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散文特点(吴伯箫散文特点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吴伯箫散文特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本文目录:
吴伯箫早期散文与后期散文各有怎样的特点?
早早期的散文就是快乐,而后期的散文是迷茫,散文的特点就是围绕着行散而神不散。《灯笼》吴伯箫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 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
"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
吴伯箫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 舌耕笔耘, 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吴伯箫选集》。
拓展资料:
吴伯箫的散文不论是怀念延安生活,还是倾述对社会主义的热爱,都宣扬了继承革命传统,促人积极向上题词的主题。
吴伯箫散文的特色之一,是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伸出深刻的内涵。如《记一辆纺车》中,从"农村用的手摇纺车"引伸出"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的延安精神。
吴伯箫早期散文与后期散文各有怎样的特点?
早期的散文多以写景为主,后期的散文有了很多人物和景物的结合以上就是关于吴伯箫散文特点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