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地图XApollo新版发布,上线自动驾驶级导航!新版有哪些升级?
- 百度Apollo “Inside”,终于要和华为掰手腕了
- 百度Apollo是什么
- 百度Apollo无人驾驶出行报告发布 测试总里程超5000万公里
apollo自动驾驶(apollo自动驾驶比赛)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apollo自动驾驶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问友Ai官网: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录:
百度地图XApollo新版发布,上线自动驾驶级导航!新版有哪些升级?
百度地图XApollo新版发布,上线自动驾驶级导航!新版升级如下。
一、百度地图XApollo新版发布
北京市高级自动驾驶示范区百度地图 X Apollo"正式发布,百度地图将在广州黄埔,河北保定,湖南株洲,为示范区市民提供精准高效的“自动驾驶”导航体验,并进一步丰富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的内涵,让智能交通建设成果走进百姓生活。
二、新版升级内容
此次发布将“百度地图x Apollo”的战略合作优势充分展现出来。结合Apollo的核心功能,百度地图已经具有车道级别的导航,而且能够实现从容变道,可为用户提供动态、及时的车道变道,有效避免障碍,并实现紧急变道,提高行车安全性。
与此同时,“百度地图x Apollo”可以为使用者自动指定并直接定位到目标停车场的闲置停车位,大大缩短了用户寻找车位所需的时间。
“百度地图x Apollo”的车路协同功能,开通了“绿灯”导航,用户可以轻松掌握交通信号灯,轻松停车、起步,并在智能路口获取驾驶车速建议,实现一路绿灯畅行,大幅提升出行效率。
与高速、高架交叉路口的交叉路口相比,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密集程度和道路类型更为复杂。当使用者改变车道的时候,由于桥墩或者前面的车辆挡住了他的视线,很可能会因为改变车道而失去正确的车道。
城市车道级导航的“智能车道推荐”技术,根据使用者目前的行车路径和位置,通过对车辆变道次数、变道难度、变道时机等因素进行分析,为使用者提供最少的变道次数、变道难度,避免连续、多次变道、连续变道。
百度Apollo “Inside”,终于要和华为掰手腕了
供应商的标志再一次上车了。
在此之前,得此“殊荣”的供应商只有华为:极狐阿尔法S HI版、阿维塔11两款车身上都出现了一个红色的“HI”标志,象征着华为在智能化方面为这辆车注入了强大的能量。
但随着工信部全新岚图FREE申报图的曝光,华为不再是唯一“上车”供应商。
从申报图来看,全新岚图FREE尾部增加了“Apollo Tech”字标,象征着百度Apollo智能汽车平台的入驻。
全新岚图FREE应该就是百度在Apollo词条上的介绍:百度与中国最大的汽车科技公司之一深化了合作关系,将在其一款流行车型上应用ANP(Apollo领航辅助驾驶)、AVP(自主泊车)和高精地图。
入局早,转型晚
百度作为2013年就进军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头羊”,手握技术却好像一直抓不住流量,在资本市场显得不温不火。
实际上百度Apollo是早在2017年于上海车展上就正式推出的软件平台,通过开放代码和能力来帮助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快速搭建出一套自己的制动驾驶系统。
李彦宏曾对外介绍了百度Apollo业务的三种商业模式:一是为主机厂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助力车企快速搭建自动驾驶能力;二是百度造车,端到端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三是共享无人车。
目前第三条最广为人知,毕竟百度入局无人车项目已有10年,旗下的无人车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2021年11月完成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收费订单,使百度成为国内最先实现Robotaxi商业化的企业。
百度无人车 Apollo RT6
第二条大家也很熟悉,百度在2022年发布的集度汽车(隶属百度集团旗下,明确会全栈搭载Apollo平台产品)。
集度 ROBO-01
第一条聊起来则有些坎坷。虽然在量产方面百度的合作企业已有70多家,合作车型有800多款,但合作区域更多是智舱(CarLife+)或智图(百度地图汽车版),并没有为百度在L2市场争得无可替代的地位。
百度Apollo官网陈列的智驾合作车型
百度也想更彻底的入驻车企,但不顺利。
一位Apollo员工曾表示:“百度希望Apollo形成一套标准,软的硬的前的后的,都用我的标准。主机厂就变成硬件供应商。”理想就曾因为百度的方案不太“理想”,所以拒绝了合作。
当然,百度Apollo也遇见了自己的伯乐,也是自己的劫数:威马。
双方在2019年达成长期战略关系,将百度的L2级智驾功能应用在了威马量产车型。
后来的事儿大家也知道了,威马“黄”了,百度Apollo的“皇子”也夭折了。
Apollo ANP量产页面至今只有威马W6
所以华为那套用问界获得“金手指”认证的方式不是百度不会玩,而是没来得及一战成名,入口没了,只能继续做着供应商里的“小透明”。
面对此前模式的碰壁,百度做出了改变。
2019年7月,在Apollo 5.0推出时,百度不再坚持通用免费平台,也特别开辟了收费的企业版,为车厂做深度定制服务。
2020年12月百度在Apollo生态大会上,发布了乐高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对自己的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将产品划分为4大系列:智驾、智舱、智图、智云,同时发布了面行向量产乘用车市场的L2+级辅助驾驶产品ANP(百度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ANP,三年磨一剑?
如果你觉得ANP功能听起来不太耳熟,很正常。
发布快3年,至今没量产,Apollo官方只宣布了ANP将在2023年随一款车型和大家见面(时间线和全新岚图FREE对上了)。
不过这套方案其实已经释放了不少信息,我们可以从Apollo Day技术开放日和百度Apollo发布的路测视频了解到它的以下特征:
1.安全
百度曾在2019年发布了一套纯视觉L4级自动驾驶方案Apollo Lite,经过对这套方案的核心技术释放,打造出了ANP,可以实现城市和高速领航辅助驾驶以及自主泊车功能。
ANP支持行泊一体
通过此前示范的路测视频,可以看出这套方案对应用场景有很大的包容性:智能选择ETC通道并自动通过了ETC收费岛。因此百度Apollo成为了行业首家智能驾驶方案实现自动通过ETC的企业。
官方路测视频中通过ETC画面
ANP方案并不依赖激光雷达,可以根据客户定制增减传感器配置方案。以ANP传感器配置方案12V5R12S为例,它的硬件包括:
- 4颗鱼眼摄像头8颗中长距摄像头4颗角毫米波雷达1颗长距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
当然不依赖于激光雷达只是兼顾成本避免堆料,百度对传感器方案的判断是:激光雷达和视觉感知具备相同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有需求,也可以选择配备激光雷达,系统可以实现视觉、激光雷达两套系统独立运行,互相配合。
可搭载半固态激光雷达
同时ANP方案也继承了L4 Robotaxi累积的4000万公里测试里程,覆盖了不同城市、不同季节和时间段,保证了数据的多样性。
来自L4级自动驾驶方案的核心技术+视觉、激光雷达双重感知+ 4000万公里测试里程的数据,为ANP方案提供了多重保障。
2.熟路
作为一家精通地图又深耕自动驾驶的公司,百度突破了资质壁垒(测绘资质获取难度大)、自研壁垒(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供给稀缺(既精通图还得懂智驾)三大难关,研发了自动驾驶地图。
不同于传统地图,百度的自动驾驶地图分为以下几层:
简单来说,就是除了传统内容还包括实时交通环境,优化驾驶体验的知识图谱,并且融合智驾算法实现了深度融合地图和感知、决策、控制应用。
相应地,实时地图可帮助避免因现实的变更所引入的安全问题;基于人类司机的驾驶经验构建出全路网级别的驾驶知识图谱,可提升自动驾驶的乘坐舒适度;还可通过车路协同和交通大脑,来提升出行效率。
如果你觉得这样说不够直观,那我举个例子:在这套地图的辅助下,搭载ANP方案的智驾车可以通过信息云享,接收到施工场地信息并作出应对。
官方路测视频中遇施工场景画面
3.体验
L4级自动驾驶车的数据可以为L2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带来营养,同时量产车也会积累大量的数据。
百度Apollo基于“驾云一体”的理念,为ANP智驾系统量身定制了配套的数据闭环工具链,让搭载ANP3.0的车型具备自演进的能力,庞大的数据积累有望带来更快更优异的OTA潜力,提升用户体验。
总体来看,ANP方案轻成本、重体验,且在感知、算法和数据方面都有着降维的优势。同时,百度最新发布的文心一言,也将Apollo的智舱水平升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心一言不是救命稻草
打开百度现在的智舱产品介绍页面,我们只能看到以下2个板块:CarLife+和小度车载语音。
这在目前的智舱产品里,只能说是平平无奇,导致2021年上海车展上合作的车企没有一家主动宣传自己的百度座舱,反而是百度屡次声明已有多家车企接受了合作,谁主动谁被动,一目了然。
目前百度智舱的合作车企
不过随着文心一言的发布,情况则有了逆转,长安、岚图等多家车企宣布通过Apollo车载系列产品接入百度文心一言,成为首批体验官。现在的文心一言,俨然成了智能汽车趋之若鹜的资源。
这也有理可循,因为现在除了百度,国内没有第二家能造的出文心一言之类的产品,国外的同类产品不仅少,对我们放开资质的日子也遥遥无期。现在的文言一心,就是撬动国内产业变革的杠杆。这根杠杆,百度从4年前就开始造了。
2019年,百度开发出了一个文心大模型,涵盖基础大模型、任务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的三级体系,在语言、视觉、生物等方面都有所覆盖,通过在大规模宽泛的数据上进行训练后能适应一系列下游任务。
比如由百度和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联合研发的航天-百度 · 文心大模型,可以将航天领域的数据和知识融合学习,对航天数据进行智能的采集、分析和理解,助力深空智能感知、规划和控制等技术突破。
文心一言就是文心大模型家族的新成员,属于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能够与人对话互动,回答问题,协助创作。
在百度文心一言新闻发布会上,李彦宏展示了文心一言在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同一内容的不同形态,比如将描述春天的文字转为同一主题的画报)五个使用场景中的综合能力。
比如可以回答刘慈欣的个人信息,还能续写《三体》等等,某种程度上它能理解人类意图,有类人的准确性、逻辑性、流畅性。
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Lab,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百度Apollo是什么
百度阿波罗,“登月”之路漫漫。
四年前,百度发布阿波罗名字下的自动驾驶平台,言外之意很明显:像阿波罗登月一样推动自动驾驶着陆。当时,百度摸索了四年,技术已经进化到第三代。
真正的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在月球上迈出了“一小步”,耗时8年。百度从2013年开始从事自动驾驶,今年正好是8年。
6月17日,在北京亦庄阿波罗公园,百度发布了最新的第五代无人驾驶Robotaxi-ApolloMoon。寓意也很明确:这次“登月”计划,一举成功。
美好的寓意,还有当初阿波罗“8年成功”的形而上祝福,气氛一直饱满。剩下的就看阿波罗月球和百度的命运了。
01
阿波罗月球的力量
用一组数字来概括官方阿波罗月球的实力:产能比上一代高10倍,交付成功率99.99%,48万成本和价格,硬件可靠性2000。
行业共识是自动驾驶落地有三大障碍:技术、成本、法规。法律法规主要依靠政府和行业组织。企业能做的主要是技术和成本。
阿波罗月球的账面数字就是针对这两点。
在技术层面,阿波罗月球的传感硬件与正在试运行的第四代产品大体相似。禾赛的激光雷达(2)是标准的,增加了摄像头的数量,提高了分辨率和帧率,但总体来说,它们受到了限制。如今,自动驾驶已经过了堆砌硬件的阶段,适可而止就好。
官方容量比上一代高10倍,有点模糊。应该主要指的计算能力、算法和整体系统效率。800tops的平台计算能力非常强大(高于此,据说芯片计算能力将超过1000TOPS的蔚来ET7和智己L7);算法和系统效率的优化不言而喻。公开道路试验进行了近两年,试验里程超过1200万公里,数值在此。
为了加强记忆,官方抛出了四个9(99.99%),强调阿波罗登月在真实场景中绝对万无一失。但测试条件和统计方法未知,暂不容易评估。
相比技术,百度这次更愿意谈成本。不仅慷慨地展示了阿波罗月球48万的成本价,而且顺带一提,Robotaxi在业内的平均成本约为的三倍。这一举动相当致命。既给自己创造了动力,也暴露了同行的底层。未来谁叫Robotaxi落地,预计会有成本问题的解释。
据百度计算,48万成本,5年运营,月成本约8000元,几乎是一线城市B2C网络打车的人员成本。结论是ApolloMoon已经触及了网约车的成本门槛。不过,如果算上安全员的工资,还是要高一些。
我们不能不考虑可靠性就谈论成本。阿波罗平台上的前三代Robotaxi都是带自动驾驶硬件的现成产品,非常奇怪,故障率也很高。第四代与红旗合作,预装量产,可靠性开始有谱。在与极狐合作的阿波罗月球上,硬件可靠性据说超过2万小时,已经运行5年无忧。
02
登月的难度”
显然,在阿波罗登月上,百度的策略发生了变化,不再单纯强调自身Robotaxi的“好”,而是明确告诉外界,Robotaxi不能再陷在“好”与“贵”的斗争中,可以大规模登陆。
根据Apollo早期的计划,Robotaxi将在2023年发展到30个城市,拥有3000辆汽车和300万注册用户,并将部分商业化。
目前测试车队规模为500辆,六倍翻两番的希望大部分依靠阿波罗登月。为此,政府设定了一个激进的迭代目标:两年的产品更换,十倍的产能提升和一半的成本降低。
技术迭代和降低成本并不难,如果不是“十倍”和“一半”的话。同样,有了继续烧钱的决心和能力,将Robotaxi团队扩充到3000辆也就不难了。
问题是,即使一切按预期进行,百度阿波罗也未必能成功“登月”。
此前走得最远的Waymo,经过近三年的试运行,解决了Robotaxi体验差、接受度低,最重要的是不够安全(特别容易被追尾)的问题。
阿波罗测试团队去年的运营报告相当喜人:21万人次,单城日订单2703单,整体客户满意度超过95%。但显然,结果不得不打折扣。一是试运营的场景有限,二是大部分年轻人都是早期采用者。例如,在北京,最受欢迎的路线是在两个地铁站之间。上班族和学生党都在钓鱼体验。当他们完成后,乘地铁回去与真实场景几乎没有关系。
新鲜度、接受度和满意度能保持百分之几,不确定。在现实情况下,给机器安全需要勇气。这种将当前技术道路推向极限的勇气,是无法给予的。毕竟,算法再高级,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小概率场景。机器决策,也不可能有人的想象。
阿波罗月球99.99%的交付率是真的,但安全上只有0和1的区别,0.01%的概率也能阻止Robotaxi上门。至于5G云成本、V2X等防故障措施,底层还可以,但不能解决噼啪间的安全问题。
除了暂时无法逾越的技术限制,法律法规的落地暂时未知。不要看所有地方争着建设无人示范区,忙着发放试验许可证,这叫抢发展先机。制定规则,让Robotaxi大规模落地,就是另一回事了。目前没有时间表。
03
百度的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自动驾驶的比赛比短期内谁能做到,长期来看谁能穿的好。
问题是百度可能买不起。8年的自动驾驶研究,推出Apollo4年,数百亿投资,150多家合作伙伴和近3000项自动驾驶专利,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我们看不到可预测的收获在哪里。
Robotaxi作为自主驾驶着陆的终极画面,当然很美,但就像阿波罗登月一样,需要时间和精力,还要看机缘。
最初,百度推出Apollo开放平台,希望吸引更多的车企和供应商加入进来,使用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收入至少可以部分支持自动驾驶项目。但说到未来的话语权,车企们纷纷打太极,对着Apollo微笑,接一些与大局无关的合作项目,掉头继续使用Tier1成熟的L2。有实力的都是自己从事自动驾驶。
无奈之下,百度拉了吉利,成立了奇奇,下次造车,给阿波罗的落地增加了一些筹码。Q1财务报告发布后,李彦宏在所有员工信中明确表示,Apollo的商业化应该是“三条腿”:为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解决方案,自己造车,共享Robotaxi。
但是,众所周知,后两项短期内没有盈利前景,只有秀秀的实力,帮助Apollosolutions在OEM端打开市场。
剥离Apollo业务,独立融资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百度的焦虑。
巧合的是,阿波罗登月发布时,经历了近期人事风波的大洋彼岸的瓦伊莫宣布,已募集25亿美元,加上去年的32.5亿,累计外部融资57.5亿。
几乎与此同时,通用汽车的子公司Cruise也宣布,其从通用金融获得了50亿的信贷,用于无人驾驶汽车Origin的大规模生产。此前,Cruise已经从软银和沃尔玛等外部投资者那里获得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有足够的谷物和牧草。
看到自动驾驶的投资正在升温,国内外同行都在补血,百度不可能没有想法。第一,我不想让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的孩子吃“百餐”;第二,阿波罗的外部估值可能永远达不到百度的预期。
去年12月,瑞银对阿波罗的估值为100亿美元。相比之下,虽然Waymo比巅峰时期下降了一半以上,但仍有300亿英镑,Cruise也有300亿英镑。头营的阿波罗显然不满意。或许,经过今年的反复动作,资本市场会有不同的评价。
在最初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阿波罗1号被大火摧毁,在阿波罗7号之前,它全部在环绕地球轨道上进行无人驾驶测试,阿波罗8号首次进入月球轨道,阿波罗9号和10号都在环绕月球进行测试,最后才有了阿波罗11号的历史时刻。
百度的Apollo显然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以上内容由“车巴客”上传发布,查看原文。
百万购车补贴
百度Apollo无人驾驶出行报告发布 测试总里程超5000万公里
易车讯 日前,百度Apollo发布了全国首个全无人自动驾驶运营报告——《无人之境旅途:2022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年度报告》(简称“报告”)。在报告中,百度公布了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的最新运营成绩,稳居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2013年启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至今,百度Apollo已积累超4600项自动驾驶专利族,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全球第一,测试总里程超5000万公里。而现在则已从“技术验证”升级走向“用户体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使用自动驾驶作为日常出行工具,一股自动驾驶科技出行新风尚正在席卷而来。
目前,萝卜快跑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城市,在过去的一年间新增的商业化城市达7个,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城市已覆盖北京、武汉、重庆。伴随着百度Apollo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和了解自动驾驶领域、亲身体验无人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萝卜快跑平台活跃用户数量较2021年增长了将近2倍,订单量也实现了多倍数增长。截至2023年一季度,萝卜快跑订单量已超200万,APP用户满意度评价达4.9分,其中5分满分好评占比最新数据高达97.12%。通过产品进化和服务提升,萝卜快跑正在为用户带来高品质、高科技的出行新方式。
在用户粘性方面,萝卜快跑也收获了来自用户实际行动的肯定——在月活用户规模翻倍的前提下,2022年萝卜快跑月活4天以上的用户占比较2021年实现了8.06%的提升。同时,在2022年下半年出行环境逐渐稳定的情况下,萝卜快跑的月内复乘率稳定在了50%以上,较2021年提升了近10%。乘坐过萝卜快跑的用户对自动驾驶出行的信任度增加,满意度极高。
每天的早晚用车高峰时段,萝卜快跑也已成为许多用户的通勤首选。运营数据显示,2022年萝卜快跑在各时段的用户出行需求量较前一年已翻倍,但又以早间7-9点和晚间16-19点为用户使用产品的高峰期,“早晚通勤”的场景属性已非常明显。在使用场景的问题中,也有67%的用户选择将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作为“上下班通勤补充/主要工具”,同时也存在购物、娱乐等多元化的用车场景需求,而纯体验的用户占比较少。萝卜快跑已经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乘坐过无人驾驶的人都会选择更加相信无人驾驶。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过,创新的源头在于“反馈”,“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创新是你有机会进入市场,不断获得用户和客户的反馈,摸着‘反馈’过河才能实现的。”
萝卜快跑的魅力在于用户的深度参与,持续通过收集用户反馈来驱动自身创新,进而推进用户体验和功能优化。在2022年,萝卜快跑用户反馈量增长超过200%,且互动频率呈增强趋势,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出行产品及服务共建之中,与萝卜快跑一起成长。
基于可靠的产品及服务质量,萝卜快跑在用户群体中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促使用户选择萝卜快跑的因素”调研中,“满足出行需求”及“科技感十足”占比较多,萝卜快跑已成为用户心中“科技出行”的代表。而用户的口口相传,也为萝卜出行进一步拓宽了潜在客群,例如在上海市嘉定区,有一位用户在自己使用过萝卜快跑的出行服务后认为非常方便,并推广给家乡人民,在2022全年带来了裂变新客520人。
在萝卜快跑落地的各个城市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批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的忠实用户。例如北京亦庄的一位用户,在2022年共下单萝卜快跑出行服务979单;在广州市科学城,有一位用户2022全年乘坐里程达到了7095公里,创造了萝卜快跑全年最高里程用户的记录。
萝卜快跑通过调研收集了用户关注和期待的优化点,作为未来打磨精进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用户期待的优化点主要集中在“新增上车点”、“接单时间”、“路线规划”三个方面,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用户对于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旺盛需求。萝卜快跑将通过进一步加速商业化进程,技术、产品及服务的不断升级,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持续与用户互动,和用户一起打磨产品、优化体验,做用户首选、可依赖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用户感受全无人智能乘车体验的同时,萝卜快跑也在不断提升全维度智能的安全保障。一方面,萝卜快跑提供全流程智能乘车引导,包括上车前的智能暗号找车、超时敦促,下车前的盲区监测和风险提示、展示右后方视频等,用以帮助用户安全快捷地乘坐无人车完成行程;在乘车过程中,也支持感知渲染帮助用户识别环境,用户自主调节空调温度、修改终点、一键呼出SOS等,打造舒适且有科技感的座舱体验。
而另一方面,软硬件层面的全方位覆盖则为自动驾驶安全带来了全维度的保障,百度Apollo采用了在行业及全球范围领先的全无人车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全局指挥调度监控及远程5G云代驾等技术,高效配置车辆资源、实现多场景安全响应闭环。在全无人场景下还支持交警一键执法接入,迅速响应各类交通问题、保障人车安全。
百度全无人车从0到1,走了九年;但从1到100辆,仅仅用了几个月。当前通用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未来,随着技术的突破,无人驾驶普及的拐点行则将至。同时,人工智能赋予了智能汽车超级大脑,能够更加聪明地处理复杂的场景,大幅扩展自动驾驶的设计和运营的范围。百度预测,在2025年左右,全球会出现大范围进行Robotaxi商业运营的企业。而在这股浪潮之中,百度Apollo已经实现持续领跑,目前正在推进全无人规模化商业化落地,“无人车打萝卜”已成为用户出行的新选择。
打开易车App,点击首页“智能化实测”,多角度了解热门新车科技亮点,获得选购智能电动车的权威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apollo自动驾驶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