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相机vi设计分析(徕卡 vit)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徕卡相机vi设计分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专注品牌设计、策划,为各大上市企业、个人提供一站式设计、策划服务,服务客户遍布全国,咨询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徕卡相机为什么那么贵
徕卡相机为什么那么贵1、百年传承品牌
徕卡相机为什么那么贵,徕卡相机已经具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一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直坚持品质的创新与发展,徕卡相机原始的设计理念:小型、使用简便、低调不显眼、随时可用的照相机,被一直延续到今天,因此徕卡相机的尺寸和外观变化并不大,改变的只是性能。
2、旁轴独特设计
小巧的体积可以轻松放入口袋,用于拍摄时也不会引起拍摄对象的不安,安静的快门声则不会引发周围的注意。旁轴相机采用的是联动测距模式,相机上的测距仪和镜头的对焦调动联动使用,比手动单反的磨砂对焦、棱镜对焦甚至裂像对焦都要更快速准确。
3、德国品质制造
徕卡相机始终坚持德国制造,选用过高品质的材料,全程大部分通过手工制作。徕卡引以为豪的镜头采用手工装配,对机器生产的镜片、镜头零件进行配对,组装的时候再根据镜片之间的微小差异,再进行人工微调,每一枚徕卡镜头,在拆卸后都无法复原到原来的光学性能,必须回原厂重新测试调整。
徕卡相机的优点有哪些?
低调有味道,外形看着顺眼,这是所有外貌协会选徕卡的关键,明白了这一点下面的可以不看了。
法兰距短,广角镜有优势。对镜头设计来说,焦距越短越难设计,尤其是焦距短于法兰距以后,基本要靠反望远结构才能解决边角问题,这也是单反的超广角都巨大无比的原因。旁轴系统因为没有反光板,法兰距天生短,因此广角镜设计中可以采用对称结构,不仅成像质量容易控制,而且镜头的体系一般较小。题主可以看下福伦达一代的12和15两个头,再和佳能尼康的16比下,就明白了。
镜头群。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徕卡各主要焦段各代产品基本都有各种风格的成熟代表作。尤其28,35,50这几个焦段。其中11663号称最优秀的在产35mm镜头,没有之一。50mm焦段11602号称夜神至今未有出其右者。11891,11826两只基本也是罕有对手的精品。此外,布列松为代表的标镜派,说到底是以徕卡标镜为标杆的,这面巨大的旗帜也为徕卡增色不少。
噪声小,机震小。旁轴系统没有反光板的天生优势。
体积小,相对较轻。适合拍人文,走天涯。
取景系统有余量,方便构图,利于人文。
神话多。
莱卡相机系列:
先是LUX系列,其实属于贴牌产品,松下代工产品线,规格等等和松下LX系列几乎一样,价格贵一倍多。5000-7000多数码相机类型 消费数码相机,有效像素数 320万,最大像素数 334万,光学变焦倍数 3.000倍。数码变焦倍数 3.000倍,传感器尺寸 1/2.5英寸,传感器类型 CCD,发布日期 2003年05月。
X系列,莱卡的卡片系列。价格差不多等同日系的全画幅
M系列,莱卡最高光的旁轴系列,新的有M9,M,MP在产。其中MP是胶片相机,产量很小。
S系列,莱卡的中画幅单反系列。
徕卡相机系列的定位 谁帮我分析下?
凭什么用徕卡相机M系列相机摘录自《摄影世界》2004年7期作者:宋刚明 标题
徕卡M系列相机几乎是个神话,半个世纪不变的脸,极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它位居谁都想颠覆,但谁也没有得逞的顶尖地位,它的优点、它的不尽人意,说不尽道不完,以至于只要谈徕卡,场面就热闹了。说它好的,声情井茂,说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辞。据说在英国,一些绅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挂一台徕卡,作为有身份的象征。日本是相机生产大国,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徕卡迷。在徕卡身上,蕴藏着大多的神话,以至有时失掉了一些真实感。可以说,徕卡早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地位,己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
有一种东西叫个性,要伺候好个性这个东西你得有点耐心
好东西的个性都很突出,也可以说是最不好侍候的,徕卡也不例外。
从1953年徕卡推出M3至今,50年过去了,那式样就没变过,这整个就是对人类喜新厌旧天性的一种“强暴”。在这全世界的相机都以自动化为诉求的时代,徕卡基本是个什么都不干的相机,侍候徕卡就如同侍候脾气古怪的大家闺秀,侍候不好,你就等着瞧吧。
徕卡装卸胶卷的方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上下胶卷就如同从生不下蛋的母鸡屁股往下抠鸡蛋。你如有地方坐下,又有时间从容干活,那还可以留点面子,慢慢取下底板,放在桌上,再抠出胶卷,推进另一个。但摄影人都是慌忙火急的主儿,不然怎么叫抢镜头呢?再者用徕卡多半是室外作业,哪儿有坐的地方。这时换胶卷就有点犯难了,你的衣服有兜,那还可以先把底板存在兜里,虽然有时一急,你不知放哪个兜里了,但终究还是能找到。如果你穿的衣服没兜儿,那就有点不雅了,你得用腋窝夹着,或者更狠狈地用腿夹着,时时小心,生怕掉落地上。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好在底板厚,摔几次也没大碍。
虽然徕卡号称它的三叉式的上片轴是世界上最容易上胶片的,但你千万不要以为把胶片往里一推就万事大吉了。用徕卡如果没拍过空卷,你就等于没用过徕卡,望着冲出来的透亮的底片,你千万要想得开,徕卡的卷片装置确实太好了,好到上片没上片,卷片的阻力如不仔细分辨,几乎没什么差别。这大概是你开始体会徕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胶片分明没挂上,卷片的感觉一样丝丝人扣,所以如果有人在悠闲地拿着未装胶卷的徕卡相机,卷一张按一下快门,你千万别以为他没事干,那感觉与真实拍照没什么两样,因为徕卡是可以把玩的。
虽然全世界的135相机都是后盖全开装片的,但是徕卡坚持不改,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换在其它厂家,不破产才怪了。结果是只要把胶卷往里一放,对焦都不用过多劳驾你双手的年月里,什么都要亲力亲为的徕卡,反而越卖越火,越卖越贵。其实徕卡就是想改,徕卡迷们也未必答应。
背负着文化,对徕卡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担。徕卡拥有世界上最奇怪、最顽固的拥戴者。别的相机爱好者等待的是新功能、新款式,惟有徕卡迷,改一个小转盘都认为是暴殓天物。徕卡M5是改动最大的一款M型相机,结果徕卡迷就根本不承认那也是徕卡,视M5为抱来的孩子。不信你看看谈论徕卡的,谈的最多的还是M3和M6,其次是M4、M7。 M2偶尔会被提起,那多半是为了夸M3的取景器,找出M2来损M6的,而M5基本进不了摆谈的范围。
徕卡M6再怎么也比M3好用,但徕卡迷至今还是认为徕卡M6不如M3,所以当你见到还有人拿着半个世纪前制造的徕卡M3摆弄,你千万别大惊小怪,如果你看见投向他们身上的羡慕目光比你身上挂的最新机种还多的话,你千万要心平气和,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按常理出牌,不然这世界就太闷了。
相机的光圈优先功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现在都跨过世纪了,徕卡在刚推出不久的M7才用上这个功能。这如在其它厂家,招来非议且不说,嗤之以鼻是免不了的。但是出现在徕卡身上,就像有了多么伟大创举似的,就这点技术的应用,徕卡迷也不高兴,徕卡不得不同时推出一款MP相机来平息徕卡迷们的怒气。
徕卡MP是用来取代M6的,按理说技术更先进,但你又想错了,MP是M6和M3的杂交产品,不过未必很好吸收两者的优点。M6相机的TTL测光系统操作起来虽然有点慢,也还算顺手,一根手指就可以搞定;而MP却把调速盘改成M3式的小盘,调动快门速度得使两个手指,这样右手必须离开机身,再按快门肯定要比M6慢半拍。糟糕的是调速度的方向与取景器中的指示箭头是相反的,用惯了M6的TTL,再用MP就有点不那么顺手了,甚至有些痛苦,你得反着想:“前进原来是后退。”徕卡做此选择,只是因为M3的调速盘是从一整块料上加工出来的,徕卡迷们只认这个,好用不好用无所谓。徕卡相机无疑是现今制作工艺最讲究的相机,但徕卡的讲究从来就是自身的讲究,而不是为使用者的讲究,如果使用性与徕卡的讲究原则相冲突,徕卡一般不会屈就使用者的。
现在相机的倒片功能早已自动化了,但M6、M7还是用摇把的。你就是加上电动转片器也白搭,倒片还得慢慢摇,千万急不得。MP就更极端了,把卷片钮也改成了M3上一样的旋钮。过去徕卡M6只是上卷不容易,现在MP倒片也不容易了,这也许就是你体验日耳曼民族精密机械必须付出的代价。MP比M7卖得还贵,据说是制造更精密,其实不过是把用在M6上下盖的合金,换成了更古老的黄铜,镀铬机身还较耐磨,50年前的M3银白机身,至今还闪闪发光就是最好的佐证。黑色机身就有点惨了,一台崭新的MP,我只带它去了一趟西藏,回来后就伤痕累累,锈迹斑斑。当然你若想展现自己的牛仔风格,这倒是一个优点,现如今不就时兴把新裤子打磨做旧,甚至挖上两洞扮酷。你还别说,真有这号人,我的一个朋友买了一台白机身徕卡,用了很久,还和新的一样,他后悔说:“当初买黑的机身就好了,我这徕卡到哪年月才能有那种苍桑感呢?”有了上面这些不如意,你还会用徕卡吗?
我曾设想,面前放上所有现在流行的135相机,只让我从中选择一台,会选那一台呢?即使除去价格因素,仅就使用而言,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徕卡。世界上没有一部相机是完美的,徕卡存在不足,并不意味其它相机就没有问题,只是厂家的选择或者使用者的看法不一样而已。徕卡的不尽人意,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它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其它相机无法企及的。把徕卡从神坛上请下来,它仍是一部最好的相机。评价一部相机,无非涉及机身、取景器、快门、镜头等几方面。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徕卡魅力何在?从这几方面入手,应该最能看清楚。
什么样的机身才是好机身,这也许是个哲学问题。
徕卡的传奇,徕卡的手感,被人渲染得神乎其神。但一台相机那种丝丝人扣的过片手感,是唬不住人的。转动徕卡的镜头,或者过片搬手,固然是一种享受,然而能拍出好照片才是硬道理,徕卡首先是一部杰出的相机。
徕卡半个世纪前推出M3至今,式样就没有变过,这正是徕卡的过人之处。实践证明,徕卡的设计充满前瞻性,具备成为经典的一切元素。徕卡M机身的长高之比非常接近黄金比,古希腊人认为世界上最美的长宽比例是1:0.618,徕卡的长宽比是1:0.58。徕卡的外形简洁,柔中带刚,朴实中透着优雅。不像当代的一些自动化相机,往往是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了,有些事不过是举手之劳,为了省那点事,相机被制造得异常繁琐,在提高使用方便性的同时,也使相机的结构复杂化。望着自动相机满身的按钮,就是老资格的摄影师也不知从何下手,要学会操作这些按钮,必须读近百页的说明书。
但是,徕卡绝无可有可无的冗件。“零部件最少化”,使徕卡真正达到了增一分觉得多,而减一分又觉得少的地步,任何使用过相机的人拿起徕卡都不会有操作上的困惑。
以上就是关于徕卡相机vi设计分析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