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红书分析报告
分析小红书的特点(分析小红书的特点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分析小红书的特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小红书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身为一个直男癌患者,实在不是小红书的受众,但如此优秀的互联网产品也真的应该来好好学习一番。
小红书定位为一个UGC的购物分享社区,需要用户完成的核心任务就是“Show、Show、Show”,这是向订单转化的基础。那么体验这款产品,我认为最关键的有以下三点:
1. 如何让用户便捷、高效的参与和完成show这项核心任务?
2. 如何完成社区的优质内容沉淀?
3. 如何让用户发现内容、消费内容?
那就从第一问开始说吧。在发布内容的产品交互设计上,小红书确实别具一格,进入内容发布分为三步,第一步是选择照片,第二步是加话题、贴纸、打TAG、滤镜,第三步是文案编辑、位置添加、社交网络同步选择。
在第二步的产品设计上,小红书做得足够细致和简练。精美的话题和贴纸设计,让用户在操作时充满了期待和愉悦,而不是被流程所困扰到。滤镜、标签、贴纸三个主要操作的切换方式,让这个蛮复杂的操作页面看起来井然有序。
在第三步上,小红书也是竭尽所能地做着微创新。就拿图片交换位置这个细节来说吧,你很少有见到什么App回来支持这种操作需求,但当你想到你要服务的用户是一群对照片极其挑剔的时尚小公主的时候,你有理由让她们在调整照片顺序上更加便捷,因为她们极有可能对自己精心P好的照片进行位置设计。
整体内容生产环节的产品设计上,小红书是非常用心和进去的,让用户在移动端发布内容从体验上来讲已经足够顺畅了。在内容生产激励方面,小红书则是强在了运营测,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用户有非常多的机会和动力去做内容生产,当然成为社区大V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生产动机。
第二问,如何完成社区优质内容的沉淀?
小红书用了两种方式,标签和专辑,名字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创新,但效果确实非常理想。标签非常好的把不同用户编辑的内容给串联起来,内容排序方法和看内容和看货物的切换,是这个标签页面的点睛之笔,既可以做内容消费,又可以做商品导流。专辑页面的收藏价值要更加突出,相比标签仅仅是对内容进行串联的功能而言,专辑更加重视内容聚合在一起之后的功效用处,专辑可以是分享优秀的营养补品、夏天的穿衣搭配方法等等,这都带着极强的目的和用途。我不知道小红书的产品设计团队是怎么摸索出这两种方式来进行内容的串联和沉淀,两者形成了良好的互补,相当合适。
第三问,如何引导用户发现内容、消费内容?
首页瀑布流的运作方式,我只能进行瞎猜,最差这里是没有加入推荐算法的,所有用户展现同样的首页瀑布流内容,当然这看起来不太科学也不太合理,做了这么多标签TAG,这里肯定是要进行兴趣推荐的。积累的用户数据就是在此刻发挥作用,把内容根据用户标签进行分发,千人千面。俗话说,不能制造网红的社区,都不是好社区,Follow机制也是一种很好的内容发现方式。发现频道是另外一个引导用户发现内容的好地方,热门话题、品质生活、全球购物应该都是用标签的产品模块在做,而下面放置了大量的专辑推荐,只要运营做的到位,用户每天都有新东西看。
小红书在社区产品设计和运营上,真的非常值得学习,有时间还要继续研究!
二、社区产品--小红书
一、小红书成功的是什么
首先,社区产品列出几个头部平台的社交货币:
抖音:红心(喜欢)
知乎:点赞(赞同)
小红书:收藏(有用)
1.NLP的算法:
-负评识别:下方评论的大多是正向回馈,会给促使UCG内容的生成
-情绪识别:识别笔记情绪后,会有一定的流量倾斜
2.流量分配机制:
-流量细分:
1.内容相对垂直:内容标签化,找到目标用户并精准匹配
2.掐头策略:小红书并未对头部内容过多的流量倾斜,因为不利于内容生产的扩张,不利于激励自
然用户的内容分享,保护社区的灵活性和内容的流动性与独特性
3.产品架构变动不大:
-内容熟悉:迭代了这么多年,产品整个布局变动不大
-双瀑布流:有助于为内容分流
-目标详情页:图文交叉,保持页面的一致性
-千字以内的笔记:让内容门槛更低,让更多自然用户参与进来,如果只让流量给头部,很容易卷起来
4.内容生态(社区平台)
-内容价值体系是什么:
内容上升通道是什么(即平台价值观):CTR、收藏、点赞、评论
通常方法论是有几个Level
Level1:要不要曝光(取决于平台的内容安全)
Level2:给多大的曝光(决定因素是:点击?收藏?评论?还是点赞?)
Level3: 社交货币是什么(例如小红书就是收藏,即对用户有用、实用)
-内容生成的引导和运营:对新手给予指导、教程
5.危机处理
小红书经历过好几次危机:
炫富-----视频流(图文是否要切入视频)----------黄色内容----------虚假内容
当每次发生危机的时候,小红书都反应比较迅速能扭转局势
-首先,平台确定其调性:美好生活(内容即围绕着用户的生活半径,是生活品类的延伸)
-其次,温火慢炖,未采用大规模的用户激励手段,否则容易挤压长尾创作者,将资源集中在头部,不利于你扩用户及内容分层
二. 生态与竞争
1.社区形成的因素:
-天时:做的早
-地利:资源的稀缺性(信息/货物/人群)
-人和:团队(运营/产品):对人群和用户的把握要精准,且微妙
B站与小红书:广告主&创作者的竞争,用户群体类似(都是一二线年轻用户,是同一批人群),例如美妆品类,两个平台都在抢夺创作者
抖音与小红书:抖音最近也在做图文生态的扩张,但两个平台调性不同,两拨用户都有各自平台的舒适区,所以会是一个长期共存的状态,但抖音的扩张会挤压小红书的外围用户,影响小红书的用户增长
小红书的特点:
-主打外围用户
-使用场景:简单、实用
-吃掉每个品类实用属性的部分,而这部分恰好是离广告主最近的,会一定程度影响其他平台的转化
其他垂直社区:未来增长会越来越难,逐渐会变成内容欣赏平台,(eg:住小帮/好好住/下厨房)
三.社区周期的变化
-人群代系的更替
-与时俱进(规模or调性/社区氛围)
社区的阶级固化:天涯,人群的聚集有天然的排他性,容易形成小圈层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曝光:要看社区目标是要扩品类or扩用户
人是需求的集合
四.对于社区产品发展的建议:
-跟商业强绑定
-年轻人对商品的追求不再是功能属性而是精神追求
-商品变成内容(文化)--->商品即是内容,看好物化社区
-非标类社区,亚文化,具备多次交易属性的社区
出处:
播客原节目:
三、快手与小红书哪个好?
个人觉得小红书好一点
小红书:
以女性用户为主,较注重生活类需求。主要是分享平台,内容主要以用户笔记的形式出现,用户通过“线上分享”消费体验,引发“社区互动”
通过客户点赞❤️、收藏⭐️和评论 来反映笔记质量,是一个用户体验度高低的评判标准
社交电商优势显著 小红书平台互动性很强,用户可以发布视频、图片等内容或通过评论区、关注发布者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各用户之间的粘性很强,关联度很高。通过好友推荐或平台种草,用户增强对商品的信任度,易于成交商品。小红书商城正是通过社交方式引流用户到商城,实现社交电商。
快手:
平台以25-30岁之间的用户居多,偏向二三线城市,更贴近生活,用户更具生活体验,更有真实感,快手中的KOL多诞生于基层,生活类短视频占比最高,扎根细分更受客户欢迎。快手有很强的“网络直播”氛围,粉丝比较有粘性。客户愿意主动点赞、评论、分享自己喜欢的KOL,互动率高。
品牌转化、私域,找快手最合适,适合日用品、餐饮、零售等中小型初创品牌销售商品。与头部主播相互合作带货,能够迅速帮助品牌推出爆款,产生大量品牌曝光。在KOL的挑选上,要倾向粉丝画像和商品特性保持一致的主播。
四、小红书分析报告
小红书是一个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同时设有社区电商平台,为用户提供分享文字图片视频笔记的社区平台,
同时作为跨境电商提供用户购买商品的平台。此次分析基于小红书app版本v5.23.4,手机为iPhone7plus,主要针对于小红书app的页面交互、功能逻辑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从移动购物大类的横向对比来看,小红书占据第八位,但是在跨境电商种类中以绝对优势占据第一。
纵向来看,用户在使用小红书的次数和时长上都有所上升。
通过对于小红书的定位和现阶段在市场上的位置的分析,我们使用SWOT法则来分析小红书现有情况。
用户分布如下:
从用户统计来看,可以发现小红书的用户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女性用户占绝大部分达到86.42%;
在年龄分布上主要为35岁及以下,占据85%;
一线城市及以上占比55%,二线城市及以上占比75%;
中等消费者及以上占90%。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小红书的用户主要为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的女性,并且消费水平中等偏上。他们对于生活水平有着较高追求,也具备相应的消费水平。同时乐意将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分享给和自己具有一样特点的人。小红书满足了他们对于较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并且提供了分享平台供他们分享和交流。
由于小红书的主要定位为跨境电商以及分享社区平台,用户使用小红书的业务场景主要分为三个,发布自己的笔记,浏览别人的笔记以及购买商品,其他功能皆为围绕这三个核心业务服务,其主干的业务场景流程图如下。
这三个主要场景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用户发布自己的笔记,系统会通过用户的标签等,关联相应的产品或热门话题等。而用户在浏览他人的笔记时,也可以通过其中的标签以及系统推荐的相关产品进入到购买页面。而每篇笔记下面的相关笔记又为用户提供了同一主题的不同笔记,可以增加用户在某一主题下的阅读时长,系统从而对于用户有了更精确的分析来源。
小红书的核心功能有三个,分别是发布笔记,浏览笔记以及商城购物。
5.2.1 发布笔记的功能逻辑图
5.2.2 阅读笔记以及购物的功能逻辑图
小红书在交互方面整体来说很用户友善,比较容易上手,也比较直观,我们以首页的发现和关注页面作为分析对象。
首页的发现界面为进入小红书后的默认界面下面三张图为首页的发现页面的截图。我们从页面呈现以及滑动触发两方面来分析。
首页作为小红书打开后的默认页面有如下交互亮点:
“关注“界面的交互亮点如下:
整体上小红书app的使用感受还是很好的,对于新用户非常容易上手,功能排布也比较顺手,用户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但是在交互和功能设计上还有一些地方具有改进空间。
关注页面的分享部分,有一个独立的分享icon(方框2)的同时还保留了每个发布右上角的三点(方框1),这两者从功能上来讲是完全重复的,从交互的角度来讲,三点的设计与笔记中分享的设置(方框3)较为统一,用户们接受度会比较高,单独放出分享的icon有一些多余。
小红书的app结构中有两个部分“更多”和“我”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的。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除了“我的草稿”和“客服中心”之外,“更多”中的功能“我”中都是含有的,所以可以将二者整合起来,把这些都整合为一个模块。
从页面布局来看,“更多”的设计属于无底部tag栏设计,而小红书app整体的设计是下部5个tag的这样的设计,所以我偏向于将“更多”和“我”合并在“我”这个页面中,合并的结果如图:
将客服中心放在右上角直接用图标的形式,草稿和笔记以及收藏放在一起,打开“我”之后默认是点击“笔记”的状态,选择“草稿”后,就显示所有保存的草稿。
小红书的整体结构很清晰,用户在使用起来也很得心应手,交互基本上做到了由输入就有输出。现阶段产品主要优势在社区分享平台,用户通过浏览其他用户的笔记而“种草”,但是从“种草”到“拔草”这个阶段,小红书在交互上已经做的很出色了,从笔记到商品详情非常简洁方便,那么接下来更多的可能是需要提高跨境购物这个电商特性,让用户可以想到跨境购物买东西会想到小红书。
以上就是关于分析小红书的特点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