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评剧四大名旦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
京剧: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
越剧: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粤剧: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它以“梆簧”为基本曲调,同时又保留昆、戈、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伴奏除用二弦、高胡、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外,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萨克斯管等中低音乐器。
黄梅戏:安徽省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初以演出“两小戏”、“三小戏”见长,后受青阳腔和徽调影响,逐渐发展为演出完本大戏。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在表演上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
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昆剧: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声腔系统,曲调清新婉转,表演优美动人。
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
桂剧:地方戏曲。形成于明,发展于清,极盛于今,是广西最早形成和流传桂北地区的剧种,有300多年历史。清末唐景崧撰写的《看棋亭杂剧》40出,成为桂剧第一批剧目。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因着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创作、改编、新编桂剧《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而成为中国十大戏曲剧种之一。
潮剧: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全国十大剧种之一。它以语言优雅通俗、唱腔优美抒情、行当分工严密、技巧优美丰富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南国鲜花”和“艺苑奇葩”。它不仅在本乡土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还传播到大江南北和海内外国家,深受不少专家名流的青睐。
中国评剧十大排名(中国评剧十大排名演员)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国评剧十大排名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中国八大戏剧有哪些?
1、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又称京戏、国剧、皮黄,它是中国戏曲剧种之首。
2、豫剧: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发展起来的,因建国后河南简称“豫”,所以将其称为豫剧。
3、越剧: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又称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4、黄梅戏: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它也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
5、评剧:评剧曾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全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除京剧外,中国评剧院是全国唯一一个带国字头的地方戏曲剧院。
6、昆曲:昆曲是中国戏曲之母,它是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
7、粤剧: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
8、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
二、中国十大戏曲是什么
中国十大戏曲:
三、中国评剧四大名旦
隔三差五网,有每个人的段子
四、中国评剧院的历代名家
小白玉霜: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白派传人,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评剧泰斗和领头羊。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中国评剧院艺委会主任。一九五零年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上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由于“四人帮”的迫害,小白玉霜含冤死去,时年45岁。
新凤霞:评剧演员,是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天津人。中共党员。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作家。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
魏荣元:魏荣元(1923-1978),评剧演员。直隶(今河北)丰润人。幼年入复盛戏社学艺。工老生、花脸。十二岁登台。曾在平津一带演出。曾演京剧、梆子、曲艺。建国后,任中国评剧院演员。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评剧男声唱腔有所改革创新。擅演剧目有《钟离剑》、《孙庞斗智》、《夺印》等。《秦香莲》已拍成影片。 魏荣元是评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人物,他在音乐工作者的帮助下,将原来与女演员同度的唱法降低四度,创造了“越调”唱法,使男声的优势得以发挥,他进而把京剧花脸的鼻音和喉音与评剧的吐字发音结合起来,在《秦香莲》中成功创造了包公的音乐形象,确立了评剧花脸行当,并从此创立了魏派演唱艺术。
喜彩莲:喜彩莲(1916—1997.2.7)女,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喜派创始人,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德福:评剧张派小生创始人。1931年出生于北京。是唱、念、做俱佳的评剧小生演员。他有深厚的艺术功力,并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他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都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弦。
席宝昆:评剧界不可多得的一个既懂得表演理论,又有艺术创作经验的表演艺术家。他不仅是一位好演员,也是一位好导演。一九五四年中央戏剧学院聘请他为表演系教师,并参加导演了话剧《红缨歌》和《文成公主》获得一致好评。他还参加导演了评剧《九尾孤》、《千年冰河开了冻》、《农民泪》、《罗汉钱》、《秦香莲》、《故都春晓》、《结婚之前》、《红色联络站》、《香壶案》等数十出剧目,同时他还改编移植了《梅玉良缘》,《杜十娘》,《闹严府》等剧目,为丰富评剧剧目做出了成绩。
李忆兰: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兰)派旦角艺术创始人,生于1925年8月10日,1992年初夏,李忆兰在赴戏校讲课途中突然患病,5月30日逝世,享年67岁。 祖籍北京,是河北梆子名老艺人大李贵云的女儿。
其他名家:马泰、小玉霜、谷文月、刘萍、李惟铨、戴月琴、宋丽、高闯、马惠民、齐建波、王冠丽、刘惠欣、韩剑光、王平、张少华、赵丽蓉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评剧十大排名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