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信办公号管理新规来袭,剑指流量造假!对此你怎么看?
- 自媒体选择时事评论可以吗?有什么建议吗?
- 网信办打击虚假信息流量造假,新规当众明确规定了哪些内容?
- 互联网新规
- 下月新规将限制公众号发新闻,对自媒体影响有多大
自媒体新规(自媒体新规定)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自媒体新规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本文目录:
网信办公号管理新规来袭,剑指流量造假!对此你怎么看?
国家网信办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将从2月22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按照《规定》中的内容来看,这次新规将剑指流量造假,清理流量造假的现象。在我看来,新修订的《规定》还是很不错的,因为现在自媒体乱象太多了,现在查流量造假可以好好整顿一下网络风气。
一、自媒体乱象太多了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了自媒体这一块蛋糕。但自媒体是一个需要流量来支撑的项目,要想从自媒体市场分到一块蛋糕,最重要的是要有流量,即便说文章写得好,观点再有深度,可如果没有流量也很难赚到钱。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不少自媒体直接买粉丝、买点击率、买流量,将自己的自媒体包装成很红的样子,从而进行推广。同时他们为了赚回本钱,获取更大的流量,还会发布一些尖锐的文章,通过挑起矛盾的方法来给自己引流,有些自媒体还打着爆料的名义,故意发一些子虚乌有或者非常暧昧,很容易让人产生联系的消息,以此来博取关注。可以说,现在自媒体乱象太多,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他们想要获取流量而引起的。
二、可以好好整顿一下网络风气
而新《规定》如果实行后,能很好地去整顿现在自媒体流量造假的乱象,将一些“不合格”的自媒体给剔除出去,从而实现净化网络风气的目的。毕竟任由这些“不合格”的自媒体在网络上煽风点火,通过不负责任的话挑起网民的情绪确实不好,会使得网络变得乌烟瘴气,是该需要好好进行整顿。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这次新修订的《规定》还是挺不错的,可以从根源上将网络乱象给好好整顿一番。
自媒体选择时事评论可以吗?有什么建议吗?
不可以!国家网信办2017年5月2日发布新规,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的自媒体,不能发布时政类新闻信息以及时政新闻评论。
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也就是,自媒体不能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信息。时政是个敏感话题,让合法正规的新闻媒体去涉及,自媒体,不碰也好吧。
网信办打击虚假信息流量造假,新规当众明确规定了哪些内容?
国家网信办1月22日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2月22日起施行,重点强调打击虚假信息、虚假流量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比2017年10月8日起施行的原规定,此次发布的新规定条目增加至23条,特别针对部分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自律和他律意识淡漠、缺乏内容审核把关机制等问题,增加了相应监管内容。
在打击虚假流量问题方面,新规定指出,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建立公众账号监测评估机制,防范账号订阅数、用户关注度、内容点击率、转发评论量等数据造假行为。平台对用户注册后超过六个月不登录、不使用的公众账号,可以根据服务协议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操纵利用多个平台账号,批量发布同质信息内容,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不得编造虚假信息,伪造原创属性,标注不实信息来源,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不得以有偿发布、删除信息等手段,实施非法网络监督、营销诈骗、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
据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网上信息内容低俗庸俗、恶意炒作、情绪宣泄、恶意攻击、抄袭剽窃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网络生态、破坏网络文明。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少数“自媒体”恶意编造传播网络谣言、随意散布他人隐私等,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在信息流、算法推荐、群圈分享、平台分发等网络传播新技术新应用驱动下,加速呈现专业化生产、组织化传播、商业化运营等新特征,但同时网络水军、恶意营销、敲诈勒索、盗版侵权等顽疾毒瘤屡治不绝,严重影响舆论生态、扰乱传播秩序。
为此,新规定进一步明确扶持和保护责任,引导和鼓励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大力生产向上向善、求真求美的优质信息内容。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如何更好落实主体责任?新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新增了生态治理、数据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信用评价、分级分类管理等平台主体责任。
在此基础上,新规定针对账号分类注册、真实身份注册、主体资质核验、账号交易买卖、打击网络谣言、账号运营规范、数据流量造假等突出问题新增了多个条款。此外,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还应当加强对本平台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违规信息或者行为。
而对于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既是内容生产者,又是账号运营者,具有一定的舆论生成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应当对其内容安全生产和账号合法合规运营负责。
新规定指出,在内容安全方面,生产运营者建立健全编辑策划、制作发布等全过程审核机制,加强内容导向性、真实性、合法性等“三个把关”,以维护良好传播秩序。
在账号运营方面,生产运营者建立健全公众账号注册使用、运营推广等全过程安全管理机制,依法文明、规范运营公众账号,以维护良好社会形象。
在禁止行为方面,生产运营者不得从事虚假冒名注册、违规采编新闻、制造虚假舆论、恶意营销诈骗、抄袭伪原创、煽动网络暴力、非法买卖账号等违法违规行为,以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国家信息中心2020年4月13日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媒体社会价值白皮书》指出,我国互联网传媒占据了传媒业市场的八成,网络媒体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思维、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承担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价值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新规定的发布和施行,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更加自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更加积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壮大网上主流舆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互联网新规
法律分析:1.《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工信部即将出台。共计22条。以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两项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为纲,以App开发运营者、App分发平台、App第三方服务提供者、移动终端电信设备生产者和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作为重点监管服务的对象,规定了五类主体应当遵循的个人信息保护总体要求和应承担的义务。
2.《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21年2月22日起施行。原规定是2017年10月8日发布施行的,此次修订既顺应了新形势下公众账号的发展情况,又基于此前开展的“自媒体”账号专项治理经验,直指网上信息内容低俗庸俗、恶意炒作、情绪宣泄、恶意攻击、抄袭剽窃等舆论“顽疾”,对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法律依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从事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全国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网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下月新规将限制公众号发新闻,对自媒体影响有多大
昨天,国家网信办发1号令,规定公众账号无许可不得开展互联网新闻服务,6月1日正式生效。契约提取了3个重点:1、所谓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2、所谓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
3、根据不同的违规程度,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号都不能发, 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就可以了,搞得好像你能拿到似的。
要注意的是,涉及到相关话题,不仅仅是不能报道,评论也不行;不仅仅是采编发布不行,转载、传播也不行。
以后,没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公众号运营主体,涉及到”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都将受到限制,那些做相关领域的自媒体们请注意了,比如财经、政商、军事类。所撰写和传播稿件,千万不要涉及到“ 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只能发与 社会公共事务无关的内容。
很多区域号到了转型的重要时刻,因为限制了“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后,靠突发事件吸引流量的区域号没有了反应灵活的优势,只能看着官方媒体们吸引公众眼球。没有背书的区域号,真的只能往吃喝玩乐方向发展了。
对于能取得资质的官媒,这是个极大的利好,赛道上少了“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民间自媒体,可以撒欢的奔跑。不过只此新闻一项,还不足以支撑出一个出色的媒体类公众号,民间自媒体更懂得运用用户的心理、反应迅速,这是值得官媒们好好学习的。
这项规定规范了新闻的采编和发布,以免出现大规模误导公众的情况。 不过,谁又能保证取得资质的主体,真能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评论的公正性呢?
以上就是关于自媒体新规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2020年高中休学必须满一年吗(2020年高中休学必须满一年吗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