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中国的2022(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中国的2021)

    发布时间:2023-03-12 07:34:2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329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中国的2022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中国的2022(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中国的2021)

    一、从几位大咖的跨年演讲看2022年的几大关键词

    元旦前后反复听了几遍罗振宇老师、吴晓波老师、刘润老师、樊登老师的跨年演讲,其中有几个关键词是在几位大咖的跨年演讲中被重复提及的,是对2022年乃至未来三五年的趋势和核心关键变化的诠释,在此简单汇总一下,以期对2022年的工作有所帮助。一、不确定性 几位大咖都不约而同的谈的“不确定性”,未来的世界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科技的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改变,有太多事情是不确定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发展速度是不确定的,遇到的问题是不确定的,就像罗胖在跨年演讲开始前90小时得知观众不能入场,就像元旦前我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疫情。 明天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这些 不确定性呢? 罗振宇老师和刘润老师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找到确定的事! 用明天一定会发生的事,再来倒推出今天马上要做的事。 锁定一个确定性的目标,返回来看现实,看哪些是现在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就能做到的,马上做;哪些是目前能力不足的,赶紧学。 先行进入未来:用未来的目标思考现在的行动,先行进入那个未来,去等其他人。二、数字化 现在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强调数字化和大数据,很多人和公司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融入数字化,如何使用大数据? 那么什么是数字化呢,刘润老师给了一个定义“ 数字化,就是从物理世界中,开采出数据,粗炼出信息,精炼出知识,聚合出智慧,最终提高生产率。 数字化的第一步是开采,开采,就是把我们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变成一段文字,一张照片,一段音频,一段视频。开采的成果,是数据。数字化的第二步是 粗炼,从模糊的不可度量的数据,到精确的可度量的信息。 数据本身没有价值,去掉照片里的无用信息,识别出来这是一个人,这是一个体重计,上面还有数字,这才有价值。这就是从数据里「粗炼」出更有价值的信息。在刘润老师的这段演讲里我学到了一个对我这段时间冲击非常大的词,叫“可度量的信息”! 他提到,之所以会出现 「劣币驱逐良币」,是因为我们没有“可度量”的标准。 他举了几个非常生动的案例: 第一个例子,你去菜场买牛肉,会说我要一块肥瘦相间的。什么叫肥瘦相间?多肥多瘦相间?太模糊。卖家的操作空间很大,你很难反驳卖家给的不是你想要的肥瘦相间。 而同样的,你去澳洲买一块牛排,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澳洲牛排有非常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准,根据脂肪的多少和分布均匀与否,澳洲牛排被分为 M1-M9 九个级别,你直接说你要M5还是M6,你拿到的大概就是你要的肥瘦相间。 第二个例子,现在到处疫情不能回家,你想吃妈妈做的饭菜,想起妈妈的味道,于是你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电话教你如何做某道菜,妈妈告诉你盐少许、酱油少许,醋少许,油热到冒烟菜下锅,肉炸到微黄出锅,最后你发现做出来的菜远不是妈妈的味道。 不得以,你上网搜了一下将牛排的视频,他会告诉你买M几的牛排多少克,切多宽多厚,油要几成热,肉用多少度煎几分钟就是几分熟,完了加几克盐、几克胡椒粉、几克白糖等,你会发现你煎出来的牛排跟饭店的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量化的标准、可度量的标准是其中最大的区别。 只有我们不断细化我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时及产出评价标准,我们才能更好的去评价一个员工的贡献大小,才能去判断一个员工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和任职资格。三、软技能与连接 罗振宇老师在他的跨年演讲中提到“35岁现象”,提到“人到了35岁,就不应该再找工作了。” 的确,这几年35岁焦虑是一个非常火的话题,特别是在互联网公司。 当然,罗老师在后面也提到,专家给出了解释,所谓的“35岁不该来找工作”,更准确的表达是:“人到了35岁,就不该再用标准化、同质化的能力去找工作了。” 樊登老师也提到“当你成为一个纸片人、工具人,当你成为能够随时替换他人的纸片人时,你也可能随时被别人替换,所以,我们在职场当中的大量焦虑、恐惧和努力都是来自于我们只想成为一个能力替代他人的人,但同时很容易被别人替代的纸片小人。” 罗老师好刘润老师也都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建议我们 不断提升我们的软技能, 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公开演讲、专业写作、团队合作、数字素养、领导力、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管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等 。同时,建议我们努力 成为一个“接口” ,不断去连接不同的人,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资源,能和其他人、和组织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保持身为“接口”的自觉,对维护软技能时刻警惕,不断提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继而带动软技能和软资源的不断提升和增长。 那些能从35岁困境里走出来的人,可能是因为人格魅力,能团结很多人;可能是因为勤于输出,在同行中有声望了;可能是个人视野超出行业本身,可以应对更多新挑战了。反复听完几位大咖的跨年演讲,让我深深的意识到未来的不确定性,明确了需要 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的目标 ,让自己更好的去 理解和拥抱数字化 , 不断提升自己的软技能,拆掉思维里的墙,帮助别解决别人的问题。面对问题, 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办法。

    二、一个词概括2022

    一个词概括2022,我的关键词是“躺平”。

    这跟所谓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一种毫无歉意地自我放纵、懒惰、邋遢或贪婪的行为,通常以一种拒绝社会规范或期望的方式呈现)完全不同。

    这一年,因为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多项目推进并不顺利,并且连续被上市企业和大国企拖欠账款,其实公司举步维艰。

    入秋,大病了一场,开始只是着凉感冒,之后是持续的偏头疼和精神不振。请熟识的中医全面诊断检查,说五脏六腑皆有脆弱。那一刻,忽然意识到,到底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身体生活在如此重压之下?真的是到了山穷水尽吃不上饭的地步吗?仔细想想,其实不至于。至少先躺平一个月,还不至于喝西北风。身体重要。

    于是开始“纵容”自己躺平——不找事,不厌事。一个月后,从一个忙也焦虑,闲也焦虑的人,竟然逐渐成为一个忙也不焦虑,闲也不焦虑的人。

    常有年轻的朋友问我,最近遇到创作瓶颈怎么突破?或许之前我会说一些鼓励的话,或者直接给出一些技术性的方式方法——毕竟我曾是一个“方法论”迷恋者。但这一次,我告诉他们,遇到瓶颈,请停下来,停下来观察,停下来思考。跟看病一样,只针对症状,无法解决真问题,只有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才能知道哪一味是良药。

    我终于能够面对,原来自己之前是有“焦虑症”的,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给自己贴个时髦的“有病”标签,而是真正会影响到自己的行为、情绪、对人的态度的那种“症状”。之前我是不承认的,我称之为“为了工作可以把其它一切排在后面的专业态度”。

    而恰恰是因为这种认知,让我的精神和身体承受了太多压力,以至于身体只能通过疼痛来给自己写情书,唤醒自己对自己的关照。觉察——接纳——改变。

    这个过程,在今年的“躺平”中发生了。而且我惊奇地发现,虽然躺平,但竟然什么都没耽误。一些项目还是找过来,一些项目逐步回款,因为心态平和,应对起来也没有之前那种一边烦躁,一边急赤白脸地赶着做完的痛苦感。

    只是心态变了,世界似乎也跟着变了。这很唯心,但也很妙。

    我们总被推着赶着往前走,其实应该允许自己偶尔停下来,像谁说的那样,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三、如何组织语言形容2022年关键词

    组织形容2022年可以以虎为关键词。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壬寅虎年即将到来继续凝聚力量,勇敢前行是我们的使命,这一年的关键词必然是“虎虎生威”用老虎一样的气势和威严,挑战前方的各种险阻,扫除新冠疫情的阴霾,让希望的阳光照亮大地。

    四、三个关键词助力2022年

    当我写一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感觉我自己的脑袋里一片空白,我忽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2021年。

    回顾2020年,我通过生命之花开启,通过写100多件的成就事件来结束,2021年我没有用任何方式开启和回顾我,因为我发现我已经把生命之花盛开在心底,没有刻意的复盘,重身体保养的我也可以踏踏实实的步步向前,学习、工作、家庭、副业、休息......没有一样拉下。

    学习了10多年,一直想站出来做点事,可是为了能支持到我的孩子、家人,我一直在压制自己,因为我内心有一种恐惧就是“女人有了事业,家就没了”。后来跟零熵学院读《大学》时,我才发现陪伴家人的过程不是压抑自己,而是在陪伴家人的同时为自己蓄力、修自己的心,因为“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现在我的孩子在我的支持下,越来越独立自主,学习也渐渐走入正轨,家人间能默契配合、找到彼此舒服的节奏,所以我想2022年的我可以站出来做点我想做的事啦,支持到更多的人。

    不知道2022年的我即将发生什么,即将要面对什么,但我希望我可以保持现在的正心正念、保持现在的热情,哪怕有新的尝试和开始,我也可以如往年一样,平衡好我想平衡的一切,在此我想送给2022年的我三个关键词:成长、勇气、发现

    (一)成长

    现在的我面临的问题是:当我放下所有的顾虑站出来做点事时,一方面坚信自己的能力可以支持到更多的人,一方面又因为知识储备的时间太久,所以很容易就会急躁,着急去拿结果,着急挣更多钱来证明自己。

    当我意识到是问题的时候,问题便不再是问题。因为我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2022年仍继续做自我成长的功课,读书、解读经典,分享......

    我现在的起步只是为了10年以后的事业做铺垫,如果为了挣钱而挣钱的话,也许等不到10年我就会自取灭亡,让自己处在成长的状态里,我相信未来的自己会感谢自己当下的决定,哪怕会慢一点。

    2022年的我要在学习“术”的方面做到极简,学习重点放在“道”上,至少解读《道德经》50章节。

    希望等到2022年最后一天,我会成为一个有道有术的人。

    (二)勇气

    放下顾虑去做事对于我一个要求完美的人真的太难了,但我还是做到了,所以我在2022年要继续怀揣勇气,去直面问题、走进未知的场域。

    我知道这份勇气的背后,我将面对更多的挫折、失败,面对危险,但我还是想试一试,我不想因为害怕而把自己约束,就像玩健身环,打堕拉攻大boss的时候相当费劲,但只有打败大boss我才能去下一个国家,如果我不打那只能停留在当前的国家里,虽然会晋升但是非常的慢,随之我喜爱的运动也变得没有意思。

    当我下定决心开始挑战我的一切时,我的周遭也会发生变化,面对未来一方面我十分的自信,因为我有一颗成就他人的心,还有生命之花为我保驾护航,我不会走入极端,例如只顾事业忘记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家庭;但另一方面拉扯我不成长的力量太多了,我要时刻保持觉醒,不陷入到别人的剧情当中,允许自己短暂的逃避,调整好自己再战,这样的我才能面对未知充满的勇气,才能对不符合价值标准的人、事、物“say no”。

    (三)发现

    发现旧有的模式新的模式才会产生,保持自我反观就是让我随时调整自己、成长自己的机会。

    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所以我总是想突破或是摆脱约束,束缚我的人、事、物,总是想去创新,总是想与众不同,总是想去抗争、争辩......因为我要我能活出我想要的样子,我也希望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现实往往会给我们设定很多的限制和框架,如果一味去追求自由,往往就会失控。就像孙悟空大闹天空,最后换来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的结果,假设孙悟空没有去大闹天空,而用500年的时间带着它的猴子猴孙去打造他的花果山,那是不是又是一部关于创业的故事呢!

    意外和明天永远不知道那个先来,当我满怀信心的写这篇给自己的赋能感言时,单位又有下发了新的规定,几乎打乱了我今年设定的大部分计划,怎么办?去看看第二条勇气,无论怎么变,我这个人还是会好好的生活,我还是会支持更多的人成长,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2022年,我准备好了,带着成长、勇气和发现,让我们一起扬帆起航吧!

    以上就是关于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中国的2022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用几个关键词介绍自己(用几个关键词介绍自己英语)

    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中国的2022(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中国的2021)

    正常一个广告牌能用几年(正常一个广告牌能用几年时间)

    营销计划的内容与结构

    怎么改自己的ip地址(如何改手机ip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