了,南北景区正好玩一圈,基本所有的项目都尝试了,价格我记得是200多还是300,记不住了。
三、住宿:
中卫火车站附近是中卫住宿最集中的地方,选择比较多,沙坡头景区也有十多家住宿可以选择,但因为交通方便,建议还是在中卫住宿吧,还可以顺便参观明代古刹高庙。
四、美食:
锅盔
在海原有一种特色食品名叫锅盔,很受人们的欢迎。成品锅盔外表黄白相间,内瓤起层,入口细嚼,又酥又脆,甘美香甜,久存不坏,便于外出携带。
扒驼掌
驼掌即驼蹄,和熊掌一样都是珍贵的美味。早在汉代就有“驼蹄羹”,并成为历代宫廷名菜。明《本草纲目》载:“家驼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食。”在宁夏和甘肃地区都喜食用驼蹄。扒驼掌用驼掌和鸡、鸭蒸、烧而成。成菜色泽深红,驼掌软烂筋糯,鲜味浓厚。
红烧牛肉
红烧牛肉是中卫地区各族人民都比较偏爱的一种佳肴,其味、色、香俱全,醇香可口,广受青睐,制作方法有生烧和熟烧两种。
羊杂碎水面
中卫入冬后,老羊塌膘,有趁膘宰杀的习惯。这时羊杂碎多,价格便宜,但洗涤加工较繁杂,因此有专门的作坊,在街面上摆摊出售。这是冬季味美可口的早餐,边吃边佐以土酿黄酒,既能耐饱,又增体热。其特点是汤清肉烂而无腥味,汤内加萝卜片,肥而不腻,吃时可以泡馍,也可掺入面。
臊子面
臊子面是民间传统食品,以面白、韧细、汤红、色鲜、味香而闻名。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汤香”,巧妇们十分注重面条制作和炝汤。面好,是指面白净、擀得薄、切得细、有筋骨、不断线。臊子汤主要用肉、辣椒油、时鲜蔬菜、豆腐及各种调料做成。看上去色泽鲜艳,闻一闻香气袭人。
浑酒小炒肉
浑酒是用黄酒糟再次过滤而成(充分利用米酒营养素)。小炒肉用羊肉丁、萝卜丁、粉条等烩制。吃时将浑酒、小炒肉佐以辣油,冬季还可加酸菜丁,葱花煮开,再下入水饺。汤饺、米酒和鲜羊肉味混为一体,风味别致,既充饥耐饱,又驱寒取暖。
清蒸鸽子鱼
用鸽子鱼蒸制而成。成菜色泽洁白,鱼肉细嫩,清淡味鲜。鸽子鱼又名铜鱼,以宁夏中卫至石咀山河湾为多,因它体形似鸽而得名,是宁夏地区一种珍贵的鱼类。历代朝廷曾在中卫设立“官渔”,按期奉鱼进京,供帝王食用。
硬面干烙子
以发面2斤,干面10斤,温水加碱、葫麻油和成硬面。用木制模型做成1两重的盆状小饼,放在炉上,小火烘干,翻转烤熟。它的形状美观小巧,雪白而不焦黄,能长期存放而不发霉,不变味,不干硬。吃起来香酥脆甜,耐嘴嚼,面味浓郁,易于消化,放入汤内不烂。
煎猪脏
为鲜猪血拌糯米久蒸而成。吃时将它切成片状,和卤猪头肉用平底锅煎制。米色红润光泽,脂肪渗入米内,肥瘦量灵活,满足众多顾客的口味。饭菜一盘即刻煎成,随煎随吃,热气腾腾,是最简单的肉食快餐。猪脏入口肥而不腻,细细咀嚼,余味不尽,可以下酒,也可以带回家里,吃时自煎。
滚粉泡芋头
中卫的芋头(土豆),个大,沙甜。先将芋头蒸熟,捏烂去皮。放入碗内,再把粉芡搅成糊状,配上各种佐料和时令鲜菜,烧成滚而鲜的粉糊浇在上面。吃起来酸辣滚烫,风味别致,物美价廉,为群众最喜爱的早点。
素菜豆腐
以阎素莱制作的豆腐最有名,目前经营者为其第二代阎秉义。他家以祖传技术点制的嫩豆腐,用香油炸后,体形膨大,皮柔而中空,容易入味,好似面筋一般。再佐以菠菜、胡萝卜片、辣椒油,红黄绿各色相间,色香味俱佳,老少皆宜,是素食中畅销品种。近年来,他家的油炸制品,已畅销邻近各县。
燕面揉揉
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间小吃。燕面即莜麦面,且成品吃时口感柔韧有筋,故名。现多用于凉菜上桌。燕面揉揉色泽白亮,条细不断,口感柔韧,配料讲究。吃时可拌人熟韭菜、熟菠菜、蒜苗丝等配料。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二、清明上河图有哪些鲜为人知又值得品味的细节?
细节有点多: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东京东水门地段城市设计特色
1 《清明上河图》背景研究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的风俗画,全图以散点透视的手法展现了北宋东京的城市风貌与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图中展现了北宋建筑、景观、商业、手工业、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的详实场景,是研究北宋东京人民生活和城市风貌的重要资料[1],为研究北宋东京东水门地段城市设计特色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关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城中哪一个具体地段众说纷纭。王继宗2013年在《清明上河图意为“清明坊处上河之图”》中阐述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城外东南方汴河流经的“清明坊”;程民生2016年在《清明上河图及其世界影响的奇迹》中认为该画是现实的集萃和艺术想象的交融,而不是具体某地段;河浚1991年在《北宋东京上善门考-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的城楼》中认为图中描绘的是外城的上善门(即东水门)一带景象;阎现章2008年在《清明上河图研究综述》中提出该画描绘的是东京沿汴河地区东水门附近的生活景观;许蔚2013年在《近世城市空间研究的一个面向——读清明上河图札记》中综述得出汴梁外城的东水门确是画卷中的民生百态的载体。本文结合《东京梦华录》东都外城和河道中关于城门、虹桥的描述及相关主流学术的观点,将《清明上河图》中城门视为东水门,借助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要素进行进一步探究。
2 北宋东京东水门地段城市设计分析
2.1 北宋东京城市概况
北宋的都城东京由里城、外城、罗城三道方城组成,南北较长,东西较短。皇城是北宋时期皇帝的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内城建有部分中央机构及居住区;外城主要为居住区,是东京军事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开封城内河道较多,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连接整个东京城,号称“四水贯都”。宋代社会重心下移,商业空前繁荣,街巷制彻底代替了里坊制。无论是商业形式还是建筑建造,北宋东京城在中国城市建筑发展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2 城市设计物质要素
凯文·林奇把城市空间格局的构成归纳为边界、节点、标志物、区域与路径五要素>[2]。其中,①边界指区分割裂空间的线性要素;②路径多指具有固定即成方向性的路线;③标志物泛指可对判断外部空间产生参考价值的点状要素;④节点表示城市中的关键性要点;⑤区域指三维的面状空间形成的较大地段[3]。本文根据《清明上河图》中丰富的物质要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图1)。
图1 城市意象形态要素分析图
2.2.1 边界
《清明上河图》中边界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城墙和水体边界线。
北宋东京城墙共分为3道,图中所绘的里城城墙沿用唐代汴州城基稍加修葺,皆为土筑,只在转角和城门口用砖垒砌,城墙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周围10km计150步,共开城门10个[4],墙体颜色为深青色。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图2)和清绘本(图3)中都对城墙进行了描绘,同时期的《东京梦华录》中亦有记载:“新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每日修造泥饰,专有京城所提总其事[5]。”《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北宋东京外城垣的收分很大,“横度之基五丈九尺,高度之四丈,而脾晚七尺”。按其所定的0.311m为一宋尺计算,则北宋东京外城的高度折合为12.44m,城墙基宽约为18.35m,由此可见城墙的高宽比约为2:3[6],城门两侧城墙的内壁上,建有许多梯形的斜坡磴道即登域马道。这种马道在战时方便城内兵马上下,和平时期又是游人登上城墙观赏城内外美景的通道,不仅形成室内外的间隔,而且便于总览全城宏观、辽阔的景象。
图2 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城墙
图3 清绘本《清明上河图》中城墙
水体边界线表现在汴河两岸,自然的边界未经人工整修,显得原始而且自然。水系两侧有沿水生长的草木和停靠的船只,配合曲折的岸线显得生动灵活;临空架设的虹桥连接了两岸,水体边界线通过桥梁产生联系;天然塑造的微地形烘托出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的空间层次。
路径在《清明上河图》中主要体现在陆路和水路。
东京城是在旧城基础上改建而非新建的城市,道路较窄,密度较大。《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6条主要道路,其中一条主要道路呈东西走向,宽度约为10m,出城门后路宽渐窄;另有4条是呈南北走向,路宽较窄,约5m~8m;郊野区道路总体东西走向,中部向南拓展,尺度最小,约为3m(图5)。北宋街巷制改革之后,街道两旁的建筑物打破了坊墙的束缚,同时临街商铺的开放性促使侵街现象愈演愈烈,道路两边店铺空间向外延伸,形成两道凹凸层叠的轮廓线[7]。其外是摊贩沿街搭棚售卖的位置,经营地段由表木限制,既保证了商贩的生计,也不致妨碍公共交通,有的表木之上配有测风仪,测定风向的同时丰富了道路景观。北宋时期已经广泛采用桃李等树木作为道路绿化,同时路边用条石砌镶的御沟进行排水,路面用不同花色纹路的砖石铺设,在实用性能和美学角度上远高于土石路面(图6)。北宋当时在交通体系的组织及道路形式的优化处理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图4 街道轮廓线
图6 道路构成及相关要素
东京有“南河北市”之说,河道运输已经作为一种长途运输方式广泛存在且高度繁荣。汴河作为水路运输的主航道其宽约30m,整体呈东西走向,在穿越虹桥之后河流向东南弯曲;汴河河岸上滨水建筑的底层为避湿气和水流侵蚀采用架空处理;汴河弯曲不一,凹凸有致的形态为众多货船提供了合适的靠岸停泊地段;河岸中行驶的商船与汴河的尺度都较大,比例协调(图7)。两岸植有柳树,并有宽约1m的小路紧临水体,方便纤夫收拉纤绳。汴河独特的天然条件和适当的人工开发利用使其在北宋东京有机高效的水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图7 汴河及相关要素
2.2.3 标志物
图中的主要标志物有城楼和孙羊正店等商业建筑。
城楼基部位于城门墩顶平座之上,面阔5间,进深3间,其高约16m,为单檐庑殿顶,檐下三层斗拱,主体漆成红色,雄踞于沿街店铺之上,在打破建筑群体单调构图的基础上与其他店铺相组合,形成了鲜明的视觉焦点。同时作为城市轮廓线的高潮,汴河两岸的制高点和强有力的视线汇集处,城楼在整体环境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拥有最佳的观赏视角。
商业建筑如“孙羊正店”的标志性在于其高度、体量以及开口空间。张小鹏2016年在《清明上河图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中指出,两侧商业建筑最高为8m,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d/h在1和2之间;谭刚毅2003年在《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民居和商业建筑研究》中认为,d/h之比为1:1.1-1:2.4,通过以人为比例大致推算可得出孙羊正店高度约为9.69m(图8);江珊2012年在《从宋画中看宋朝市井街巷建筑空间》中指出,商业建筑呈现不规则的合院式,可能是不断扩建的结果,可以得出其建筑体积较大且趋于增长变化,建筑整体长宽比在1:1-1:2之间,敦厚稳重,与街道尺度相得益彰,给市民绝佳的体验感;王洁2006年在《从表层定量解读描绘的街路景观——清明上河图的成分分析》中指出,建筑墙壁开口有“全部开口”、“大开口”、“门或窗的开口”、“没有开口”等形式。这使得建筑立面凹凸不一,具有较高的识别度且极具开放性。
图8 孙羊正店高度推理
2.2.4 节点
在《清明上河图》中,节点包括城门和桥梁。
城门由砖土构造,颜色呈青黛色,只有一个门道,反映其性质为州县级城门,规模等级较低。尹家琦2009年在《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研究》中指出,城门高度近于垛口,约为12m且向内斜收,其坡度按照北宋年间《营造法式》的规定为4:1,与根据清明上河图尺度对比分析得出的比值相同(图9),整体造型敦实厚重,比例适中。城门屋脊约高15m~18m,无愧于图中天际线的制高点和最重要的标志物之一。同时,城门沟通了人居活动和商业交流,衔接了空间层次和内外风貌,这种有机渗透体现了北宋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色。
虹桥(图10)坐落在汴河两岸的枢纽位置,桥幅宽约10m,距水面高约5m,汴河此处宽约20m[8],整体漆成红色,作为连接郊野区以及河市区的纽带,虹桥将两个部分通过“s”形的构图韵律巧妙承接,提供视觉和地理上的连系[9];在结构处理上,采用大木料临空架设的手法,属于当时的新技术、新结构;在功能上,虹桥不仅作为两岸的沟通联系的纽带,还是摊贩聚集交易的场所,促进了集市发展;在表达效果上,虹桥自身产生的曲线柔和自然,又保留了大跨度所体现的敦实稳重,不仅体现了北宋人民卓越的构造技巧,也展现了风格多样,张弛有度的城市风貌。
图9 城门比例示意图
图10 虹桥
2.2.5 区域
《清明上河图》中区域囊括市肆区、河市区和郊野区。
市肆区(图11)作为反映北宋时期汴河两岸民生百态的载体,可清晰明了地观察当时街道空间方面的布局特色,《清明上河图》中共有800多人,每个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图中可以明确推断沿街界面形态的店铺约33栋,其中酒店5栋,饮食店19栋、零售6栋、其余3栋[10]。除此之外香药业、医药业、娱乐业等业态竞相发展(图13);汴河两岸的招幌、牌匾、灯笼、旗杆等是富有东方色彩的标志,使街区丰富而不混乱、有序而不单调。开封的市肆没有集中市制的拘束与禁锢,取而代之的是商铺分散在全城各处街道和角隅,市肆分布广泛;除了日常集市,早市夜市相继出现,市肆形式多样,进一步体现了包容开放的商业特色。
图11 商肆店铺类型及分布示意图
河市区作为连接市肆区和郊野区的纽带,沿汴河展开,以虹桥为标志。静静流淌着的汴河,两岸停船卸货的繁忙场景展示了东京商业、交通运输的繁华以及水上交易的重要性,是市肆区内繁荣的商业向城市外的发展和延伸。
乡野区少了一些热闹与繁华,显得自然、朴素。乡野区地面较为平整,稍有土丘和凹陷之处;树木茂盛,种类繁多,大体沿路两侧布置;空旷的场地,舒朗的房屋,繁茂的树木,显示出与市肆区完全不同的空间风貌。未过多开化的自然风光,体现着淳朴的天然质感。乡野区人口稀少,主要以农耕的小农经济为主,所以形成了舒朗的自由生长的空间格局[11]。
2.3 城市设计非物质要素
2.3.1 行为
《清明上河图》中人的行为是城市特色中非物质要素的反应形式,全画共800多人,每个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各具特色,这些人群的户外活动可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图12)。
将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场景进行对应可得出:必要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且人群主动参与其中。从城门开始至画面结束的市肆区即是主要的必要性活动空间,众多街市商铺临街而立,活动区的主要节点处的人群密度较大,空间围合感较强,视线集中,如药房、肉铺等。从城门至虹桥段人流攒动,摊贩云集,是社会性活动的聚集地。空间相对开敞,人流密度适中。虹桥两侧摆摊的商贩,吆声阵阵,时有行人驻足交易,有包子铺、修车铺和各种休闲娱乐设施,虹桥下货船往来通行。自发性活动产生的条件需要结合人群主观的意愿和客观环境。郊野区形态自由、视线开阔,人流稀少,仅有几列人马陆续行进,是自发性活动的主要发生空间。
人群的社会性、自发性和必要性活动相互区分而又各有联系,生动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表现了物质繁荣且生活气息浓厚的城市风貌。
图12 户外活动空间分析
3 城市设计特色总结
3.1 功能分区明确,区域特色明显
北宋东京市肆区的街市空间沿街道展开呈带状,乡野区以汴河为依托,呈自然发展的空间形态。不同城市空间承载不同功能,对于相对拥挤的市肆区,高宽比大约在1:1-1:2之间,建筑高大繁华,形式多样,注重细部刻画。活动以商业和娱乐为主,主要是必要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而相对舒朗的乡野区则没有过多的人工修饰,建筑低矮,植被较多。它是市民休闲、货物的生产运输的良好承载。
3.2 街道成为市民生活的载体
毫无疑问,商业的活跃和街市的繁华是北宋东京公认的特点之一。从街市制到坊市制,城市生活突破了坊的束缚,街道开始成为市民生活的载体。居民区与商业区交叉存在,并逐渐连成一片,大街小巷的交通网也逐渐形成>[12],街道不仅具有交通功能,也是市民交易买卖,娱乐休闲,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愈演愈烈的“侵街”现象突出体现了商业的繁荣。
3.3 城市景观的高度协调
敦实高耸的城门无疑成为东水门地段天际线的最高点,给人以统帅全局,神圣不可侵犯之感。商业街道正对城门,适宜的高宽比给人以亲切感。建筑肌理井井有条,城门内外房屋走向与城门基本平行或垂直;而汴河区域房屋走向则以汴河为参照,大部分与其平行;乡村住宅朝向和布局相对自由[12]。景观序列空间由汴河入河口的起始端推进到郊野的过渡段,再之行至虹桥段的高潮段,最终于街市的结束段收尾。市肆区刚硬、线性的形态特征与汴河两岸柔软、自由的曲线形成对比,城市景观自然和谐而又灵动活泼。
3.4 多元开放的城市文化
市民文化的新兴极大地丰富了北宋的城市特色,夜禁制度的松懈使宋代城市的夜生活十分丰富。不计其数的市肆店铺、丰富多彩的物品、五光十色的广告、色香味美的小吃展示了多元开放的城市文化。随着居民结构的平民化、多元化,城市文化取向与物质消费的世俗化,整个城市社会重心下移,城市呈现新的面貌,开放型的新城市格局逐渐形成,这标志着中国城市格局从封闭古典型向开放近代型转化,从此我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后世城市的发展影响深远。
4 结语
商业地位的提升和市民阶级的抬头促使北宋东京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城市空间格局,突出了城市的生活功能和经济意义。《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物质空间及人群活动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文化、城市功能、土地效用及人的行为模式等诸多特色。通过研究北宋时期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杰出成就,探寻如何组织好这些要素的外在联系和内在秩序,遵循其赋予城市机能与造型的规则与信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发扬东方固有的传统城市设计精髓。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东京东水门地段城市设计特色
三、清明节小长假准备从北京到五台山自驾游,哪位大侠帮助设计一下游览路线,尽量有多的参观景点?
建议1、景点提前在网上查好,包括景区地图,做到心中有数。
建议2、三天自驾,应该能走不少地方,但不知包不包括往返,正常需要估计一天的时间。如果赶早晚出行也不错。
建议3、台山的主要景点均集中在台怀,把青庙与黄庙的代表看一下就可以了。
驾车路线:全程约368.5公里
起点:北京市
1.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正义路行驶530米,直行
2) 行驶10米,右转进入前门东大街
3) 沿前门东大街行驶740米,直行进入前门西大街
4) 沿前门西大街行驶20米,过右侧的正阳门约150米后,朝前门西大街/和平门方向,直行进入前门西大街
5) 沿前门西大街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宣武门东大街
6) 沿宣武门东大街行驶850米,
7) 行驶40米,直行进入宣武门外大街
8) 沿宣武门外大街行驶1.1公里,右转
9) 行驶10米,直行进入广安门内大街
10) 沿广安门内大街行驶2.0公里,过广安东桥,朝六里桥方向,直行进入广安门内大街
11) 沿广安门内大街行驶210米,过广安门桥,直行进入广安门外大街
12) 沿广安门外大街行驶550米,过手帕口桥,朝广安门外大街/西三环/六里桥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广安门外大街
13) 沿广安门外大街行驶1.3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广安路
14) 沿广安路行驶1.2公里,朝京石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广安路
2.沿广安路行驶320米,过六里桥,稍向右转进入G4
3.沿G4行驶65.7公里,朝廊坊/涿州南/京昆高速方向,稍向右转
4.行驶500米,朝涿州南/京昆高速方向,稍向右转
5.行驶770米,在入口,进入廊涿高速公路
6.沿廊涿高速公路行驶33.0公里,直行进入G5
7.沿G5行驶90.4公里,在唐县/望都出口,
8.行驶1.6公里,过唐县北收费站约290米后,直行进入张石连接线
9.沿张石连接线行驶750米,右转进入S232
10.沿S232行驶3.4公里,稍向右转进入S335
11.沿S335行驶35.9公里,稍向右转进入S382
12.沿S382行驶45.7公里,过右侧的泰和大厦约50米后,直行进入G207
13.沿G207行驶4.5公里,过左侧的河口加油城约140米后,直行进入S382
14.沿S382行驶43.5公里,直行进入长原线
15.沿长原线行驶9.3公里,右转
16.忻州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大石线
2) 沿大石线行驶20.0公里,右转
3) 行驶450米,右转
4) 行驶120米,过左侧的栖贤阁约110米后,左转
5) 行驶1.2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五台山百度地图
四、现在莱芜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莱芜地处齐鲁文化交汇处,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境内有齐长城,保存完好,比秦长城早400多年; 有著名的春秋战国“长勺之战”遗址,齐鲁甲谷会盟遗址; 矿冶历史文化; 有一座规模宏大、创新性强的莱芜战役纪念馆,生动地再现了陈毅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 莱芜山水秀美,风景秀丽。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水、林、洞、峡、潭、瀑、泉。 截至目前,全市正在开发建设的旅游资源20余处,已建成齐鲁大峡谷旅游区(包括防干生态旅游区、天上人家王石门旅游区、黑龙潭风景区、独鲁临海草原旅游区), 有雪野省风景名胜区、岐山、华山省森林公园、莱芜战役纪念馆等20个景点。 其中,防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望洋台,原名钓鱼台,是清朝嘉庆年间建造的一座古刹。 相传姜太公曾在此捕鱼,故得此名。 现在,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望洋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2年,著名的稷山战役发生在稷山村东。 日伪军包围了原台山军师的教学队。 在激战中,我军263人英勇牺牲。 死于这场战斗。 景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于1945年,主要包括望洋台、展览馆、钟孝培烈士纪念碑。 每年清明节,各界人士都会来此扫墓,缅怀先烈。 景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于1945年,主要包括望洋台、展览馆、钟孝培烈士纪念碑。 朝阳洞 城东40里的承德县伦子乡三玉树村有一石崖,高约200米,海拔720米。 石崖上部有一洞,“石豆镶嵌空中,横穿山腹,黎明升起,光射石缝,隔壁可见朝阳。 山”,因此得名朝阳洞。 朝阳洞又名蝙蝠洞,位于莱城以南10公里的仙人山、凤凰山脚下。 洞口朝南。 上面有石头。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银川清明节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