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的用物(标本采集的用物准备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标本采集的用物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问友Ai官网: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录:
医学检验常用标本采集有哪些(2)
五、便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排便情况及配合程度。
2.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二)操作要点。
1.自然排便采集法:自然排便后,留取便标本。
2.无法排便者:将肛拭子前端用甘油或生理盐水湿润,插入肛门4~125px(幼儿2~75px)处,轻轻在直肠内旋转,沾取直肠内粘液后取出,置于容器内。
3.采集标本时,应选取中央部分或含有黏液、脓血等部分。
4.检查蛲虫卵:取透明薄膜纸于夜晚12点左右或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口周围拭取,立即镜检。
5.找寄生虫体或虫卵计数:采集24h便。
6.便隐血试验:检查前3天内禁食肉类、肝类、血类食物,并禁服铁剂,按要求采集标本。
7.检查阿米巴原虫,应在采集前将容器用热水加温,便后连同容器立即送检。
8.服驱虫剂或做血吸虫孵化检查时,应留取全部粪便及时送检。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正确留取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粪便标本留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灌肠后的粪便、粪便过稀及混有油滴等不宜作为检查标本。
2.便标本应新鲜,不可混入尿液及其他杂物。
六、呼吸道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排痰情况及配合程度。
2.评估患者口腔黏膜有无异常。
3.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分层、气味、粘稠度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二)操作要点。
1.自行咳痰采集法:晨痰为佳,用冷开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标本量不少于1ml,痰量少或无痰患者可采用10%盐水加温至45℃左右雾化吸入后,将痰液咳出。
2.难于自然咳嗽、不合作或人工辅助呼吸患者的痰液采集法:患者取适当卧位,先叩击患者背部,然后将集痰器与吸引器连接,抽吸痰液2~5ml于集痰器内。
3.气管镜采集法:协助医生在气管镜引导下,直接采集标本。
4.咽拭子采集法:患者用清水漱口,取出无菌拭子蘸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用压舌板轻压舌部,迅速擦拭患者口腔两侧腭弓及咽、扁桃体的分泌物,避免咽拭子触及其他部位;迅速把咽拭子插入无菌试管内塞紧。
5.24h痰标本采集法:在广口集痰瓶内加少量清水。患者起床后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痰开始留取,至次日晨进食前漱口后最后一口痰结束,全部痰液留入集痰瓶内,记录痰标本总量、外观和性状。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正确留取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痰标本留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告知患者避免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中。
(四)注意事项。
1.除24h痰标本外,痰液收集时间宜选择在清晨。
2.查痰培养及肿瘤细胞的标本应立即送检。
3.避免在进食后2h内留取咽拭子标本,以防呕吐,棉签不要触及其他部位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七、导管培养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和导管局部皮肤情况。
2.了解导管留置时间。
3.评估穿刺部位皮肤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二)操作要点。
1.采集血培养标本两套,一套从可疑感染的导管采集,另一套从独立外周静脉采集(方法同血标本采集)。
2.协助患者摆放体位,使导管穿刺点位置低于心脏水平。
3.缓慢移出导管,迅速按压穿刺点,检查导管尖端是否完整。
4.用灭菌剪刀剪取导管尖端和皮下部分,分别置于无菌试管内塞紧,注明留取时间。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留取标本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标本留取的方法及配合方法。
3.告知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及按压时间。
(四)注意事项。
1.采集标本的时机尽可能选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2.留取导管标本应与采集血培养标本同时进行,采集时间宜在5min内完成。
标本采集常用的拭子有哪些?
1、聚酯纤维、涤纶或人造丝头,柄部为塑料或铝的拭子:宜用于病毒学检验标本的采集。病毒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不宜使用柄部为木质的拭子。2、 棉拭子:宜用于支原体检验的阴道、宫颈及尿道标本的采集,不宜用于细菌(特别是苛养菌)、衣原体检验标本的采集。
3、涤纶拭子和尼龙拭子:宜用于病毒和细菌标本的采样。
4、植绒拭子:由尼龙纤维经专有的喷雾技术制成,宜用于呼吸道病毒采样和真菌培养标本的采样。
5、藻酸钙拭子:宜用于衣原体和百日咳鲍特菌鼻咽拭子的采集。但不宜用于脂质包膜病毒及细胞培养的采样,不宜用于淋病奈瑟菌及解脲脲原体的采样。
以上就是关于标本采集的用物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2023血标本采集顺序是什么(2023最新的采血管抽血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