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今义(是故古今异义)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是故今义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问友Ai官网: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录:
是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是故shì gù
所以、因此。为承上启下之词。
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文选.左思.蜀都赋:「是故游谈者以为誉,造作者以为程也。」
“是”的古义和今义
是【 shì】
一、古义:
1、对的,正确的
示例: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释义:过分地饮酒,以至于把头都弄湿啦,虽有孚信但也是不对的。
2、概括之词。
(1)、示例:是人
释义:犹人人,任何人。
(2)、示例:是事
释义:事事;凡事。
3、此,这
示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释义: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4、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示例: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释义: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
5、订正
示例:是正
释义:订正;校正。
6、遵从,以为法则
示例: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
释义:“先王”的“礼义”“法令”并非不能改变的圣物,改革是正当的。
7、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示例: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释义:各国有了模范形象。
8、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示例: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释义:其原因就是,当山谷中的水快速冲击后,沙石便被冲走,这才是巨石挺立的原因。
9、表示让步
示例: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释义: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10、尝试。
示例:是猜
释义:试猜。
11、像;似
示例:是言不是语
释义: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12、很,非常
示例:是处
释义:极为紧张处;到处。
13、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1)、示例:是则
释义:虽然,虽则
(2)、示例:是则是
释义:是即是。虽则是。
14、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示例: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释义:上下不和睦,那么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就无法决定。
15、帮助宾语提前
示例: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
释义: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
二、今义:
1、 表示解释或分类
示例: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表示存在
示例:满身~汗。
3、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
示例: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表示适合
示例:来的~时候。
5、表示任何
示例:凡~。~活儿他都肯干。
6、用于问句
示例:他~走了吗?
7、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
示例:天气~冷。
8、对,合理,与“非”相对
示例:~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
示例:~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
示例:~,我就去。
11、 这,此
示例:~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
示例:惟你~问。惟利~图。
13、 姓。
扩展资料:
常用组词:
1、是非
释义: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示例:是非问题
2、是非不分
释义: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
示例:这样是非不分,真是糊涂了。
3、是非曲直
释义:正确与错误,有理与无理
示例:是非曲直,你还不明白吗?
4、是非之地
释义:有麻烦的地方
示例:这是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5、是古非今
释义: 指对古代的事物采取肯定的态度,对现代事物采取否定的态度。
示例:从来都是是古非今,不知道时代在进步。
6、是故
释义: 因此;所以。
示例:是故燕虽小国而后忙,斯用兵之效也。—— 宋· 苏洵《六国论》
释义: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
7、是可忍,孰不可忍
释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表示决不能容忍。
示例: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释义: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是的古义和今义
是 shì 【形】(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 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修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袁崇焕遣驿吊敌,公诟言于朝,朝议是公(袁可立)。——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5) 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是 shì 〔代〕
(1) 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贾谊《论积贮疏》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 shì 〔动〕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这料子是块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是 shì 〔副〕
(1) 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only]。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very]。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是 shì 〔连〕
(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 或者 [or]
(7)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是 shì 〔名〕
(1)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是 shì 〔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是的古义和今义
(1) ㄕˋ (2) 表示属于:他~工人。 (3) 表示相同:《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4)表示具有:玫瑰花~红的。 (5) 表示呈现:满身~汗。 (6)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7)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8)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9)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10)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11)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12)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3)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4)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5)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 (16) 姓。 (17) 郑码:K/KAII,U:662F,GBK:CAC7 (18) 笔画数:9,部首:日,笔顺编号:251112134 可以是认定、断定、承认、接受时的一种状态,是人经常作出决定时的心声。短暂人生有些就是一直在追求“是的”,表现出一种人生的生活内涵。 (19)“是”的“求是”含义应当在具体的语境中体现。 (20)“是”的主要用途是作为联系主词与宾词的“系词”,表明二者之间的某种联系。主词与宾词的联系就是“是”的具体语境的含义。 (21)就是,相当于。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是 shì (1) 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日,从正(变形)。“日”指“太阳”。“正”指“标准”、“基准”。“日”与“正”联合起来表示“太阳位于空间基准点”。 本义:夏至(太阳位于夏至点)。 引申义:1.(方向上)正对。不偏不倚。 2.正确。 说明:古代中国人把南方作为基本方向。他们把中国描述为一个面向南方的国家:“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今越南),后幽都”。“二十八宿”体系用“四象”来表示就是:“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鸟,后玄武”。“四象”的苍龙、白虎、朱鸟的头都朝向南方,玄武的龟头与蛇头一个指向苍龙尾部,一个指向白虎尾部,最终还是指向南方。南方朱鸟宫的中间是“七星”之宿,这便是夏至点所在位置) (2) 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袁崇焕遣驿吊敌,公诟言于朝,朝议是公(袁可立)。——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5) 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是 shì [代] (1) 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贾谊《论积贮疏》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 shì [动]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这料子是块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是 shì [副] (1) 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only]。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very]。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是 shì [连] (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 或者[or] (7)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是 shì [名] (1)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是 shì [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以上就是关于是故今义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