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套话是什么意思(官话套话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官话套话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本文目录:
官话套话的问题
一是“中庸”之道。我们老祖宗讲,不偏不倚谓之中庸。现代人没有理解其本意,倒学会了中国人的处事哲学,说话做事讲究四平八稳,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此乃成熟标志也。君不见不少官员讲话喜欢说的“不尽如人意”,听起来似乎不好,实则自我感觉良好,世界上有什么事能尽如人意呢?“一定的”,作用可以有两种:一是作谦虚状,成绩虽然斐然,也只称一定的;二是文过饰非,虽然问题不少,也还是一定的。“基本上”,略同于一定的,但比一定的更具妙用。无论谁从什么角度挑剔,均可以基本上应付。“阶段性成果”,到啥地步说啥话,几乎天衣无缝,比之“基本上”、“一定的”又进了一步。难怪我们有的领导干部被称为“不倒翁”,可谓深谙中庸之道!二是“塞责”心理。在政务公文中,“有关部门”,出现频率颇高,且是妙用无穷的词汇之一。既可概括一切,又可遮掩一切。至于谁是有关部门,语焉不详又似有所指,全靠听者自己去猜想,难怪有人说这是最难找的部门!“高度重视”,往往出现在事情发生之后,潜台词是这事都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老百姓还有什么要说的呢?“严肃处理”,一般是指不涉及刑事责任的处分,小到批评检查,大到撤职除籍,一律适用。至于“有效措施”,有效无效全看时间,事情结束之后可以讲采取了有效措施,事情发生之前可以讲要采取有效措施。“工作需要”,是职务更换的必用语,已流行了数十年,升迁可用,褒贬也一样,难怪有人说最冠冕堂皇的语言是“工作需要”。中国汉字的神奇魔力,让这些捉刀者发挥到了极致!
三是“媚上”心态。不知从何时开始,凡是上一级领导在正式场合中所讲的话均冠之以“重要讲话”,仿佛不加重要一词,无以表达对领导者的尊重和对其讲话的重视。“力度”,则是物理和哲学名词的巧妙结合,不同之处在于这个“力”和“度”是难以衡量的,天知道加大的力度有多大,更不知道为何过去不加大力度。
这些官场流行语,既反映了有些官员的心理,也反映了部分文人的心态。我们不需探究这些人的动机如何,就其社会影响而言,官场流行语不仅助长了庸俗官风,也使官员的形象受损,威信下降。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需要的是那些不打官腔、真抓实干的平民化领导。领导者就必须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式,说有个性的话,做有个性的官,勇于开创官场清新风气,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四是“八股”文风。领导干部处理问题,宣传部门进行报道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种报道如出一辙,甚至成为一种宣传报道的统一口径时,就感到有一股酸酸的八股文风在作祟。什么事如果都是领导“高度重视”、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严肃处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套话连着空话,老百姓听腻了,不仅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也会对领导者的执政能力提出置疑。难怪人们看新闻报道时发现:会议没有不隆重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笔者不知如果去掉了这些修饰性定语,是否就会淹没领导干部的功绩,损害领导干部的形象?
什么是说话很官方,谢谢
说话很官方意思是说话打官腔。
“官腔”是贬义词。形容一些为官者在回答民众或下属时所说的一种似是而非、滑头滑脑、回旋有路的套话。这种官腔,听起来冠冕堂皇,不着边际,让人抓不到辫子,而对下属或民众来说,却不解决任何问题。因此,人们历来憎恶打官腔的人。官腔既然有官,必有官腔。
扩展资料
官腔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恐怕和秦腔一样是很古老的了,有了官僚以后不久就有了官腔,古代官吏多是学而优则仕,中了举人或状元就会被皇帝钦点为大大小小的官吏,饱读诗书,上的奏折是文言文,说的话也是文绉绉的,不同于下里巴人的阳春白雪,久而久之大概就变成了官腔。
官腔,是为官者特有的一种腔调,说不清它属于哪种语系分支,但可以肯定,它发展至今长盛不衰,自然有其魅力和理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腔
以上就是关于官话套话是什么意思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