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prevent谐音记忆

    发布时间:2023-03-13 04:08:00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93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prevent谐音记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ChatGPT国内免费在线使用,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录:

    prevent谐音记忆

    一、英语我很差,请大家帮帮忙啊!

    怎样自学英语

    摘要:

    自学英语的七个关键:

    � 创造英语环境

    关于如何自学外语,我的第一个意见就是:若要以“五会”为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获得或创造一定的外界条件,尤其是听外语的条件。

    � 创造英语听说机会

    就培养听、说能力而言,更必须通过磁带等方式多听到外国人的声音,熟悉他们地道的英语语调及说话习惯。

    � 系统了解英语语法

    自学英语者需要认真学习一两本语法书。此外,在我们对英语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学习一本外国人用英语写的语法书。

    � 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精泛并举,双管齐下,就可较迅速而扎实地提高阅读能力。

    � 善于利用工具书

    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一本好辞典就是我们最好的、最起码不可少的“良师”了。

    � 自学英语的写与译

    在选材时要注意,以选用文学体裁的东西为好。文学作品的语言最为丰富,最接近生活,最能体现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色与精华。

    � 专业外语学习

    不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学哪一种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我们仍要从基本语音、语法和核心词汇学起。

    关键词:自学; 英语; 能力

    中图分类号:G7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2536(2004)02-0003-08

    “自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在学校学,也没有老师经常指点,全靠自己学习。古今中外,在困难条件下,靠自己勤奋攻读、深入钻研而做出学问,甚至大有贡献者,在文学艺术界、科学技术界均不乏其人。在外语学习方面,革命导师已为后辈留下了榜样。马克思曾自学几种外语,其中包括英语及俄语。列宁同他的革命伴侣克鲁普斯卡娅在共度流放生涯时也曾自学英语。在我国向“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军的新长征途中,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宏伟事业中,也已出现不少刻苦自学外语而有所成就的青年。事实证明,自学外语是可以做到的。

    一、 创造英语环境

    我们必须看到,语言归根结底是人们交流思想以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其本身的属性,就决定了它最好是能在一定形式的共同使用中来学习。特别是当我们想要全面地学习一种语言,即从听、说、读、写以至于译五个方面来学习并掌握它,即达到“五会”时,若只是

    一书(教科书)在手,毫无外界的条件,那是会很困难的。所谓外界条件,包括老师(或比

    自己先走几步的人)间或的指点(口头或书面)、英语电视广播节目、电脑网络资料、录音

    机及磁带、收音机、参考书、工具书以及一定的阅读材料等。我们知道,马克思时常把自己

    用英语写的文章寄给恩格斯请他改正(当然也包括内容方面);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虽经过

    一段认真的自学,但初到伦敦时却发现自己所说的英语无人能懂,而当地人讲的话他们也如闻天书,因而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从头学习口语。可以想象,要学习英语发音和朗读,却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人或人们通过机器(电脑、电视、磁带或收音机等)发出这些声音,单凭文字上对发音器官位置的描述,怎能正确地学好语音呢?没有听到英语的机会,如何学会听懂英语?至于只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者,至少要把自己所阅读的东西在心里念出声音来吧(哪怕念得不准确)。否则,即使阅读也是很困难、很缓慢的。因为所谓“看书”,即阅读,其实就是不出声地“念”。因此,关于如何自学外语,我的第一个意见就是:若要以“五会”为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获得或创造一定的外界条件,尤其是听外语的条件。

    二、 创造英语听说机会

    对自学英语者来说,倘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磁带、网络等得到一定的“听”的机会,则“说”英语的机会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试一试下述这些方法:

    (一) 尽量将听和说的练习结合起来。

    在我们听磁带时,首先要把内容听懂,切忌对意思还不太理解,就单纯从学习语音语调

    的角度去模仿。一遍不懂,可以多听几遍。在听懂以后,就可以进行模仿。先是听一句,说

    一句;然后听一段,说一段,最后达到复述全文。倘我们对语音要求比较高,就可以一句一

    句地来模仿,直到惟妙惟肖。我们在听一段对话或一段文章或故事时,要“身临其境”地听,一边听,一边头脑里有一幅所听内容的图画或人物的形象。这样,所听的东西,就会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有助于把听到的东西更好地转化为自己口头掌握的东西。

    (二) 利用背诵提高口语

    实在没有他人一起来练习会话时,要想培养口语能力,就只好多用背诵的办法。背课文,背对话(一个人充当几个角色),背得滚瓜烂熟。但不能停留在背诵上,而要逐渐转为“说”,即在背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逐渐由少而多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话。内容和语言都可以有所变化,从“照本宣科”发展到灵活运用。这样,就可以将课文或会话材料从书本和磁带上的“死”的东西,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活”的语言。

    (三) 选择适用的口语教材

    自学英语会话,就要选择一本适用的口语会话课本。目前不少英语自学者选择各种国外教材。这些教材,各有其特色及优缺点,都可以用。但对初学英语会话者来说,还是先用国内出版的、结合我们自己日常生活的会话课本为好。这种日常生活题材还可以包括我们在工作中接触外国友人的场景等。这样,题材内容比较熟悉,学到的语言也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我们决不排斥使用国外教材。相反,在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早地接触国外编写的教材,由浅入深,逐步过渡到以原文教材为主。就培养听、说能力而言,更必须通过磁带等方式多听到外国人的声音,熟悉他们地道的英语语调及说话习惯。

    三、 系统了解英语语法

    自学英语者必须系统地学习一两本英语语法书。

    只靠教科书中的语法注释和练习是不够的。要把一本语法书从头到尾读一两遍,对英语语法有一个全面的概念。然后,再一章一节地仔细阅读,学习运用这些语法规则。这样,在对英语语法的整体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再分别深入学习其各个局部,就会掌握得更为深入。更重要的是,要将语法规则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切忌死背语法规则条文,“为语法而语法”。总之,要以语法规则来提高我们语言实践的水平,又要在实践中更深入地掌握语法。

    英语语法,一般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先叙述词法,后叙述句法。在语言实践中,这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学习语法时,固然有必要将词和句分章分节地学习,但必须注意词和句

    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词类时,就必须弄清楚什么词类在句子中可以担当什么成分,又如何因在句中所处的地位而引起什么词形的变化;而在学习句法时,也必须从句法的角度,来弄清什么样的句子成分需要什么词类的词来担当,以及所要求的词形变化等。尤其重要的是,学习动词就必须弄清不同的动词所要求的句型(verb pattern)。举个简单的例子:

    I asked him to do that.

    我要(请求)他那样做的。

    动词ask在这里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动词+宾语+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补语)”。

    同样,tell(告诉),order(命令),beg(乞求)和want(要)等动词都可以用这个句型。但是,换一个在汉语中和“请求”、“告诉”、“命令”、“乞求”和“要”等动词在用法上同属一类的词“阻止”来表达“我阻止他那样做”时,说I stopped him to do that 就大错特错了。在英语中,这句话的正确表达是:

    I stopped him (from) doing that.

    动词stop在这里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动词+宾语(+介词from)+动名词”

    同样,和stop在本句中的意思“阻止”差不多的词prohibit(制止)和prevent(阻止)都要求这个句型,而不能用和ask,tell,beg或want同样的句型。然而,另一个和stop,prevent,prohibit意思也差不多的词forbid(禁止、不准)却又要求与ask,tell,beg和want等词同样的句型,而不是和stop,prevent,prohibit同样的句型,即要说:

    I forbid you to do that.

    我不准你那样做。

    I forbade him to do that.

    我当时禁止他那样做的。

    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的确有些使人不易理解。但任何英语动词都有其习惯用法,都要求某些特定的句型,我们不能任意变动。举这些例子,主要是说明词法和句法实际上是不能

    分开的。这在自学英语时要特别注意。

    总之,自学英语者需要认真学习一两本语法书。此外,在我们对英语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学习一本外国人用英语写的语法书。在传统的语法书中,C. E. Eckersley和J. M. Eckersley合编的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 (for Foreign Students,译为《综合英语语法》),虽似老一些,但却是比较实用的一本。

    四、 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一) 阅读要精泛并举

    精,就是精读,要少而精;文章要短,要读得细致。要利用辞典等工具书,把篇中主要词语尤其是动词以及动词短语的含义、用法搞清楚,能够复用,并学习篇中有用的句型和新的语法现象。更进一步,还可以写写段落大意、摘要(precis)等。所谓泛,就是大面积地阅读。这时,不一定个个生词都查字典,可以通过词语在大量篇幅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重复出现来逐渐掌握其含义及用法。精读材料可选用较难的;泛读材料应较易,以利于快速大量阅读。这样,精泛并举,双管齐下,就可较迅速而扎实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 要逐渐过渡到阅读原文

    要提高阅读理解力,就必须阅读原文,或从原文的简写本逐渐过渡到原文,而不是阅读汉译英的文字。翻译文字,一则内容熟悉,二则译文多少要受到汉语的影响,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力。有时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假象,以为自己英语阅读水平已经很高,实则遇到哪怕相当浅近的原文,就会感到困难,生词全部查过,仍旧不知所云。初学英语者,宜大量阅读经过简化的原文小说或故事、英美文学名著等。这些简易读物,虽经改写,仍保持原作的风格,文字也力求多用原文。同时,它们改写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按其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按顺序读下去,逐渐过渡到读原著。

    (三) 关于精读

    要精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读一遍弄懂大意,然后就可以弄清词语的含义。倘对某些句子理解有困难,就需要分析语法结构。而这两者,如前所述,又是互相联系的。在分析一个简单句时,要根据词类和词形以及句子结构,找出主谓关系,再分析其他词在句中的作用(

    定语、状语等)。倘是较长的复合句或主从句等,则应先把各个分句(clause)找出来,再按连接词的情况以及各个分句的意思,来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确切的含义。

    现在,我们引两段文章,来试着分析一下如何通过理解词意和句子结构来读懂。以下这段取自当前相当流行的一本书《哈利·波特和魔法石》。

    Mr. and Mrs. Dursley, of number four, Privet Drive, were proud to say that they were perfectly normal, thank you very much. They were the last people you'd expect to be involved in anything strange or mysterious, because they just didn 't hold with such nonsense.

    Mr. Dursley was the director of a firm called Grunnings, which made drills. He was a big, beefy man with hardly any neck, although he did have a very large mustache. Mrs. Dursley was thin and blonde and had nearly twice the usual amount of neck, which came in very useful as she spent so much of her time craning over garden fences, spying on the neighbors. The Dursleys had a small son called Dudley and in their opinion there was no finer boy anywhere.

    —from �Harry Pa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by J. K. Rowling

    首先,这小说开宗明义的一段,立刻会引起我们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夫妇两个,为什么要申明自己是“完全正常的,请不必多费心(thank you very much)”呢?第二句,虽另起一句,但实际上还是他们自己骄傲地自我表白的话,显然不是作者的观点。他们为什么要申明自己决不会“卷进任何怪诞神秘的事情中去”?加之,得斯利先生是一位粗壮的大胡子先生,但却没有脖子。他的太太则是金发碧眼,长着一个比一般人长一倍的脖子。这个长脖子可派上了大用场,是专门用来伸到围墙上边去窥探邻居的隐私的。(请注意,文中用的是复数的neighbors!)而他们的小儿子Dudley,在父母眼中,可是百里挑一。

    看了这段文字,大概所有的读者,无论老少,都会被唤起好奇心,决心要继续读下去了。

    既是精读,就可以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读得精一些。

    有心人会注意到,在当代英语中,Mr.和Mrs.等头衔后面的句号常常省去了。大写的词一般不是人名,就是地名。显然Privet Drive是个街名。用植物的名称来作地名、街道名的古今中外皆然。但作街道解的词很多,有street,boulevard,avenue,path等。Drive作街道解,来自drive这个词的动词词意。过去,赶着牲口去赶集,动词是drive,慢慢地,这条专门赶牲口的道儿,就称为drive(路、道)了。以后,两边盖了房子,通了马车,进而是汽车,就成了一个小城市的一条街了。这就是drive作街道解的来由。像北京的珠市口,是原来的猪市口的美称(不过羊市大街没改)。

    下面文中,thank you very much是现代英语结构中的一种惯用法,即不带引号的引语。Dursley夫妇俩既然常常骄傲地宣称他们一家都是很正常的人,总是因为常常会有好心的邻居们关心他们,因此“多谢各位(关心)”。

    这里to be the last (people) to be (involved in...)是一个很有用的句型,意思是“最不会卷入到任何古怪神秘的事情当中去的人”。按此句型,我们可以说:

    Wang Ping is the last student to be late for school.

    王平是最不可能上学迟到的人。

    She is the last person to become a surgeon, for she's afraid of seeing bleeding.

    她看见流血就害怕,因此是最不可能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

    查一查字典,可以知道to hold with意思是“赞同(某种说法)”,而用于像本句这样的否定句中,意为“不能容忍”。hardly是一个很有用的词,学会用这样的词,英文会长进一小步。当然,首先要弄清,它不是形容词hard的副词形式;hard本身也是副词(He works very hard)。hardly是“简直不、完全不”的意思,是一种语气比较婉转的否定说法。

    例如:

    I can hardly believe it!

    真不敢相信!

    在试读了一下这篇当代作品的首段后,我们再选一段虽然写在19世纪但属古典派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小说《简·爱》第一章第一段分析一下: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day. 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but since dinner (Mrs. Reed, 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er,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

    — from �Jane Eyre�, by Charlotte Bronte

    首先,要把全段从头读完。

    然后查出生词。possibility, wander(要看清楚不是wonder),leafless shrubbery, somber等词意思比较清楚,容易查明。company一词,在辞典里有“交际,交往,陪伴”、“客人,同伴,朋友”、“一群,一队,一伙”、“公司,商号”、“连队”等多种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应取其中哪一条解释。这里不难看出,company是客人、朋友的意思。penetrating一词,可以看得出是动词的-ing形式,但在查字典时也不妨看一看它是否会像interesting一样,是一个形容词。仔细一查,果然如此。意思有“穿透的,贯穿的”、“尖锐的(目光)”、“响亮的(声音)”、“深的(伤口)”等,但辞典中没有以a penetrating rain为例。这时,就需要查一下这个词的原形动词penetrate的基本意思——穿透。把这个意思和rain结合起来,不难看出a penetrating rain就是“一场细密的、可以淋透一切的大雨”。最后一句中,further outdoor exercise不难理解;对out of the question倘若不懂,查question一词,便可得到“out of the question(不可能的,办不到的;不必谈的)”这一解释。

    词意基本弄清(并不一定已完全弄清)后,就应分析句子结构。初学者对第一句中of taking a walk这一“介词+动名词及其宾语以构成定语短语(修饰possibility)”的语法现象可能感到生疏,但由于句中的词的意思都是清楚的(to take a walk:散步),因此,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在阅读中,这种“介词+动名词”组成短语来做定语的例子见得多了以后,对这一语法现象也就会逐渐有感性知识了。下面一句We had been wandering...,对于学过现在完成进行时态的人来说,是不难推断出它的意思的。后半句(分号以后)结构比较复杂,但只要学过so...that...(如此……以致……),再仔细找出谓语动词had brought的宾语是clouds和a rain之后,还是可以把这后半句的意思弄清的。当然,对这种结构的真正掌握,则需要在今后的大量阅读中反复见面,方能做到。

    上面这段原文的汉译是:

    那天再出去散步是不可能了。的确,早上我们曾在枝叶凋零的灌木丛中闲逛了一小

    时;但是,自午饭之后(没有客人时,里德夫人午饭吃得较早),袭人的冬风就带来如此阴沉的乌云和透人衣衫的大雨,以致再想做些户外活动是根本办不到了。

    原文经简化,不算太难。当然,并不说明�Jane Eyre�全书就只是这个难度。初学者仍以从原著简写本读起为好。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我们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和词语之后,借助辞典,是可以尽早开始较广泛的阅读的。不要初看觉得很难,就畏缩不前。附带提一下,要确切地理解一个读物,对有关的背景知识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

    五、 自学英语的写与译

    学习写和译,最好能有老师批改,但这在农村及边远地区是不易做到的。怎样才能“无师自通”呢?这里推荐几种方法。

    (一) 模仿

    模仿,也可以称为“描红”——像小学生初学写字时用毛笔涂描红字一样。找一篇文字比较精练而自己也比较喜爱的短文(或长篇中的一段),在仔细学习了它的结构、笔法、修辞等之后,就类似的题材自己写一个短文。例如,倘原作是对一个儿童的描述,则我们可取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孩子为典型,模仿原作的文章结构、用词组句,自己来写一篇。在古今中外文坛上,曾有不少大师在少年习作时采用过这个方法。英国19世纪文豪、脍炙人口的《金银岛》的作者史蒂文森(R. L. Stevenson,1850—1894)就曾说过他从这种习作方式中受益很多。

    (二) 复述

    在熟读一篇或一段文章之后,丢开原文,凭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用自己的语言将它复述下来。开始时可以是由单句列成的提纲,进而发展为内容摘要、故事梗概、较详细的复述,甚至进而加上自己的评论。不要逐句照抄,那就成了“默书”。但开始练习复述时,可以较多地利用原文中的词、句,逐步转为更多地用自己的语言。例如,原文倘是用第一人称(I,we)写的,我们可以改用第三人称(he,she,they)来转达;直接引语可转为间接引语;长句可拆为短句;倒叙处可以顺过来;原作中省略的描述可以补充进来;次要的情节又可以省去。这种习作方法的好处,就是在内容和语言上均有所依据,不致凭空写来,错误连篇,而又无人批改。这种将写和读联系起来,在读的基础上练习写作的方法,可使我们随着读物水平的提高,逐渐提高写作的能力。至于将剧本内容用叙事体写成故事,那就是很高深的写作了。英国18世纪作家兰姆姐弟(Charles Lamb和Mary Lamb)写了不少小说和书信,今天却主要是以他们的《莎氏乐府本事》(�The Tales from Shakespeare�)而为后人所知。

    (三) 自我修订

    既乏老师批改,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写好一篇习作后,应自己从语法、用词、结构、内容等方面反复加以审析、推敲,改正错误,提高质量。不只订正一遍,而是多遍。还可以把写好的东西保存起来,在经过又一段学习之后,例如三两个月,再拿出来,以自己有所提高的外语来修改自己过去写的东西。

    (四) 比较译文

    现在已经陆续出版了一些我国古典和近代小说的英译本,还有不少英语杂志译载政府文件、报刊文章和短篇小说等。我们在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和词汇基础、并且进行了一段前面所建议的写作练习之后,可以选一本内容比较浅近的小说(或其他文字),先不要读它的英译,而是选一段落自己学译。在经过自己多次修改后,再和英译本进行比较。不要仅只草草对比一下,而是要仔细研究别人的译法比自己的译法好在何处,或自己有何错译。然后,再把这段译文当成读物来学习,学习其中自己觉得新鲜的东西。在选材时要注意,即使今后自己准备从事政论或新闻文章的英译工作,也不要急于选用报纸社论等体裁的东西来试译。我个人意见,还是以选用文学体裁的东西为好。政论或新闻文章,要比文学作品容易翻译得多;但文学作品的语言最为丰富,最接近生活,最能体现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色与精华。学着翻译文学作品,对提高英语水平是最扎实的训练。当然,文学作品的文章也有浅近与高深之别。我们尝试翻译时,选材可由浅入深。例如,初学翻译者不妨从儿童故事等文字浅显的东西入手;贸然翻译鲁迅先生的作品,十之八九是要碰壁的。

    以上建议的从“描红”到比较译文等学习写、译的方法,都是提供给实在找不到老师请教的自学者参考试行的。此外,现在出版了不少指导青年人如何学习写作(汉语习作)的书,其中的道理对我们学习英语写作也是有帮助的。

    六、 善于利用工具书

    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一本好词典就是我们最好的、最起码不可少的“良师”了。

    使用词典,要注意下述几件事:

    (一) 至少有一本“可用的词典”

    即使对初学英语者,一本所谓袖珍小字典,也是绝对不够用的,有时甚至还会害人。同样,我们也决不能单纯依靠教科书里的“生词表”。一般小字典或“生词表”,只简单地给一两个汉语解释,并不告诉我们怎样使用一个词,而后者却是最重要的。一本可用的词典,必须提供一个词的读音、词形变化、词类、基本词义和各种转义、与其他词的搭配、与其他词组成的短语和习语以及例句等;倘是动词,还必须指出它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各种句型。(至于词源,则不是每本词典都必须注明的,初学者也不必深究。)有志学好英语者至少应当有一本这样的词典。

    (二) 尽早使用“英英词典”

    必须尽早学习使用用英语解释词义的“英英词典”。只用汉语释义,有时不能说明一个词的确切意义。举一个词smog为例。有的词典只写:smog 〔smog〕 n. 烟雾。根据这个释义,我们倘在“会议中许多人吸烟,搞得屋子里烟雾弥漫”或“厨师正在蒸馒头,伙房里烟雾腾腾”等句子中用smog这个词,就要闹笑话。因为,查一下英英词典,例如最新出版的�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在第1351页上就可看到:smog /smog/ noun polluted air that is a mixture of smoke and fog(不可数名词,属于烟与雾的混合物的污浊气体)。这样,意思就清楚了,也不致错用。当然,倘能进一步说明,从构词法来说,smog就是smoke和fog两个老词的首与尾拼合成的新词,就会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了。

    (三) 了解词典特点以充分利用

    要了解不同词典的特点,充分发挥其长处。初用一本词典,应当将其序言和编辑体例介绍等部分仔细阅读一下,以便了解如何使用它。例如上文提到的Macmillan词典,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在词条的释义中,所用的英语单词不超出2500个。非常方便学习英语者使用,避免了释义用语中又有生词而需反复查证之累。此外,这本词典中还特别附有“语言提示弊ㄒ常ü?2页),就英语的惯用法、修辞手段、构词法、口语话语、英美语差异,以及计算机用语等都作了简要介绍。

    又如�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英语动词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句型分为25大类。在全书篇首的“动词句型”(Verb Patterns)部分中列表举例说明;又在词典正篇每个动词词条里,将该动词所要求的句型按25类中的号码列出,并给出例句。可以说,要学习英语动词的基本用法,这是最实用的一本词典。

    (四) 记住词的多样性

    我们使用词典,要时刻记住英语的词的多义性。有的英语常用词,包括有关的短语在内,词义可以多达一百余种。因此,查一个新词,切忌只看词条中最先给的一两个解释就以为掌握了词义,而要先了解它的基本词义,这样才能更确切地理解它的转义;要顺序把词条中所给的解释一行一行看下去,直至找到这个词在读物的上下文中所表示的含意为止;而要学习一个词尤其是动词的用法,还必须将整个词条从头学习到底,例句也不要略过。对初学者来说,特别要注意不要“想当然”,即使对一个比较熟悉的、很普通的词,也不能想当然。

    例如,fast这个词,是初学英语不久就会接触到的。它可以是形容词(a fast train),也可以是副词(The train goes very fast)。有人在读物里见到a fast friend,不去请教词典,却想当然地把它理解成“很快就熟了的朋友”。实际上,fast在这里是“忠实的、可靠的”的意思,是从“牢固的、紧的”这个词义转化而来的。

    总之,我们要勤查词典,也要会查词典。

    七、 专业外语学习

    学习所谓专业外语,是为了能阅读专业资料和书籍。有一个词叫ESP,即English

    二、象棋口诀技巧

    象棋口诀技巧

    象棋口诀技巧,象棋从很早的时候就出现在中国了,到现在都非常火,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新手刚接触象棋时可能不是特别了解,其实是有口诀的,下面了解象棋口诀技巧。

    象棋口诀技巧1

    棋谱式

    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中炮局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若将炮车敌,马出渡河从。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虚隙井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沉吟。若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前。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一车河上立,

    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须要付车。

    象棋口诀技巧2

    象棋的吸引战术

    在实战对局里,可以采取各种战术手段利诱对方,吸引对方,使对方子力占取不利位置,从而达到调动对方,使之自趋绝境的目的。这类战术统称为“吸引战术”,或者称为“调敌战术”。它是象棋棋手在实战对局中争先、取势、谋子、决胜的重要手段。属于这类战术的有引离战术和引入战术。引离、引入战术与一般诱离、诱人等诱着不同的是,前者往往带有某种强制性,这时被引离或引人的对方棋子完全是被迫地在棋盘上运动。

    1、引离。用弃子或兑子手段强制地将对方某个棋子引离重要的防御阵地,这种战术叫“引离战术”。它的战术主题思想类似兵法中常说的“调虎离山”计。不过,引离是带强制性的,对方不得不应。引离战术是象棋重要的进攻手段之一,因为带有强制性,所以这种战术常和照将、要杀、捉子等攻击性的着法结合在一起,并且经常采用弃子手段来实现。在有些实例中,弃子引离常和弃子引人结合运用,有时也和其他战术结合在一起,构成战术配合。

    2、引入。象棋对局中的一方用弃子或兑子手段强制地把对方的将‘帅)或某个棋子吸引到易受攻击或自相堵塞的位置,这种战术叫“引人战术”,吸引类战术中的`另一种。虎牙直播的大师就曾用过这招。在实战对局中,它和“引离”战术一样,十分常见,而且常和照将、要杀、捉子、封锁、堵塞等战术结合运用,同时常常采用弃子手段,因此,常使对方不得不应。引入战术在实战对局中也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而且经常与引离战术配合在一起,达到攻杀人局的目的。

    象棋的阻塞战术

    用己方棋子(包括兵)投人棋局中关键位置,使己方棋子堵塞要道,起遮挡作用,迫使对方棋子失去对关键格的防御,或造成子力阻塞,失去对关键格的控制,这种手段叫堵塞战术。造成阵营中起遮挡作用或阻塞作用的要隘点,即起堵塞作用的关键格子,称为阻塞口。要迫使对方造成“肠梗阻”,其重要格子力失去联系,不能发挥作用,或只能“隔岸观火”,或“束手就擒”的结局。这种战术往往采取“弃子”送吃,强行“引人”,“引离”等战术配合,起到阻塞作用。

    从形式上看,有直线堵塞和斜线堵塞两种:

    1、直线堵塞:在横排或竖行中,堵塞皇后和车,使其被挡或堵塞,不能发挥作用,称为直线堵塞。

    2、斜线堵塞:在斜线中放人一子,使对方皇后或象失去对关键格的控制,或子力被阻挡,失去战斗力,叫斜线堵塞。

    象棋口诀技巧3

    下象棋的好处

    一、能够提高智商(It can raise your IQ)

    国际象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它被看作是脑力运动游戏,一般认为,下国际象棋的人拥有高智商。这里有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聪明人被国际象棋所吸引呢,还是下国际象棋人更聪明了?研究表明,把王后和车移来移去确实能提高人的智商。一项对委瑞内拉4000名学生的调查表明,经过4个月国际象棋教育,无论男孩女孩和智商均获得明显提高。

    二、有助防止老年痴呆(It helps prevent Alzheimers)

    由于大脑运动像肌肉一样,它需要不断锻炼才能避免损害,保持健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文揭示,7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类似下国际象棋的脑力活动者,较之不下国际象棋的老人更少患痴呆。罗伯特·弗里德曼医生认为,大脑像肌肉一样,不用它就会更丧失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您到了75岁就更应下国际象棋。

    三、能锻炼左右脑(It exercises both sides of the brain)

    在一项德国研究中,专家们对国际象棋专家和初学者对简单几何形状、棋子位置及其判断和反应能力进行测试,他们原以为能发现专家的左脑活动更积极,结果他们发现右脑同样工作很好,左右脑对于简单形状的反应时间是一样的,国际象棋专家是左右大脑并用对于棋子位置变化做出反应的。

    四、能提高创造力(It increases your creativity)

    由于人的右脑主管创造,毫无疑问,多用右脑有助开发创造能力。尤其是国际象棋还有助加强独特性。一项对7到9年级学生为期4年的研究表明,让学生们一周一次使用电脑或从事其他活动,经过32周以后,看一看哪一种活动更有助发展创造性思维。结果,国际象棋组学生在所有创造性指标上均取得最高分,独特性方面更是卓越绝伦。

    五、能够促进记忆(It improves your memory)

    棋手们都知道,下国际象棋促进记忆。一个好棋手记得对手过去下过什么棋,尤其是对输在什么地方、赢棋是靠什么更是记得一清两楚。1985年完成的一项为期2年研究表明,经常下国际象棋的孩子在所有学科中成绩都不错,教师注意到他们与别的孩子比,记忆较好、计划组织能力较强。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6年级学生的研究获得了同样的结论。从未下过国际象棋的孩子,在下棋后明显地促进了他们的记忆和语言技巧。

    三、从头开始学英语的几个问题

    一、 创造英语环境

    我们必须看到,语言归根结底是人们交流思想以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其本身的属性,就决定了它最好是能在一定形式的共同使用中来学习。特别是当我们想要全面地学习一种语言,即从听、说、读、写以至于译五个方面来学习并掌握它,即达到“五会”时,若只是

    一书(教科书)在手,毫无外界的条件,那是会很困难的。所谓外界条件,包括老师(或比

    自己先走几步的人)间或的指点(口头或书面)、英语电视广播节目、电脑网络资料、录音

    机及磁带、收音机、参考书、工具书以及一定的阅读材料等。我们知道,马克思时常把自己

    用英语写的文章寄给恩格斯请他改正(当然也包括内容方面);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虽经过

    一段认真的自学,但初到伦敦时却发现自己所说的英语无人能懂,而当地人讲的话他们也如闻天书,因而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从头学习口语。可以想象,要学习英语发音和朗读,却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人或人们通过机器(电脑、电视、磁带或收音机等)发出这些声音,单凭文字上对发音器官位置的描述,怎能正确地学好语音呢?没有听到英语的机会,如何学会听懂英语?至于只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者,至少要把自己所阅读的东西在心里念出声音来吧(哪怕念得不准确)。否则,即使阅读也是很困难、很缓慢的。因为所谓“看书”,即阅读,其实就是不出声地“念”。因此,关于如何自学外语,我的第一个意见就是:若要以“五会”为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获得或创造一定的外界条件,尤其是听外语的条件。

    二、 创造英语听说机会

    对自学英语者来说,倘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磁带、网络等得到一定的“听”的机会,则“说”英语的机会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试一试下述这些方法:

    (一) 尽量将听和说的练习结合起来。

    在我们听磁带时,首先要把内容听懂,切忌对意思还不太理解,就单纯从学习语音语调

    的角度去模仿。一遍不懂,可以多听几遍。在听懂以后,就可以进行模仿。先是听一句,说

    一句;然后听一段,说一段,最后达到复述全文。倘我们对语音要求比较高,就可以一句一

    句地来模仿,直到惟妙惟肖。我们在听一段对话或一段文章或故事时,要“身临其境”地听,一边听,一边头脑里有一幅所听内容的图画或人物的形象。这样,所听的东西,就会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有助于把听到的东西更好地转化为自己口头掌握的东西。

    (二) 利用背诵提高口语

    实在没有他人一起来练习会话时,要想培养口语能力,就只好多用背诵的办法。背课文,背对话(一个人充当几个角色),背得滚瓜烂熟。但不能停留在背诵上,而要逐渐转为“说”,即在背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逐渐由少而多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话。内容和语言都可以有所变化,从“照本宣科”发展到灵活运用。这样,就可以将课文或会话材料从书本和磁带上的“死”的东西,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活”的语言。

    (三) 选择适用的口语教材

    自学英语会话,就要选择一本适用的口语会话课本。目前不少英语自学者选择各种国外教材。这些教材,各有其特色及优缺点,都可以用。但对初学英语会话者来说,还是先用国内出版的、结合我们自己日常生活的会话课本为好。这种日常生活题材还可以包括我们在工作中接触外国友人的场景等。这样,题材内容比较熟悉,学到的语言也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我们决不排斥使用国外教材。相反,在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早地接触国外编写的教材,由浅入深,逐步过渡到以原文教材为主。就培养听、说能力而言,更必须通过磁带等方式多听到外国人的声音,熟悉他们地道的英语语调及说话习惯。

    三、 系统了解英语语法

    自学英语者必须系统地学习一两本英语语法书。

    只靠教科书中的语法注释和练习是不够的。要把一本语法书从头到尾读一两遍,对英语语法有一个全面的概念。然后,再一章一节地仔细阅读,学习运用这些语法规则。这样,在对英语语法的整体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再分别深入学习其各个局部,就会掌握得更为深入。更重要的是,要将语法规则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切忌死背语法规则条文,“为语法而语法”。总之,要以语法规则来提高我们语言实践的水平,又要在实践中更深入地掌握语法。

    英语语法,一般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先叙述词法,后叙述句法。在语言实践中,这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学习语法时,固然有必要将词和句分章分节地学习,但必须注意词和句

    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词类时,就必须弄清楚什么词类在句子中可以担当什么成分,又如何因在句中所处的地位而引起什么词形的变化;而在学习句法时,也必须从句法的角度,来弄清什么样的句子成分需要什么词类的词来担当,以及所要求的词形变化等。尤其重要的是,学习动词就必须弄清不同的动词所要求的句型(verb pattern)。举个简单的例子:

    I asked him to do that.

    我要(请求)他那样做的。

    动词ask在这里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动词+宾语+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补语)”。

    同样,tell(告诉),order(命令),beg(乞求)和want(要)等动词都可以用这个句型。但是,换一个在汉语中和“请求”、“告诉”、“命令”、“乞求”和“要”等动词在用法上同属一类的词“阻止”来表达“我阻止他那样做”时,说I stopped him to do that 就大错特错了。在英语中,这句话的正确表达是:

    I stopped him (from) doing that.

    动词stop在这里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动词+宾语(+介词from)+动名词”

    同样,和stop在本句中的意思“阻止”差不多的词prohibit(制止)和prevent(阻止)都要求这个句型,而不能用和ask,tell,beg或want同样的句型。然而,另一个和stop,prevent,prohibit意思也差不多的词forbid(禁止、不准)却又要求与ask,tell,beg和want等词同样的句型,而不是和stop,prevent,prohibit同样的句型,即要说:

    I forbid you to do that.

    我不准你那样做。

    I forbade him to do that.

    我当时禁止他那样做的。

    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的确有些使人不易理解。但任何英语动词都有其习惯用法,都要求某些特定的句型,我们不能任意变动。举这些例子,主要是说明词法和句法实际上是不能

    分开的。这在自学英语时要特别注意。

    总之,自学英语者需要认真学习一两本语法书。此外,在我们对英语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学习一本外国人用英语写的语法书。在传统的语法书中,C. E. Eckersley和J. M. Eckersley合编的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 (for Foreign Students,译为《综合英语语法》),虽似老一些,但却是比较实用的一本。

    四、 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一) 阅读要精泛并举

    精,就是精读,要少而精;文章要短,要读得细致。要利用辞典等工具书,把篇中主要词语尤其是动词以及动词短语的含义、用法搞清楚,能够复用,并学习篇中有用的句型和新的语法现象。更进一步,还可以写写段落大意、摘要(precis)等。所谓泛,就是大面积地阅读。这时,不一定个个生词都查字典,可以通过词语在大量篇幅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重复出现来逐渐掌握其含义及用法。精读材料可选用较难的;泛读材料应较易,以利于快速大量阅读。这样,精泛并举,双管齐下,就可较迅速而扎实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 要逐渐过渡到阅读原文

    要提高阅读理解力,就必须阅读原文,或从原文的简写本逐渐过渡到原文,而不是阅读汉译英的文字。翻译文字,一则内容熟悉,二则译文多少要受到汉语的影响,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力。有时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假象,以为自己英语阅读水平已经很高,实则遇到哪怕相当浅近的原文,就会感到困难,生词全部查过,仍旧不知所云。初学英语者,宜大量阅读经过简化的原文小说或故事、英美文学名著等。这些简易读物,虽经改写,仍保持原作的风格,文字也力求多用原文。同时,它们改写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按其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按顺序读下去,逐渐过渡到读原著。

    (三) 关于精读

    要精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读一遍弄懂大意,然后就可以弄清词语的含义。倘对某些句子理解有困难,就需要分析语法结构。而这两者,如前所述,又是互相联系的。在分析一个简单句时,要根据词类和词形以及句子结构,找出主谓关系,再分析其他词在句中的作用(

    定语、状语等)。倘是较长的复合句或主从句等,则应先把各个分句(clause)找出来,再按连接词的情况以及各个分句的意思,来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确切的含义。

    有心人会注意到,在当代英语中,Mr.和Mrs.等头衔后面的句号常常省去了。大写的词一般不是人名,就是地名。显然Privet Drive是个街名。用植物的名称来作地名、街道名的古今中外皆然。但作街道解的词很多,有street,boulevard,avenue,path等。Drive作街道解,来自drive这个词的动词词意。过去,赶着牲口去赶集,动词是drive,慢慢地,这条专门赶牲口的道儿,就称为drive(路、道)了。以后,两边盖了房子,通了马车,进而是汽车,就成了一个小城市的一条街了。这就是drive作街道解的来由。像北京的珠市口,是原来的猪市口的美称(不过羊市大街没改)。

    下面文中,thank you very much是现代英语结构中的一种惯用法,即不带引号的引语。Dursley夫妇俩既然常常骄傲地宣称他们一家都是很正常的人,总是因为常常会有好心的邻居们关心他们,因此“多谢各位(关心)”。

    这里to be the last (people) to be (involved in...)是一个很有用的句型,意思是“最不会卷入到任何古怪神秘的事情当中去的人”。按此句型,我们可以说:

    Wang Ping is the last student to be late for school.

    王平是最不可能上学迟到的人。

    She is the last person to become a surgeon, for she's afraid of seeing bleeding.

    她看见流血就害怕,因此是最不可能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

    查一查字典,可以知道to hold with意思是“赞同(某种说法)”,而用于像本句这样的否定句中,意为“不能容忍”。hardly是一个很有用的词,学会用这样的词,英文会长进一小步。当然,首先要弄清,它不是形容词hard的副词形式;hard本身也是副词(He works very hard)。hardly是“简直不、完全不”的意思,是一种语气比较婉转的否定说法。

    例如:

    I can hardly believe it!

    真不敢相信!

    在试读了一下这篇当代作品的首段后,我们再选一段虽然写在19世纪但属古典派五、 自学英语的写与译

    学习写和译,最好能有老师批改,但这在农村及边远地区是不易做到的。怎样才能“无师自通”呢?这里推荐几种方法。

    (一) 模仿

    模仿,也可以称为“描红”——像小学生初学写字时用毛笔涂描红字一样。找一篇文字比较精练而自己也比较喜爱的短文(或长篇中的一段),在仔细学习了它的结构、笔法、修辞等之后,就类似的题材自己写一个短文。例如,倘原作是对一个儿童的描述,则我们可取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孩子为典型,模仿原作的文章结构、用词组句,自己来写一篇。在古今中外文坛上,曾有不少大师在少年习作时采用过这个方法。英国19世纪文豪、脍炙人口的《金银岛》的作者史蒂文森(R. L. Stevenson,1850—1894)就曾说过他从这种习作方式中受益很多。

    (二) 复述

    在熟读一篇或一段文章之后,丢开原文,凭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用自己的语言将它复述下来。开始时可以是由单句列成的提纲,进而发展为内容摘要、故事梗概、较详细的复述,甚至进而加上自己的评论。不要逐句照抄,那就成了“默书”。但开始练习复述时,可以较多地利用原文中的词、句,逐步转为更多地用自己的语言。例如,原文倘是用第一人称(I,we)写的,我们可以改用第三人称(he,she,they)来转达;直接引语可转为间接引语;长句可拆为短句;倒叙处可以顺过来;原作中省略的描述可以补充进来;次要的情节又可以省去。这种习作方法的好处,就是在内容和语言上均有所依据,不致凭空写来,错误连篇,而又无人批改。这种将写和读联系起来,在读的基础上练习写作的方法,可使我们随着读物水平的提高,逐渐提高写作的能力。至于将剧本内容用叙事体写成故事,那就是很高深的写作了。英国18世纪作家兰姆姐弟(Charles Lamb和Mary Lamb)写了不少小说和书信,今天却主要是以他们的《莎氏乐府本事》(�The Tales from Shakespeare�)而为后人所知。

    (三) 自我修订

    既乏老师批改,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写好一篇习作后,应自己从语法、用词、结构、内容等方面反复加以审析、推敲,改正错误,提高质量。不只订正一遍,而是多遍。还可以把写好的东西保存起来,在经过又一段学习之后,例如三两个月,再拿出来,以自己有所提高的外语来修改自己过去写的东西。

    (四) 比较译文

    现在已经陆续出版了一些我国古典和近代小说的英译本,还有不少英语杂志译载政府文件、报刊文章和短篇小说等。我们在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和词汇基础、并且进行了一段前面所建议的写作练习之后,可以选一本内容比较浅近的小说(或其他文字),先不要读它的英译,而是选一段落自己学译。在经过自己多次修改后,再和英译本进行比较。不要仅只草草对比一下,而是要仔细研究别人的译法比自己的译法好在何处,或自己有何错译。然后,再把这段译文当成读物来学习,学习其中自己觉得新鲜的东西。在选材时要注意,即使今后自己准备从事政论或新闻文章的英译工作,也不要急于选用报纸社论等体裁的东西来试译。我个人意见,还是以选用文学体裁的东西为好。政论或新闻文章,要比文学作品容易翻译得多;但文学作品的语言最为丰富,最接近生活,最能体现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色与精华。学着翻译文学作品,对提高英语水平是最扎实的训练。当然,文学作品的文章也有浅近与高深之别。我们尝试翻译时,选材可由浅入深。例如,初学翻译者不妨从儿童故事等文字浅显的东西入手;贸然翻译鲁迅先生的作品,十之八九是要碰壁的。

    以上建议的从“描红”到比较译文等学习写、译的方法,都是提供给实在找不到老师请教的自学者参考试行的。此外,现在出版了不少指导青年人如何学习写作(汉语习作)的书,其中的道理对我们学习英语写作也是有帮助的。

    六、 善于利用工具书

    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一本好词典就是我们最好的、最起码不可少的“良师”了。

    使用词典,要注意下述几件事:

    (一) 至少有一本“可用的词典”

    即使对初学英语者,一本所谓袖珍小字典,也是绝对不够用的,有时甚至还会害人。同样,我们也决不能单纯依靠教科书里的“生词表”。一般小字典或“生词表”,只简单地给一两个汉语解释,并不告诉我们怎样使用一个词,而后者却是最重要的。一本可用的词典,必须提供一个词的读音、词形变化、词类、基本词义和各种转义、与其他词的搭配、与其他词组成的短语和习语以及例句等;倘是动词,还必须指出它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各种句型。(至于词源,则不是每本词典都必须注明的,初学者也不必深究。)有志学好英语者至少应当有一本这样的词典。

    (二) 尽早使用“英英词典”

    必须尽早学习使用用英语解释词义的“英英词典”。只用汉语释义,有时不能说明一个词的确切意义。举一个词smog为例。有的词典只写:smog 〔smog〕 n. 烟雾。根据这个释义,我们倘在“会议中许多人吸烟,搞得屋子里烟雾弥漫”或“厨师正在蒸馒头,伙房里烟雾腾腾”等句子中用smog这个词,就要闹笑话。因为,查一下英英词典,例如最新出版的�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在第1351页上就可看到:smog /smog/ noun 〔u〕 polluted air that is a mixture of smoke and fog(不可数名词,属于烟与雾的混合物的污浊气体)。这样,意思就清楚了,也不致错用。当然,倘能进一步说明,从构词法来说,smog就是smoke和fog两个老词的首与尾拼合成的新词,就会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了。

    (三) 了解词典特点以充分利用

    要了解不同词典的特点,充分发挥其长处。初用一本词典,应当将其序言和编辑体例介绍等部分仔细阅读一下,以便了解如何使用它。例如上文提到的Macmillan词典,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在词条的释义中,所用的英语单词不超出2500个。非常方便学习英语者使用,避免了释义用语中又有生词而需反复查证之累。此外,这本词典中还特别附有“语言提示弊ㄒ常ü?2页),就英语的惯用法、修辞手段、构词法、口语话语、英美语差异,以及计算机用语等都作了简要介绍。

    又如�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英语动词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句型分为25大类。在全书篇首的“动词句型”(Verb Patterns)部分中列表举例说明;又在词典正篇每个动词词条里,将该动词所要求的句型按25类中的号码列出,并给出例句。可以说,要学习英语动词的基本用法,这是最实用的一本词典。

    (四) 记住词的多样性

    我们使用词典,要时刻记住英语的词的多义性。有的英语常用词,包括有关的短语在内,词义可以多达一百余种。因此,查一个新词,切忌只看词条中最先给的一两个解释就以为掌握了词义,而要先了解它的基本词义,这样才能更确切地理解它的转义;要顺序把词条中所给的解释一行一行看下去,直至找到这个词在读物的上下文中所表示的含意为止;而要学习一个词尤其是动词的用法,还必须将整个词条从头学习到底,例句也不要略过。对初学者来说,特别要注意不要“想当然”,即使对一个比较熟悉的、很普通的词,也不能想当然。

    例如,fast这个词,是初学英语不久就会接触到的。它可以是形容词(a fast train),也可以是副词(The train goes very fast)。有人在读物里见到a fast friend,不去请教词典,却想当然地把它理解成“很快就熟了的朋友”。实际上,fast在这里是“忠实的、可靠的”的意思,是从“牢固的、紧的”这个词义转化而来的。

    总之,我们要勤查词典,也要会查词典。

    七、 专业外语学习

    学习所谓专业外语,是为了能阅读专业资料和书籍。有一个词叫ESP,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特种用途英语),类似于我们通常说的“专业英语”。此外,也有所谓“科技英语”(Scientific English)的说法。但我们知道,就语言的三个组成部分——语音、语法、词汇——而言,无所谓一般英语语音和专业或科技英语语音;也不能分什么一般英语语法和科技英语语法。只不过科技专业使用的英语,在句子结构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而已。例如,被动语态、动词非人称形式(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引导词it、定语从句(尤其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等结构用得较多,句子比较长,而时态变化较少。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说存在着什么不同于一般英语语法的科技英语语法。在词汇方面,科技或专业英语的确有它大量非日常英语所需要的词汇,但它仍然不可能脱离基本词汇这个基础。对任何ESP来说,基本词汇都是共同的。更何况,许多所谓科技词汇,也都是从基本词汇转义、合成或派生而来的。例如光学词汇scatter(散射)其实就是常用词汇scatter(散布,分散)的转义;radioactivity(放射性)就是radio和activity二词的合成;semi-conductor(半导体)就是由conduct(引导)转义之后再加后缀-or和前缀semi-派生而来。因此,不论我们最终目的是学哪一种ESP,我们仍要从基本语音、语法和核心词汇学起。当然,倘仅以阅读和翻译科技文字为目的,则可不必在语音、语调以及听说上花许多时间。把基本语法搞通,掌握一定常用词语,就可以较快地进入ESP的学习。再经过一段专业词汇的突击,就可以阅读和翻译专业书籍和资料了。

    小小忠告

    最后,顺便提一个小小的忠告:我们自学英语,千万不要东敲一锤,西打一棒;今天搞这本书,明天见异思迁,又换一本,这样就把时间浪费掉了。现在国内出版了很多英语课本;还有五花八门的国外教材。这些课本各有其特点。我们选定其中一种,就要坚持学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同时接触其他教材(包括磁带、光盘等)作为补充,但总要以一套书为主,不要头绪过多或挑来换去。至于有人问:学外语有没有什么万灵的药方,有没有捷径?回答是:方法是有的,而且要讲究方法。但是,万灵药是没有的,也不存在捷径,更不是什么“疯狂”一阵就可以把外语学好的。还是一句话:学习外语,只有“勤学苦练”!

    四、关于自学英语的一些问题?

    “自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在学校学,也没有老师经常指点,全靠自己学习。古今中外,在困难条件下,靠自己勤奋攻读、深入钻研而做出学问,甚至大有贡献者,在文学艺术界、科学技术界均不乏其人。在外语学习方面,革命导师已为后辈留下了榜样。马克思曾自学几种外语,其中包括英语及俄语。列宁同他的革命伴侣克鲁普斯卡娅在共度流放生涯时也曾自学英语。在我国向“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军的新长征途中,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宏伟事业中,也已出现不少刻苦自学外语而有所成就的青年。事实证明,自学外语是可以做到的。

    一、 创造英语环境

    我们必须看到,语言归根结底是人们交流思想以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其本身的属性,就决定了它最好是能在一定形式的共同使用中来学习。特别是当我们想要全面地学习一种语言,即从听、说、读、写以至于译五个方面来学习并掌握它,即达到“五会”时,若只是

    一书(教科书)在手,毫无外界的条件,那是会很困难的。所谓外界条件,包括老师(或比

    自己先走几步的人)间或的指点(口头或书面)、英语电视广播节目、电脑网络资料、录音

    机及磁带、收音机、参考书、工具书以及一定的阅读材料等。我们知道,马克思时常把自己

    用英语写的文章寄给恩格斯请他改正(当然也包括内容方面);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虽经过

    一段认真的自学,但初到伦敦时却发现自己所说的英语无人能懂,而当地人讲的话他们也如闻天书,因而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从头学习口语。可以想象,要学习英语发音和朗读,却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人或人们通过机器(电脑、电视、磁带或收音机等)发出这些声音,单凭文字上对发音器官位置的描述,怎能正确地学好语音呢?没有听到英语的机会,如何学会听懂英语?至于只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者,至少要把自己所阅读的东西在心里念出声音来吧(哪怕念得不准确)。否则,即使阅读也是很困难、很缓慢的。因为所谓“看书”,即阅读,其实就是不出声地“念”。因此,关于如何自学外语,我的第一个意见就是:若要以“五会”为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获得或创造一定的外界条件,尤其是听外语的条件。

    二、 创造英语听说机会

    对自学英语者来说,倘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磁带、网络等得到一定的“听”的机会,则“说”英语的机会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试一试下述这些方法:

    (一) 尽量将听和说的练习结合起来。

    在我们听磁带时,首先要把内容听懂,切忌对意思还不太理解,就单纯从学习语音语调

    的角度去模仿。一遍不懂,可以多听几遍。在听懂以后,就可以进行模仿。先是听一句,说

    一句;然后听一段,说一段,最后达到复述全文。倘我们对语音要求比较高,就可以一句一

    句地来模仿,直到惟妙惟肖。我们在听一段对话或一段文章或故事时,要“身临其境”地听,一边听,一边头脑里有一幅所听内容的图画或人物的形象。这样,所听的东西,就会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有助于把听到的东西更好地转化为自己口头掌握的东西。

    (二) 利用背诵提高口语

    实在没有他人一起来练习会话时,要想培养口语能力,就只好多用背诵的办法。背课文,背对话(一个人充当几个角色),背得滚瓜烂熟。但不能停留在背诵上,而要逐渐转为“说”,即在背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逐渐由少而多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话。内容和语言都可以有所变化,从“照本宣科”发展到灵活运用。这样,就可以将课文或会话材料从书本和磁带上的“死”的东西,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活”的语言。

    (三) 选择适用的口语教材

    自学英语会话,就要选择一本适用的口语会话课本。目前不少英语自学者选择各种国外教材。这些教材,各有其特色及优缺点,都可以用。但对初学英语会话者来说,还是先用国内出版的、结合我们自己日常生活的会话课本为好。这种日常生活题材还可以包括我们在工作中接触外国友人的场景等。这样,题材内容比较熟悉,学到的语言也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我们决不排斥使用国外教材。相反,在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早地接触国外编写的教材,由浅入深,逐步过渡到以原文教材为主。就培养听、说能力而言,更必须通过磁带等方式多听到外国人的声音,熟悉他们地道的英语语调及说话习惯。

    三、 系统了解英语语法

    自学英语者必须系统地学习一两本英语语法书。

    只靠教科书中的语法注释和练习是不够的。要把一本语法书从头到尾读一两遍,对英语语法有一个全面的概念。然后,再一章一节地仔细阅读,学习运用这些语法规则。这样,在对英语语法的整体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再分别深入学习其各个局部,就会掌握得更为深入。更重要的是,要将语法规则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切忌死背语法规则条文,“为语法而语法”。总之,要以语法规则来提高我们语言实践的水平,又要在实践中更深入地掌握语法。

    英语语法,一般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先叙述词法,后叙述句法。在语言实践中,这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学习语法时,固然有必要将词和句分章分节地学习,但必须注意词和句

    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词类时,就必须弄清楚什么词类在句子中可以担当什么成分,又如何因在句中所处的地位而引起什么词形的变化;而在学习句法时,也必须从句法的角度,来弄清什么样的句子成分需要什么词类的词来担当,以及所要求的词形变化等。尤其重要的是,学习动词就必须弄清不同的动词所要求的句型(verb pattern)。举个简单的例子:

    I asked him to do that.

    我要(请求)他那样做的。

    动词ask在这里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动词+宾语+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补语)”。

    同样,tell(告诉),order(命令),beg(乞求)和want(要)等动词都可以用这个句型。但是,换一个在汉语中和“请求”、“告诉”、“命令”、“乞求”和“要”等动词在用法上同属一类的词“阻止”来表达“我阻止他那样做”时,说I stopped him to do that 就大错特错了。在英语中,这句话的正确表达是:

    I stopped him (from) doing that.

    动词stop在这里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动词+宾语(+介词from)+动名词”

    同样,和stop在本句中的意思“阻止”差不多的词prohibit(制止)和prevent(阻止)都要求这个句型,而不能用和ask,tell,beg或want同样的句型。然而,另一个和stop,prevent,prohibit意思也差不多的词forbid(禁止、不准)却又要求与ask,tell,beg和want等词同样的句型,而不是和stop,prevent,prohibit同样的句型,即要说:

    I forbid you to do that.

    我不准你那样做。

    I forbade him to do that.

    我当时禁止他那样做的。

    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的确有些使人不易理解。但任何英语动词都有其习惯用法,都要求某些特定的句型,我们不能任意变动。举这些例子,主要是说明词法和句法实际上是不能

    分开的。这在自学英语时要特别注意。

    总之,自学英语者需要认真学习一两本语法书。此外,在我们对英语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学习一本外国人用英语写的语法书。在传统的语法书中,C. E. Eckersley和J. M. Eckersley合编的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 (for Foreign Students,译为《综合英语语法》),虽似老一些,但却是比较实用的一本。

    四、 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一) 阅读要精泛并举

    精,就是精读,要少而精;文章要短,要读得细致。要利用辞典等工具书,把篇中主要词语尤其是动词以及动词短语的含义、用法搞清楚,能够复用,并学习篇中有用的句型和新的语法现象。更进一步,还可以写写段落大意、摘要(precis)等。所谓泛,就是大面积地阅读。这时,不一定个个生词都查字典,可以通过词语在大量篇幅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重复出现来逐渐掌握其含义及用法。精读材料可选用较难的;泛读材料应较易,以利于快速大量阅读。这样,精泛并举,双管齐下,就可较迅速而扎实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 要逐渐过渡到阅读原文

    要提高阅读理解力,就必须阅读原文,或从原文的简写本逐渐过渡到原文,而不是阅读汉译英的文字。翻译文字,一则内容熟悉,二则译文多少要受到汉语的影响,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力。有时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假象,以为自己英语阅读水平已经很高,实则遇到哪怕相当浅近的原文,就会感到困难,生词全部查过,仍旧不知所云。初学英语者,宜大量阅读经过简化的原文小说或故事、英美文学名著等。这些简易读物,虽经改写,仍保持原作的风格,文字也力求多用原文。同时,它们改写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按其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按顺序读下去,逐渐过渡到读原著。

    (三) 关于精读

    要精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读一遍弄懂大意,然后就可以弄清词语的含义。倘对某些句子理解有困难,就需要分析语法结构。而这两者,如前所述,又是互相联系的。在分析一个简单句时,要根据词类和词形以及句子结构,找出主谓关系,再分析其他词在句中的作用(

    定语、状语等)。倘是较长的复合句或主从句等,则应先把各个分句(clause)找出来,再按连接词的情况以及各个分句的意思,来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确切的含义。

    有心人会注意到,在当代英语中,Mr.和Mrs.等头衔后面的句号常常省去了。大写的词一般不是人名,就是地名。显然Privet Drive是个街名。用植物的名称来作地名、街道名的古今中外皆然。但作街道解的词很多,有street,boulevard,avenue,path等。Drive作街道解,来自drive这个词的动词词意。过去,赶着牲口去赶集,动词是drive,慢慢地,这条专门赶牲口的道儿,就称为drive(路、道)了。以后,两边盖了房子,通了马车,进而是汽车,就成了一个小城市的一条街了。这就是drive作街道解的来由。像北京的珠市口,是原来的猪市口的美称(不过羊市大街没改)。

    下面文中,thank you very much是现代英语结构中的一种惯用法,即不带引号的引语。Dursley夫妇俩既然常常骄傲地宣称他们一家都是很正常的人,总是因为常常会有好心的邻居们关心他们,因此“多谢各位(关心)”。

    这里to be the last (people) to be (involved in...)是一个很有用的句型,意思是“最不会卷入到任何古怪神秘的事情当中去的人”。按此句型,我们可以说:

    Wang Ping is the last student to be late for school.

    王平是最不可能上学迟到的人。

    She is the last person to become a surgeon, for she's afraid of seeing bleeding.

    她看见流血就害怕,因此是最不可能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

    查一查字典,可以知道to hold with意思是“赞同(某种说法)”,而用于像本句这样的否定句中,意为“不能容忍”。hardly是一个很有用的词,学会用这样的词,英文会长进一小步。当然,首先要弄清,它不是形容词hard的副词形式;hard本身也是副词(He works very hard)。hardly是“简直不、完全不”的意思,是一种语气比较婉转的否定说法。

    例如:

    I can hardly believe it!

    真不敢相信!

    在试读了一下这篇当代作品的首段后,我们再选一段虽然写在19世纪但属古典派五、 自学英语的写与译

    学习写和译,最好能有老师批改,但这在农村及边远地区是不易做到的。怎样才能“无师自通”呢?这里推荐几种方法。

    (一) 模仿

    模仿,也可以称为“描红”——像小学生初学写字时用毛笔涂描红字一样。找一篇文字比较精练而自己也比较喜爱的短文(或长篇中的一段),在仔细学习了它的结构、笔法、修辞等之后,就类似的题材自己写一个短文。例如,倘原作是对一个儿童的描述,则我们可取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孩子为典型,模仿原作的文章结构、用词组句,自己来写一篇。在古今中外文坛上,曾有不少大师在少年习作时采用过这个方法。英国19世纪文豪、脍炙人口的《金银岛》的作者史蒂文森(R. L. Stevenson,1850—1894)就曾说过他从这种习作方式中受益很多。

    (二) 复述

    在熟读一篇或一段文章之后,丢开原文,凭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用自己的语言将它复述下来。开始时可以是由单句列成的提纲,进而发展为内容摘要、故事梗概、较详细的复述,甚至进而加上自己的评论。不要逐句照抄,那就成了“默书”。但开始练习复述时,可以较多地利用原文中的词、句,逐步转为更多地用自己的语言。例如,原文倘是用第一人称(I,we)写的,我们可以改用第三人称(he,she,they)来转达;直接引语可转为间接引语;长句可拆为短句;倒叙处可以顺过来;原作中省略的描述可以补充进来;次要的情节又可以省去。这种习作方法的好处,就是在内容和语言上均有所依据,不致凭空写来,错误连篇,而又无人批改。这种将写和读联系起来,在读的基础上练习写作的方法,可使我们随着读物水平的提高,逐渐提高写作的能力。至于将剧本内容用叙事体写成故事,那就是很高深的写作了。英国18世纪作家兰姆姐弟(Charles Lamb和Mary Lamb)写了不少小说和书信,今天却主要是以他们的《莎氏乐府本事》(�The Tales from Shakespeare�)而为后人所知。

    (三) 自我修订

    既乏老师批改,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写好一篇习作后,应自己从语法、用词、结构、内容等方面反复加以审析、推敲,改正错误,提高质量。不只订正一遍,而是多遍。还可以把写好的东西保存起来,在经过又一段学习之后,例如三两个月,再拿出来,以自己有所提高的外语来修改自己过去写的东西。

    (四) 比较译文

    现在已经陆续出版了一些我国古典和近代小说的英译本,还有不少英语杂志译载政府文件、报刊文章和短篇小说等。我们在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和词汇基础、并且进行了一段前面所建议的写作练习之后,可以选一本内容比较浅近的小说(或其他文字),先不要读它的英译,而是选一段落自己学译。在经过自己多次修改后,再和英译本进行比较。不要仅只草草对比一下,而是要仔细研究别人的译法比自己的译法好在何处,或自己有何错译。然后,再把这段译文当成读物来学习,学习其中自己觉得新鲜的东西。在选材时要注意,即使今后自己准备从事政论或新闻文章的英译工作,也不要急于选用报纸社论等体裁的东西来试译。我个人意见,还是以选用文学体裁的东西为好。政论或新闻文章,要比文学作品容易翻译得多;但文学作品的语言最为丰富,最接近生活,最能体现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色与精华。学着翻译文学作品,对提高英语水平是最扎实的训练。当然,文学作品的文章也有浅近与高深之别。我们尝试翻译时,选材可由浅入深。例如,初学翻译者不妨从儿童故事等文字浅显的东西入手;贸然翻译鲁迅先生的作品,十之八九是要碰壁的。

    以上建议的从“描红”到比较译文等学习写、译的方法,都是提供给实在找不到老师请教的自学者参考试行的。此外,现在出版了不少指导青年人如何学习写作(汉语习作)的书,其中的道理对我们学习英语写作也是有帮助的。

    六、 善于利用工具书

    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一本好词典就是我们最好的、最起码不可少的“良师”了。

    使用词典,要注意下述几件事:

    (一) 至少有一本“可用的词典”

    即使对初学英语者,一本所谓袖珍小字典,也是绝对不够用的,有时甚至还会害人。同样,我们也决不能单纯依靠教科书里的“生词表”。一般小字典或“生词表”,只简单地给一两个汉语解释,并不告诉我们怎样使用一个词,而后者却是最重要的。一本可用的词典,必须提供一个词的读音、词形变化、词类、基本词义和各种转义、与其他词的搭配、与其他词组成的短语和习语以及例句等;倘是动词,还必须指出它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各种句型。(至于词源,则不是每本词典都必须注明的,初学者也不必深究。)有志学好英语者至少应当有一本这样的词典。

    (二) 尽早使用“英英词典”

    必须尽早学习使用用英语解释词义的“英英词典”。只用汉语释义,有时不能说明一个词的确切意义。举一个词smog为例。有的词典只写:smog 〔smog〕 n. 烟雾。根据这个释义,我们倘在“会议中许多人吸烟,搞得屋子里烟雾弥漫”或“厨师正在蒸馒头,伙房里烟雾腾腾”等句子中用smog这个词,就要闹笑话。因为,查一下英英词典,例如最新出版的�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在第1351页上就可看到:smog /smog/ noun 〔u〕 polluted air that is a mixture of smoke and fog(不可数名词,属于烟与雾的混合物的污浊气体)。这样,意思就清楚了,也不致错用。当然,倘能进一步说明,从构词法来说,smog就是smoke和fog两个老词的首与尾拼合成的新词,就会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了。

    (三) 了解词典特点以充分利用

    要了解不同词典的特点,充分发挥其长处。初用一本词典,应当将其序言和编辑体例介绍等部分仔细阅读一下,以便了解如何使用它。例如上文提到的Macmillan词典,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在词条的释义中,所用的英语单词不超出2500个。非常方便学习英语者使用,避免了释义用语中又有生词而需反复查证之累。此外,这本词典中还特别附有“语言提示弊ㄒ常ü?2页),就英语的惯用法、修辞手段、构词法、口语话语、英美语差异,以及计算机用语等都作了简要介绍。

    又如�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英语动词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句型分为25大类。在全书篇首的“动词句型”(Verb Patterns)部分中列表举例说明;又在词典正篇每个动词词条里,将该动词所要求的句型按25类中的号码列出,并给出例句。可以说,要学习英语动词的基本用法,这是最实用的一本词典。

    (四) 记住词的多样性

    我们使用词典,要时刻记住英语的词的多义性。有的英语常用词,包括有关的短语在内,词义可以多达一百余种。因此,查一个新词,切忌只看词条中最先给的一两个解释就以为掌握了词义,而要先了解它的基本词义,这样才能更确切地理解它的转义;要顺序把词条中所给的解释一行一行看下去,直至找到这个词在读物的上下文中所表示的含意为止;而要学习一个词尤其是动词的用法,还必须将整个词条从头学习到底,例句也不要略过。对初学者来说,特别要注意不要“想当然”,即使对一个比较熟悉的、很普通的词,也不能想当然。

    例如,fast这个词,是初学英语不久就会接触到的。它可以是形容词(a fast train),也可以是副词(The train goes very fast)。有人在读物里见到a fast friend,不去请教词典,却想当然地把它理解成“很快就熟了的朋友”。实际上,fast在这里是“忠实的、可靠的”的意思,是从“牢固的、紧的”这个词义转化而来的。

    总之,我们要勤查词典,也要会查词典。

    七、 专业外语学习

    学习所谓专业外语,是为了能阅读专业资料和书籍。有一个词叫ESP,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特种用途英语),类似于我们通常说的“专业英语”。此外,也有所谓“科技英语”(Scientific English)的说法。但我们知道,就语言的三个组成部分——语音、语法、词汇——而言,无所谓一般英语语音和专业或科技英语语音;也不能分什么一般英语语法和科技英语语法。只不过科技专业使用的英语,在句子结构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而已。例如,被动语态、动词非人称形式(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引导词it、定语从句(尤其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等结构用得较多,句子比较长,而时态变化较少。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说存在着什么不同于一般英语语法的科技英语语法。在词汇方面,科技或专业英语的确有它大量非日常英语所需要的词汇,但它仍然不可能脱离基本词汇这个基础。对任何ESP来说,基本词汇都是共同的。更何况,许多所谓科技词汇,也都是从基本词汇转义、合成或派生而来的。例如光学词汇scatter(散射)其实就是常用词汇scatter(散布,分散)的转义;radioactivity(放射性)就是radio和activity二词的合成;semi-conductor(半导体)就是由conduct(引导)转义之后再加后缀-or和前缀semi-派生而来。因此,不论我们最终目的是学哪一种ESP,我们仍要从基本语音、语法和核心词汇学起。当然,倘仅以阅读和翻译科技文字为目的,则可不必在语音、语调以及听说上花许多时间。把基本语法搞通,掌握一定常用词语,就可以较快地进入ESP的学习。再经过一段专业词汇的突击,就可以阅读和翻译专业书籍和资料了。

    小小忠告

    最后,顺便提一个小小的忠告:我们自学英语,千万不要东敲一锤,西打一棒;今天搞这本书,明天见异思迁,又换一本,这样就把时间浪费掉了。现在国内出版了很多英语课本;还有五花八门的国外教材。这些课本各有其特点。我们选定其中一种,就要坚持学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同时接触其他教材(包括磁带、光盘等)作为补充,但总要以一套书为主,不要头绪过多或挑来换去。至于有人问:学外语有没有什么万灵的药方,有没有捷径?回答是:方法是有的,而且要讲究方法。但是,万灵药是没有的,也不存在捷径,更不是什么“疯狂”一阵就可以把外语学好的。还是一句话:学习外语,只有“勤学苦练”!

    以上就是关于prevent谐音记忆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腾讯云wordpress建站(腾讯云搭建wordpress)

    Ae/Pr 视觉特效插件大合集(一键破解版),新手也能做大片特效

    怎么读prefer(怎么读preferences)

    中国商标网查询入口(买商标明码标价的网站)

    家庭简装修效果图片(家庭简装修效果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