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景观设计作品(镜头中的景观设计作品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镜头中的景观设计作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在电影中怎样做镜头分析啊
在电影中根据镜头的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一、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二、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四、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五、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六、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七、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八、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十、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扳机等。
扩展资料:
形态景别拍摄解释
一个镜头,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也可以由特写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远景景别是由视距来确定和划分的,所谓视距,是指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镜头内,或者说一个电影句子内,就应包括经过严格选择的各种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种景别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种景别,概括的说,可分五大类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其中还分为大全景;大特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镜头语言
二、摄影镜头常识
1.拍照时,镜头要注意些什么,还有焦距什么的
初学摄影的户外朋友应该了解的摄影基本常识 熟读说明书 熟读说明书是我们买来相机之后首先要做的头等大事。
说明书可以带领我们尽快地掌握机器。有的朋友觉得这个太浪费时间,稍微翻翻就把说明书丢在了一边。
其实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不会浪费时间,而是可以帮你节约不少时间,能让你更快更好地掌握你的相机。只有熟练掌握了你所购买的相机的操作方法,我们才可能在拍摄的时候更得心应手、没有障碍。
如果我们细细地阅读说明书,会发现很多细小的功能或设置。 多拍摄、勤思考、善总结 数码相机的一个优点是拍摄时几乎没有成本,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考虑使用成本的问题,也因此我们应该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尽量多的拍摄、练习,这样才能尽快地掌握相机的使用。
但在拍摄完毕之后,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总结总结。总结一下自己拍摄的照片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以便于下次能有所改善或提高。
数码相机的另外的一个优点就是照片文件内有EXIF信息。在EXIF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拍摄时候的快门、光圈、焦距、曝光模式、测光模式等一系列的参数。
我们在总结的时候要记得去查看这些信息,查看EXIF的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软件,比如ACDSEE来查看。我们在ACDSEE里打开照片,然后点击右键选择“属性”,就会出现EXIF信息。
我们也可以在“View”菜单中选择“Caption”,然后填写“F= S=”,浏览照片的时候这些信息就可直接显示出来。 在熟练地掌握了相机的操作方法之后,我们的拍摄就不能求多了,而应该求精。
这就需要我们在拍摄的时候进行一定的思考,考虑一下自己究竟要拍什么、要表现什么。同时要注意拍摄的照片最好有一定的主题。
拿稳相机 有的朋友认为拿稳相机是很容易的。其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却有不少新手并不能做好。
拿稳相机是拍摄出清晰照片的先决条件。我们手持相机的时候,可以右手握住相机的拍摄手柄,左手托住相机底部。
肘部应夹紧身体。此外两个手用力不要过猛,手腕一定要放松,不能过于紧张、更不要太用力。
否则会让你双手很快疲惫,而且会因肌肉的紧张而使相机不停抖动。至于双脚,我们可以打开与肩同宽。
拍摄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按快门不能过猛,要轻柔。拍摄移动物体的时候,除非需要特殊效果,否则尽量保证镜头不跟随移动。
其实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但是如果你要成为一个摄影高手,这些一定要做好。
合理运用三脚架 不少人认为三脚架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合理的运用三脚架可以保证你的照片的清晰度。使用三脚架实际上就是保持相机的稳定,不要认为自己真的有铁手功,能在任何条件下都保持相机的稳定。
通常当快门速度低于安全速度也就是焦距的倒数,所拍摄的照片就可能因为手的无意识的抖动而变得模糊,虽然有些是很轻微的,但是一旦将照片放大到10英寸甚至更大的时候,那么就会显露无遗。通常最需要三脚架是当光线不充足的时候特别是拍摄夜景或拍摄微距照片的时候,还有就是使用大变焦相机的长焦端的时候。
有的时候我们手头正好没有携带三脚架,那么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借助一定的物体充当三脚架。比如把DC放在桌子上或者*在树边拍摄。
只有相机能保持稳定,那么我们才可能拍摄出好的照片。 获取更多的知识 如果你对摄影方面的基本知识不是特别的了解,而且你也渴望成为一个摄影高手,那么我建议你购买一些摄影方面的书籍来看看。
我们最需要知道的是如何正确的曝光、测光以及构图方面的一些问题。摄影方面的书籍比较优秀的可能就是《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了,这套书有两本,上册对于新手来说更为关键。
此外目前不少报章杂志也有一定的篇幅介绍数码相机和拍摄技巧,我们也可以看看。 浏览摄影方面的网站也可以让你得到很多所需要的知识。
浏览这些网站的目的很明确,一是为了看看使用相同数码相机的朋友的心得体会和总结的技巧,二是看看别人所拍摄的照片。如果你想尽快地脱离新手的行列,网络或许就是你的捷径。
现在国内有不少这方面的网站可以供我们访问,比较有名的有电脑之家、迪派影像、色影无忌等。此外提高自己水平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的照片在上面的这些网站的论坛上贴出,让别人评论、提意见。
曝光模式的运用 很多新手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使用的是自动曝光模式。的确自动曝光模式是最简单的一种拍摄模式。
但是,它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程序曝光模式。
这个模式的使用方法实际上同自动曝光模式一样。
2.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景别:
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像。
降:下降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反打:指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3.摄影中的镜头方面的知识
“一部成功的摄影作品,往往要有哪些特色……” 利用视觉冲击力大都使用广角或超广角,如高原风光,建筑等等。
人像好的作品基本上也是利用长焦端和大光圈镜头形成一种压缩感!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有的好的作品就在于擅于用镜头表现,而不是注重镜头用于某个方面,也有好的作品利用广角透视拍人像,也用长焦形成的空气的压缩感。总之,镜头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作者灵活的运用 镜头上面的标示很重要,我来举几个例子: AF-S DX 尼克尔 18-200mm f/3.5-5.6G ED VR II 这是一款尼康的尼克尔镜头,“AF-S”指可以自动对焦,DX指APS-C画幅镜头,也就是说这镜头不是全画幅镜头,18-200 指变焦范围,F/3.5-5.6G 指光圈广角最大3.5,长焦端最大5.6 也就是浮动光圈,ED指含有ED镜片,可以有效消除色散,VR 是有镜头防抖,最后II指这个镜头是版本是第二代。
再如 AF-S 尼克尔 70-200mm f/2.8G ED VR II 这个镜头的光圈F/2.8就是说,镜头在任意焦段最大光圈都是2.8 我们称呼它们为恒定光圈。 再举SONY的例子 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 这是一款卡尔蔡司sonnar(松那)结构设计的镜头,有卡尔蔡司最顶级的T*镀膜,16-35是变焦范围,F2.8代表是恒定光圈,za是卡尔蔡司为索尼设计的自动对焦镜头,SSM 指超声波对焦马达。
好了,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看这几项: 一,焦段,不是可变越大越好,基本上3倍以内最好,大范围变焦的成像绝对不好,如18-200,除了方便,没其他用,所以定焦镜头成像永远,注意永远超过变焦! 二,光圈,这个是越大越好,变焦镜头普遍最大F2.8,也有奥林巴斯那样的神经病搞到2.0,但定焦镜头光圈可以做很大,如1.2啊 1.4啊 三,要注意是否有特殊的光学和机械设备。如ED仿色散镜片,非球面镜片,SSM超声波对焦马达,T*或纳米镀膜等,有这些的话,会帮助你的成像越来越好。
四,其实,只要看见价格就知道了,好镜头都是很昂贵的……。
4.单反相机镜头知识,要注意什么
1、18-200mm等数值就是传说中的焦距,像眼睛或放大镜的焦距一样,相机镜头类似放大镜,这些数值就是他的焦距, 30mm之下,是广角端30-100属于标变区 ,100以上属于长焦区了,楼上已经介绍了。
根据不同拍摄需要,要用不同的焦距。2、单反的光圈可调,你可以拿着镜头转动光圈,看到中间的圈会变大变小,那就是光圈。
数码相机其实都可以调光圈,但有的卡片机是自动调,而不可以手动调3、入门级的镜头选择没有什么标准,如果有的话,估计也是从价格、功能、成像质量和品牌这几方面考虑吧,入门的就不要买太贵的吧,而且刚入门,就现不买很多不同焦段的镜头,买了也不怎么会用,所以我推荐几款吧:1、50mm/1.8 定焦,大光圈,人像出色,价格不贵,入门练习首选;2、Tamron (中文名腾龙)17-50mm f/2.8 焦段好,成像出色,大光圈,轻便,风景人像皆可。在各项测评中更有超出佳能L头的素质,较好的焦段更可成为你的常用头。
就是是副厂的,会遇到跑焦(就是对焦不准,拍出来模糊)等问题;3、长焦头的话佳能EF-S 55-250/4-5.6 IS 镜头(佳能IS防抖长焦头),这个只是你要是没钱但又想照远景的选择,如果有钱,不建议用,建议买佳能 EF 70-200/2.8L IS USM(就是传说的小白),或者同一焦段不带防抖的佳能小小白,这两款才是最好的选择,就是贵点,焦距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焦段越广(比如18-200等)越好,而是根据需要来选择,因为会影响成像质量;但光圈却很重要,越大的光圈,镜头价格越贵,你要量力而行。光圈大小不是你看的数值大就大,举个例子,佳能 EF 70-200/2.8L IS USM,它的最大光圈就是写的2.8,其实是1/2.8,也就是倒数,所以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并且都是根号2的倍数。
打个比方吧:你有个漏斗,漏斗口大小就是光圈大小,现在要把油漆倒入桶中,用口大的漏斗,速度会比较快,但会溅到四面八方(就是大光圈主体清晰,背景虚化比较好);用口小的漏斗,虽然不会四溅,但速度比较慢(就是小光圈成像主体与背景都很清晰)。变焦范围,就是说这台相机的焦距长度为18-200mm。
是指变焦镜头从广角到窄角(短焦到长焦)的变化范围。是指变焦镜头的最大、最小焦距的跨度。
焦距范围越大,使用越方便,但对镜头质量要求高,质量不高的镜头,焦距范围大,成像反而不好。这款镜头也叫一镜走天下,旅游好帮手。
还有,焦距越大,越适合拍远景。
5.相机镜头的基本知识
镜头焦距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标准镜头?什么是长焦镜头?什么是短焦镜头?什么是变焦距镜头?各有什么用途和优缺点?
焦距,是光学镜头的重要参数,当一束平行光沿着凸透镜的主轴方向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主轴上会被汇聚成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一个摄影镜头,也像凸透镜一样,也有标准、长、短焦距之分。焦距的长度=成像画幅的对角线的叫标准镜头135相机的画幅的对角线58mm ,135相机的标准镜头是58mm ,而120相机的画幅对角线是75mm 它的标准镜头是75mm ;长于叫标准镜头的叫长焦距镜头,短于标准镜头的叫短焦距镜头。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造型特点,比如短焦距镜头有视角广、景深大、透视效果大、影象小等特点。这些特点用于创作上,就是造型手段。焦距可变的镜头叫变焦距镜头,最短的焦距和最长的焦距之比,叫变焦距镜头的变焦倍数。变焦倍数越大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下,景别变化越显著。从焦距角度来讲,具有广角的大变焦距倍数的镜头最好,主要用在专业摄影,成本高价格也最贵。
6.关于摄影镜头的知识高手回答
好像已经看到过这个问题了,在别的地方。
关于照片的清晰问题,跟镜头是长焦还是短焦没有关系,无论是长焦还是短焦都可以拍出很清晰的照片。
照片如果不清晰,可能的原因有:
1、对焦不准,跑焦,导致主题模糊,背景清晰。应该通过认真对焦或者采用小光圈获得很大的景深。
2、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手持相机拍摄,相机自动选择了比较慢的快门,相机不稳导致画面不清晰。此情况下应该使用三脚架或把相机固定好,或者使用闪光灯。
3、ISO太高,导致画面上有很多噪点。此情况下应该降低ISO。
三、极致广角镜头
导语: 广角镜头由于其特有的视野冲击力一直是摄影师的心头好,其光学工艺也以复杂著称。下面这五个广角镜头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历史时期,都代表了广角镜头工艺的顶尖水平。
广角镜头传奇——蔡司 Hologon 15/16mm f8
被不少摄影发烧友称之为广角镜头神话的蔡司 Hologon 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1966 年,蔡司伊康(Zeiss Ikon)公司的埃哈尔·格拉策尔博士发明了 Hologon 结构,可以在 24X36mm 全画幅上提供 110 度视角并且保持全无变形,其代表镜头就是 Hologon 15mm f/8。
Hologon 结构只有 3 块镜片,前后镜片几乎都是半球形,中间一个球形镜片相连。中间的球形镜片与前后镜片接触得非常紧密,没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光圈控制模块,只能采用 f8 的固定光圈。最初设想是把 15mm f8 Hologon 镜头安装在蔡司特殊的固定卡口超广角相机上。
尽管 Hologon 的结构看上去很简单,但出片的效果非常好,边缘几乎没有畸变。同时它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工人们被要求在坚硬的高折射玻璃上研磨出细小的镜片形状和达到物理极限的镜片曲率,结果就是造成了大量的废品和工人们的抱怨。
1972 年蔡司伊康公司破产后,莱茨·威茨勒(也就是现在的徕卡)买下了 Hologon 镜头的存货,并把它们转制成 M 卡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Hologon-M 都是 M 卡口系统中角度最广的镜头。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Hologon 镜头家族有一个小的复兴,研制出 16mm f8 的 Contax G 口镜头。和它的前辈 15mm f8 不同,16mm f8 Hologon 镜头采用了 3 组 5 镜片的镜头结构。
时至今日,Hologon 镜头依然被奉为广角镜头的传奇
在 Hologon 的世界里,没有变形和扭曲,世间万物仿佛都被圣水施洗过一般,近近地、清清地、就在你眼前,可当你恍恍惚惚地伸出手,才猛然发现那并不是我们肉眼所能触及的世界,那只是一个梦境、永远都不能走进。
可以拍到镜头侧后方的广角怪兽——尼康 Fisheye-Nikkor 6mm f2.8
如果说上面那颗镜头是神话级的,那么尼康这颗就是怪兽级的。尼康 Fisheye-Nikkor 6mm f2.8 拥有 220 度的超广视角,这意味着它可以拍到镜头侧后方的景象。
这颗镜头于 1972 年推出,至今仍然是世界上角度最广的镜头。
它采用了 9 组 12 片的.镜头结构,总重量为 5.2 千克,需要专门的箱子来运输。这颗镜头被不少收藏家追捧,价格已经超过 10 万美金。
非球面镜头中的广角王者——福伦达 Ultra Wide-Heliar 12mm f5.6
福伦达这颗镜头 2000 年推出后取代了蔡司的 Hologon 成为 M 卡口系统中最广的镜头。
这颗镜头采用 8 组 10 片镜片结构,内含非球面镜片能够有效矫正紫边和边缘畸变。121 度的视角让它成为非球面镜头中角度最广的那一颗。
Ultra Wide-Heliar 12mm f5.6 的镜筒采用全金属设计,表面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质感上乘。对焦环的操作手感流畅细腻,光圈环松紧适度,不会在拍摄中出现误操作改变光圈的情况。
不像上面提到的两颗镜头,福伦达 Ultra Wide-Heliar 12mm f5.6 依然在产中。
广角夜之眼——徕卡 Summilux-M 21mm f1.4
徕卡这颗 Summilux-M 21mm f1.4 在镜头视角上其实中规中矩,只有 92 度。它的过人之处在于其 f1.4 的最大光圈。f1.4 的最大光圈也让它成为全画幅镜头中最快的那一颗。
通常来说,最大光圈越大,镜头在光学上的瑕疵就越容易凸显。这让它的制作工艺难度非常高,当然价格也很贵。
镜头采用 10 片 8 组非对称镜片结构,内部包含浮动组,而且为了防止后组损伤特别设计了内凹的后组镜片。
移轴镜头的最宽视角——佳能 17mm f4 TS-E
移轴(Tilt-shift)镜头的 Tilt(摇头)功能可以创造线性虚化,营造出一种微缩景观的效果。而 Shift(平移)功能则可以矫正因为镜头仰拍或者俯拍所带来的直线畸变。也正因为其直线矫正功能,移轴镜头深受建筑摄影师的宠爱。
获得 2009 年的 TIPA 最佳专业镜头奖的佳能 17mm f/4L TS-E 在目前所有全画幅移轴镜头中具有最宽的视角——104 度。
广角移轴镜头的设计比普通广角镜头复杂很多,摇动和平移机械结构需要重新调整。镜头的像圈也要比 35mm 全画幅大,以避免拍出来的片子四周有暗角。
都说“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看完这五颗广角镜头,深感此话某种程度上是对光学工艺的敬畏。
四、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代表设计作品
简介
项目地点: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项目委托:秦皇岛市园林局
项目介绍
用最少的人工与投入构建城市绿色廊道。
秦皇岛汤河公园从设计到实施,历时一年时间,2006年7月完成,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将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廊道,改造成一处魅力无穷的城市休憩地,一幅幅和谐社会的真实画面,生动地在生态场景中展开。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并引入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长达500米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包括步道、座椅、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展示、灯光等多种功能和设施,使这一昔日令路人掩鼻绕道、有安全隐患、可达性极差的城郊荒地和垃圾场,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和生态绿廊。 简介
甲方:天津市环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规模:22公顷
建成:2008年10月
特色
项目改变通常城市公园的建设理念和方法,以全面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进行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案例是一个22公顷的公园,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打靶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路人人掩鼻,临建破败,不堪入目,土壤盐碱。景观设计师应用生态恢复和再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地形设计,创造出深浅不一坑塘,有水有旱,开启自然植被的恢复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与不同水位和盐碱度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将地域景观特色和乡土植被引入城市,形成独具特色的、地维护投入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包括雨洪利用、乡土物种的保护、科普教育、审美和游憩。 简介
类别:场所与环境设计甲方:都江堰市人民政府
规模:10.7公顷
建成:2002年12月
所获奖项:2004年国际青年建筑师推荐奖Ar+d Recommended (The Architecture Review)
特色
因水治堰,因堰兴城,都江堰被称为“天府之源”。
城之西北古堰雄姿,群山环峙;东南平畴万里,千顷良田。其水由西北向东南汇百川、泽沃野,奔腾呼啸,气势磅礴,形成放射状的水网,奠定了天府之国扇形文化景观的基础格局,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之所依赖。而都江堰正是扇面的起点,广场则为都江堰的扇面核心。
水文化是都江堰的渊源和主要场所特征。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体现古老、悠远且独具特色的水文化,以及围绕水的治理和利用而产生的石文化、建筑文化和种植文化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在施工中间,我们大量使用当地原生材料来诠释这一特色,使整个广场表现出质朴凝重、淳厚亲和的整体风格。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镜头中的景观设计作品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